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畅 《建筑学报》2004,(7):15-16
为了编辑《建筑学报》五十年精选本,我系统地翻阅了从创刊号到今天的《建筑学报》,面对眼前堆积如小山的一本本褪了色的杂志,仿佛打开了中国建筑界厚重的历史画卷,那一篇篇论文,一座座建筑,无不凝聚着我国几代建筑师的智慧和才华;为了这本刊物,编辑部的几代编辑记者付出了多少心血和艰辛,转眼之间,50年过去了,半个世纪的征程,《建筑学报》历尽坎坷,饱经沧桑……拂去历史的尘埃,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记录中国50年的建筑史料。50年过去了,《建筑学报》多次停刊复刊。编辑人员多次变换,主编换了一任又一任,唯一不变的是这凝聚了几代人心血和汗水…  相似文献   

2.
《建筑学报》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筑界内第一本学术性刊物.1954年创刊以来,虽经历坎坷,饱尝风雨,但她却顽强地走过了60年的道路.今天,我们在回顾60年的风雨兼程时,有悲伤也有欢乐,有痛苦也有幸福,更多的则是对这本刊物的一种守望和坚持.这本刊物凝聚着几代学报人的心血和汗水,承载着无数建筑学人的渴望与期盼.60年来,《建筑学报》在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建设方针,增进建筑学术研究,宣传报道设计作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现任主编,在《建筑学报》创刊60周年之际,我要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建筑学报》发展的作者和读者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建筑学报》做出贡献的历届顾问、编委和编辑部的前辈和同事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回首60年历程,内心深感自豪,展望未来发展,自知任重道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今天,我们有责任对《建筑学报》60年的历程做一全面回顾,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从1955年到1969年这段时期,我在《建筑学报》编辑部工作了整整15个年头.这15年中,往事件件,历历在目,令我终身难忘.抚今思昔,不禁感慨丛生! “三停”和“三复” 《建筑学报》是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的学术性刊物.1953年10月中国建筑学会成立时,同时组成了第一届《建筑学报》编辑委员会,主任为梁思成,副主任为汪季琦、朱兆雪,编委有林徽因、陈伯齐、莫宗江等13位专家,编辑为章宏序、葛毓麟.在梁思成和汪季琦的领导下,第一期创刊号于1954年6月出版,季刊,八开本,白色封面,红色刊名,四边印有一圈金色框线,故有“金边学报”之称.同年12月底出版了第二期.  相似文献   

4.
《建筑学报》自1954年创刊到现在已经整整五十年了,半个世纪以来《建筑学报》虽然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但是,当我们看到今天的学报时,她已经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与此同时,她也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赞誉。我开始和《建筑学报》结识是在1960年进入大学以后,大学读书期间,建筑专业的资料奇缺,国内只有《建筑学报》等极有限的几本专业杂志放在图书馆书架上供学生翻阅,因此我对《建筑学报》的印象极其深刻。自结识《建筑学报》以来,我就是学报的长期订阅者,是一位忠实的读者,时而也为学报写些稿件,此间还担任过一段时间的通讯员。不能不…  相似文献   

5.
《建筑学报》创刊于1954年,今年是它50华诞。半个世纪以来,它作为中国建筑界主流学术刊物,其贡献和影响是巨大的,是具有历史意义的。说来也巧,我正是1954年走进建筑专业。《建筑学报》是我50年建筑生涯的良师益友。上个世纪50年代我还是茅塞未开的建筑学生。在清华大学建筑系图书馆里建筑杂志琳琅满目,其中唯一的中国建筑学术期刊就是《建筑学报》,它向我们展示了国内的建筑世界。记得有一次我从学报上看到关于杭州西湖饭店设计竞赛的介绍。当时我国还很少有这种竞赛活动,耳目为之一新。对吴良镛先生方案溶入环境的文化品位和戴复东先生方案…  相似文献   

6.
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和阅读《建筑学报》? 《建筑学报》如何伴随您的职业生涯? |关肇邺| 我是一名《建筑学报》的长期读者.我于1948年入清华大学营造系学习建筑,当时基本上没有什么书刊可看.《建筑学报》建刊之前,在清华大学建筑系只能读到几种美国的建筑杂志如Pencil Point、Architectural Record、Architectural Forum及法国的Architecture dau jourd hu等.解放之后,又增加了苏联的几种杂志,如《莫斯科建筑与建设》等.从《建筑学报》发刊第1期起直至现在,我始终订阅.其中由于自第1期至1956年间我的住处在学校的分配下搬过7次家,丢失了不少东西.由1957年起,我便将每年的《建筑学报》装订起来以便于保存,以后再没缺失过.但是50多年来的“学报”占去了我不大的书房一大片墙面.对我来说它不仅是一种读物,也带有纪念和文物收藏的意义了.  相似文献   

