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井下无风墙辅扇动压通风的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无风墙辅扇调节矿井通风网络和作业面的风流是一种非常有效和灵活的方法。应用矿井空气动力学理论分析了井下无风墙辅扇全压对巷道做功,克服井巷通风阻力,造成风流流动的过程;指出了需要充分利用风流动压的方向性,将扇风机的全部输出能量转化为动压形式进行通风;并着重分析了无风墙辅扇通风应注意的一些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
冬瓜山采场通风优化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针对冬瓜山深井高温高应力矿床特点,根据其采矿方法和采准布置,提出采场通风要求,采用无风墙辅扇通风技术,并对多级机站通风系统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喀拉通克通镍矿地下开采已多年,通过技改扩建,采用多级机站通风方式,但生产过程中各中段风流紊乱。通过优化机站主扇安装位置、修复损坏主扇,进风量大幅度提高;同时,使用风墙、风门等构筑物,合理调控风流,加强现场风流调节,改善了井下通风效果,矿井通风综合指标由48.03%提高至84.06%,全年通风节约用电量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理论推导和现场试验阐明了无密闭墙采区辅扇的工作原理,提出了提高辅扇工作效率的方法,列举了无密闭墙辅扇在现场应用的例子,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腊子沟金矿存在通风系统风量不足、风机安装及选型不合理、风机漏风严重、新风和污风串联、污浊风流循环使用等问题。从矿井总风量、通风方式、机站设置和风机选型几个方面对腊子沟金矿通风系统进行了优化。优化后通风系统总风量为45.36 m3/s,通风方式调整为单翼对角抽出式通风,主扇型号为DK45-6-№16,辅扇为K40-4-№15。经检测,新系统主辅扇实耗功率为134.91 kW,主扇效率为71%,辅扇效率为60%;系统能迅速排出井下爆破作业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井下最高风温为25.1℃。优化改造后的通风系统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6.
针对提高井下无风墙辅扇通风效率的技术难题,依据风流流动和辅扇通风的基础理论,建立安装引射器的无风墙辅扇通风的理论模型,应用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在相似模拟实验模型中测试不同引射器出口对辅扇通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适的引射器出口断面有效地提高了辅扇通风效率,增加巷道风量,增强井下辅扇通风方法的适应性,减少了辅扇通风能耗,同时促进矿井安全生产以及对矿山通风系统的的节能降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深入分析无风墙机站通风实践的基础上,为解决有效风压计算中出现的误差和反风的问题,采用相似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无风墙机站有效风压的计算公式做进一步的修正,并确定了反风的临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相似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可以准确描述无风墙机站通风系统中巷道风流的流动状态和风压分布,为提高无风墙机站的有效风压提供了数据和理论支撑,对于矿井的无风墙通风系统的选择和结构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龙桥铁矿总风量不足、漏风严重、通风设备选型及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利用Ventsim三维可视化风网解算软件建立了主—辅扇和多级机站通风网络模型,并根据解算结果优化多级机站风机选型。风网解算结果表明:①当主—辅扇通风系统工频(50 Hz)运行总风量为364.94 m3/s,多级机站通风系统风机频率为48 Hz时总风量为364.36 m3/s,系统总风量均达到设计风量,但多级机站通风系统总风量富余,优于主—辅扇通风系统;②多级机站通风系统设4级机站,Ⅰ级为总进风机站,Ⅱ级为采场进风机站,Ⅲ级为采场回风机站,Ⅳ级总回风机站,优化后的Ⅰ级总进风机站选用两台K40-8-№23型风机并联,Ⅲ级回风机站东区选用两台K40-8-№21型风机并联,西区选用两台K40-8-№23型风机并联。所设计的通风方案满足该矿-420 m中段和-490 m中段风量分配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无风墙机站通风效应,建立了无风墙机站数值分析模型,并分析了风机在不同速度下的风压效应,得出无风墙机站风机风量在小于、等于和大于巷道内风量3种情况下均能有效增加巷道内风压、提高风流动能,并验证了风压经验算法.  相似文献   

10.
良山铁矿溜破系统通过1台局扇控制多中段通风,通风管理难度较大,溜破系统通风存在总风量不足、风量不均衡、污风循环等问题.通过核算溜破系统需风量,基于溜破系统多中段联合按需通风技术,利用辅、局扇联合通风及通风构筑物辅助管理,优化溜破系统通风线路及机站设置;最后采用三维仿真模拟系统对技术方案进行模拟解算,验证技术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无密闭辅扇通风是井下矿山用来进行风量调节的措施之一。由于不用设置密闭墙,安装方便、运行可靠、易于管理,且不妨碍通行,因此在我国冶金矿山被广泛采用。但迄今对它的理论研究还不完善,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现象,没有充分发挥无密闭辅扇的效能。为此,作者对它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无密闭辅扇通风时的巷道风量、有效风压和引射器最优出口断面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2.
