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初琦  范迅  孟国营 《煤矿机械》2013,34(9):106-107
分析带式输送机中相邻两托辊间输送带,采用符合实际情况的斜抛物线公式和连续动力学法对输送带进行动态特性分析,建立动力学方程,得到最大悬垂度和张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庞晓旭  寇子明  李军霞 《煤炭学报》2014,39(7):1379-1384
针对输送机两托辊间垂度采用悬链线理论存在的不足,在分析现有辊间输送带垂度平衡方程的基础上,引入输送带弹性模量,建立了变形相容条件的辊间输送带弹性悬链线参数方程,导出了辊间最大垂度的解析解,并通过实例分析和仿真研究,验证了该参数方程及解析解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辊间输送带最大垂度与弹性模量呈非线性倒数关系,与辊间距呈非线性平方关系,与输送带张力也呈非线性,张力越大,垂度越小,并进一步导出了基于弹性悬链线的相对垂度及相对垂度限制下的最小张力。  相似文献   

3.
针对圆管带式输送机实际设计过程中普遍依据经验公式进行设计的问题,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输送带——托辊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6种托辊直径与5种托辊间距影响下的正压力变化规律,解决了正压力关于托辊直径和托辊组间距的表达式拟合问题。研究内容为圆管带式输送机结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对含中间驱动的带式输送机提出了动力学分析的总体研究方案,用斜抛物线公式分析计算相邻两托辊间输送带长度,以符合实际情况。建立了含中间驱动带式输送机的连续动力学模型,作为含有中间驱动带式输送机动力学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托辊接触力是圆管带式输送机托辊结构设计的关键参数,工程设计中基于输送带成形力、物料与输送带重力近似计算托辊组接触力,并将其作为单个托辊接触力的设计依据,使托辊接触力误差较大。为提高托辊接触力的计算精度,得到托辊接触力的计算方法,将托辊接触力分解为与物料重力、输送带成形力、输送带重力相关的3个分量,同时考虑托辊组中6个托辊的不同位置,分别研究各托辊接触力中3个分量,最终得到托辊接触力计算式。以管径为150 mm的圆管带式输送机直线段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过程如下:首先,研究了物料因素对托辊接触力的影响,基于有限元法建立了输送带-托辊动力学模型,考虑8组不同物料填充率下各托辊接触力的变化规律,分析得到各托辊承受物料重力的占比,当物料填充率大于50%时,下方两侧托辊承受33%~34%的物料重力,最下方托辊承受约60%的物料重力;其次,基于输送带-托辊动力学模型,分别考虑承载5组不同密度的物料,分析得到物料密度对托辊承受物料重力的占比影响较小,可忽略不计;基于上述物料因素分析,确定了托辊接触力中物料重力分量的计算式。然后,研究了输送带重力、输送带成形力对托辊接触力的影响,分别建立了只考虑输送带成形力和只考虑输送带重力的2种输送带-托辊动力学模型,分析得到下方两侧托辊承受约32%的输送带重力,最下方托辊承受约70%的输送带重力;下方5个托辊受输送带成形力作用相近,最上方托辊受输送带成形力作用最大,约为下方5个托辊平均值的1.49倍。综合托辊接触力中3个分量,得到各托辊接触力的计算式。最后,通过实验测试了不同物料填充率下的托辊接触力,验证了托辊接触力计算式,其计算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对垂直弯曲带式输送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总体的动力学研究方案:在分析相邻两托辊间输送带长度时,采用符合实际情况的斜抛物线公式,分析了输送机不均匀载荷工况特性,建立了连续动力学模型.对垂直弯曲带式输送机的动力学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根据带式输送机载料断面形状 ,建立了托辊载料横断面各参数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求得输送带最大槽角 ,中、侧托辊长度最佳比值。使托辊各参数间得到合理匹配。从而使带式输送机的运输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相似文献   

8.
