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麻黄山西区块二维地震资料综合解释与圈闭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二维地震资料,采用正反雷克子波对工区内14口井的侏罗系直罗组底(T4)等3个标志层进行了精细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及构造解释,明确了研究区断裂及构造特征。西部断裂带逆断层发育,4条主断层由北向南延伸,中部被2条近东西向的调节断层剪切,主要圈闭类型为断背斜、断鼻、断块圈闭;东部地层平缓,断裂不发育,主要发育低幅度背斜圈闭。针对复杂地表条件,通过精细速度场的分析和建立,提高了T4,T5,T6构造图的精度,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的勘探部署意见。  相似文献   

2.
万安盆地的地震构造样式主要表现为基底卷入式的潜山构造、张性断块构造,盖层内的挤压背斜构造、骨牌式断裂构造、反转构造、捩断层及勺形构造,其中潜山构造、挤压背斜构造和骨牌式断裂构造是最为有利的油气聚集部位,而张性断块构造、反转构造、捩断层及勺形构造亦是有利的油气富集部位。万安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早期的礼乐运动(TG)造就了现今盆地构造格局的最初雏型;稍后发生的西卫运动(T5)使早期的陆缘张裂断陷范围进一步扩大,转化为渐新-中中新统的断坳沉积;而最终万安运动(T3)则导致盆内地层强烈挤压、隆升剥蚀,产生构造反转、断块及褶皱,这是盆内圈闭构造最发育的时期。伴随万安盆地主要的构造运动的发生,盆内形成了基底构造层(Tg或T5以下)、主体构造层(T3-T5)和表层构造层(T3以上)等3个构造层,各构造层内均发育有不同的构造样式,其中主体构造层内构造圈闭最发育,构造样式最丰富。综合分析认为礼乐运动和西卫运动奠定了盆地沉积格架,而万安运动则对盆内圈闭构造的形成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松辽盆地滨北地区黑鱼泡凹陷内的断裂特征认识的基础上,选择了8条有代表性的断裂,应用逻辑信息法对其封闭性进行了分析。其结果是:凹陷内断层的封闭性程度多属中等和差级;对于T2-2和T06层,凹陷内断层封闭性北部比中部和南部要好;T2-2层北部和南部比中部好;T2层北部相对好些。总体上看,北部断层的封闭性比南部的稍好,中部比较差。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地南缘罗布向斜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具有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分布范围广、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适中等特点,有可能成为下一步页岩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为更好地表征研究区页岩非均质性及其对页岩气富集的影响,根据岩矿、地化、测井资料以及CO2和N2吸附实验,对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龙一1亚段各小层开展了页岩分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各小层的总有机碳含量、矿物成分和孔隙度均存在较大差异,储集层非均质性强,页岩孔隙分形维数为2.711 0~2.794 8,平均为2.747 0,其中五峰组和龙一31小层的分形维数较高,龙一41小层的分形维数最低;有机碳和生物成因石英对页岩微孔的发育具有促进作用,页岩平均孔径越小,孔隙数量越多,孔隙结构越复杂,分形维数越大。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页岩储层中微孔、介孔和宏孔分形特征以及当前广泛应用的各分形模型的适用性,以鄂尔多斯盆地海陆过渡相太原组页岩气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高压压汞实验和低温氮气吸附实验测试泥页岩孔隙结构参数。利用MENGER海绵模型计算高压压汞测试结果中宏孔分形维数,Frenkel-Halsey-Hill(F-H-H)模型计算低温氮气吸附测试结果中介孔分形维数,并尝试引入Volume-Specific Surface Area(V-S)模型计算低温氮气吸附测试结果中微孔分形维数。以拟合优度R2值为评价指标,与前人基于不同计算方案的结果相互论证,借此探讨不同尺度孔隙的最佳分形维数计算模型。结果表明:微孔分形维数(D1)介于2.013 6~2.294 4之间,平均为2.113 2,介孔分形维数(D2)介于2.579 3~2.762 2之间,平均为2.640 5,宏孔分形维数(D3)介于2.786 3~2.998 5之间,平均为2.933 9。随孔径增大,分形维数值呈增大趋势,孔表面愈发粗糙。F-H-H模型和V-S模型是泥页...  相似文献   

