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氧化钛薄膜的血液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离子束增强沉积技术制备的氧化钛薄膜的血液相容性与薄膜的结构,成分,表面能,以及蛋白质在薄膜表面的吸附之间的关系。实验表明,血液相容性是表面能和功函数共同作用的结果。表面能决定蛋白质的吸附量,功函数决定蛋白质的变性。 相似文献
3.
离子束辅助沉积氧化钛对改善热解碳抗凝血性能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离子束辅助沉积的方法在人工心脏瓣膜热解碳材料表面制备氧化钛薄膜,研究其对抗凝血性能的改善情况,以探索新型的人工瓣膜材料.对样本分别进行体外血小板黏附试验和动物体内试验以观察血栓形成的情况.结果表明,相比较传统的热解碳材料而言,氧化钛薄膜处理过的材料上黏附的血小板数目和聚集的血小板团数均明显减少,且血小板伪足数目亦明显减少.动物体内试验亦表明有氧化钛薄膜的样本表面形成的血栓较传统的热解碳材料要少,且没有热解碳材料表面有大量的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形成.研究结果显示用离子束辅助沉积技术制备的氧化钛薄膜,其抗凝血性能优于目前临床应用的热解碳材料,很可能成为新一代的人工瓣膜材料。 相似文献
4.
结合近年来岩藻聚糖硫酸酯作为新型药物转运载体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岩藻聚糖硫酸酯在缓释包衣、微球栓塞、纳米给药、基因治疗、外科修复和透皮给药等新型药物转运体系方面的应用研究,总结了目前岩藻聚糖硫酸酯作为药物载体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不同晶体结构氧化钛薄膜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分别制备了锐钛矿、金红石、锐钛矿和金红石共存结构的氧化钛薄膜.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薄膜的晶体结构,血小板粘附和凝血因子实验研究薄膜的血液相容性,分光光度计和接触角测量法测试薄膜表面物化性质.研究表明,氧化钛薄膜具有宽禁带的半导体特性,血液相容性优于热解碳.金红石结构氧化钛薄膜由于其与血浆白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液及水之间有较小的界面张力,自身较低的表面能色散分量与极性分量的比值,加之其宽禁带宽度的n型半导体特性使其具有最优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6.
以I型胶原、岩藻聚糖硫酸酯为主要原料,采用0.04~0.06M醋酸溶解的Ⅰ胶原、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水溶液通过共混的方法制备I型胶原、岩藻聚糖硫酸酯混合溶液,经过冷冻干燥制备复合支架材料。用SEM对复合支架进行性能表征,测定了复合支架的结构、吸水率、体外降解性能,还做了复合支架材料的细胞相容性实验,主要是细胞毒性检测,以及与成纤维细胞复合共培养,检测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岩藻聚糖硫酸酯-胶原共混支架材料具有一定孔径的网状结构,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细胞能粘附在材料上生长。它作为一种潜在的生物材料可望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7.
8.
利用水解法与溶液沉积法, 合成了丙烯酰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 改性氧化钛纳米电流变颗粒。经XRD 测定颗粒为无定形态, 用TEM 观察了粒子的形貌, 粒度分析表明颗粒粒径分布为70~300 nm , FTIR 图谱显示氧化钛上修饰有丙烯酰胺、SDBS。SDBS 的加入影响了颗粒的尺寸、表面性质及颗粒与硅油的润湿性, 最终引起电流变液介电性质的改善。丙烯酰胺的加入量也会影响电流变效应。电流变性能测试表明, 当SDBS/ 水质量比为1. 875 % , 丙烯酰胺/ 水质量比为0. 750 %时, 材料呈现最佳的电流变效应, 5 kV/ mm 直流电场下的静态剪切应力可达90 kPa , 电流变液具有极好的抗沉淀稳定性。这种优异的电流变效应源于颗粒界面极化的增强。 相似文献
9.
10.
为改善聚氯乙烯(PVC)的抗凝血性,采用余辉等离子体修饰PVC表面,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接触角、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和散射比浊法等方法,研究了余辉等离子体和放电区等离子体修饰前后的PVC表面形貌、亲水性和化学成分的变化,分析了余辉等离子体和放电区等离子体对PVC吸附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结果表明,余辉等离子体对PVC的刻蚀作用较弱,余辉等离子体修饰PVC的亲水性更强,其表面生成了更多的含氧官能团,对纤维蛋白原的抑制吸附明显,表现出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11.
以陕西关中地区的麦秸秆纤维(WF)和回收的聚乙烯(rPE)为原料,利用挤出和热压成型的方法制备WF/rPE复合材料,研究了界面相容剂马来酸苷接枝聚乙烯(MAPE)、马来酸苷接枝聚乙烯蜡(MAPE蜡)和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及MAPE蜡含量对WF/rPE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吸水性能、热稳定性和界面性能的影响;利用FTIR和SEM分析了改性前后WF化学结构及WF/rPE复合材料拉伸断面形貌。结果表明:添加MAPE蜡的WF/rPE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最好,当WF和MAPE蜡的添加量分别为40wt%和2wt%时,WF/rPE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达到最大值15.0 MPa和23.8 MPa;当MAPE蜡含量高于2wt%时,WF/rPE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能下降。TG结果表明,添加不同界面改性剂对WF/rPE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无显著影响;FTIR分析发现,硅烷偶联剂KH550可以与WF中的羟基反应;SEM分析表明,添加MAPE蜡的WF/rPE复合材料界面结合比添加MAPE和KH550的WF/rPE复合材料更好。 相似文献
12.
