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行至江苏,吃至江苏。 淮扬菜与川菜、鲁菜、粤菜并称为中国四大菜系,特点是刀法细腻、口味清淡。红烧狮子头、软兜长鱼、平桥豆腐、虾籽蒲菜和文楼汤包等菜肴单单是名字就足够让许多人留下口水。 然而,笔者却以为,盛装一个地方独特风土民情的,并不是一桌子的盘碗盆碟,正相反,一道看似简单但实则风味十足的小吃,才最能体现当地的独特的美。因此,本期栏目,笔者并无意介绍淮扬菜的特点,姑且介绍一些江苏小吃,以望满足大家舌尖上那一点敏感的味蕾。  相似文献   

2.
2009年.机缘巧合.结识了扬州的朋友,考察研究了扬州的古城与园林。扬州泰达了解到我们曾做过成都宽窄巷子的保护改造,非常希望我们能够与之一起为扬州的古城保护发展做些努力。经过几个月的沟通,我们受邀参加扬州的两个精品酒店项目的设计。同在扬州、同样功能.却因一在古城、一在新城,一为修缮、一为新建,一个诸多限制、一个天马行空,如何演绎、诠释扬州的历史文化脉络和园林精髓就成为我们共同的探索与期待。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11)
移动互联网是各种移动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与互联网结合的产物,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扬州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但与一线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扬州需要抓住机遇,加快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扬州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主要包括微商、广告、移动电商等,但也存在筹资难度大,难以吸引风险投资,应用范围较小,市场机会少,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对移动互联网的认识不够,与传统行业融入程度低等制约扬州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障碍。提出选准项目,加大引资力度,推动传统企业加快融入移动互联网,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在生活服务类项目形成优势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9)
淮扬菜历史悠久,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和传承,淮扬菜成为饮食文化的重要成员。本文根据淮扬菜目前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根据问题提出了如何让淮扬菜更好发展的建议和措施,旨在让淮扬菜发展更好,走出江苏,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5.
隋唐扬州城     
隋唐时期,地方城市发展迅速,而以扬州、益州等最为繁盛,时人称"扬一益二". 1 扬州地名的演变 扬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但"扬州"这个名称,在历史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并非我们今天所谓的"扬州".扬州这一地名,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淮海惟扬州".又载:"禹贡九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也."从这里看来,当时扬州已被列为九州之一.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3):275-277
<正>"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历史上曾盛极一时的扬州无疑是中国名城。面向未来,如今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世界名城。十六大以来我市从提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扬州",到建设"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再到建设"世界名城",城市抱负彰显着历史文化名城的时代追求。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460万人民,创新求进,勾勒出一座"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的时代光影。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36)
本文针对淮扬菜系没有形成特定的品牌文化现状,从淮扬菜的特点分析,抓住其文化内涵,从视觉传达及餐具设计的角度出发,根据淮扬菜系的自身文化特色为切入点,提取合理的设计元素,进行餐具造型研究及视觉传达系统的探索,能够进一步发扬淮扬菜系的文化,并将其更加系统化、品牌化,做出实践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扬州花都汇游客服务中心项目从方案到施工图设计,再到生产与施工过程的整体介绍,着重从建筑的模块化设计、装配式建筑结构与节点构造的设计优化、BIM技术的应用等几个方面探索了提高集装箱模块化建筑的适用性、科学性、艺术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我们相聚在美丽的扬州,一方面是借助扬州这个平台,召开国际研讨会,学习交流国内外有关城市水景观建设和水环境治理的先进经验,以解决我国当前快速城镇化阶段面临的城市水资源、水环境、水景观破坏等紧迫性问题;另一方面,这次会议又是一个现场会。近几年来,扬州市对城市水系、水景观整治的力度很大,效果非常好。像扬州这样一个在江苏来说经济相对还比较薄弱的城市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于文龙 《华中建筑》2023,(2):114-118
大运河将不同性格的城市以一种共同的文化语言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大运河文化城市带,而大运河城市及其街巷、建筑是大运河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记录并传达城市的文化底蕴与精神内涵。徐州、淮安、扬州是江苏境内大运河文化带长江以北部分的代表性城市,从人居空间图式研究的角度分析徐州、淮安、扬州三座大运河文化带城市的古城区形成,传统街区布局,传统人居建筑形态特征、形成规律与演进模式,以期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进程中营造出特色鲜明而又彰显文化自信的城市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