6.
徐家围子断陷断裂对盖层及天然气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主要发育泥岩、火山岩和泥质砾岩3种类型的岩性盖层,其分布已趋于明朗,但针对断裂对盖层的破坏程度及断裂与天然气藏分布之间关系的研究则相对比较薄弱。综合利用地质及地球物理资料,分析断裂发育分布特征及其对盖层的破坏程度,发现徐家围子断陷发育有不同方向的断层,由下至上断裂密度逐渐增大。以下白垩统登娄库组二段为界,上部主要发育T32~T2、T31~T2、T3~T2断裂,下部主要发育T5~T32、T41~T32、T42~T32断裂,下白垩统营城组一段顶部局部盖层被断裂完全破坏,登娄库组二段及其以上区域性盖层被断裂破坏程度小。总之,区域性盖层被断裂破坏程度小,有利于天然气在其下大规模聚集成藏;局部盖层被断裂破坏程度大,造成天然气聚集分散。  相似文献   

7.
松辽盆地北部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是松辽盆地北部深部来源气分布的主要地区,也是深源气勘探程度最高的地区。为了分析控制深源气运移的主要地质因素,文章计算了该地区T2、T3、T4三个反射层不同区域内断层体系的盒维数和信息维数。计算结果表明,这些区域的断层体系具有明显的自相似分形特性,分形维数基本分布在1.2~1.8之间。通过分析不同区域内的断层体系分形维数大小和深源气田(藏)的关系,发现断层体系分维高值区与深源气气田(藏)的分布区存在着良好的对应关系,表明断层体系在该区深源气运移和聚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由于分形维数值大小反映了断层体系空间分布的复杂程度,分形维数越大,断裂及其伴生的小断层和裂缝就越多,对油气二次运移就越有利,因此分维值高低可以作为反映深源气二次运移条件相对优劣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利用最新钻井与地震资料,对准噶尔盆地陆东地区石炭系的地震波组特征展开研究,在此基础上划分了研究区构造-地层层序。通过分析对比30口井的合成地震记录,识别出4个主要反射界面:T0,T1,T2和T3。T0和T2界面反射波振幅强、连续性好、波形稳定,为本区主要的区域性不整合,也是关键的可对比标志层。在此基础上,总结了4个反射界面间各地震地层的波组特征,其中T1与T2之间的反射波组整体振幅弱、中-低频和中-差连续,反射外形呈楔状,可作为陆东地区对比的标志层。在不整合面追踪的基础上,结合露头、古生物资料和年代学资料等,将研究区石炭系划分为4套构造层,从下至上分别为:下沉积岩段C1-s(滴水泉组)、下火山岩段C1-v(松客尔苏组下亚组)、上沉积岩段C2-s(松客尔苏组上亚组)和上火山岩段C2-v(巴山组)。研究认为,石炭系各构造层的分布受基底、构造背景、发育位置及后期改造作用的控制,在弧内断陷和弧前盆地等部位发育的厚度相对较大,在岛弧凸起部位厚度较小;早、晚石炭世末发育的两期构造挤压运动,导致C1-v与C2-s之间的地层及C2-v构造层顶部遭受剥蚀,并使石炭纪断陷发生反转。  相似文献   

9.
我国海陆过渡相烃源岩分布范围广,具有成熟度适中及厚度大等特点,页岩气勘探前景良好。前人研究主要聚焦于页岩气成藏条件、模式及生烃潜力,而对储层孔隙结构影响因素及复杂程度的定量表征研究较少。为了探讨海陆过渡相泥页岩的孔隙结构和分形特征,以柴达木盆地东部上石炭统泥页岩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15件泥页岩样品采用低温液氮吸附及扫描电镜进行孔隙结构、分形特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泥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矿物组成、孔隙结构参数与分形维数的关系,进而揭示泥页岩孔隙结构发育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泥页岩孔隙形态主要有2类,第一类为楔形—狭缝型和细颈瓶—墨水瓶状型,第二类为四周开放的平行板状孔,孔隙类型以粒间孔缝、溶蚀孔和有机质孔最为发育。②应用FHH分析模型计算出了泥页岩孔隙分形维数,以P/P0=0.45为界,泥页岩存在2种不同吸附解吸机制,用D1D2分别表示P/P0<0.45和P/P0>0.45范围内的孔隙分形维数。泥页岩孔隙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D1分形维数与黏土矿物和TOC含量呈负相关关系;D2分形维数与黏土矿物和TOC含量呈正相关性。表明影响分形维数的主要因素为黏土矿物和有机质含量。D1D2与孔隙结构参数的相关性都较好,但D1趋势线比D2拟合性更好,说明小孔对孔隙结构参数影响更为重要。③分形维数D1D2之差△D=0.393,表明其结构复杂程度相差很大,双重分形特征明显。但分形维数D2越大,孔隙结构趋于复杂,孔隙表面积更加粗糙,不利于气体的渗流。  相似文献   

