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剩余油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庆  阎建华 《试采技术》1995,16(3):23-26,17
在注水开发的油藏中,尤其是当达到高含水期时,定性或定量研究剩余油的分析,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应用油藏数据模拟新技术,先后在十几个断块进行剩余油分布研究,发现剩余油在地下的存在状态及数量主要受岩石润湿性,储层毛管结构,注采方式,增产措施以及原油性质等方面的影响,剩余油还可以用烃类有效孔隙体积来表示。  相似文献   

2.
随机网络模拟研究微观剩余油分布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2  
胡雪涛  李允 《石油学报》2000,21(4):46-51
应用定向渗流理论建立了能表征岩石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润湿性特征的随机网络模型,从理论上模拟讨论了剩余油的微观组成特征及润湿性对微观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得到了与微观实验一致的模拟结果。模拟结果表明,在剩余油中,不同大小的徽观剩余油液滴的组成和分布具有一定的统计特征和规律性,单、双液滴的频数组成较高,大尺寸液滴数目较少;但是,驱替效率较低时,数量微小的大尺寸液滴在剩余油总量中的比例不可忽视,甚至可能是剩余油的主要部分。结果证实,随机网络模拟速度快、所受条件限制少,并能直观地再现动态的微观驱替过程及剩余油的微观分布状况,为微观剩余油提供了一种方便、灵活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3.
应用数值模拟法研究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马厂油田M11块油藏地质构造复杂,已进入特高含水期。通过建立该油藏的数值模拟地质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精细油藏数值模拟及剩余油分布研究,分析该油藏平面、纵向储量动用状况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确定了剩余油分布的主要类型,提出剩余油挖潜的可行措施,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4.
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剩余油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福生  江波 《吐哈油气》2003,8(1):77-82
吐哈三大主力油田鄯善、丘陵、温米都已进入中高含水期,水淹面积逐渐增大,加密井的风险不断增大,油田稳产难度日益增大。如何准确地预测剩余油分布以完善注采关系和提高加密方案的钻井成功率,已成功现阶段油田开发的主题。采用了新的思路和技术,结合吐哈油田的实际特点,运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剩余油分布规模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应用流线数值试井方法研究聚合物驱油藏剩余油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常规试井解释理论与方法所存在的不足,将流线数值模拟方法引入试井解释理论,基于油藏真实地质模型建立了考虑油藏非均质性、多相流、多层合采、复杂井网以及生产历史等复杂影响因素的多层油藏聚合物驱流线数值试井解释模型,采用流线方法求解该模型和遗传算法进行试井参数自动拟合解释得到剩余油分布,形成了适用于中高含水期聚合物驱油藏应用试井资料研究剩余油分布的新方法.编制了实用的流线数值试井解释软件,并在双河油田437断块进行了矿场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该软件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复杂断块油砂体剩余油分布半定量评价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复杂断块油藏由于断层的切割作用,断块小,形态各异,油水关系复杂。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后,进入中高-高含水开发阶段,剩余油在空间上分布十分复杂,挖潜难度越来越大。断块油藏的复杂性,给储层建模带来很大的困难,数值模拟工作难度大,精确度低,难以准确描述剩余油分布。提出了基于油砂体的剩余油定性到半定量评价技术,为复杂断块油砂体剩余油预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该方法是在小层油砂体图编制和油砂体储量评价基础上,对油井采出量和水井注入量进行劈分,将采出量和注入量落实到油砂体,以此为基础对油砂体的注采状况进行分析,明确油砂体的采出程度、总体水淹程度,确定油砂体内部水淹差异状况,编制油砂体水淹图,半定量表征水淹特征,定性-半定量指出油砂体内剩余潜力的纵向和平面分布,为油田进行下步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介绍示踪刑监测的基本原理,根据所选择目标区块的地质特征及油气水特性开展示踪荆选型、用量及实施方案等研究,通过对相应油井的定期取样并检测示踪刑出现时间及浓度变化,结合油藏地质模型开展综合解释储层非均质性、地下流体的动态变化,最后解释剩余油在储层平面、纵向上分布并定量计算剩余油富集区的可采储量,提出下步挖潜的方向与意见,经现场实施后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这表明示踪剂监测技术对复杂小断块油藏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动态分析是油田开发中后期提高油藏采收率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限于技术条件,常规油藏动态分析方法未能充分利用动态监测资料。借助于现有的软件技术,研究出一套针对复杂断块油藏综合运用动态监测资料进行动态分析的方法,实例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黑油模型.在只考虑油水两相的情形下,对桩89块进行了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对产油量、产水量和压力等各项指标进行了拟合,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利用地质方法研究小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八面河油田北区小断块油藏断裂系统复杂,剩余油分布认识难度大的特点,提出利用断层分析法、构造形态分析法、测井二次解释法等地质方法研究剩余油分布。实际应用效果表明,在油田开发中后期,地质研究方法是剩余油分布研究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注水开发油藏中,当油藏达到高含水期时,确定剩余可采储量是油藏经营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本文针对法21断块10多年生产过程中暴露出的开采矛盾,在分析其地质特征和开发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该断块的地质模型,应用CMG油藏数值模拟软件的IMEX模拟器对该断块进行水驱历史拟合,从定性认识到定量分析,对各小层剩余油分布状况进行准确描述,对剩余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对该断块开发调整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针对渤海BN油田开发中后期生产矛盾日益突出问题,采用井震、动静四位一体研究方法,依托储层三维精细表征及数值模拟技术,开展单砂体储层连通性及剩余油分布研究。充分利用动态资料、井震结合,构建复合河道展布模式,不断修正地质认识并反馈到三维地质模型,形成b砂体垂向三期砂体叠置、平面多条河道频繁迁移、分叉的认识,有效解决了地质认识及油藏动态间的矛盾,并精细刻画了砂体储层连通性,定量表征了剩余油分布。经新钻井及动态资料验证,预测符合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3.
