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油田进入三次采油阶段,聚合物驱采油技术措施的应用,提高注入剂的波及体积,达到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效果。对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实践与认识的研究,优化聚驱开发的工艺技术措施,分析剩余油的分布规律,保持油田长期稳定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2.
经过近十年的注聚开发,萨南油田南二区葡I组油层处于聚合物驱油后续水驱阶段,目前的注入井注入的溶液是经过处理的油田污水,采油井采出液的平均综合含水是97.6%,区块的采出程度是64.75%,聚合物驱油累计增油390.2万吨,提高采收率19.88个百分点,提高采收率方案设计9.8个百分点。在2011年11月,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对南二区东部的注水井南2-2-P40及井区的4口采油井开展微生物吞吐和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将对采油井微生物吞吐和对注水井注入微生物菌溶液、聚合物混合溶液组合在一起进行试验,化验注入液和采出液的组分检查微生物菌液的物理化学性质和与岩石及其流体的适应情况,判断微生物菌溶液驱油技术在萨南油田南二区东部葡I组油层经过聚合物驱油后的注入油田污水开发阶段中是否能应用,其应用的效果如何。  相似文献   

3.
随着采油技术的发展,目前国内的油田均将三次采油地面工艺应用到实际采油过程中。虽然我国相关工艺起步较晚,但也在不断发展完善。常用的地面工艺包括清水聚合物驱油工艺、微交联聚合物驱油工艺、碱/聚合物二元复合驱油工艺、微生物驱油工艺、MD膜驱工艺、单井注聚注入工艺。  相似文献   

4.
三次采油是通过向油层注入化学剂、热介质或能与原油混渗的流体,改变油层中的原油物性并提高油层压力,从而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这种开采方式称为三次采油,也称强化采油。与二次采油相比,三次采油的特点是高技术、高投入、能使油田采收率较大幅度提高,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三次采油的最终采收率一般可达50%~70%。其主要技术:热力采油技术、气体混相驱采油技术、化学驱采油技术和其它采油技术。其它采油技术主要包括微生物驱、超声波法驱油、电磁法驱油等。其中现场采用的化学驱采油技术主要是聚合物驱。  相似文献   

5.
在油田开发的过程中,聚合物驱是发展较早的提高采收率的方法,目前油田中所使用的聚驱方法较多,大部分在驱后仍有很大部分的原油残留于油田中。为了提高聚合物驱的采收效果,实际采油过程中可以使用的方法较多,本文简单介绍高浓度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有关实验,供广大油田开发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中通过对三元复合驱注入指标、采出指标驱油效果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与聚合物驱进行了详细对比。对比认为,注入三元体系后,注入压力大幅度升高,上升幅度大于聚驱;视吸水指数大幅度下降,比采液指数和综合含水大幅度下降,下降幅度均大于聚合物驱;采油速度、采油强度、增油倍数和提高采收率值均高于聚合物驱。本项研究对认识三元复合驱的注采指标变化趋势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聚合物驱采油技术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和实践应用,在国内外许多油田提高采收率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特别是针对开发后期含水率上升具有良好控水效果。但部分低孔、低渗油田在聚合物采油后期,出现了储层非均质性加剧和孔隙厚度封堵的情况,导致地层窜流,影响了降水增油效果。泡沫驱油技术以其泡沫独特性质被得到了足够的重视,采用室内实验评价方法,筛选了6种起泡剂和4种稳泡剂进行分析,评价各类性能,并优选出良好的泡沫体系。利用物理模拟实验,确定了氮气泡沫调驱注入参数,证实了氮气泡沫驱油的优良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达到注水开发油田中后期稳油控水的目的,通常采用深部调驱方法调整吸水剖面、扩大波及体积,提高水驱采收率。针对渤海油田储层特征,开展了聚合物微球与表活剂复合调驱的研究。通过驱替模拟实验,研究了聚合物微球与表活剂复合体系的注入方式对调驱效果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复合调驱体系较单独注入微球可提高采收率3.1%~8.3%,并且采用交替注入方式提高采收率的效果要优于混合注入方式。  相似文献   

9.
油田开发过程中,采用化学药剂驱油的方式提高油田的采收率。如采用聚合物驱油以及三元复合驱油等化学采油工艺技术的应用,以获得最佳的开采效率。有待于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推广使用。不断开发油田化学采油新工艺技术措施,达到油田开发的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0.
杨磊  王立军 《当代化工》2016,(8):1687-1689
大庆油田二次采油后还有很多含剩余油油藏,针对这种油藏进行三元复合驱室内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二次采油后进行三元复合驱油即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对原油的采收率有明显的提高。其中聚合物浓度以及表活剂浓度对剩余油开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调整聚合物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对采收率的影响从而确定合理的开采浓度进一步提高油田剩余油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11.
针对渤海强非均质、中高粘油藏聚驱过程中低渗层吸液剖面初期改善,之后又变差的现象,首先通过岩心驱替实验分析了聚合物溶液浓度对吸液剖面的影响规律;然后测试了高浓-低浓聚合物驱交替注入方式在非均质油藏中的驱油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在聚驱早、中期阶段增加聚合物溶液的浓度,能够对高渗层有效的封堵,增加注入压力、显著改善低渗层的吸液剖面。结合油田实例研究表明:在现场条件允许情况下,相同聚合物用量,采用高浓-低浓段塞聚合物驱方式相比恒浓度聚驱,能够提高低渗层动用程度,增加总体采收率约1%。  相似文献   

