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世林 《数字通信》1995,22(2):35-37
随着我国通信建设的大发展,数字电信网也日益扩大和发展,NO.7信令系统的组建将日趋重要。本文根据攀枝花市本地电话网的实际,对本地NO.7信令网规划与组织中的网络组成方式、LSTP的设置、信令点编码、信令网的安全可靠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国No.7信令网国内网网络等级采用三级,由第一级高级信令转接点(HSTP),第二级低级信令转接点(LSTP)和第三级信令点(SP)组成,等级结构见图一。  相似文献   

3.
南昌本地网NO.7信令网组网方式南昌电信局刘思迅我国邮电通信网正以空前的速度向前发展。随着电话网模拟交换时代的行将结束,在我国沿用多年的公用电话网通信语言——中国1号信令已无法适应SPC数字通信网发展需要。这种速度慢、信息量少、费用高、效率低的随路信...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在介绍我国NO.7信令网网路结构和网路组织的基础上,对我国本地NO.7信令网约组的网路组织、LSTP和SP的进网要求以及实施过渡方案等问题提出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我省电话网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我省NO.7信令网的结构、网络组织、路由选择、LSTP设置等具体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7.
刘红  成丽萍 《电信技术》1999,(10):32-33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No.7信令的应用日趋广泛,各地陆续组建开通了No.7信令网。利用准直联连接的组网方式得到广泛使用。在No.7信令方式下,由于信令和话路分离,因而经常会出现一些特殊问题。例如准直连信令下话路的第二路由个别情况下出现超短话单的问题。另外还有固定网和移动网信令连接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以洛阳市No.7信令网为例说明。图1所示为洛阳市No.7信令网结构简图。1No.7信令调测中话路的几种不正常状态(1)到对端局中继状态全部不同步(NSYN)或C7SFNSYN:NotSychr…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信令网路由表的生成和检测的原理、开发规划辅助设计软件的意义,并介绍了信令网规划辅助设计软件中有关这部分的流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NO.7信令网的特点、主要功能结构,着重阐述了No.7信令网设备数据设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孙宁 《电信技术》1999,(4):37-38
1DACSⅡ基本功能DACSⅡ是数字交叉连接设备中的一种,数字交叉连接设备(DXC)是具有一个或多个符合G.702(准同步)或G.707(同步)标准的数字信号速率端口,并至少可对任一端口信号速率(或其子速率信号)与其它端口信号速率(或其子速率信号)进...  相似文献   

11.
章澎 《电信技术》1998,(7):24-27
从组网的角度,分析探讨了江苏省内准直联No.7信令网的特点和实施过程中应解决的若干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No.7信令网是支撑电话网、综合业务数字网、智能网等的重要基础之一,是通信网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No.7信令网的不断建设,目前已基本形成了No.7信令网三级结构,并由直联网向准直联网过渡,由此带来的网络安全性也就越显得重要。在No.7信令网的...  相似文献   

13.
范清 《世界电信》1995,8(5):7-10
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智能网建设已被提到日程上来。本文根据广东省的实际条件和需求,提出了有关该省智能网建设、智能业务实施的探讨性建议,介绍了首期开放的智能业务的种类和性能,最后就话音平台和智能网间的配合及过渡方案发表了意见。  相似文献   

14.
郝秀芳 《电信科学》1992,8(1):14-20
本文概括介绍了北京7号信令网的组网原则、信令网结构、不同制式7号信令系统的配合测试、运行情况以及向新规范过渡的一些考虑。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密切结合的高度,分析比较了信令网和计算机网的主要特征,以及信令网与ISDN、智能网等其它网的关系,提出了信令网就是计算机网的观点。因此,建议我国信令网采用两级转接中心的等级结构,并通过实验网逐步分级扩展建成全国No.7信令网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黑龙江省No.7信令网网格结构,建设规模,链路组织,信令区划分及信令网演变等方面的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17.
陈京新 《电信科学》1998,14(12):12-15
本文分析了No.7信令网环路形成的原因和危害,提出了在信令网规划建设阶段和运行阶段切实可行的措施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19.
叶祥云  张奕  马扬 《电信科学》1999,15(11):53-55
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在北京等少数大城市的本地电话网中使用No.7信令.1990年,原邮电部颁发了中国国内电话网No.7信令方式技术规范,同时由于各地程控交换机的普遍使用和高话务、快接续、新业务的推广应用,促使No.7信令在我国电话网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按照全国三级No.7信令网结构组成了我国No.7信令网.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建成了由19对高级信令转接点(HSTP)、120多对低级信令转接点(LSTP)和大量的信令点(SP)组成的No.7信令网,并已成为电信网的神经网和支撑网.因此,No.7信…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