无风墙辅扇通风是一种辅助的通风方法。由于它不设风墙,对运输、行人以及自身的安设和移动都很方便,因此它在矿山得到广泛应用。无风墙辅扇主要是依靠扇风机出口风流的动能引射旁路风流(图1),从而使巷道风量大于风机风量,以满足人们对风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提高多中段回采矿山通风系统的可靠性,减少采区污风循环,降低采空区外部漏风,改善多中段回风之间的相互制约,采用主辅扇联合抽出式通风方式,运用多机站多风机串并联回风风压平衡、风量平衡原理,风机变频调控技术,实现多风机串并联回风风量匹配,减少采空区漏风29.22 m3/s、采区污风循环20.68 m3/s,系统有效风量率提高10%以上,井下环境明显改善,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文中对多级机站通风系统的特点、节能、方案比选等作了评述,认为不是任一矿山都适宜采用多级机站通风系统,须对小主扇节能风机、分区或多井出(入)风系统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前,铜绿山矿生产中段已延伸至-485 m中段,开拓中段已延伸至-845 m中段。由于开拓中段下降速度快,导致井下通风系统下部有效风量过小,放炮时排烟缓慢,为生产带来了不便,使得井下生产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对该矿井下通风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出了3种方案,方案Ⅰ为统一进风,单元回风;方案Ⅱ为上部单元进风,三期和深部统一进风单元回风;方案Ⅲ为单元进风,单元回风。研究表明:相对于方案Ⅰ、Ⅱ,方案Ⅲ更有助于改善井下通风效果,提高井下空气质量,该方案实施后,通风系统中的机械通风动力可以分为3级,Ⅰ级风机为-245 m南主扇、-245 m(-545 m)北主扇、-365 m北主扇、-365 m东主扇(从东回风井回风)、-605 m主扇;Ⅱ级风机为各个需要增大风量的中段设置的不带风墙的集污辅扇;Ⅲ级风机为作业面的壁扇、局扇,有效保证了整个通风系统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矿用空气幕控制井下循环风流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安徽某铁矿井下辅扇所形成的循环风流,采用对比试验研究方法,开展了多机串并联空气幕控制井下循环风流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串并联空气幕能有效控制两中段间的污风循环,引射风量达2~24m3/s,及时排出污风,有利于井下无轨柴油汽车的行车安全和保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2)空气幕正常运行时能增加辅扇的有效风量,对辅扇运行的影响度较小;(3)空气幕运行噪声为82~92dB(A),对距离其约300m的作业环境干扰较小。作业人员经过空气幕时接触噪声的时间较短,对身体健康不构成危害;(4)串并联空气幕安装在运输巷道两侧的硐室内,其供风器出口风速低于4m/s,不影响行人和无轨柴油汽车的运行。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某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过程中上部覆盖层存在的漏风问题,根据矿山实际生产情况重新核算了矿井总风量,并基于均压通风技术原理提出多种漏风控制技术方案。经过技术经济对比,选择在通风系统最下部1 200 m水平增加1台进风主扇,新增1条上盘专用进风井,并使用辅扇进行区域风量调节的技术方案。经通风系统三维仿真软件模拟解算,采取均压通风漏风控制技术后,该矿山漏风量显著降低,井下通风效果明显改善。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均压通风技术原理的多级机站通风系统不仅具有通风网络压力分布均衡、减少系统外部漏风的优点,而且有利于合理分配各需风地点风量,改善采区通风条件。多级机站通风系统是露天转地下开采的最佳通风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8.
胡家峪矿桐木沟坑口将原有地表主扇集中通风方式改为多风机串并联多级机站通风方式之后改变了原通风系统污风循环、串联、炮烟停滞、新鲜风流到达不了工作面的严重缺点,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本文试通过桐木沟通风系统的演变和实践,浅谈多级机站通风方式在该矿区的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19.
文中阐述了在井下多级机站通风系统中,采场的机站常被爆破冲击波破坏;梅山铁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进行了无风墙机站的工业试验;试验证明,它能承受井下爆破冲击波,能满足工作面的风量要求,简化了机站形式,提高了整个通风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石海林 《铀矿冶》1990,9(1):48-54
本文先将通风中的辅扇调节扩展到主辅扇全系统调节,并将只有增阻和主辅扇两种调节措施的通风调节问题建立成非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使用非线性规划技术中的乘子法对其进行求解,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