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中论述了东西方传统建筑在观念、发展趋势及对待自然上的两种不同态度,通过对比分析,着重阐述了中国与西方的传统建筑与自然在体量、空间发展方向、与外部空间形式及耐久性等五个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以及在近现代建筑文化中东西方双向交流融合的趋势,并提出了探索建筑生态和城市生态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
朱平 《时代建筑》1992,24(3):37-41
近代以西方文明为主导的现代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震荡,使中国建筑起了很大变化。西方建筑形式与技术,在沿海大城市中兴起,尤其在上海,形式复杂多样,堪称建筑万国博览会。然而,至今中国建筑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矛盾并未解决。上海近代建筑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西方复古主义的,二是早期现代派的,三是中国传统形式与现代技术结合的。由于受传统的建筑历史研究所限,人们的视角重点在于形式,这对初步的资料分类整理是很有效的。但是,无法深入反映出文化碰撞的具体机制所在。特别是由于从形  相似文献   

3.
杨涛  ;滕军红 《新建筑》2014,(4):94-96
1840年以来,中国建筑受西方Archjteeiure的影响颇深,既未彻底揭示中国传统建筑的本质问题,又缺失对西方Architecture观念的甄别与质疑。中国近现代建筑发展的根本目标在于,要在现代中国探索出真正的“中国现代建筑”——既不是传统,也不是Architecture,更不是两者的“混搭”。在传统与西方道路上走不通的150年中国近现代建筑理论与实践探索恰恰表明:中国近现代建筑的探索该“破题”了,“中国现代建筑”该“破土而出”了。  相似文献   

4.
周少徵 《四川建筑》2009,(Z1):122-123
简单阐述了类型学的概念,由类型学的思想和方法论的讨论引出了对中国传统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思考。例举实例分析类型学对继承传统建筑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梁颂衍 《福建建筑》1995,(2):17-19,29
中国建筑文化具有四千多年灿烂的历史,在世界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席位。直至清末,中国建筑受到外来文化的冲激。在现代风格、材料与技术的影响下,中国建筑在形式上出现了显著的变化。但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传统建筑文化与西方现代建筑仍未很好地融合于一体,探索出一条属于现代中国建筑发展之路,使中国优秀建筑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是本世纪末摆在中国建筑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齐鲁大学的校舍建筑的装饰符号经历了一个与济南传统建筑融合的过程。这个过程正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中,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现代建筑逐渐融合的过程。可以从装饰细节上,由小见大的窥其一斑。  相似文献   

7.
建筑类型学对徽州建筑的现代提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蓓 《安徽建筑》2011,18(4):10-13
徽州地区的传统聚落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一定的结构脉络和一定的依存关系,构成一个整体框架,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徽州民居体系。在建筑设计越来越看重地域化文脉精神的今天,徽州建筑这传承百年的中国传统民居经典应为现代所使用。希望通过类型学对于徽州建筑的解读,能启发出更好的创作手法可以对传统建筑进行解码、重译。  相似文献   

