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TiC—Al2O3复合材料的自蔓延高温合成和致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TiO2,Al和C三种粉末为原料,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和加压的方法制备了TiC-Al2O3复合材料。在1GPa压力下,可使样品达到理论密度的95%。对未反应样品燃烧前在真空状态下预热脱气,则密度可达98%。为避免样品开裂,必须控制冷却速度。对合成产品进行X射线分析,表明从TiO2,Al,和C三种粉末原料制备密实的TiC-Al2O3复合材料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用反应烧结和气氛烧结技术制备Al_2O_3-AlN-TiC复合陶瓷,用XRD,SEM等测试手段进行了微观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用该技术制备的复相陶瓷含有纳米级的AlN晶粒,从而使得在较低的烧结温度下可以制得比较致密的Al_2O_3-AlN-TiC复合陶瓷。  相似文献   

3.
胡文彬  郑子樵 《化学世界》1996,37(11):574-577
通过差热分析曲线和物相分析等研究了4Al+3TO_2+3C普通化学反应和自燃烧化学反应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升温速率下Al、TiO_2、C相互之间均能发生相互化学反应;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Al、TiO_2、C任意两组元之间的相互化学反应受到抑制。运用4Al+3TiO_2+3C自蔓延高温合成反应制备了Al_2O_3-TiC陶瓷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4.
对碳/陶瓷复合材料(C-B_4C-SiC)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B_4C-SiC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比碳素材料大大提高,而且烧结助剂对C-B_4C-Si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影响很大。在复合材料中分别加入了Al,Al_2O_3,Ni,Ti,TiC,Si等不同烧结助剂,发现添加Ni的材料抗氧化性能最佳,经1000℃氧化15h后,氧化度小于0.5%;加入Ti,Si和TiC的次之,不加烧结助剂的又次之,加入Al和Al_2O_3的最差。  相似文献   

5.
以γ-Al_2O_2为载体制备了含不同活性组分的负载型催化剂,考察了它们对CS_2的水解能力。结果表明,Pt-Pd/Al_2O_3在大于150℃下可使CS_2水解效率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6.
乳酸正丁酯的合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综述了结晶三氯化铁,稀土硫酸盐化合物,钛(锆)酸酯,TiSiW12O40/TiO2,固体超强酸TiO2/SO^2-4对甲苯磺酸,超强酸树脂D001-AlCl3等七种不同催化剂催化合成乳酸正丁酯的实验结果。结果表明,D001-AlCL3,对甲苯磺酸,TiO2/SO^2-4及TiSiW12O40/TiO2四种催化剂对合成乳酸正丁酯的酯收率较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Al2O3陶瓷基体中原位生成TiB2和Ti(C,N)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国军 《硅酸盐学报》1994,22(5):484-487
采用原位反应法结合热压工艺制备Al2O3-TiB2-Ti(C,N)复相陶瓷,用TiO2,B4C,BN,Al及Al2O3为原料,通过组成设计可以制备出不同相组成及碳氮比的复相陶瓷。由SEM及TEM发现在Al2O3晶粒中分布着亚微米至微米级的近圆形Ti(C,N)颗粒,而在TiB2晶粒中分布着纳米级的板状Ti(C,N)晶体,并对这种显微结构的形成机理及化学反应过程作用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结晶三氯化铁、稀土硫酸盐化合物、钛(锆)酸酯、TiSiW12O40/TiO2、固体超强酸TiO2 /SO42- ,对甲苯磺酸、超强酸树脂D001- AlCl3 等七种不同催化剂催化合成乳酸正丁酯的实验结果。结果表明,D001- AlCl3 、对甲苯磺酸、TiO2/SO42- 及TiSiW12 O40 /TiO2 四种催化剂对合成乳酸正丁酯的酯收率较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镁铝尖晶石粉末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MgCl2·6H2O和AlCl3·6H2O为主要原料,利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MgO-Al2O3系中唯一稳定的二元化合物MgAl2O4粉末。与机械球磨混合法相比,湿化学法制备的均匀超细MgAl2O4粉末,具有纯度高、比表面积大、且活性高、易于较低温度(900℃)下煅烧获得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添加Cr2O3对Al2O3-TiC陶瓷烧结及纳米结构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研究了Al2O3-TiC陶瓷材料中Ci2O3添加剂对该陶瓷材料烧结致密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Cr2O3与TiC在高度有化学反应发生,反应产物在高温产生的液相有助于陶瓷材料的烧结。Cr2O3与Al2O3形成的连续固溶体,使A2lO3晶格的活化从而也促进了Al2O3-TiC陶瓷材料的烧结。TEM研究表明:Cr离子高温时在TiC中具有较高的溶解度,降温后淀析出许多纳米级含Cr的颗粒,使Al2O3-TiC陶  相似文献   

