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收集中国陆上主要含油气盆地和油气田的勘探历史资料,模拟了它们的勘探效益变化趋势,并分析了我国油气勘探效益的变化规律及其内在影响因素。通过研究发现,探区的资源量情况是影响油气勘探效益变化的主要因素,并且归纳出我国东西部油气勘探效益变化的不同模式,对于预测我国东西部含油气盆地未来的勘探效益变化情况和勘探决策的制订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同时从盆地地质特点方面初步探讨了造成我国东西部油气勘探效益变化趋势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勘探实践表明,阿尔及利亚的油气产量主要来自撒哈拉地台东部的含油气盆地区,而西部含油气盆地区勘探程度较低,勘探前景广阔。东西部盆地两者从盆地沉积充填、烃源岩、储层、圈闭、油气性质和油气成藏模式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勘探潜力分析认为,西部盆地区油气勘探程度低,应以天然气为主攻方向,瞄准断裂带附近发育的大型背斜构造圈闭;东部盆地区油气勘探程度相对较高,油气勘探应以找油为主,寻找中小型的构造圈闭或岩性—构造复合圈闭。   相似文献   

3.
西藏--我国西部21世纪新的油气资源接替区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根据西藏地区区域地质构造和油气地质特征,从含油气区及其含油气盆地分析着手,论述其含油气性。立足西藏地区油气成藏条件的特殊性,将西藏地质划分为柴达木(及边缘)、巴颜喀拉、羌塘一昌都、冈底斯、喜马拉雅等5个含油气区,并讨论了构造复杂地区油气资源评价的基本思路,提出含油气实体(盆地、残盆、构造残块、沉积残体)的概念,作为西藏地区油气资源评价的基本单元、油气勘探对象和评价核心。分析了西藏地区主要盆地的生烃量、远景资源量,并结合油气成藏的其他地质因素,特别是油气保存条件,对主要盆地油气远景进行论证,计算结果表明,该地区总石油资源量约90亿吨,展现了地区的美好油气勘探前景。提出羌塘盆地应作为西藏地区油气勘探首选实体,措勤、比如、昌都、岗巴一定日等盆地应作为勘探远景实体。  相似文献   

4.
三塘湖下含油气系统地质条件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垚  陈珺 《吐哈油气》2007,12(3):210-212
文章对盆地勘探现状进行了简述,从地层发育情况及空间展布、烃源岩特征和演化程度、油气成藏期次、储层类型以及油气藏类型和控制因素等方面展开,较为系统地分析了盆地下含油气统的地质条件,为盆地下含油气系统的勘探确定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我国油气资源和油气发展前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翟光明 《勘探家》1996,1(2):1-5
文章根据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地质和构造背影资源量的统计,油气资源的区域,时代,深度分布特点及探明程度等,论述了我国油气的勘探战略、方针和原则,提出了今后油气勘探的前景区域。  相似文献   

6.
石油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进步在资源评价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中,对我国陆上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资源潜力不断扩大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发现,石油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的进步对地下油气资源的评价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有效烃源岩下限新认识,前陆盆地油气富集理论,岩性地层油气成藏理论,叠合盆地中下部组合油气富集成藏理论,前陆盆地复杂构造的地震勘探技术,低渗透储层的酸化压裂改造技术,高分辨率地震储层反演与预测技术。这些理论和技术还为拓展油气勘探领域、实现油气资源向储量的快速转化和客观评价油气资源潜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促进了对我国陆上几大含油气盆地资源潜力认识的深化和提高。  相似文献   

