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关中平原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占有独特战略地位。文章以区域聚落景观格局演变为切入点,将关中地区人民介入自然的历程划分成几个阶段,分析关中地区人居环境与自然景观的互动过程,明确关中地区人居聚落目前的发展阶段生态问题与生态修复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以秦巴地区人居环境生态安全为目标,文章在探讨乡村聚落生态单元基本内涵、特征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及微观三个层面着手构建以秦巴山区地理空间系统为基底的乡村聚落生态单元科学理论模型,提出构成乡村聚落生态单元模型的三个系统,以期对乡村人居环境科学的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韩晓莉  李志民  王军 《华中建筑》2007,25(1):165-168
该文通过对位于黄河首曲的甘南藏族山地聚落形态及发展机制的调查和剖析,指出传统聚落作为将社会、人居、生态相结合的基本单元,是这一地区居民生态、社会、物质观念的集中体现,控制着该地区人居环境的建设发展.并通过分析传统聚落形态与自然生态循环间相互作用关系,指出传统聚落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应反思的几个问题,为避免城市建设中生态、历史文化等方面带来的损失提出控制性原则,旨在维持这一地区脆弱生态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乡村聚落是真正落实城乡经济一体、城乡社会融合、城乡文化共荣、城乡空间转型的地域单元。关中地区乡村是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要地,文章基于关中特殊地域环境,提出乡村人居环境特色营建方法,并以陕西富平文宗村为实证对象,充分发掘关中地域特色与乡土文化特质,突出人居环境营建个性,将人居环境营建进行横向拓展,将有形物质空间营建与无形物质空间营建结合,最终改善乡村生活环境,提升村民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5.
舟山群岛人居环境营建体系主要包括单元内聚落空间构成和民居等微观层面的设计建造,是落实人的居住对海岛环境的应对的最终环节。这个层面的最小落脚点是单体建筑,最大的研究范围是聚落住区。本文从舟山群岛传统聚落建筑的几种典型出发,分析海岛人居聚落建筑发展的困境与机遇,提出群岛人居环境营建体系的分层多元形态模型。  相似文献   

6.
乡村聚落人居环境建设理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根 《城市建筑》2014,(6):245-245
文章通过研究我国现阶段乡村聚落人居环境建设的现状与困境,提出乡村聚落人居环境建设应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之路。要尊重固有自然现状,保持乡村聚落建筑的乡土特色,适应居民生产生活需要,适应地域气候特色。  相似文献   

7.
基本人居生态单元的核心思想是: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把是否有利于维持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稳定、平衡与持续存在作为人居环境建设的根本尺度和评判标准。文章通过对人居环境协调单元,基本生活单元、人居生态单元、基本人居生态单元的分析与总结,希望对人居环境科学的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环境的概念进行综述,分别就人居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基本人居生态单元的概念作了探讨,同时对生态人居环境的概念进行了分析,以期指导生态人居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9.
当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引发的人居环境问题已不容忽视.考察传统聚落的生态构建经验,可以继承和发扬丰富的聚居生态学思想的宝贵文化遗产.湘南传统聚落生态单元不仅建筑艺术出色,其生态构建经验也值得深入探究.本文对该地区的生态单元在民居功能空间、布局方式、采光方式、设置"风廊"等诱导式通风设计、不同功能的围护结构材质的选用、坡屋顶的防辐射隔热等方面的良好生态构建经验进行了讨论.可以看出,以生态的良性循环原则、利用自然可再生资源的高效原则和构建地域特色的本土化原则可以实现聚落生态单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生态安全导向下青海小流域与传统村落整体保护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是中国生态安全屏障建构的战略要地,是黄河、长江、澜沧江以及众多内陆河流、湖泊的发源地和上游地区,其重要性影响到我国中下游地区以及东南亚和南亚地区乃至全球的生态安全。由于地域性和欠发达等因素,青海传统村落以及引申的乡村聚落,多沿三江流域的小流域河谷地带分布,其中不乏保存相对完整且连片存在的现象。随着生态保护和人居建设的双重需求,当前面临着诸多现实挑战,亟须整体保护。通过初步探讨青海小流域与传统村落整体保护的模式建构、方法整合、范围划定、具体措施以及支撑体系的策略设想,试图填补小流域乡村人居环境研究在青藏高原青海地区的匮乏。  相似文献   