8.
从类型学角度分析中西方建筑文化,探讨中西方建筑的元素和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鲁民 《建造师》2009,(3):38-45
中国近代史上中西建筑文化融合存在着两种不同的途径,一种是基于中国传统建筑观念的、以中国传统建筑为本体的吸纳西方建筑技术、纹样和造型特征的途径;一种是基于西方建筑观念,以西方建筑为本体的吸纳中国传统建筑造型特征和装饰纹样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十年来上海现代建筑的创作,着眼于当代,着眼于吸收世界发达国家在建筑技术和艺术上的经验,着眼于借鉴20世纪的西方建筑和发扬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进而去探索中西方建筑文化的融合和创作与上海历史文脉相连系的多层次、多元和多样化的上海现代建筑。上海现代建筑的创作已冲破了陈旧建筑观念形成的框框和技术水平上的保守落后。居住区的建设已打破了兵营式和千篇一律。医院,学校建筑的一般化,办公建筑的死气沉沉,商业建筑的因陋就简……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变和突破。上海近十年来现代建筑的创作大体上经历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期,这是开始打破建筑创作上历史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浙江是受西方近代建筑影响较深的地区之一,同时也保留和继承了该地域传统的营建特征与技术工艺。目前,浙江中西建筑的实物与文献的可依存度较高,但是仍有必要在营造样式与艺术倾向上进行梳理。本文基于浙江近代建筑风格的比较实证,论述其对浙江近代中西交融样式的承载特征,讨论其形制格局的演进与建筑细部的更替,进而提出西方营建形式对浙江近代建筑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949年前后,中国大陆一批建筑学者迁移台湾,改变了台湾现代建筑发展进程,金长铭即是其中重要代表人物之一。1949-1959年间,他以台湾省立工学院建筑系为基地,创立"今日建筑研究会"与《今日建筑》杂志,宣扬现代建筑理论启蒙民智,取径中国哲学来阐述现代建筑理论,成为推动现代建筑在台湾发展的先行者。本文力图勾勒出在两岸对峙年代,一位心怀启蒙精神与中华乡愁的传统士人式建筑学者,充满人性光辉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就当前建筑界关心的话题----建筑创作、现时的建筑理论研究工作、中国建筑特色的探索、中国建筑当代的发展、城镇建设面临的态势几个问题,作了简要的阐述,以祈其对繁荣建筑创作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4.
尚书静  孟祥彬 《中国园林》2007,23(12):75-79
彩画是中国园林建筑的重要装饰艺术之一,其在园林建筑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以园林建筑彩画为研究对象,从彩画的基本特征入手,对彩画的沿革、分类及其结构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彩画在园林建筑上取得的艺术成就加以研究分析,从构图、图案、色彩、主题、施工方法等不同角度探究了彩画在园林建筑中的创新与发展。目的在于引起读者对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彩画的重视,以此创造出既符合时代要求,又体现民族传统的园林建筑彩画艺术。  相似文献   

15.
同济学派的现代建筑意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当代建筑和建筑教育在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发展成长,同济大学建筑系在中国现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同济学派”。这个学派一贯注重跨学科的发展,坚持现代建筑的理性精神和现代教育思想,创导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学术精神。最早建立中国的城市规划专业,在理工类大学中最早建立风景园林、室内设计和工业设计专业,这些专业与建筑历史与理论、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建筑技术等专业一起,使今天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成为国内该学科领域中专业最为齐全的学院。同济学派荟萃了众多富于大学精神,集建筑师、建筑教育家和学者身份于一身的大师。他们提倡跨学科和多学科发展,为培养建筑师、规划师、设计师和学者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成为中国实验性建筑的先驱,倡导“建筑空间组合设计原理”教学体系,为中国现代建筑理论提出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王贵祥 《建筑师》2013,(5):101-108
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是世界建筑理论的基石。30年前中国出版了《建筑十书》的一个版本,2013年一个新版的中文《建筑十书》译本的问世,使我们再一次回到建筑理论与建筑历史这一话题。本文从建筑是否有理论,中国人是否需要自己的建筑理论,如何为建筑理论定位,中国当今在建筑理论方面的现状如何等方面的问题,加以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此外,本文对于新版维特鲁威《建筑十书》,也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古典园林的启迪--析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建筑设计之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我国古典园林设计理念及空间处理手法的解析,探讨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建筑设计之影响.结合国内外优秀现代建筑实例,剖析现代建筑设计是如何从中国古典园林中汲取营养的,并进一步指出,我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技巧和手法,对现代建筑创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余威 《城市建筑》2014,(33):190-190
本文将对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问题提出具体的分析和讨论,希望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能够在现代建筑中依然发挥着其代表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现代建筑理论、建筑教育和建筑创作的先行者.冯纪忠先生在融会中西方文化的自身背景和中国古典文化的诗意情怀的双重影响下,基于对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解、诠释和创新,合“理性的浪漫”与“诗意的现实”于一体,对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在中国的启蒙、传布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历史性作用。文章简要回顾了冯纪忠先生在建筑教育思想、设计方法、设计实践等方面的相关思想与论述。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的建筑创作实践一直受到“民族性”与“现代性”问题的困扰,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建筑市场化使建筑的地域价值逐渐衰落,大量国外设计机构的介入又使建筑创作逐渐走向“全球化”,在这种背景下,保护、发展和创新地域建筑文化更加成为当代中国建筑师的使命。本文简述了中国地域建筑的发展历程,指出我国的地域建筑思潮不是现在才有的,其自中国近代建筑学科诞生以来就一直伴随着中国近现代建筑史的发展,并将随着时代与社会、经济、文化状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