7.
筚路蓝缕 兼收并蓄--记《建筑学报》5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建筑学报》创刊50周年。作为国内历史最久的权威建筑学术刊物,我一直是她的忠实读者。自1959年上大学学习建筑以后,我就开始订阅《学报》,记得当时收到的第一本杂志就是《学报》1959年9-10期的国庆十大工程的专刊。此后除极个别的几期外,历年各期基本保存完好,即使是在1960年7月-1962年6月间,《学报》由建筑学会和土木工程学会合办,有一大部分内容都是艰深难懂的结构计算理论,但还是照订不误。另外那时还经常去东安市场的旧书店淘寻59年以前的《学报》,运气还不错,买到了56年以后的若干期,所以《学报》成了我积累数目最多的一本建筑…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建筑学报》2005年编委会于2005年12月13日在南宁召开,出席本次会议的编委和嘉宾共15人。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建筑学报》编委会顾问宋春华,建设部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齐骥出席会议并作了讲话。出席嘉宾还有广西建筑综合设计研究院院长雷翔、总建筑师蒋伯宁。会议由《建筑学报》编委会主任马国馨主持,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建筑学报》主编周畅作了工作报告并汇报了《建筑学报》明年的工作计划。周畅主编在工作报告中指出:在过去的一年中,《建筑学报》坚持“综合性、学术性、权威性”的办刊方针,围绕国内建筑界的热点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9.
20世纪50年代是现代中国建筑学科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转折阶段,它不但对理解30年代与80年代这两个建筑思想发展时期的变化至关重要,而且其本身对20世纪后半叶的建筑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选择在《建筑学报》上刊登的引发几次重要争论的文献,时间集中在1955-1959年之间。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希望能够在细致地还原当时的建筑讨论话语和历史语境的同时,分析性地重新思考50年代在20世纪中国建筑言论发展中的历史作用,进而思考开始于50年代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模式在今天建筑言论发展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建筑结构学报》2021,(1):190-190
在过去的一年中,《建筑结构学报》的编委及专家积极支持学报的审稿工作,不计报酬,为学报审阅了大量稿件,使编辑部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在此深表谢意!  相似文献   

11.
《建筑学报》从1954年创刊到现在已整整三十年了。这三十年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前十年为创业、奠基的时期;中间近十年是先后停刊甚至工作陷于停顿的时期;而近十年多则是重新复刊获得发展的时期。 在今天纪念《建筑学报》创刊三十周的时刻,在庆祝以往成就和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  相似文献   

12.
马红 《建筑》2004,(5):30-31
2004年,《建筑》创刊50年。在人,这个年龄已步入知天命之年,而《建筑》50年,正步履矫健地迈向未来。时光荏苒,我到建设杂志社工作已经12个年头了。12年中,有9年的时间在建筑编辑部做负责人。今年,《建筑》杂志创刊50周年,新老朋友欢聚一堂,回顾走过的路,感慨颇多。1993年2月,我从一名大学教师改行做了建设杂志社的编辑。初到杂志社,社里即安排我到建筑编辑部。时任建设杂志社总编辑的李根华同志、《建筑》主编刘方同志跟我谈话,鼓励我尽快熟悉工作,一方面,加强对建设领域业务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要熟悉编辑业务流程,尽早独立承担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13.
《建筑学报》第四届编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于1981年3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建筑学会副理事长汪季琦出席了会议,他简要地介绍了《建筑学报》自1954年创刊以来的变化情况,并主持选举了编委会主任和副主任。《建筑学报》新编委16人,是由各  相似文献   

