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长江建设》2010,(10):33-33
四川大学建筑节能与人居环境研究所所长龙恩深认为,在现阶段,国内绿色建筑的发展面临几点困难:一是绿色建筑的技术筛选存在误区。人们谈起绿色建筑,总认为是高科技,很先进,大投资,总想将所有绿色节能的新技术堆积在一个建筑里而不加区分。这直接导致建筑成本上升,造成推广上的困难;  相似文献   

2.
教授级高级建筑师顾孟潮指出,建筑哲学在建筑科学发展上起着带头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人们对它的带头作用普遍认识不够.这种状况令人忧虑。这也是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业“有业无学”,不能充分发挥建筑业做为支柱产业作用的重要原因。显然,不加强建筑哲学的研究与普及,就不能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科学技术体系。近年来,国内建筑界一些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要加强建筑理论研究,加强建筑评论,开设建筑哲学课。他们认为,我国的一些建筑设计与国外的一些建筑设计的差距,往往不是在设计技巧上,而是在理念上、构思上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钟实 《中华建设》2005,(3):22-24
在西安,张锦秋的名字与这座城市几十年来出现的一些标志性建筑紧密相连。陕西历史博物馆、玄奘纪念院和刚刚落成的大唐芙蓉园,与很多城市中显眼的西式建筑相比,张锦秋的作品中让人们感受更多的是一种传统文化的气息。张锦秋坚持的是中式建筑,相对而言这种建筑似乎显得比较孤独,她有时也的确有一种孤军奋战的感觉。因为现在人们似乎都很热心求新。求新本来是对的,但是还求洋,这个好像是一种潮流,甚至从全国层面上来说,有很多地方的官员到开发  相似文献   

4.
金琳 《长江建设》2010,(1):94-94
(一) 董继平老师的新书《世界著名建筑的故事》,和以往的建筑类书籍不同。我认为,这本书用一种人文的视角来解读建筑。“真正有生命力的建筑,大凡都是从人文中生长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自然界中的水是人类宝贵的物质资源污水是指自然水经人们在生活及生产中使用后排放出来的,会有一定污染物质的废水。在人们使用过程中,自然水的物理化学特性都要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随着用水部门的不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污水与  相似文献   

6.
建筑确实存在“圈子”,因为有技术屏蔽;但建筑又绝对不是专业圈的事情,因为其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建筑对于社会公众的影响是直接的,从视觉和行为两方面。城市和建筑对于人的影响几乎是强制性的,人的衣食住行都在建筑空间中,我们很难想象人在城市当中不受建筑的影响和控制。从这层意义来说,建筑又是个“大圈子”,  相似文献   

7.
水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水,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不同的时期,人们治水、用水的思路都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水文化。在云贵高原东侧梯级斜坡地带中部的安顺,聚居着一支与众不同的汉族群体——屯堡人,他们的语音、服饰、民居建筑及娱乐方式与周围村寨截然迥异,这一独特的汉族文化现象被人们称之为“屯堡文化”。其中有一典型的屯堡村落——鲍屯,并在明代建筑了一水利工程,暂称屯田水利(有专家称小都江堰)。通过对水文化与屯田水利的分析,探讨性地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建立“人水和谐发展”的新型水文化。  相似文献   

8.
张琦 《中华建设》2014,(8):90-91
现代中国建筑中,面临着现代化对传统文化的挑战,人们在现代化建设同时,传统文化正被人们一点点的遗忘。中国现代建筑很多都是世界多元文化的产物,但有很多精彩的形式是吸取中国古建筑精华内容而产生的,它们分别体现在建筑的造型、外观、规划以及空间等方面。一、工程概况本项目地处山东省菏泽市开发区,黄河路与广州路交汇处往南200米路西,总占地约100亩左右。  相似文献   

9.
湖北地区是古代楚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们的祖先在这块热土上创造了灿烂的楚文化。楚国的建筑曾经引领当时的建筑潮流,著名的章华台,成为各诸侯国竞相仿制的对象和历代文人墨客歌咏的题材。然而,由于战争的毁坏与时间的湮没,这些精美的建筑不仅在地面上已荡然无存,甚至在出土的文物中也难觅其踪影。楚建筑的立面造型,至今仍是一个谜。今天的楚风建筑设计,主要靠参考汉瓦、汉砖、汉画的建筑形象和湖北传统民居的构架形式,参考《楚辞》中的建筑描写,参考出土楚文物的器形纹饰与色调,结合具体项目的要求和环境进行创作。  相似文献   

10.
一、太阳能建筑何为“太阳能建筑”?凡利用太阳能与建筑相结合的建筑物统称为“太阳能建筑”。在这个定义中内含两个重要的概念。1.“太阳能”利用的是太阳能而非矿物燃料和市电等。2.“与建筑相结合”表明太阳能的利用必须与建筑相结合,因此目前被广泛使用的在屋顶上架设单台太阳能热水器的建筑,就不能称为太阳能建筑,因为它没有与建筑相结合。太阳能建筑的理念随着人类能源危机,环境意识,科学发展及人类对生活环境舒适度要求的提高而不断演变和发展,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人们更重视太阳能建筑,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太阳能建筑必须是太阳能利用与建筑相结合,两者融为一体。因此太阳能建筑必须从建筑物的策划,设计,建造,使用,维护以及改造的全过程中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1.
全国多地频频造访的雾霾天气,让生态环境问题及居住健康问题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2012年,据财政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对外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力争到2015年,我国将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0亿平方米以上。到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绿色建筑是否可以达到规划的要求?其在推行的过程中又是否一帆风顺?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不论从政府,还是建筑开发商、住户的角度,发展绿色建筑都存在不同层面的问题,使其推行屡屡受阻。专家对此表示,我国绿色建筑从法规的制定、衡量标准、技术方面等等都不够成熟,要跨过这些阻碍,需要找准问题,逐一提升。  相似文献   