11.
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制备TiC/Ni3Al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HS工艺,从Ti,C,Ni,Al四种元素态粉末原料对TiC/Ni3Al复合材料进行了探索研究,测定了燃烧温度变化曲线,结果表明,燃烧反应温度较高,温度变化复杂,且与TiC的含量有关,对不同相组成的产品进行了XRD及SEM分析,表明在这四种元素态粉末存在的系统中,经过SHS过程,设计的TiC和Ni3Al相是稳定存在的两个相,合成产品呈多孔洞,疏松的开装状,TiC晶粒细小且呈圆球状。  相似文献   

12.
TiO2碳还原氮化法制备TiN粉末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国军 《硅酸盐学报》1990,18(3):277-281
本文报道了用TiO_2碳还原氮化法制备TiN粉末的实验结果,当用N_2为氮化剂时影响皮应的主要因素为温度和时间,而用分解氨为氮化剂时分解氨的流量也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采用XRD法探讨了反应过程的机制,初步确定了还原过程的中间产物为Tj_3O5。  相似文献   

13.
采用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了TiO2/ZrO2、TiO2/ZrO2/Ce2O3纳米复合薄膜.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薄膜的光谱特性、晶粒尺寸、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复合薄膜对甲基橙溶液的降解,以及稀土铈离子对薄膜的光催化效率和抗失活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e3 可使TiO2/ZrO2薄膜中的晶粒尺寸减小,且晶粒在薄膜表面分布均匀致密,薄膜的光催化活性和抗失活稳定性均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4.
纳米三氧化二镧-二氧化钛光催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三氧化二镧-二氧化钛粉体,以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循环伏安(I-V)、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对纳米三氧化二镧-二氧化钛粉体的表征来研究纳米三氧化二镧-二氧化钛粉体的表面结构与光催化活性。光降解亚甲基蓝实验结果表明了在二氧化钛中加入质量分数1%的三氧化二镧后,比单一的二氧化钛具有更高的光降解活性。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TiO2在Al2O3-SiO2系耐火材料,特别是高铝矾土中的分布和存在方式,并通过分析Al2O3-SiO2系耐火原料的煅烧过程和Al2O3-SiO2系制品的使用过程中TiO2、Al2O3和SiO2三者之间的化学反应,介绍了TiO2对Al2O3-SiO2系耐火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氧化钛对氧化铬材料烧结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Cr_2O_3微粉和TiO_2微粉为主要原料,聚乙烯醇为结合剂,经制浆、喷雾造粒、机压和等静压二次成型,在气氛炉内(氧分压分别控制在10Pa和0.1Pa),1 500℃保温3h烧成制备氧化铬样品.研究了氧化钛加入量(质量分数为1%~5%)对Cr_2O_3材料烧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iO_2能显著促进Cr_2O_3材料的烧结,随着TiO_2加入量的增加,样品的体积密度迅速增加,显气孔率迅速下降;加入3%TiO_2基本能全部固溶到Cr_2O_3晶粒内,形成固溶体;当TiO_2的加入量超过3%时,富余部分形成钛铬化合物Cr_2Ti_(n-2)O_(2n-1)(3相似文献   

17.
自蔓延合成TiN-Al2O3复合粉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iN-Al2O3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复合材料,采用自蔓延的方法来合成TiN-Al2O3复合粉体,主要分析了Al2O3的不同加入量时该复合粉末合成的影响.随着Al2O3含量增加,燃烧合成温度降低,燃烧产物转化率提高,生成的TiN颗粒变粗,并且在材料中的分布不均匀.燃烧波以振荡与螺旋相结合的方式存在.  相似文献   

18.
自蔓延高温还原合成法制备TiB2陶瓷粉末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法(SHS)以B2O3,TiO2,Mg为原料,制备TiB2陶瓷粉料。研究了B2O3-TiO2-Mg(摩尔比为1:1:5)合成系统在加热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规律和TiB2粉末的显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加热过程中合成系统有预反应,它是由于少量B2O3原造成的;掺加稀释剂对合成材料的显微结构有较的影响并进而影响MgO的化学清洗,微观分析表明,与元素合成的TiB2相比,SHS还原合成的T  相似文献   

19.
The mechanism of structure formation of the global reaction Fe2O3 + 2Al → 2Fe + Al2O3 under self-propagating high-temperature synthesis (SHS) conditions in the presence of alumina as diluent is investigated. The reactants in powder form are converted into products by passing through four transformation zones with different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Some of the early stages of this reaction are explained on the basis of the mechanism proposed by Korchagin and Podergin (1979). Final products seem to be then formed as a consequence of a crystallization process from a melt. These findings may contribute to improve the manufacturing of wear and corrosion resistant SHS coat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