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忠  张玉梅  高房栋 《山东水利》2009,(9):11-12,14
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是水利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新理念.目标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泰安市在桃花源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中按照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目标要求积极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鹤壁市谭峪、卓坡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治理的概况、措施、成果进行了介绍,重点分析了水土保持生态治理措施产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说明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之间的辩证关系,保护生态平衡,对发展社会经济意义巨大,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  相似文献   

3.
卷首语     
新时期搞好水土保持,要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在指导思想上,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把改善生态、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主线贯穿到水土保持工作中去。建设良好的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就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反之,经济社会发展将受到制约。要克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的观念。在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建设中,要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高度,着眼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努力做到以良好的水土保持生态系统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临沂市水保建设现状及生态文明建设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沂市在以水为主题的生态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而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与开发建设项目的预防监督是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做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促进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加强水生态防护,促进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通过工程建设措施,以期进一步促进临沂市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叶国春 《河北水利》2008,(10):47-47
今年.丰宁满族自治县把治理水土流失.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作为落实“六项行动计划”的一项重点工程来抓。截至目前.共完成水土保持治理120km^2.其中重点小流域治理55km^2.全县水土保持治理面积累计达到3200km^2。  相似文献   

6.
我国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基础和核心。通过治理,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了区域防洪能力,改善了生态环境。但在新时期,小流域综合治理同时面临发展机遇和挑战。应该找准定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工作核心,以重点工程建设为龙头,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增强水土保持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7.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是指以小流域为单元,突出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各项措施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法则,与当地景观相协调,基本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文中针对金池院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从人居环境、生态农业、管理制度,环境监测多方面进行总结,提出了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碾房小流域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贺杖子乡境内。该小流域内水土流失非常严重,而且该流域的土地利用不尽合理,为了改变土地利用不合理这一现状,保护水土资源不受侵害,建昌县在该小流域内开展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通过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其经济、生态、社会效益非常可观,为当地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障,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用自然修复理念指导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甲均 《中国水利》2004,(20):35-37
充分依靠大自然的修复能力防治水土流失是水土保持工作的新理念,与全面人工治理相比较,自然修复理念下的水流域治理,技术路线不同,措施体系拓展了,治理内涵更加丰富,防治效果也必将会更好.依靠自然修复能力防治水土流失所必备的条件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自然修复思路下的水土保持过程就是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原则下,通过水土资源的改造、利用和辅助措施的实施,满足人的粮食、燃料、增收、水保障、环境等基本需求的过程,就是从人与自然的矛盾走向人与自然和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民群众对创建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要求日益迫切。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是遵循生态优先和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在治理水土流失、美化环境、提高生态质量的基础上,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的三道防线。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在治理水土流失的同时,达到保证粮食安全、水环境安全和景观协调的目标,促进了流域内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沁阳市逍遥河小流域的实际情况,根据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内涵,提出了在该流域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规划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1.
溪口河小流域现在的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坡耕地、疏幼林、荒山荒坡中,水土流失危害主要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年土壤流失量7.50 t,使大量的表层肥土流失。溪口河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定位为生态型小流域,坚持生态修复防治理念,以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为基础,满足群众生存发展基础上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主要阐述了溪口河小流域植物防护工程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2.
江威 《吉林水利》2023,(8):74-78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关键,以小流域为基础的综合治理是我国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根本路径。为了减少水土流失,缓解人地矛盾,建瓯市川石乡以松溪支流上埞溪小流域综合整治为突破口,按照小流域目前的水土流失现状,综合考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各项治理措施,可实现小流域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在经济技术层面对比分析河道护岸类型后,选取生态护岸、植树种草、封育治理等防治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优化协调完善防治体系,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形成了可推广应用的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翁元水电站工程的水土保持治理从治理思路、措施布局、治理效果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瓮元水电站水土保持治理工作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与主体工程真正做到了"三同时".本工程通过对水土保持治理主要内容、措施、方法的落实,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体现了追求实现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统一、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曹庆国 《河北水利》2013,(10):32-33
生态一生物处理技术是按自然界本身的规律去恢复自然界的原有面貌.强化突出自然界自身的自净能力.对污染的水体进行治理的一种新技术.是一条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治污思路。  相似文献   

15.
针对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黄山子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按照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与建设示范小流域、生态安全型小流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有效地保护了水土资源,维护了生态安全,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6.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进入新时纪,发展水利水保事业,推进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既要考虑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又必须充分考虑生态用水、环境用水,必须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才能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目标。结合柳林县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的实践,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保持水土、水资源统一管理、科技兴水、水利改革几方面论述了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生态水利工程学的指导思想,也是河道治理工程的最高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环境尤其是水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化河道整治势在必行。生态石笼作为一种新型的河流生态护坡方式也因此应运而生,它具有施工简单、成本低、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等优点,在铁岭市多个河道治理工程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西充县在总结治理水土流失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创新投入机制,大力推行业主承包治理,形成了以小流域为单元,跨乡(镇)、村、社的大规模综合治理开发片,建起了具有较好效益的水土保持产业示范带,成功地走出了一条适宜西充发展的路子,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土石山区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洁 《中国水利》2011,(16):54-55,58
在土石山区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山西省平顺县白马小流域作为治理单元,应用系统工程学、水土保持学、生态经济学和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和理论,以“三道防线”为主线,开展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模式治理。通过综合治理,不仅提高了社会经济和水土保持效益,还为探讨我国北方土石山区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郑雪峰  高庆茹 《治淮》2007,(4):46-4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和谐社会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社会成员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既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又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