12.
针对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注入水易沿裂缝突进、含水上升快、水驱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开展了水驱后凝胶与表活剂交替注入方式提高采收率室内实验研究。通过室内凝胶体系成胶特性和稳定性评价,筛选出与实际油藏区块注入水配伍的凝胶体系。选择甜菜碱两性表面活性剂用于活性剂驱,开展了双管并联岩心体系驱油效果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凝胶与表活剂交替注入可明显提高注入压力,该体系的采收率平均值为12.03%,低渗岩心的采收率略高于高渗透岩心采收率。与表活剂驱、聚合物与表活剂交替注入相比,驱油效果更好,可以作为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水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中原油田文25东块含水率高及采收率低的问题,进行了微球乳液调驱的室内模拟研究。考察了段塞注入量、段塞组合方式、注入速率及注入浓度对采收率提高值的影响。最终确定了最佳注入方案,浓度为0.3%表面活性剂与0.5%聚合物微球乳液以1:1交替注入,段塞注入量为0.5 PV,注入速率为0.5 mL/min。  相似文献   

14.
与常规聚驱采出水相比,高含聚采出水中聚合物浓度较高,粘度较大,Zeta电位电负值较高,小油珠所占比例较大,乳化程度较高,使得高含聚采出水油水分离难度远远高于常规聚驱采出水。高含聚采出水经过24h静沉,水中残余含油量能达到过滤单元进水要求;高含聚采出水中悬浮固体随着沉降时间的延长呈现忽高忽低的交替变化,仅仅通过单一沉降方式,其去除率不高;通过引入气浮的方式,能大大缩短油水分离时间,有效提高高含聚采出水油水分离效率;离心分离技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油、水、固三相的有效分离,并达到聚驱高渗透回注水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5.
港西油田总体处于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开发阶段,聚合物驱油技术在港西油田推广应用已24年,聚合物驱控制地质储量占油田总储量的21.9%,聚合物驱后如何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是港西油田面临的重要技术难题。经证实聚驱后二元复合驱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本文重点介绍港西三区聚驱后注聚/表二元复合驱技术提高采收率的室内研究、实施方案优化和现场应用效果分析,从而验证了聚驱后注聚/表二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在港西油田复杂断块"双高"油藏条件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大庆油田主力油层开发进入高含水阶段,急需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接续技术方法。本文针对聚合物驱进入高含水阶段后进行三元驱的可行性展开了研究,利用达到超低界面张力条件的三元体系,模拟聚合物驱达到极限驱油效率后,开展三元体系极限驱油效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聚合物驱达到极限采收率后,开展三元体系驱油能够进一步提高驱油效率,当弱碱三元体系中碱浓度较低时,聚驱后三元驱的采收率增加值较高,阶段极限采收率可达32.97%;当强碱三元体系中强碱浓度较高时极限采收率可达30.29%。在体系其他组成相同的条件下,基于强碱三元体系对注入系统和油层伤害较严重的问题,建议采用弱碱三元体系开展驱油生产。  相似文献   

17.
考虑稠油的非牛顿特性、聚合物的粘弹性、水相渗透率的下降、不可及孔隙体积以及残余油饱和度的降低等因素,建立并求解了稠油粘弹性聚合物驱渗流数学模型,分析了注入量及聚合物溶液的弹性对驱替速度和驱替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入量一定的情况下,在聚合物溶液波及范围内,聚合物溶液弹性越大,注采井间的速度越大,驱替效果越好;聚合物溶液弹性一定的情况下,注入量越大,注采井间的速度越大,驱替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8.
大庆油田萨中开发区主力油层聚驱后,油层含水高,剩余油分布零散,但丰度仍然很高,开采难度大。为探索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新途径,应用蒸汽吞吐可以改善原油流动性能、提高驱油效率的技术特性,着重进行了聚驱后油井蒸汽吞吐技术的矿场试验,并以北一区断东中块萨中开发区北部的北1-4-P37井进行现场应用与分析,探索出合理的注气参数、注入方式,掌握吞吐后油井的动态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取得聚驱后蒸汽吞吐后开采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石亚琛  戈薇娜  孙超  李进 《当代化工》2016,(12):2852-2855
针对传统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等驱油体系在中后期油田开采中采油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高效空气泡沫驱驱油技术。为验证高效泡沫驱的驱油效果,以延长油田1#地质条件为背景,探讨不同起泡剂浓度、矿化度下对空气泡沫驱的性能影响,从而筛选出空气泡沫驱的最优综合性能,通过驱替实验,对高效泡沫驱驱油机理进行观察。最后通过封堵能力评价验证了空气泡沫驱的性能与驱油机理。  相似文献   

20.
分别通过稳态、动态流变的方法和冷冻蚀刻透射电镜、室内模拟驱油实验和平板夹砂微观模型驱油实验,研究了由碳酸钠诱导形成的油酸钠蠕虫状胶束的流变学性质及形貌和蠕虫状胶束驱油配方的驱油效果及驱油微观机理。结果表明,在油酸钠(NaOA)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2CO3能够形成蠕虫状胶束;孤岛东区稠油注聚驱后,蠕虫状胶束驱油配方(w/%,1.83 NaOA 4.24 Na2CO3)的室内模拟驱油可提高采收率25%原始石油地质储量(OO IP);平板夹砂微观驱油模型显示蠕虫状胶束驱油体系进入模型中,能够使注聚后束缚残余油重新启动、变形,渐渐形成油墙向出口处运移,蠕虫状胶束驱油体系能够有效扩大波及体积,提高洗油效率,从而提高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