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近年来美国食品业又推出若干新的食品和食品原料,如鱼油粉、葡萄糖系列产品、天然食用纤维、消泡剂、天然花生香精、发酵香精、低热量奶酪、聚磷酸盐、新型糖化酶等。它们的功能如下: 鱼油粉 可用于改善婴儿食品和面包的营养价值。它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可防止动脉细胞壁硬化。该产品无鱼腥味,在35℃的温度时能溶于水,成为均匀的混浊物。 葡萄糖系列产品 工业上用于代替蔗糖。工业用粗粒葡萄糖可用于固体饮料、香粒混合物、干汤料及调味剂的疏松剂。 天然食用纤维 它是甜菜酱中的提取物。可用于焙烤、挤压膨化食品、粥、酱、调料及面…  相似文献   

2.
胶囊化香精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食品科技的发展为消费者带来了各式各样方便食用、美味可口的食品,从汤料到蛋糕粉,从糖果到速溶冰茶等。事实上,生产的过程涉及许多复杂的加工技术,特制香精便是其中之一。在20世纪90年代初,香精工业的焦点仍处于探索香精的性质和香精成分的阶段,那时只有天然提取物和精油  相似文献   

3.
<正>烘焙食品是以面粉、食盐、砂糖、酵母和水为基本原料,添加适量乳品、添加剂等,经一系列复杂的工艺手段烘焙而成的方便食品。本文在简述食用香精组成成分的基础上,对食用香精在烘焙食品中使用需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食用香精是比对天然食品的香气,采用天然或者合成香料、天然等同香料经精心配制而成的具有各种天然香味的香精,包括油质、家禽类以及乳化类等各种香精,适用  相似文献   

4.
美国是世界上使用食用香精最多的国家。1999年8月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又批准一大批新型食用香精上市,其中包括天然香精与合成香精,主要产品有以下多种。 1、冰淇淋专用香精:如天然草莓香精、波士顿鲜奶香精、蜜桃香精、苹果香精、樱桃香精、柠檬香精、杏子香精等。 2、面包等焙烤食品专用香精:如柠檬、草莓、樱桃、桔子、菠萝等各种水果香精。 3、甜味食品专用香精:如荔枝、蜜桃、酸果蔓、葡萄和香草巧克力香精等。 4、烤炙食品专用香精:如烤牛肉香精、烤玉米专用香精、烤火腿专用香精、烤豌豆香精等等。美国…  相似文献   

5.
天然香兰素新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食品工业》1998,(5):16-16
<正> 香草香精在食品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冰淇淋、乳制甜点、糖果、焙烤食品、可乐饮料和烈酒等。 香兰素是香草香精的重要组分之一。人工合成的香兰素作为添加剂或香精辅料,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食品中。 随着人们对天然食品的追求,目前开发了一种天然的香兰素。它是利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模拟酶在香草荚中降解阿魏酸衍生物时产生香兰素的过程制造而得,符合EU和FDA对天然香精的食用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6.
肉类香精泛指具有肉类风味的一类食品添加剂,可广泛应用于肉类加工食品和方便食品,肉类香精通常被分为天然肉类香精与合成肉类香精两大类。以肉类蛋白酶解物、还原糖和半胱氨酸等物质为原料,辅以脂质等多种肉香风味的前体物质,通过热反应得到的合成肉味香精。本设计以鸡骨泥为原料,采用复合酶水解制备动物水解蛋白(HAP),再以HAP为基料,通过美拉德反应制备鸡肉香精,探究鸡肉香精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7.
<正> 香精是现今食品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原料,能够解决天然食品的不足,而且味道与天然食品无异。丹尼斯克科特公司的 NATUROME Essence系列天然香精,主要提取自天然材料,如水果、蔬菜、香辛料,以及草本植物等的天然精华。该香精系列属于水基溶态,不含防腐剂,在低添加量、节省成本的条件下,为食品  相似文献   

8.
食品用香精是指用于食品强化香和味的一种添加剂,具有较浓烈的香味成份,仅需小量使用于食品,即能产生令人愉快的香味效果,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工业。食品用香精由天然香料和合成香料以及可以食用的溶剂、色毒、载体、反应产品、发酵产物和附属物经调配而成,多为水剂、油剂、乳化体、粉末和浆状。其在营养价值上虽不能与天然食品相比,但由于香精与天然食品的香味具有一定的像真度,且使用方便和售价低廉,不像天然食品往  相似文献   

9.
食品用香精是为了改变、改善食品的香气或者味道而加入食品中的物质,绝大部分食品用香料是天然存在于食品中的物质.配置成香精是重现或者增强某种天然存在的食品的味道。  相似文献   

