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现有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能量转换效率较低的缺陷,设计了一种新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双轴自动跟踪发电系统。研制了光电传感器,分析了光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设计了系统的信号处理及控制电路。该系统能使太阳电池板在晴天始终保持与太阳光线垂直,在夜晚、阴天或太阳光辐照度低于工作照度时自动关机。为了得到该系统的发电功率随时间和天气变化的情况,进行了实验研究,最终得到光伏发电功率随时间和天气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太阳能集能器自动跟踪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阳能集能器自动跟踪装置采用了光电自动摔制的原理与技术。当信号探测器接收到太阳光线发生偏转的信号后,传给电子自动控制电路;通过模数转换对信号进行分析,给出指令,电机通过减速机构转动集能器。使其精确地对准太阳,从析实现了对太阳方位角和太阳高度角的二维自动跟踪,大大地提高了太阳能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在太阳能试验工作中,太阳辐照度可用仪器测量,也可由当地气象台提供。但这些都是水平面上的辐射数据,而在太阳能工程中,无论是固定平板型集热器,还是跟踪聚焦型集热器,它们大都是倾斜安装的,故在实际应用时需将水平面上的太阳辐射数据转化成集  相似文献   

4.
自适应太阳跟踪平台理论分析及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政  唐海萍 《节能技术》2007,25(5):419-422
本文对太阳跟踪装置的机械结构和控制原理及系统设计做了简单描述,分析太阳与集能平台之间的关系.提出一种自适应太阳跟踪方案,实现对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的双轴自动跟踪,可以广泛应用于需要跟踪太阳的装置中,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太阳能光伏发电自动跟踪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引言 太阳电池方阵的发电量与太阳光入射角有关,当太阳光线与太阳电池方阵平面垂直时发电量最大.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普遍采用的固定方阵是低效发电方式,采用自动跟踪系统可提高发电量40%,从而降低投资成本20%以上.  相似文献   

6.
太阳自动跟踪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提高太阳能的转换效率,设计了基于四象限探测器的太阳跟踪装置,采用视日运动轨迹跟踪与光电跟踪相结合的方式对太阳进行跟踪,利用光电二极管检测作为反馈实现两种跟踪方式间的转换.设计了一套能自动使太阳能电池板与太阳光线保持垂直的跟踪系统,实现了最大效率的太阳能利用.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跟踪精度高,可实现各种天气状况下全天候全自动跟踪,跟踪器稳定,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一种大范围太阳光线自动跟踪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卞新高  杨缝缝  辛秋霞 《太阳能学报》2010,31(10):1298-1303
分析了聚光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目前常用的程序跟踪法和传感器跟踪法的特点,阐述了程序跟踪和传感器跟踪相结合实现精确跟踪的原理,并介绍了相应的控制方法和模拟跟踪装置的组成。这种方法可以利用低成本的角度传感器和四象限光电池实现太阳光线的精确跟踪,有利于降低跟踪系统的硬件成本。跟踪装置运行结果与SPA算法的结果比较,实测的跟踪误差不大于0.03°,满足高聚光比太阳能发电系统对太阳跟踪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太阳光导入器是目前国际上新推出的集节能、环保、健康为一体的产品,被国外商界普遍看好。它通过太阳自动跟踪、透镜集光、光缆传输技术,实现朝北房间、地下室等自然采光。本文就太阳光导入器的开发现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碟式太阳能系统的长期实验数据中发现,太阳辐照度较低时系统集热效率非常低。为使碟式太阳能系统始终运行在高集热效率状态,提出模糊推理方法改进跟踪系统的启停判定条件,并根据集热器出口气流温度的影响因素建立模糊推理系统。仿真结果表明模糊系统在已知太阳辐照度、辐照变化度和空气流量的前提下,可智能控制系统在集热效率高时运行,集热效率低时待机,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鉴于太阳能资源的测量和评价是太阳能开发利用的重要基础,按照光伏电池两种主要安装方式(倾斜固定和太阳跟踪),利用单晶、多晶和非晶三种典型的光伏组件设计进行了太阳能光伏资源观测试验,获得了各季节典型晴天条件下各类型光伏组件辐照度的日变化特征和倾斜面光伏组件一年中月均每日可发电量的极大值、极小值及其月份。通过对比各类型光伏组件在太阳跟踪器上和纬度倾斜面上光伏辐照度变化,得出跟踪光伏组件日均光伏曝辐量与倾斜光伏组件日均光伏曝辐量的相比较优势。根据光伏组件的观测结果推算出各类型光伏组件的光伏反演辐照度,与气象辐射观测用总辐射表的总辐射辐照度趋势非常一致,在太阳能光伏主要利用时段相对误差基本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