7.
含油气系统分类及其在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含油气系统的进展,并结合我国陆相含油气盆地的实例,提出了三种陆相油气系统的分类方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并在总结我国勘探实践的基础上,简述含油气系统在勘探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含油气系统理论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赵文智  何登发 《勘探家》1996,1(2):12-19
含油气系统与方法在油气勘探中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并成为降低勘探风险,提高勘探效益的重要手段。本文在介绍含油气系统概念的基础上,论述了含油气系统的描述与模拟,提出了新的含油气系统成因分类,讨论了复杂型含油气系统时空组合的八种基本关系。实例分析是含油气系统研究的重要方法,本文以吐哈盆地八道湾组-三间房组含油气系统为例,介绍了含油气系统分析与应用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9.
利比亚古生代含油气盆地油气发现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比亚发育6个含油气盆地,其中4个为古生代含油气盆地,分别是古达米斯盆地、木祖可盆地、库佛腊盆地和昔兰尼加盆地,已发现储量占全国总储量9%,其余储量主要分布在两个中、新生代盆地。通过对已有发现油田和盆地勘探历程的研究,总结影响古生代含油气发现的因素有3个,分别是石油地质条件、勘探程度和国际形势及国内政策影响,其中,石油地质条件占主导地位。4个古生代盆地中石油地质条件较好的盆地是古达米斯盆地和木祖可盆地。随着近年该国与美国关系的缓解及有利的国内政策,古生代盆地特别是木祖可盆地勘探投入不断增加,近年不断出现新发现,成为该国近年及未来的一个勘探热点地区,也是中国油公司进入该国值得关注的地区。  相似文献   

10.
根据含油气系统"从烃源到圈闭成藏"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准则,结合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琼东南盆地和珠江口盆地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及运聚成藏规律与主控因素的深入剖析,对三大盆地主要含油气系统及亚含油气系统进行了分析与划分,且在空间上圈定了含油气系统及亚含油气系统展布范围,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研究了不同含油气系统及亚含油气系统之子系统基本特征,深入剖析了油气运聚规律与油气运聚成藏主控因素,指出了今后油气有利勘探方向及重要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地处名的“特提斯”含油气构造域的中段,是我国目前尚未进行过全面石油勘探但又寄予希望的油气新区。其中,羌塘盆地是中国特提斯域最大和最具有含油气远景的沉积盆地,该盆地勘探程度较低。章依据该盆地大量野外油气地质调查的实测资料和露头样品的地球化学与盆地模拟研究成果,根据盆地内油气显示与油源对比,中生代三套主力生油岩分布和背斜带发育特征及油气运移指向等,初步在羌塘盆地中生代海相沉积地层中划分出了三个含油气系统。并对含油气系统特征及形成与演化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油气勘探方向。这不仅对该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而且还将对中国特提斯域其它地区油气地质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三塘湖盆地油气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栗维民 《吐哈油气》2004,9(3):219-224
三塘湖盆地经过10年勘探试采,总投入约10.6亿元,发现三级储量约1.44亿吨,年采油约7000吨,勘探开发效益低下。油气发展曲折艰难,暴露出诸多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①盆地有无勘探价值,是否值得继续投资?②制约油气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③油气勘探去向何方?针对三个问题,分析历史,正视现状,从盆地资源潜力、勘探领域、勘探开发思路及制约油气发展的主要因素等方面深入剖析。认为三塘湖盆地是有经济价值的含油气盆地,具备建成30万吨产能的资源基础;马朗、条湖两富油凹陷发育的六个油气富集区带是寻找中生界隐蔽油气藏和二叠系裂缝性油藏的重点领域。地质条件复杂、资料品质较差、作业成本过高是制约油气发展的主要因素。面对目前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我们应加强技术攻关,降低操作成本,转变生产观念。指出三塘湖盆地油气发展战略分两步走:第一步,勘探开发一体化,滚动实践认识,有效动用已发现储量,建成年产10万吨规模的生产基地。第二步,加强技术攻关,解决制约发展的资料问题,寻求技术合作,攻克二叠系裂缝性油藏勘探和中生界隐蔽油气藏勘探难题,扩大储量规模,逐渐发展壮大,最终建成30万吨产能的油田。  相似文献   

