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河道堤防遇险要及时进行抢护,否则险情继续扩大,就有决口的危险。堤防决口有四种情况:一是遇有特大洪水河水漫溢堤顶,从而发生决口,叫做漫决;二是大溜或风浪冲刷堤身造成决口,叫做冲决;三是  相似文献   

2.
1 大堤漏洞险情概述 大堤漏洞是指贯穿堤身或堤基的水流通道。大堤漏洞按出水是否带泥沙可分为清水漏洞和浑水漏洞。清水漏洞是指在高水位情况下由堤身渗流引起的,从堤身背河坡或堤基内的动物洞穴或其它孔洞中集中出流的现象。清水漏洞临河侧无明显进水口、背河出水孔流出的是清水。清水漏洞若抢护不及时或抢护不当,大堤随时有发生蛰陷、坍塌、甚至溃决的危险。黄  相似文献   

3.
根据2013年同江抗洪中发生的同抚大堤三村乡堤防坝后脱坡险情,分析了同抚大堤三村堤防坝后脱坡的形成原因,并阐述了针对堤防坝后脱坡采取的3项抢护措施。经抢护,滑坡体及堤身渗水出溢流畅,滑坡堤段浸润线明显下降,背水坡逐步干燥,滑坡险情基本排除,创造了20 a一遇堤防抵抗超100 a一遇大洪水的奇迹。  相似文献   

4.
“前堵后导”是进行堤防漏洞抢堵应遵循的原则之一,结合黄河洪水的特点,分析了堤防加固与险情抢护的区别,分析认为:堤防加固工程在背河不能用不透水材料进行加固,以免人为抬高堤身浸润线而造成新的险情,而抢堵堤防漏洞,则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利用背河封堵后至发生新的渗透破坏前这段时间,从背河进行临时性封堵,但后续措施要跟上,并强调“临背并举,一气呵成”。  相似文献   

5.
河道堤防险情产生的原因及抢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力 《治淮》1999,(8):7-8
今年黄、淮之间降雨将比正常年份偏多,防汛形势依然严峻。为此,了解堤防险情产生的原因,掌握抢险技术,对指导防汛工作十分重要。 一、渗水险情 主要特征是堤防的背水堤坡或堤脚附近出现土层潮湿或发软有水渗出现象。如不及时抢护,有可能导致集中渗水、脱坡、管涌等险情。 产生渗水的原因有:洪水水位高,持续时间长;堤身单薄,背水坡过陡;堤身土质差,迎水坡无粘土防渗;筑堤质量差,土块没有打碎,接头处留有空隙,碾压不密实,堤内有隐患未清除。针对渗水险情,通常有以下几种抢护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部分堤防是由群众就地取土,在历史老堤的基础上修筑而成,由于施工接头多,地质条件差,延伸距离长,薄弱环节多,洪水期间极易发生散浸、管涌、漏洞、漫溢、决口等各种险情。根据以往堤防抢险的工作经验,针对各种险情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抢护措施,以期为河道堤防的抗洪抢险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单永连 《治淮》1998,(11):7-8
一、淮河堤防防洪工程的建设 安徽省地处淮河中游,省境流域面积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48%,省境河道长430公里。1950年开始,安徽省沿淮修筑了2370余公里各类堤防及300余座大、中、小型涵闸,其中淮北大堤和城市工矿圈堤700公里,保护耕地1000万亩。沿淮湖泊洼地开辟了4  相似文献   

8.
黄河险情特别是堤防漏洞,不论其大小都视为重大险情,如果抢护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能造成堤防溃决的惨重后果。黄河下游自1958年以后发生较大洪水的机率明显减少,下游堤防经过逐年加高加固和工程的管理维护,抗洪能力有所加强,下游防洪工程体系必要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2013年8月23日,黑龙江干流同抚大堤八岔段溃决,导致下游约100万亩耕地被淹,损失严重。通过现场调研,对八岔乡段堤防溃口过程、水位、溃口宽度、淹没范围、溃口堤防断面等资料进行收集,初步分析得出发生超历史洪水、堤身及堤基土质差且存在薄弱环节、堤身表面受涌浪和雨水直接冲刷、决口处所处位置是同江大堤八岔段堤防溃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我国目前的堤防大多未做基础处理,堤身多为培土而成,堤后坑溏密布,洪水期间经常发生管涌、滑坡、崩岸和漫溢等险情,严重导致大堤溃决.1998年的特大洪水,导致长江沿岸干堤出现险情6000余处,其中由渗透破坏造成的险情占险情总数的70%,要根治治水患,达到长治久安,对堤基修建防渗体,势在必行.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根据我国目前堤防的现状以及对国内外堤防基础防渗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和调查研究之后,引进了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德国宝峨特殊地下水工程有限公司的“B型超薄板防渗墙”技术,承包了长江堤防最薄弱的堤段——…  相似文献   

11.
闫长位  王永起  轩峰  赵清理 《治淮》2003,(10):40-41
河道堤防是我国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御洪水的最后屏障。沙颍河堤防在抵御洪水的工程性能上有三大特点:一是堤基条件差。堤防傍河而建,在堤线选择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堤基大多为沙基,而且绝大部分堤基为天然地基。二是堤身质量差。不少堤防是在原民堤的基础上,经历年逐渐加高培厚而成,堤身不均。三是堤后坑塘多。多年来,普遍在堤后取土筑堤,取土坑、塘多未做处理,覆盖薄弱。因此当遭遇洪水时,经常发生管涌、滑波、崩岸和漫溢等险情,严重者导致大堤溃决。针对以上特点,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论证和总结,沙颍河堤防垂直防渗和地基加…  相似文献   