管状带式输送机在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跑偏的情况,即输送带管的扭转,具体体现为输送带搭接位置由正上方偏转到两侧甚至下方,如不及时纠正可能造成输送带和托辊的异常磨损以及撒料等后果。而现有的测量手段多为人工目测,存在很大的误差,因此提出一种通过直接测量输送带扭转后的位移弧长来间接计算管状带式输送机扭转角度的方法,并进行了现场验证。结果表明测量误差仅为6.3%,且操作简易快捷,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带式输送机的柔性动力学模型。采用三维软件RecurDyn对输送带的张力进行了分析,得出在最大张力处,采用阻尼托辊时输送带的最大张力要比采用普通托辊时输送带的张力降低约20%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带式输送机托辊间距的影响因素及其合理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严 《煤矿机械》2008,29(7):74-76
从带式榆送机实际运行工况出发,对影响托辊间距的输送带悬垂度要求、输送带不产生共振的条件、托辊轴刚度条件及轴承的承载能力限制条件等多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同时提出了合理确定带式输送机托辊间距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带式输送机断带保护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述了大倾角带式输送机断带造成的危害,并详细介绍了当前解决断带后输送带下滑的2种方法:抓捕器和逆止托辊,分别介绍了它们的优点、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煤矿井下运输巷的带式输送机在安装使用后,人员在横向通过输送带时易出现意外等不安全因素,采用机械原理制作的简易输送带过桥,方便了人员横向通过输送带,保证了人员通过输送带时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黄友胜 《煤矿安全》2019,(3):110-113
传统的带式输送机沿线对讲采用模拟载波的方式,存在易干扰,传输方式单一,断线无法检测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设计了一种数字对讲系统,详细介绍了带式输送机沿线对讲系统的构成,对讲设备的语音采集,语音传输,语音放大以及语音混音回音消除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带式输送机沿线数字对讲。利用传送带数字链路,同时能对带式输送机沿线关键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对提高煤矿井下带式输送机运输效率和安全生产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带式输送机断带抓捕器现状及断带原因,重点分析了输送带动特性,即充分考虑输送带的黏弹特性,对整个抓捕机构建模,进而对抓捕器动特性分析,为提高倾斜运输抓捕器运行可靠性,减小抓捕最大动应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带式输送机输送带启动张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英林 《煤矿机械》2012,33(5):42-43
确定了输送带的黏弹性特性模型,分析了带式输送机几种常用的启动曲线,推导出了连续模型下的动力学模型和有限元模型,重点利用连续动力学模型计算和AMESim软件仿真,得出了启发性的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16.
长距离带式输送机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输送带跑偏、纵撕、打滑、断带、堆煤等故障,其中跑偏是最常见的故障。因此,采取适当的输送带保护措施,防止各种故障的频发,并对故障适时诊断,尽早发现故障部位,及时解决,以减少因停机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胶带输送机输送带跑偏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加卿 《煤炭技术》2005,24(12):113-114
简述了引起胶带输送机胶带跑偏的几种常见原因,及应采取的防止方法,介绍了目前主要的防止胶带跑偏的装置,并分析了调偏装置的原理,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胡凤楼 《煤矿机械》2013,34(5):236-237
介绍滚筒驱动带式输送机的结构,分析输送带跑偏的原因与处理方法,总结输送带跑偏的生产危害和处理输送带跑偏时的安全措施。为从事带式输送机日常操作和维护的人员处理输送带跑偏提供理论分析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管状带式输送机胶带扭曲现象及原因进行分析,介绍了处理管状带式输送机输送带扭曲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郑波 《煤》2002,11(4):24-24
带式输送机以其结构简单 ,可实现长距离物料输送等特点得到了广泛应用。它的不足之处是输送带的跑偏。在现场中发现损坏的输送带的 30 %以上是因跑偏磨损而报废的。输送带跑偏还能引起撒料 ,使输送系统的经济运营指标显著下降。从设计制造安装等方面分析输送带跑偏的原因 ,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