10.
南阳凹陷属南襄盆地次级构造单元,是发育在秦岭-大别褶皱造山带之上的富油气断陷。研究其地质结构特征和形成演化过程,对凹陷油气勘探和认识秦岭-大别褶皱造山带晚白垩世以来隆升剥蚀作用的盆地构造-沉积响应均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利用凹陷内2/3D地震、钻井、测录井资料,识别区域性不整合面,划分构造-地层层序,刻画主要断裂的构造特征及凹陷平、剖面形态;运用平衡剖面技术,恢复南阳凹陷晚白垩世以来的形成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南阳凹陷发育胡岗组底部(Tg)、玉皇顶组底部(T7)、核桃园组底部(T5)、上寺组底部(T1)4个区域性不整合面,将凹陷地层划分为基底构造层、胡岗组构造层、玉皇顶组-大仓房组构造层、核桃园组-廖庄组构造层、上寺组-平原组构造层共5套构造-地层层序。受新野断层、禹桐断层、师岗断层等基底断层控制,南阳凹陷表现出南北分带、东西分块、隆凹相间的构造格局。凹陷经历了初始断陷期、持续断陷期、强烈断陷期、断-拗转换期和拗陷期共5期构造演化阶段。基底结构复杂、边界断层形态差异及分段差异沉降是凹陷地质结构的主要控制因...  相似文献   

11.
利用分形几何法求得的断裂分维值是断裂数量、规模、发育程度、组合方式及动力学特征的综合体现,用其可定量描述断裂分布的复杂性和构造演化的成熟度。断裂的分维值越高,断裂连通性越好,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流体流动汇聚和油气藏的形成。依据白云凹陷断裂性质及平面分布特点,将研究区划分为4个断裂区域,并对所求得的各断裂区域T3及T5两个层面分维值与油气分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白云凹陷断裂体系的空间分布具有良好的分形特征,其西南控洼断裂区域(Ⅳ区域)在T3及T5两个层面的断裂分维值均最大,断裂构造发育,推测极有可能成为白云凹陷一个新的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12.
郯庐断裂对垦东地区构造和成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付兆辉  李敏 《海洋石油》2005,25(2):15-19
垦东地区位于郯庐断裂带的渤海段,其形成、演化以及呈现出来的地质特征均受郯庐大断裂控制,进而影响油气成藏。受断裂带影响和控制,垦东地区的断裂整体为NE或NNE走向的雁列式分布的多条断裂。古近纪的伸展运动形成了垦东地区的断陷盆地,沉积了古近系的厚地层,发育了该区最主要的一套烃源岩。受郯庐大断裂的影响,垦东地区可根据构造特征分成三个带:西部主体带、东部斜坡带和北部斜坡带,不同构造带的构造特征差别较大。受区域地质运动的影响,垦东地区部分地层缺失,钻遇的地层主体为:明化镇组、馆陶组、东营组、沙河街组、中生界、古生界。地质特征中,低凸起格局、新近系活跃的构造运动和长期继承性发育的大型披覆构造三个方面影响了油气的富集和成藏。  相似文献   