13.
裂陷盆地垂向排烃含油气系统油气勘探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从中国东部裂陷盆地油气勘探出发,尝试性地探讨了裂陷盆地垂向排烃含油气系统的构成特点及重要的地质作用,认为断层、盖层及烃源岩分布是控制该类含油气系统的主要地质因素。而确定该类含油气系统上限、下限、外延及主要储油带的分布是勘探工作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渤海湾含油气盆地发现40年来已建成为我国最大的油区。同时,也形成与建立了第三系裂谷系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理论,包括裂谷系对含油气断陷和含油气层系的控制、普遍存在多含油气结构层系、复式油气聚集区带形成、油气藏类型特点及圈闭边界组合以及含油气单元序列与油气勘探评价阶段的划分等。勘探特点与储量增长受新领域突破和理论技术与勘探融合的明显影响。渤海湾盆地至今仍有许多勘探领域和很大的油气潜力。  相似文献   

15.
同沉积构造是在断层活动与沉积充填压实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构造,是我国东部已进入高勘探阶段的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文章系统总结了同沉积构造的发育机理、影响因素,综合分析了同沉积构造对烃源岩、储集体和含油气圈闭的控制作用,并研究了同沉积断层及其次生断层在油气运移和聚集过程中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盆地构造分析与油气勘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发景  汪新文 《勘探家》1996,1(1):25-28
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及保存与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和改造密切相关,因此在油气区域勘探中必须对盆地进行整体的动态分析;盆地构造分析主要包括含油气盆地分类,含油气盆地的形成、演化与地球动力学,盆地形成,演化及改造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李新宁  雷振  卿中 《吐哈油气》2007,12(4):322-326
吐哈盆地上含油气系统剩余资源量大,隐蔽油气藏勘探前景看好。台北凹陷喀拉扎组(J3k)斜坡带上超型三角洲前缘砂体隐蔽型圈闭;中侏罗统(J2S、J2X)岩性和岩性一构造复合型圈闭;下侏罗统的低幅度构造以及侏罗系底界的潜山型圈闭是盆地近期隐蔽型油气藏的主要勘探方向。吐哈盆地下含油气系统在盆地广泛沉积,发育巨厚的海相和海陆过渡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烃源岩,勘探潜力巨大,大型的背斜和断背斜圈闭极其发育,扩展余地广阔,通过对该含油气系统区域成藏条件和资料现状综合分析认为,盆地下含油气系统应是近期比较现实的勘探突破新领域。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东部沿海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中的古潜山为窗口,分析了从震旦纪以来该地区发育过一系列含油气盆地和烃源岩,形成了相互叠置的多幕次叠合复式含油气盆地和各种油气藏,这一认识将拓展东部沿海油气勘探的时空领域,是今后油气勘探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北地区主要油气勘探领域勘探难题与技术对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西北地区油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较大,是我国陆上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全国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表明,西北地区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鄂尔多斯、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四大盆地和吐哈、酒泉两个中小型盆地;天然气资源主要集中在鄂尔多斯、塔里木、柴达木三大盆地。指出西北地区含油气盆地大地构造环境、油气地质特征和勘探条件与东部含油气盆地相比具有许多特殊性和复杂性。认为前陆冲断带、地层岩性油气藏、克拉通盆地中下组合、油田老区四大领域是西北地区未来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面临许多复杂而特殊的地质难题和技术难题,西北各油气区需要不断创新地质理论和勘探技术,走技术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三塘湖盆地侏罗系油气成藏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塘湖盆地油气勘探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由于盆地地质条件复杂,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取得突破,从而影响和制约了油气的勘探及开发。90年代以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开展了盆地的油气生成条件及成藏条件的研究,重点对盆地侏罗系油气的成藏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从盆地的油气生成条件、沉积特征、储集特征、生储盖组合特征、构造演化、凹陷评价、有利区带评价、资源预测、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的匹配关系、含油气系统的分析、目标评价及优选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总结出了盆地侏罗系油气的成藏规律及认识,经钻探实践,油气勘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三塘湖盆地后续的油气勘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