12.
李金梅  周霄 《治淮》2009,(5):42-43
水工建筑作为建筑的一种,具有较强的实用功能,在蓄水、灌溉、防洪、排涝、发电、航运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受其特定功能的限制,水工建筑的设计无法像民用建筑那样发挥和显示造型艺术的美;又由于水工建筑规模大、投入大、利害关系大,且大多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人们对水工建筑的审美方面也一直缺乏关注。但是,优秀的水工建筑应该有优美的造型,这是现代水利发展的需求,也是将水利工程建设与风景区建设相结合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马啸 《给水排水》2023,(3):111-115
地下公共交通枢纽工程是一种独特的地下型建筑综合体,除服务交通集散以外,还带有公共建筑的属性。此类建筑具有体量大、人流密集、救火难度大的特点,消防给水设计较地上型建筑综合体有一定区别。现以承德某项目为例,针对该项目消防给水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总结出类似项目的消防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4.
正建筑这门学科之所以有趣,因为一方面它逻辑严谨,自成体系;同时它又完全由人创造,注入了人的情绪。建筑从不独立于时间存在,它与时代、社会、历史息息相关。有了这种理性与感性的对照,丰富而清晰的趣味便呈现了出来。建筑的这种复杂性与人性相通,在这本《梁思成与他的时代》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提起梁思成,可能人们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于梁、林二人的爱情故事,尤其是"梁陈方案"的被否决……梁思成,成了简单的悲情先知形象。这,其实也是一种神话。事实是,梁思成生活在一个高度复杂的时代中,他的性格如此丰富多元,很难用漫画的方式加以解读。本书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梁思成,透过作者冷静的笔端,我们方能明白,为什么梁思成会如此积极地投身于思想改造运动中,为何不惜对朋友、同事口诛笔伐……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建筑师们摆脱以往的思想束缚,不断探索适应新的创作手法与理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但是我国建筑形式的发展状况比较复杂:一方面受到当时物质材料基础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到社会政治环境.建筑美学思潮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我国不同时期建筑的材料,设计思想、设计风格和理念进行研究,发现新时期的建筑形式具有多种类型的表现,但又在整体上反映了整个时期建筑形式的总体特征.建筑形式的发展在不同的社会历史环境下仍会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及动态的延续性,与社会历史发展具有不同步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水是人类生存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气、液、固三种状态而存在,遍布于海洋,地面的江河湖泊,地下浅层和深层的水,高山积雪与寒冷地区的冰雪、大气中的水蒸气等等之中。水在自然界循环中形成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层等天然水体。同时,在自然界循环中,几乎每个环节都有杂质混入,使水质发生变化,形成不同水质的水。人类社会为了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从天然水体中取用大量水作为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在使用过程中随时都有杂质混入,使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变成了相应的生活污  相似文献   

17.
水,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生活与生产资源之一。而在人类文明延续的几千年中,水利工程一直是人类社会利用自然水资源的最主要的方式。随着时代的改变,水利工程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防洪、防涝、航运、农业灌溉等方面,多种形式不同类型的水利工程建筑,运用美的规律,可以组合成一种水工建筑物景观,充分激发了人们的热情,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展现了人类精神文明和建筑文化的创造性能力。本文就主要介绍了水工建筑的造型设计,根据实例阐述了水工美学在造型设计上面作用。  相似文献   

18.
建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材料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日益关注今天或明天的建筑材料的演变和发展,更想从昨天的建筑材料中获得启发。材料和技术在数千年的建筑历史中怎样不断完美地结合,以至于形成祖先为我们留下灿烂建筑文化中令人瞠目的智慧的建筑文化遗产。在对它们的仔细研究中,我们逐步领会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妙所在,更加深了对建筑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正建国以来,我国每年都要投入很多资金大力兴修各种水利水电设施,由于这些水利水电设施往往由水利水电专业设计人员担当设计,故使用功能、耐久年限等一般不会有大的问题,但水利水电建筑本身作为一门专业的学科,当不少水利水电专业技术人员设计水利水电建筑物工程时,由于缺乏足够的建筑学知识和艺术训练,往往只注重功能的需求而甚少涉及艺术和美观的需要,使得大部分水利水电建筑给人们的印象都是粗老笨重的钢筋水泥形象,如景德镇市城市防洪  相似文献   

20.
黄浩 《中华建设》2011,(4):80-81
建筑作为历史文化的记录和见证者,作为凝固了的文化艺术品,从未间断过对人们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文化特质、哲学体系、艺术风格、审美观念、建筑历史等方面来看,中西方建筑文化存在许多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