13.
利用分形几何定量评价克拉2气田裂缝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根据断层与构造裂缝存在的关系,利用分形几何方法处理断裂系统,并结合测井解释结果建立分维值大小与裂缝密度的对应关系,对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白云岩段、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第二、第三岩性段顶面断层进行分形统计,建立井点断层分维值与裂缝线密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井间裂缝分布进行了预测.研究认为,断层分维值随着断层密度、延伸长度的增加而增大,井点处断层分维统计值与测井解释得到的裂缝线密度呈正相关关系;平面上,裂缝发育受背斜形态影响明显,靠近背斜轴部、断层分维值大于1.25的区域最有利于裂缝发育;A3井附近,3个储层段裂缝发育密度偏大,部分裂缝可能穿透了中间的隔层,造成附近气井出水.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分形几何定量评价裂缝对勘探开发方案部署有指导意义,可以用来对油气田裂缝性储层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坳陷期张应力与构造反转期压扭性应力对丰乐地区葡萄花油层断裂发育与分布的双重影响,从断层断穿层位以及断层形成的应力环境出发,将断穿葡萄花油层不同时期的断层划分为油源断层和晚期调整型断层,结合这两类断裂系统的分形特征,分别刻画了油源断层和晚期调整型断层分维值。研究结果表明:丰乐地区油气有利区主要分布于油源断层分维值的高值区、晚期调整型断层分维值的低值区,即丰乐地区的西北部以及中部地区;而丰乐地区东部三肇凹陷—朝阳沟阶地地区,后期调整性断层的分维值较高,后期断裂活动较强,使得保存条件较差,不利于油气聚集成藏。这一认识不仅有力地指导了丰乐地区油气勘探,而且为周边含油气区寻找剩余油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断裂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裂是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且具有明显的分形结构特征。利用分形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4个重要构造面即Tg7(寒武系膏盐岩层顶),Tg5′(下奥陶统顶),Tg5(奥陶系顶)和Tg2″(石炭系生屑灰岩顶)的断裂体系进行了分形分析。在4个构造面中,Tg5′的分形维数最高,其次是Tg7,Tg2″的分形维数最小。研究结果表明,下奥陶统顶面断裂体系最发育,下奥陶统顶面的流体渗透性要强于其他几个界面。  相似文献   

16.
断裂分形理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断裂分布和结构形态具有明显的分形结构特征。详细阐述了断裂分维理论在断裂分布和结构形态方面的应用。结果表明断裂分维理论能够正确分析断裂分布特征,预测断层面的粗糙程度、断裂面结构力学性质,研究断裂的活动规律,预测油气的分布。应加强多重分维研究,对正确解决有关断裂形成、分布、断裂结构面及断裂填充物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利用基础地质、钻、测、录井及三维地震资料,结合相干分析技术,对渤海湾盆地垦东地区断裂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断裂对成藏要素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NNE、NEE、NWW走向断裂体系,受郯庐断裂早期活动影响,研究区断裂活动具有古近纪“西强东弱”、“南强北弱”,新近系“西弱东强”、“南弱北强”的特点。不同成因类型断裂对成藏要素的控制作用不同,拉张型断裂主要形成简单断块型圈闭,张扭(扭张)型断裂形成复杂断块和断层—岩性圈闭,压扭型断裂形成背斜构造圈闭;断裂对储层的控制,表现在储集砂体临近张性断层、远离扭性断层发育的一般规律;拉张型、张扭(扭张)型断层和压扭型断层封闭性依次增强,油气一般在封闭性较强的油源断层附近富集。   相似文献   

18.
基于孔隙分形特征的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储层孔隙结构对低渗透储层的渗流能力和油气产能有重要影响,是低渗透储层研究的热点。 目前,急需一种在储层宏观尺度上反映强非均质性储层孔隙结构优劣的储层孔隙结构定量评价方法。 以塔南凹陷白垩系低渗透储层为例,在薄片观察、孔渗测试和毛管压力测试的基础上,将分形算法应用于储层孔隙结构评价,建立了利用压汞测试求取孔隙分形维数,进而定量评价储层孔隙结构的方法。 研究认为,该区发育粗态型、偏粗态型、偏细态型和细态型 4 种类型孔隙结构。 利用毛管压力对数与润湿相饱和度对数的线性关系可求取孔隙分形维数,且分形维数越小,孔隙结构越好。 结合薄片和试油资料建立了该区孔隙结构分类的分形维数标准,同时发现该区储层非均质性强,部分样品整体分形特征不明显,储层中的大孔隙和小孔隙均具有良好的分形特征,但是具有不同的孔隙结构特点,表现为毛管压力与润湿相饱和度关系的分段性。  相似文献   

19.
火山岩除了岩性复杂外,储层孔隙类型和岩石结构也十分复杂。区别不同结构的火山岩对于后续的油气储层评价、裂缝发育情况估计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常规测井曲线反映矿物成分和含量的变化,关于岩石结构的信息很弱。矿物成分相同但结构不同的火山岩普遍存在,靠常规测井曲线难以识别出这种结构上的差别。大量的理论和实践证明测井曲线具有分形特征。不同的岩性在测井曲线上具有不同的响应特征,火山碎屑岩的测井曲线通常比火山熔岩的测井曲线抖动更剧烈。本文对测井曲线进行分数维的提取,观察到火山熔岩的分数维普遍比火山碎屑岩小,并且讨论当各种参数对计算分数维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