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双酚A分子印迹吸附剂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吸附剂对水中双酚A(BPA)的选择识别性能,采用分子印迹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BPA分子印迹吸附剂(BPA-MIA).以未添加BPA模板分子制得的非印迹吸附剂(BPA-MNIA)作为比较对象,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EDS)、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对BPA-MIA进行表征,并对其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及选择识别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BPA-MIA经过120 min达吸附平衡,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及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最大吸附容量为16.69 mg/g,比BPA-MNIA吸附容量提高5倍,对BPA具有较高的选择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2.
基于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石墨烯量子点(GQDs)和纳米金(AuNPs)组成的三维导电网络,并借助量子化学进行分子印迹聚合物设计计算,选取对氨基苯硫酚(p-ATP)和吡咯(Py)作为双功能单体,制备了用于检测组胺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结果表明,三维导电网络的优良导电性以及导电材料与单体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放大了电化学信号,因而该传感器电导率高,重现性好,对组胺的检测响应良好,线性范围在5~100μmol/L,检出限为0.86μmol/L(信噪比S/N=3)。  相似文献   

3.
以乙酸为溶剂,预组织沉淀聚合制备了双酚A分子印迹聚合物(BPA-MIPs)微球。所制备MIPs微球的比表面积为552m2/g,采用双位点结合模型拟合,特异性位点的结合位点数为0.45mmol/g;结合常数为364L/mmol,相对于双酚F(BPF)、对叔丁基苯酚(TBP)、对苯二酚(HQ)、间苯二酚(RSO)和苯酚,MIPs微球对双酚A(BPA)的选择性因子分别为3.22、14.70、500、333和62.50,在低浓度下MIPs微球对BPA的结合速度快,可用双位点Lagergren一级动力学方程描述。  相似文献   

4.
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仿生化学传感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子印迹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高分子合成技术,用它制备的印迹高分子具有高度的特定识别性,因此可用来做传感器的识别元素。文中叙述了印迹高分子的制备,其作为传感器识别元件的机理以及印迹传感器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分子印迹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印迹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价格低廉等优点,因此,受到许多研究者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文章介绍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主要制备方法,分子印迹聚合物和分子印迹传感器的识别机理,综述了分子印迹技术在光学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分子印迹传感器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基于分子印迹与电化学微传感器的尿素仿生微传感器,采用MEMS工艺制作集成微型3电极系统,实现了传感器的微型化.通过电化学方法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印证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印迹效果.比较了3支传感器的响应曲线,得到了相近的灵敏度,灵敏度在0.10μA/(μmol.L-1)左右,线性度达到了0.95,检测下限为1.00μmol/mL,分析尿素溶液的标准偏差小于5%,达到和接近临床分析要求,为生物传感器向仿生生物传感器发展进行了具有临床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分子印迹技术在电化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对目标分子进行特异性识别的新技术。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制备方法简单、稳定性好、识别能力强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在膜分离、固相萃取、传感器、催化等方面有了广泛的应用。总结归纳了分子印迹技术的主要特点、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和类别,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双酚A(BPA)广泛用于环氧树脂、聚碳酸酯塑料、阻燃剂、化妆品乃至婴幼儿用品等的生产,但其作为一种内分泌干扰物会导致人体新陈代谢和生殖机能紊乱,严重时还会引发各种癌症.在各类BPA检测技术中,电化学方法因操作简便、响应时间快、灵敏度高、成本低和仪器便携等优势而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评述了近5年来用于BPA检测的电化学传感器...  相似文献   

