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2.
对循环流化床锅炉内水冷壁的传热机理进行了分析,验证了循环流化床炉内受热面的传热计算经验公式,可供设计、调试和运行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4.
5.
本文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使用过程中的磨损问题,分析了炉内水冷壁的磨损原因和影响因素。分别就运行方面、设备治理与改造方面阐明了水冷壁防磨损的原理和措施,为更全面地理解水冷壁磨损的物理本质和解决磨损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在运行过程中水冷壁管易磨损的部位,对磨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锅炉运行和检修方面提出了相应措施。在实际运行中对减轻水冷壁管的磨损、保证机组的安全运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循环流化床(CFB)技术是低热值燃料利用领域最具有发展前景的技术,其特有的炉内气固流动结构引起了水冷壁磨损这一突出问题。本文综述了CFB锅炉水冷壁磨损研究的发展状况,首先从研究理论、易磨损位置及产生原因、影响因素、控制措施四个方面描述了CFB锅炉水冷壁磨损机理;然后介绍了磨损模型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相关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性,着重强调了当前应用前景较广的CFB锅炉水冷壁磨损研究方法;最后,从热态环境构建、磨损模型修正、微观尺度结构描述、研究对象和人工智能方法五个方面为该领域的研究侧重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管束的磨损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是近二十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洁净煤燃烧技术.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煤种适应性强、燃烧效率高、污染物排放低和负荷调节性能好等优点,是目前推广应用的炉型之一.但是,由于炉内有大量的床料及循环物料,煤在物化状态下低温循环燃烧,造成烟气中含有大量的飞灰颗粒,这些灰粒高速冲刷水冷壁管、对流受热面等部位,使其壁面受到剧烈磨损,发生局部的严重破坏,甚至导致停炉事故.目前随着过热器和省煤器防护技术的成熟,磨损得到较好的控制,但是水冷壁管束的磨损控制还在摸索中.因此,了解飞灰磨损规律,找出主要磨损部位及原因,选择合理的防磨措施,进行合理的技术改造,保持锅炉最佳方式运行,使磨损损害减少到最小程度,无论从安全或经济上都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相似文献
9.
10.
循环流化床锅炉膜式水冷壁管与鳍片上的温度分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研究了循环流化床锅炉膜式水冷壁管的传热,并通过采用二维传热分析方法,讨论了带有竖直鳍片和横向鳍片的水冷壁管上温度与热流分布。探讨了炉膛侧传热系数、水冷壁管水侧传热系数、水温、床温、水冷壁管材的导热率以及竖直鳍片部最高,然后逐渐下降,但在横向鳍处理的根部又会上升。为了验证传热分析的真实性,在1台6MWth循环流化床锅炉膜式水冷壁管的横裁面内安置了0.8mm的热电偶,测量子水管横截面上的一些点的温度。实际测量值符合得相当好。 相似文献
11.
12.
以某台1 000MW超超临界塔式锅炉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区域法建立了二维小区换热模型,简化了炉内辐射换热与对流换热,对不同锅炉负荷下对流换热量占炉膛高度方向各分区换热量、炉膛总换热量的比例以及沿炉膛宽度方向水冷壁壁温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并与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水冷壁壁温计算值与试验值的最大偏差率为5.26%,均呈现中间高、两端低的分布趋势;对流换热量最多可使壁温计算值提高16.7K,计算精度提高3.30%;计算所得的水冷壁壁温最高值为523.5℃,未超出材料的允许温度,且有4.8%的安全裕度. 相似文献
13.
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传热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作者对1台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中受热面的传热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受热面的传热系数变化规律,提出了计算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内受热面的传热计算经验公式,可供设计、调试和运行时参考。图11参9 相似文献
14.
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爆管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过程中多次发生水冷壁爆管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预防措施,改造后效果良好,从而延长了水冷壁使用寿命,提高了锅炉的运行周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某热电厂1#锅炉,系芬兰奥斯龙公司1994年生产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该锅炉额定蒸汽温度为540℃,额定压力为119MPa,水冷壁管规格@63.5mm×7.0mm。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针对某台 2 2 0t/h循环流化床锅炉在整定安全门期间所发生的水冷壁蠕胀、炉膛爆燃事故进行了分析 ,并从运行角度提出了预防措施 ,对该类型锅炉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循环流化床传热系数的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循环流化床流动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传热模型,流动模型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考虑了颗粒的宽筛分,并把床层在轴向上分为密相床和稀相床两部分。在密相床内,传热按照鼓泡床传热微型进行计算;在稀相床内,传热模型建立在颗粒团更新的假设基础上,根据假设,床层由颗粒浓度很低的上升稀相和相对颗粒浓度较大的颗粒团两部分组成,两部分交替地与床壁面接触,床层和受热面间局部换热系数和颗粒浓度及两部分接触壁面的份额有关。模化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