12.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堤防渗透破坏险情主要有堤坝的漏洞、跌窝等状况。特别是堤身及其堤基的接触,其堤身、堤基的接触物质比较广泛,堤基的险情出现在大堤的基础层面,由此对坝身的危害较大,为防止类似情况的发生,须加强对大坝进行巡视、检查,对发现的情况进行回填等处理,以确保水库大坝安全度汛。本文对此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3.
1995年以来,长江连续发生大洪水,湖北浠水县3外堤段曾出现了贯穿性溃口。在险情实测记录的基础上,总结和分析堤防贯穿性溃口险情的发生、发展、抢护等过程及特点是非常必要的。在贯穿性漏洞出现前,一般有管涌和散浸发生,漏洞发生之处一般都是在地质条件较差的地方,漏洞发生的同时伴有堤内模向裂缝的发生。从发生贯穿性漏洞到溃口的时间与堤身组成物、堤身断面大小、江水位高低有关。溃口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溃口处土壤组成透水性强,先发生散浸或管涌等险情,加上侵沧时间长,迎水面和背水面堤身沉陷不均匀,导致裂缝出现和冲刷的加剧也都促成溃口发生。贯穿性漏洞出现后,首先应找准漏斗,外堵为主,配以内导,抢险的重点应放在迎水面。由于险情发展迅速,必须争分夺秒、抓住有利时机进行抢险。  相似文献   

14.
蚌埠市辖怀远、五河、固镇三县,总面积5917平方公里,统计耕地442万亩,现有人口312万人,位于淮河中游下段(境内淮河长147公里),处于黄河、涡河、北淝河、浍河及沱河诸河道的下游,是历史上有名洪水走廊,洪涝旱灾害频繁。建国初的1950年7月大水,怀远水位仅18.59米,大河湾淮堤即全部漫溢,石羊坝、黑牛嘴堤防均发生决口,洪水泛滥成灾。是年,中央人民政府政  相似文献   

15.
长江重要堤防工程地质勘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频繁,在和洪水斗争的过程中,堤防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历史原因,长江中下游堤防形成年代久远,填筑滋杂,堤身填土中夹较多砂性土或碎块石、杂填土,碾压密实度不均、堤身与堤基结合面不紧密等,加上堤基地质结构复杂,前期地质工作薄弱,对堤基工程地质条件不清楚,每年汛期堤身、堤基和岸坡险情不断。在总结了自1998年汛后长江中下游大规模开展堤防建设以来所进行的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和内容的基础上,介绍了堤身填土质量、堤基和岸坡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方法,阐述了工程地质勘察在堤防建设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说明了工程地质勘察在堤防建设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蔡蓉蓉 《河北水利》2012,(12):42-43
历史上,黄河被称为中国之忧患,3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决口泛滥区域,北至天津,南达江淮,波及面积25万km~2,给冀、鲁、豫、皖、苏广大地域上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面对肆虐的洪水,沿黄人民曾把修筑堤防作为抵御水灾的主要手段,所以黄河大堤的修筑源远流长,并且经历了复杂的演变。  相似文献   

17.
李兰才  姚辉 《治淮》2004,(6):17-18
安徽省蚌埠市郊区所辖淮河干堤总长40km,地处淮河中游,环绕在蚌埠市周边,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防汛任务重、压力大.2003年在遭遇特大洪水时,发生了较多险情,经采取得力抢险措施和沿淮干群及部队官兵奋力抢救,终于脱险,确保了大堤的安全度汛.  相似文献   

18.
防洪工程体系中,堤防工程是防御洪水的重要屏障,但堤防的渗漏破坏,可能诱发决口、溃堤,对堤内人群生命财产造成赤裸裸的威胁。本文以河东堤为例,对堤身渗透破坏情况和原因进行深入剖析,提出河东堤堤身渗透破坏防治措施,以期作为防渗加固工程的施工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9.
牛运光 《中国水利》2003,(15):57-58
目前,我国已进入主汛期,淮河流域普降暴雨,沿淮河干流主要控制站都超过警戒水位,为了控制水位上涨,确保淮北大堤和主要城市安全,沿淮多个行洪蓄洪区分洪,洪泽湖也开启入江入海水道,形势严峻,各种险情不断发生.作者从事防汛抢险工作多年,根据实践经验,对重要险情管涌的抢护,谈点个人的拙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春夏交替时节,当你从正阳关沿着淮河而下,不久在你的视野中会出现一条绿色的长城,这就是正南淮堤。它西起迎河泄水闸,东至抗美堤拐,全长18.5公里。整个大堤包裹着一层绿色外衣,堤防上各种工程设施完善,堤坡和堤脚是整齐的树木,两侧是长势良好的经济作物。负责管理这段堤防的是安徽省寿县老河卡管理段。这个段成立于1958年,现有职工27人。自从实行堤防管理责任承包以来,他们不但管好了大堤,而且自己也从拮据中摆脱出来。经济收入除大部分用于工程的维修管理外,人均收入逐年增加。实现了国家不拿钱、群众不负担的目标,走出了一条以堤养堤的堤防管理新路子。然而在1985年以前,这一段正南淮堤是另一番景象的。由于堤防管理不完善,责任不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