9.
分子自组装及其在传感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分子自组装的特点及其在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简要介绍了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以当前的研究成果为例,介绍了分子自组装在传感器设计、制备及其在传感器性能中的作用。最后,对分子自组装应用于传感器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不同尺寸的金纳米颗粒,并利用离子自组装多层技术在玻璃基底上沉积了基于金纳米颗粒的复合纳米金膜,研究了颗粒尺寸和成膜厚度对复合金膜光学性质的影响。不同比例的柠檬酸钠与氯金酸产生的金纳米颗粒溶液的紫外-可见光谱随着金颗粒直径增大而红移展宽。适量比例的柠檬酸钠与氯金酸能够产生平均直径为14±1.2nm且尺寸分布均匀的金纳米球;其溶液在518nm处有一特征吸收峰。不同大小的金纳米颗粒形成的薄膜的紫外-可见光谱形状不同,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峰的位置随着颗粒直径的减小而向短波方向迁移。薄膜的沉积层数越多,薄膜表面的颗粒分布越均匀,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峰的峰值变化也将减小。本工作证实了利用离子自组装多层技术能够快速、简易、低成本地在玻璃基底上沉积具有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复合纳米金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阳离子聚合物(PDDA)能诱导金纳米粒子聚集,PDDA与单链核酸之间的电荷吸引效应能够阻止PDDA的诱导作用,以及BPA核酸适配体的特异性,构建一种新型生物传感器检测分析双酚A含量的方法。方法在含有特定浓度的单链DNA金纳米粒子溶液中依次加入双酚A和阳离子聚合物,室温下混匀反应,最后利用紫外检测器扫描整个体系光谱图。研究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值随双酚A浓度的变化值。结果在最佳优化条件下,检测体系在特定波长处吸光值随BPA浓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在质量浓度为1~50 ng/m L时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6 ng/m L。将该检测体系应用于BPA类似物的检测,有较为明显的专一性。应用该法测定湖泊水中BPA标样的含量,回收率为95.6%~108.0%。结论该方法对工业生产和食品安全中BPA的痕量检测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金纳米粒子以它独特的光学、电学和催化性质以及在纳米级电子线路中的应用潜力,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主要评述了金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和自组装技术,即对各种制备方法和自组装的特点、纳米粒子的生长机理和自组装机理进行了介绍.展望了金纳米材料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TiO2.以纳米TiO2为光催化剂,研究了在氧气存在条件下对典型内分泌干扰物质双酚A的光催化降解反应.分别讨论了分子氧、不同晶型、不同晶粒尺寸的纳米TiO2以及光照时间对双酚A降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以0.2L/min的通氧速度进行光化学反应5h,锐钛矿型TiO2晶粒尺寸在10~20nm时对双酚A的光催化降解效率最好.  相似文献   

14.
主要评述了金纳米棒自组装的最新研究进展.将金纳米棒组装为各种尺度的有序结构会产生更优异的整体协同性质,这对以金纳米棒为基础而构筑的微纳米器件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评述了模板诱导的金纳米棒的自组装、表面张力诱导的金纳米棒的自组装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的制备及其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分子印迹膜兼具分子印迹与膜技术的优点,近年来已成为分子印迹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首先对分子印迹技术及分子印迹膜进行了简介,继而重点对分子印迹膜的主要制备方法,包括原位聚合法、相转化法、表面修饰法和电化学聚合法等进行了评述,对现有分子印迹膜的分离性能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最后对分子印迹膜在手性物质拆分、固相萃取、农药残留检测及仿生传感等领域的应用及其研究方向进行了介绍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17.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设计与制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设计、制备及其特性以及分子印迹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简要评述。过程及方法:概述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和特点,重点介绍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和特性,最后分析了分子印迹技术目前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结果及应用范围:作为一种制备具有亲和性和选择性高、稳定性好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技术,分子印迹以其简便、通用和高效等特点吸引了研究者的广泛兴趣。分子印迹聚合物在分离分析、仿生传感器和模拟酶催化等领域将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基于循环伏安电化学聚合方法,以30mmol/L醋酸作为模板分子,5mmol/L苯酚作为功能单体,0.1mol/L氯化钾和0.05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H=5.4)作为聚合底液,聚合电位为-0.8~1.2V,扫描圈数为20,以0.1mol/L碳酸氢钠溶液作为洗脱液进行洗脱20min,最终制得性能较佳的醋酸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对该传感器进行循环伏安(CV)表征、阻抗表征、扫描电镜的形貌表征、差分脉冲表征,探索了不同pH磷酸盐缓冲溶液作为聚合底液、不同浓度洗脱液和不同洗脱时间对该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发现在以0.05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H=5.4)作为最佳底液条件下,醋酸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与0~45×10-9 mol/L浓度范围内醋酸分子二者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检出限为2.85×10-9 mol/L,同时研究了该传感器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光子晶体是至少两种不同折射率介质周期性排列而成的有序结构材料,通过改变其平均折射率或晶格间距等参数可以实现对光的调控。响应性光子晶体结构与分子印迹技术相结合制备的分子印迹光子晶体化学传感器因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且具有自表达能力等优点而受到人们的青睐,为微量及痕量物质的检测提供了新思路。本文着重介绍了基于二维和三维光子晶体的传感材料,尤其是分子印迹光子晶体(MIPC)的制备方法、性能特点和应用研究进展,对分子印迹光子晶体在可视化检测的研究前景做了展望,对提高分辨率、稳定性等问题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光电化学刻蚀出多孔硅(PS)用含有SnCl2、SbCl3和Ce(NO3)3的乙醇溶液浸泡后,经过400℃10min热处理,表面形成Ce—Sb共掺的SnO2光透导电薄层(TOCL)。在TOCL的表面组装含有胆固醇分子的十二烷基硫醇薄膜,萃取其中的胆固醇分子后形成筛孔分子印迹电极(SHE)。该电极与不同浓度的胆固醇乙醇溶液作用后,光电化学方法袁征了分子印迹电极对胆固醇浓度响应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分子印迹电极与吸附胆固醇的浓度具有较好的关联。特别指出的是,该筛孔分子印迹电极有望在不需要掺比电极以及零偏电压条件下实现对胆固醇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