以玉米淀粉和聚乳酸(PLA)为原料,马来酸酐(MAH)为改性剂,通过熔融挤出法制备淀粉/PLA复合材料。研究了MAH分别作为增容剂和淀粉酯化剂这两种改性方法对淀粉/PLA相容性的影响,并对复合材料的熔融加工性能、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能进行了测试。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热重分析(TGA)结果都证明,MAH与原淀粉先进行干法酯化改性再与PLA复配制得酯化淀粉/PLA复合材料,比MAH作为增容剂直接添加制得原淀粉/MAH/PLA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界面相容性。受界面相容性提高程度的影响,酯化淀粉/PLA复合材料的熔融加工性能、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断裂伸长率和耐水性能都优于原淀粉/MAH/PLA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3.
对壳聚糖-葡甘聚糖共混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共混膜的力学性能、透气性、透过率进行一系列的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与葡甘聚糖在共混膜中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及良好的相容性;共混膜的力学性能随葡甘聚糖含量的增加而得到明显提高,当壳聚糖/葡甘聚糖的体积比为7/3,甘油添加量为15%(质量分数,后同)时,共混膜的各项性能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钠离子强度下pH值对羊肉肌原纤维蛋白乳化性能的影响,为低盐肉制品的研发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将羊肉肌原纤维蛋白与植物油混合匀浆得到乳状液,研究高钠(0.6 mol/L NaCl)与低钠(0.3 mol/L NaCl)条件下pH值对羊肉肌原纤维蛋白的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分层指数、粘度、微观结构、粒径、Zeta电位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在高钠和低钠条件下,随着pH值的升高,肌原纤维蛋白乳状液的乳化活性指数、粘度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P<0.05);乳化稳定性指数、分层指数、Zeta电位等指标分析结果显示,随着pH值的升高,乳状液体系的稳定性均显著增加(P<0.05);表观指标、微观结构和粒径分布分析结果显示,在低钠条件下(pH值为8.0)肌原纤维蛋白乳状液的乳化状态与高钠条件下pH值为7.0~8.0时最为接近。结论可在低钠条件下选择较高的pH值,以提高羊肉肌原纤维蛋白的乳化性能。 相似文献
15.
根据聚合物改性砂浆不同的界面破坏形式,提出了表征界面粘接特性的内聚强度和界面结合强度概念,并通过二者的总体宏现效应-粘接强度试验探讨了乙烯-醋酸乙酸共聚物、双级配填料和水泥对砂浆内聚强度和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试验表明,在本试验务件下乙烯-醋酸乙酸共聚物的最佳掺量范围为1.5%~3.5%.当聚合物掺量低于3.5%时,随着聚合物掺量的增加,聚合物改性砂浆的粘接强度增大,破坏形式为内聚破坏;当聚合物掺量高于3.5%时,聚合物改性砂浆界面的结合强度降低,导致粘接强度降低,破坏形式为界面破坏.具有合适配比的双级配填料可增强砂浆粘接强度,但大粒径填料的增加会降低砂浆与基材界面的结合强度,导致砂浆的粘接强度降低,在本试验条件下填料A/填料B的比例取1:2为宜.聚合物改性砂浆的粘接强度随水泥掺量的增加而增大,并在掺量为30%时出现拐点,故在本试验条件下水泥掺量取30%较佳. 相似文献
16.
本文借助于SEM对TA_2/A_3爆炸复合界面(包括细小波状界面,中波界面及具有再入射流熔块的大波界面的微观断裂机制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爆炸复合界面微观断裂机制是(1)微裂纹在波头夹杂或再入射流熔块内及熔块的基体界面处萌生,并在裂尖应力场作用下沿与外载垂直方向扩展。(2)在机制(1)作用的同时,沿TA_2/A_3界面产生微裂纹并在外载作用下,相互连接而扩展。失稳断裂主要是发生在靠近TA_2/A_3界面熔层的A_3侧再结晶和晶粒长大区的解理脆断,局部地沿界面熔层断裂。在(1)主要是(2)两种机制作用下,最终导致试样失稳断裂。由此可见,细小波状界面,因为其波头夹杂很少,其微观断裂机制主要是(2)而没有(1)的作用,故其复合质量最佳。而具有再入射流熔块的大波界面复合质量最差。应通过调整爆炸复合工艺参数避免再入射流熔块的裹入。此外,本文的研究工作还表明:在室温拉伸载荷下,TA_2侧的绝热剪切带(绝热组织)不是裂纹易于剪生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18.
Ti/SiO_2界面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俄歇深度剖析和俄歇化学效应研究了Ti/SiO2的界面还原反应。结果表明,在薄膜样品的制备过程中,金属Ti可以和SiO2发生界面还原反应,形成TiSi和TiO2物种。薄膜样品在RTA处理时,Ti和SiO2的界面反应大幅度地增加,尤其是当RTA温度高于700℃时,界面反应增加得更快。700℃温度可能是Ti和SiO2界面反应的活化温度。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界面反应也相应增加。当Ti层的厚度增加时,也有利于Ti和SiO2的界面反应。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