红南9块储层具有砂体构造复杂、油水关系复杂、井网不完善、底水锥进快、注水开发效果差等特点。亟需对该区块进行油藏精细描述,搞清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储层构造和沉积微相研究,建立了反映油田客观实际的地质模型。运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历史拟合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剩余油在平面和纵向上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红南9块剩余油分布主要受断层,底水锥进,储层非均质性、井网不完善平面和沉积微相的综合影响。平面上,剩余油分布在井网控制不住的区域、封闭断层附近以及微构造高点。纵向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K1S1、K1S2-7、J3K1-1、J3K1-7、J3K1-13、J3K1-20和J3K2-1油层。  相似文献   

14.
绥中36-1油田为稠油油田,1993年投入开采,油田动态监测资料少,平均单井测试0.6次,如何利用仅有资料对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是面临的主要问题.文章利用油藏综合分析与油藏数值模拟相结合技术,描述了油田剩余油分布状况,目前调整井钻遇油层情况80%以上符合油田剩余油分布描述.该研究成果为油田综合调整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动静结合法"在剩余油定量分布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微构造、沉积微相、水淹测井解释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先进的三维地质建模、数值模拟软件系统对文79断块异常高压低渗透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进行了深入研究,实现了储层建模数值模拟静动态剩余油定量分布研究一体化,确定了剩余油分布位置和数量,提出了针对性的剩余油挖潜措施。实施结果符合程度较高,进一步证明油藏在开发后期采用储层建模——数值模拟静动态结合法进行剩余油分布定量研究的有效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剩余油分布特征是调整方案研究的基础,海上油田特点是测试资料少、井距大、多层合采、层间干扰严重,使得剩余油分布研究更加复杂。以海上某稠油油田为例,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时移地震、油藏工程、油藏数值模拟等多种方法对剩余油在平面上、纵向上分布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了海上大井距多层合采稠油油田剩余油在平面上、纵向上分布的规律,并且通过密闭取心井的岩心实验分析进一步验证对剩余油分布的认识。该方法可在同类型油田的剩余油分布研究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直叶涡轮搅拌槽中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PY型直叶涡轮搅拌槽为原型建立数值模拟模型 ,通过计算机流体动力学方法对其流场进行分析研究。数值模拟结果和激光多普勒测速实验数据吻合较好。对实际操作条件下高粘度流体在搅拌槽中的流场模拟表明 ,搅拌叶轮位置、转速以及物料性质等因素对流场的分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用有限元法分析石油套管定径产生的残余应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消除石油套管轧制和热处理后的尺寸及圆度误差等,一般要采用定径工艺。而作为石油套管制造最后生产环节的定径工艺决定了石油套管的尺寸和几何形状,同时也影响其机械性能。文章研究满足石油套管的尺寸和圆度要求下的定径量与残余应力的关系,进行石油套管定径时的变形规律分析,以便减小定径工艺产生的残余应力,获得最佳的定径效果,提高石油套管的机械性能,为定径工艺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柴达木盆地应力场特征与油气运聚关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柴达木盆地早侏罗世以来经历了喜马拉雅运动晚期(中更新世末)、喜马拉雅运动中期(上油砂山期末)、燕山运动晚期(白垩纪末)和燕山运动早期(中侏罗世末)4次主要的构造运动。通过声发射法测得相应的最大主应力值分别为35.6~41.4,54.8~62.8,73.8和58.3 MPa。现今最大主压应力有效值为15.6~112.3 MPa,第三系油气主要成藏期古应力场的最大主压应力有效值为54.8~62.8 MPa。通过柴西地区主要成藏期应力场数值模拟和典型油气藏解剖,对柴西地区北西西断裂封闭史进行了分析,发现中新世晚期北西西向逆断裂对油气运移聚集具有双重性,断裂活动期主要起运移通道作用,而断裂静止期则相对封闭,主要起封堵油气的作用,使油气在断层上下盘都可以聚集成藏;油气主要在剪切应力值中等区域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