11.
在对黄土高原人居环境整体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作为研究黄土高原人居环境的切八点,并运用GIS方法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进行类型化研究。选取姜家河小流域作为典型案例,利用GIS软件强大的计算和表现能力,对姜家河小流域人居环境进行自然环境状态下的适宜性评价,获取直观的图和量化的数据,使研究更加科学和深入。在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人居环境的发展规划控制原则。  相似文献   

12.
先秦时期的人居实践饱含原创定向智慧.水作为重要的人居要素是早期人居发展的依凭,亦是实践之对象,从整体环境观角度对其进行关联而系统的考察,有助于揭示早期多层面人居实践与自然环境间关联调适智慧.综合文献与考古材料二重证据并结合地景格局,从区域、流域与城邑3个层面提炼涉水实践智慧:区域层面主要体现在治水实践顺应于自然规律的疏...  相似文献   

13.
以长溪流域畲族聚落与住宅为例,基于文献和实地调查,考察聚落的分布、形成及其构成,梳理畲族住宅的类型以及平面、空间和构架特征;揭示传统畲族聚落及住宅的生成原因及其从简单到复杂的建筑结构和空间构成演变规律;进而从山地环境、社会生活和营造技艺等方面归纳长溪流域畲族聚落与住宅的文化特征;同时引入耗散结构理论对畲族及其建筑文化的形成机制作出阐释。希望从流域的视角为民族建筑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基于栅格数据的小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是贯穿于整个人居环境研究和规划过程中。以往的评价方法多以数学模型为基础,虽然评价结果较精确,但过程复杂,且评价结果不直观。对建筑师和城市规划者而言,不仅有较大隔阂,且应用不便。该文则以姜家河小流域自然环境状态下的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为典型案例,尝试利用GIS软件强大的计算和表现能力,通过对小流域人居环境自然环境状态下的适宜性评价,来获取直观的图和量化的数据,为人居环境的研究提供适合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要求的有效而便捷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科研机构在中国人居建设事业中发挥着积极的,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1)积极促进中国人居建筑安全性,耐久性,适用性,经济性、环境性的科学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2)推广人居建设中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促进节能和环保技术与产品的创新,并开展国际合作,进行节能和环保技术的工程示范;(3)从事与人居建设有关的抗震防灾研究,为受灾区域人居建设提供技术方案并制定标准规范;(4)承担政府授权的国家级人居建设质量监督检验与测试中心的职责,促进人居建设工程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陈种  阳建强  刘源 《新建筑》2005,(3):92-94
通过对我国传统小城镇规划和设计现状、特点的分析,在小城镇规划设计层面对传统小城镇规划和设计在人居环境观念、生态可持续观念、历史文化保护观念和特色设计观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7.
运用GIS对马山峡小流域人居环境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流域边界、水网、剖面及居民点特征分析获取量化的数据和直观的图,为研究提供高效的手段和科学的依据。同时,探讨了GIS在黄土高原小流域人居环境研究中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戴志中 《华中建筑》1998,16(3):10-12
论以重庆万县“百安花园小康示范区”规划方案为例,从该地区居民靠山临水的传统聚居方 式,建筑群体空间组合,吊层空间利用和民居形态特征等方面分析了山地滨江聚居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9.
王炎松  陈牧  邵星 《华中建筑》2010,28(1):169-171
巴拉河流域是苗族"长裙苗"集中生活居住的区域,分布着众多传统的苗族聚落。该文从这些聚落在流域中的分布、山水环境来认识聚落选址规律,并从聚落内部的单体建筑和重要节点的定位原则来认识单个聚落的布局特征。从而进一步探讨该地区苗族聚落体系的整体格局特征。  相似文献   

20.
To achieve water quality goals in a river basin, a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model (WQMM) has been developed through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pproach and a mathematical water quality model. The developed model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Karun and Dez Rivers, where water quality has decreased due to heavy pollutant loads from Khuzestan province cities and surrounding areas. Pollution sources, land use, geographic features and measured water quality data of the river basin were incorporated into the Arc‐View GIS database. With the database, the management model calculated management type and management cost for each management project in the river basin. Until now, river management policy for polluted rivers in Iran first penalizes pollution sources and then constructs treatment plants for the pollution sources whose wastewater is released untreated and for which the wastewater quality goal of the Iranian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 is not met. Different management projects with a time programme were proposed and they were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river quality without any management approach. It became clear that the results based on the management approach were much better than those for the unmanaged condition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achievement of water quality goals and cost optimiz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