10.
食用香精的呈味特征结构与潜在危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香精作为一种影响食品口感和风味的特殊高倍浓缩添加剂已经被应用到现代食品工业的各个领域。受天然香料来源、数量、成本的限制,在食品工业中使用的基本都是合成香精、反应香精及天然等同香精。文章对近些年食品香精香味与呈味物质分子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归纳,并对几种常用香精类型的潜在性危害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在香精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抗氧化剂、着色剂、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防腐剂、增稠剂、食品加工助剂、变性淀粉、麦芽糊精、环糊精等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在热反应香精、粉末香精、乳化香精和其他香精生产中的应用.讨论了香精中使用食品添加剂和执行GB2760-2007的关系,指出食品添加剂在香精中的应用应视为食品添加剂的复配,应该注意避免因香精中添加剂剂量过多,导致食品中添加剂含量超标.提出了该领域的发展方向,包括加强研究、多样化、天然化、复配使用等.  相似文献   

12.
天然食品香料与天然食品香精的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天然食品香料制备方法,并探讨了天然食品香精的制备与调配。  相似文献   

13.
珠海一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于2004年9月由香港吉士隆股份有限公司和广州一品食品有限公司在珠海共同投资兴建,以研发、生产咸味香精、肉类、海鲜提取、天然香辛料提取、用于调味的天然营养果蔬粉、药膳营养餐料、营养方便餐枓包等为方向的高新技术专业型企业,是集研发、生产、销售、出口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生产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方便面、肉食、调味料、速冻食品、膨化食品,餐饮配料。  相似文献   

14.
我们以肉类、海产品、食用真菌为原料进行天然食用香精和复合方便汤料的开发应用研究,应用食品风味化学研究新成果采用先进的食品加工技术系统地进行配方设计研究和中试生产工艺试验及产品的开发应用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项目研究成功天然食用香精提取新工艺,可以综合利用天然肉类、食用真菌、海产资源,效益高。其汤料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5.
进入马年.咸味香精行业有何新思维、新举措、新产品服务食品加工行业?记者最近到国内咸味香精行业龙头企业——天津春发集团进行采访,感受到这个行业领军企业正在以前瞻性思维、跨越式发展理念研发生产天然级咸味香精.引领食品加工行业向着“天然、美味、营养、安全”潮流前行.从而为广大消费者制造绿色放心产品。  相似文献   

16.
何为"羊肉精"? 据专家介绍:"羊肉精"又叫羊肉精粉、羊肉精膏,它既是一种食品复合添加剂,又是一种食用香精,其主要作用是保鲜、增香、提味,属于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据专家的解释,目前大多数肉类香精都是通过"美拉德"反应制成,也就是说在一定的条件下,让氨基酸与糖类发生反应,从而产生猪肉、牛肉、羊肉等天然肉类原料的气味.对于这类香精只要使用者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添加,那属于合法的,而且对人体健康也无害.不过,若是超量、超范围地使用,则可能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相似文献   

17.
鱼油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鱼油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技术进行综述。由于具有独特的营养功能,鱼油的应用十分广泛。中国居民目前对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摄入不足,因而鱼油在食品中的应用十分必要。目前市场上已有多种鱼油应用于各类食品中。在应用过程中,鱼油的氧化稳定性问题一直是研究热点,选择不同的添加形式(纯鱼油、乳状液和微胶囊)并采用某些新工艺可有效提高氧化稳定性。鱼油应用于食品在技术和商业方面的发展前景均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8.
食用香料香精安全性与国内外法规标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食用香味物质是化学结构明确的物质,来自化学合成或得自动植物.通常它们不直接用于消费.食用香精由食用香味物质、天然香味复合物 (如精油) 和非香味的食品成分 (食材和食品添加剂) 组成,用于食品加香.食用香精配方按使用情况而变,食用香精的安全性取决于其全部组分的安全性.如果食用香精的全部组分均符合法规要求,则其安全性是有保证的.本文对食用香料香精的安全性和国内外相关法规标准进行了回顾和论述,并提出了如何完善我国食用香料香精法规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9.
木耳粉的保健功能及在面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黑木耳制成粉状合理添加到烘焙食品中,以奶油香精代替配方中的油脂成分,制作成木耳粉保健营养面包。物性仪测定值中的弹性作为主要考察指标,确定木耳粉营养保健面包的最佳工艺配方为:木耳粉添加量3%、香精添加量0.6%、发酵时间3h。  相似文献   

20.
苹果、香蕉、樱桃、桃子、柑桔及各种浆果是水果香精的主要原料.一种采用新技术的天然水果香精生产线可以广泛用于饮料和烘焙食品.为了满足饮料食品发展对天然水果香精的多种需求,研究人员曾设计过高度浓缩的、甚至加热条件下也稳定的香精,并注意研究设计具有持久的如同新鲜水果一样风味特色的香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