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巍  王秋红 《电气应用》2011,(14):77-79
目前风力发电中对风机接地电阻的要求主要是依据制造厂的资料,缺少统一的规定。结合工程经验讨论如何按要求设计接地网。  相似文献   

2.
风电场接地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风力发电中对风机接地电阻的要求主要是依据制造厂的资料,缺少统一的规定,希望通过本文给大家一些启示。同时结合工程经验讨论如何按要求设计接地网。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风电机组桨叶的引雷能力与风电机组接地电阻大小关系,采用标准操作波和雷电波分别对按照1:100比例缩小的两桨叶和三桨叶风机模型进行大量的放电试验。结果表明,风机桨叶的引雷能力和接地电阻的大小呈负相关关系,接地电阻越小,相关性越强。该试验结果表明风电机组接地性能对防雷措施有影响,能够定性地证明,提高风机的接地性能有助于改善风机叶片防雷措施的防雷效果。试验结论为海上风电机组接地方案和防雷方案的模拟试验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宋国强  张新燕 《电力学报》2012,27(6):563-566
雷击是影响风电机组乃至整个风电场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因此对风电场的防雷接地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实际风电场分析了风机雷击事故的破坏机理,针对实际风机接地电阻阻值要求和接地电阻的影响因素,对接地系统进行了研究,并对接地电阻进行了计算,提出了接地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雷击风机时叶片和塔筒对接地装置冲击接地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波  薛惠中  张宝全  宗驰  范子超 《高电压技术》2012,38(10):2675-2682
风机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特性评估方法目前仍缺少指导规范。实际雷击中雷电流在经过叶片和塔筒时会在其中形成波过程,对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和地电位升(GPR)产生影响。为此,通过矩量法和Fouier变换的仿真计算,探讨了在不同叶片和塔筒总高度、不同土壤电阻率、不同接地装置尺寸和不同雷电流波形的情况下,在风机遭遇雷电流时叶片和塔筒对接地装置冲击接地特性的影响,并运用波过程理论对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可以发现,由于在风机遭遇雷电流时叶片和塔筒中雷电流波会发生折反射,所以实际地电位升会出现振荡,从而会对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我国大部分区域性电网所辖风电场35 kV及以下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存在的问题,针对国内电网频繁发生风机大面积脱网事故的原因进行研究,并结合风电企业特点,提出将35 kV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改造为电阻接地,以解决脱网、设备损坏、易引发谐振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接地网水平支路导体和接地引下线的腐蚀情况进行诊断,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故障诊断方法。建立了接地网的分层约简模型并得到所有节点都可及的本征接地网。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分析了接地网的可测性,将支路分为电阻可以唯一确定的明晰支路和电阻不能唯一确定的不确定支路两类。建议了一种判断测试充分性的方法,指出在充分测试条件下,本征接地网中所有支路的电阻都可以唯一确定。分析了接地引下线电阻对接地网故障诊断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根据本征接地网支路电阻的诊断结果对接地引下线进行腐蚀故障诊断的方法,并指出所有接地引下线的电阻都可以唯一确定。在一个60支路的实验接地网上进行了实验验证,接地网明晰支路电阻和接地引下线电阻的最大相对诊断误差分别为4.86%和8.43%,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是可行的,并且可以较好地诊断出接地网明晰支路和接地引下线的腐蚀状况。  相似文献   

8.
从电力系统中性点传统的接地方式引入,分别简述了中性点不接地及经消弧线圈接地的优缺点.对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的几个特点进行了评述,并就高值电阻接地、中值电阻接地、低值电阻接地等3种电阻接地方式阐述了使用范围、特点、接地电阻的选择等有关问题.最后,给出了中值电阻接地方式在南京配电网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文献1中,我们对双层土壤中接地网电阻的简化计算问题进行了研究。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文献1提出的接地网电阻公式推广用于圆环接地体和方环接地体电阻的计算,从而导出了双层土壤中环形接地体电阻的简化公式。  相似文献   

10.
在测量变电站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及其接地电位时,为了避免由于主变压器中性点或站用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不平衡电流的干扰,通常要求将变电站停电后再测量该变电的接地电阻及其接地电位,这就是传统的测量方法的主要缺点,此文介绍了一种可以变电站运行状态下测量接地电阻及接地电位的方法,这种测量方法对运行状态下的发电厂的接地电阻及其接地电位的测量了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