14.
今年六月是我国建筑界的权威学术刊物《建筑学报》创刊五十周年,除了学术研讨、庆祝会等纪念活动外,《建筑学报》编辑部还推出了两套十分值得保存的纪念珍品:一是装在一个精装硬函里的《建筑学报五十年精选》两卷本;一是装在精致封套里《建筑学报五十年典藏DVD》光盘版两张。前者以编年的体例收录了50年来《建筑学报》的重要文章、设计作品和重要活动,后者收录了50年来424期《建筑学报》的全部内容及各种索引。虽然二者不是同一家出版社的产品,但同时采用了看去十分庄重的土黄色做封套,其互相补充的丰富内容,截然不同的阅读方式,精美的装…  相似文献   

15.
作为《建筑学报》老编辑人员之一,今天虽然离开了原岗位,但我的心还是和学报息息相通的。 回顾三十年,《建筑学报》虽然经历了多次停刊、复刊等曲折道路和磨难,但在党的正确方针指引和广大读者作者的爱护支持下,无论在开展学术讨论,交流技术经验、传播科技信息等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受到国内外同行的赞誉。学报已发表过的大量有学术价值的论文和重要科研成果,很多已在我国四  相似文献   

16.
吴万齐 《建筑》2004,(5):26-27
欣逢《建筑》创刊50周年!抚今思昔,不胜欣慰,感慨良多。我生命中23~29岁这段青春年华,那1389个日日夜夜(1960年7月1日~1964年4月20日),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程部机关刊物《建筑》半月刊的编辑、出版活动中度过的。弹指一挥间,已40年过去。日前应邀座谈,顿感久别回“娘家”的浓浓亲情。真是:青春离别老大回,神情未改鬓毛衰。新老相见不相识,笑问君从何处来。从《建筑设计》到《建筑》建筑工程部在195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时,并入了城市建设部、建筑材料工业部、国家建委的几个局,号称“三个半部”。原国家建委、城市建设部的机关刊物,…  相似文献   

17.
刚刚欢庆中国建筑学会五十华诞,又迎来了《建筑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建筑学报》是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学术期刊,是建筑科学类国家中文核心期刊。50年来,学报不辱使命,在宣传党和国家的经济政策及建设方针,在开展建筑理论研究和建筑评论,在报道创作动态和设计成果,在介绍先进技术和新材料、新设备,在传递行业信息和促进对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报创刊以来,比较好地配合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和建设活动,为繁荣建筑创作,发展建筑文化,加强理论研究和举荐新老建筑师,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尽管50年来的道路曲曲折折,坎坎…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8月25日鸟巢文化中心从事建筑三十年,有很多故事。我认为建筑也罢,艺术也罢,真能让我兴奋的是今天此时想把我内心的故事流出来。我最希望别人介绍我是混凝土,是农民。我用废料做雕塑已经三十年,做这件事因为我喜欢,跟别的都没关系!肖马在1999年告诉我:你要关注条形码!今天懂了:那他是在唤醒我。今天我能唤醒谁,还可以唤醒自己吗?张在元,留美学者,建筑师,他有一本书叫《非建筑》,我被他教化了。所以,我  相似文献   

19.
严正声明     
《建筑》2016,(3)
正《城乡建设》《建筑》杂志发稿绝不向作者收费将对假冒牟利者追诉《城乡建设》《建筑》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城乡建设部主管,为综合性刊物,均创刊于上世纪50年代。从诞生之日起,两刊使命即提供业内交流平台、培养千部与技术人员。60年过去,两刊仍当恪尽天职,不辱使命,为祖国建设添砖瓦,向行业发展献綿薄,国荣我荣,业兴我兴!我社不从蝇营中取利,不向投稿者要钱!有不法之徒,建虚假网站,举《城乡建设》之幌,行肆意敛财之实:论文收费,明码标价。每每有人入其彀中:作者殷殷,投其钱款;论文杳杳,入海泥牛。我编辑部常常收到投诉,百口莫辩。  相似文献   

20.
《建筑》2004,(5)
2004年5月,《建筑》杂志迎来了创刊50周年激动人心的时刻。半个世纪前,当朱德元帅挥笔题写“建筑”两字作为《建筑》刊名的时候,当《建筑》的问世相伴国家建工部组建之时,一本新中国建设事业自己的刊物诞生了。50年来,风风雨雨,几经坎坷,在历任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届编刊人员的辛勤努力工作,更承蒙读者的支持、爱护,《建筑》杂志发展到了今天,成长为业内最有影响的杂志之一。(本文图片由《建筑》编辑部首届主编杜诺同志提供,在此深表感谢!)中央建筑工程部关于出版“建筑”的决定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中央已确定我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