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地震-地质综合研究方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油气勘探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地震技术和地质思维方式不断结合,相继产生了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地震地层学探索地震反射相位与地质层位、沉积相之间的关系;层序地层学分析地震反射特征与地质构造、岩石沉积的成因联系;地震沉积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研究方法,尝试寻找地震特殊处理与解释、地震特征属性与地层沉积特征的内在联系。油气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将主要使用地震第三级特征属性,尝试进行地震储层、流体地震识别的研究。文中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和地震-地质综合解释4方面进行了综合阐述,并对其主要在陆相湖盆的应用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分析出地震-地质综合研究技术与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4.
火山岩地震储层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国内外火山岩油气藏的不断发现,有必要建立火山岩地震储层学来满足勘探开发的迫切需要。火山岩地震储层学是地震储层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盆地构造环境及火山岩储层的岩性和岩相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外观形态特征和所含流体特征等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实现火山岩的储层建模。地质、地震、测井等多学科协同研究是火山岩地震储层学研究的根本方法。岩矿测试分析技术、测井岩性识别技术、储层地震预测技术、流体预测技术、储层建模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技术是火山岩地震储层学研究的六大关键技术。火山岩地震储层学适用于油气勘探到开发的各个阶段。由于受现有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限制,对火山岩优质薄储层仅能识别到10m左右,对储层物性、储层流体性质等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半定量化阶段。 相似文献
5.
6.
运用层序地层学模式预测河流相砂岩储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迄今为止,利用层序地层学理论研究陆相地层层序内部的岩性变化规律和对储集层的分布进行预测,仍是一个未能圆满解决的复杂问题。与海相环境不同,在陆相盆地中,影响沉积物可容空间的因素更为复杂多样,这主要表现为河流平衡剖面对基准面的影响,以及气候和构造运动对沉积物的补给作用。 相似文献
7.
如何有效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层序和沉积期次的划分以及内部层序的自动追踪,一直是层序地层学研究所面临的技术难题。地震Wheeler转换技术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将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更好地结合起来,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应用三维高精度地震资料进行地层层序和沉积期次的研究。首先系统阐述了地震Wheeler转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然后采用三角洲沉积体地质模型验证了方法效果,最后将该方法用于东营凹陷三角洲层序的划分,结合测井资料以及时频分析方法,重新厘定了层序划分方案,将东营凹陷三角洲沙三段中亚段划分为9个四级层序。 相似文献
8.
9.
10.
在分析总结储层研究在不同阶段的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揭示其已经步入地震与地质有机结合的储层表征阶段,而地震储层学正是基于此提出。从地震储层学的目标、理论、基础、实验、技术以及方法共6个方面深入剖析其内涵,认为双相介质理论是其基本理论,储层参数与地震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分析是其核心任务,储层地震实验的突破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地震储层学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不仅要完善和创新双相介质理论,而且要在此基础上直接针对储层从不同地震波的发射和接收2个环节,以及地震波传播的波动和射线2条主线进行正、反演结合,建立储层参数与地震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并结合储层地质研究.利用关键技术实现储层表征这一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1.
地震储层学是石油地震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在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及地震沉积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碎屑岩地震储层学作为地震储层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上述分支学科的不断延续和发展。文中探讨了碎屑岩地震储层学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重点阐述了碎屑岩地震储层学的内涵、研究内容及对应的关键技术。初步分析认为,地震储层学主要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和开发地震资料,综合地质、测井及分析化验资料,针对碎屑岩储层开展半定量、定量化三维几何形态的空间特征描述,研究尺度可至开发小层和单砂体,准确描述井间储层的非均质性以及定性、半定量预测储层的物性及流体特征。在此基础上刻画储层的几何形态,建立储层的地质模型和孔、渗、饱等物性和流体模型,除适用于勘探各阶段之外,同时也适用于开发早期、滚动勘探目标评价落实阶段及开发中后期方案的调整阶段。 相似文献
12.
金福锦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1,(1)
地震地层学自其问世以来,在油气勘探的实际应用中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完善。最显著的进步或许是维尔等的层序地层学和布朗等的综合地质解释。本文简要地介绍了这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价值,并指出层序地层学实际上是地震地层学的一种改进或完善,而地震资料的综合解释才是地震地层学的真正归宿。 相似文献
13.
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隐蔽油气藏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K凹陷是黄骅拗陷的一个最大次级凹陷。QK凹陷西斜坡地区已有30多年的勘探历史。由于该区以往三维地震资料分辨率低,无法查清沙三段目的层内部的薄砂体分布规律,因此无法满足寻找隐蔽圈闭的需要。为此本文借助于层序地层学知识及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三维约束地震反演资料,探索一种勘探隐蔽油气藏的新模式。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的主频由原先的25Hz提高到50~60Hz,经高分辨率处理后,浅层主频达到70Hz。沙三段目的层主频也达到40Hz以上。经测井约束地震反演后的地震剖面,可以清楚地显示沙三段内部的上倾尖灭砂体,为识别隐蔽圈闭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北部储层预测技术发展历程及岩性油藏地震识别技术 总被引:8,自引:11,他引:8
从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岩性油藏地质条件、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出发,系统分析总结了近十年来薄互层储层预测理论、方法和应用效果,提出了基于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技术的“高精度三维地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高精度沉积相研究、高精度的储层预测、高精度的油藏描述”等“五位一体”的岩性油藏精细勘探方法,指出高精度的三维地震采集技术、高保真的三维地震处理技术、高分辨率的频谱分解技术与高效、灵活的三维可视化技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沉积微相技术结合将迎来松辽盆地岩性油藏地震勘探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5.
地震多属性融合技术在贝尔凹陷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属性分析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储层预测方法,但地震单属性储层预测多解性强,尤其对多物源、 相变快、多期次火山活动、岩石成分较复杂的断陷盆地,预测精度会明显降低。 提出了基于沉积特征分区 域的地震多属性融合储层预测方法。 首先利用地震波形分类技术将研究区按沉积特征划分为不同区域, 然后对不同区域分别统计地震多属性与储层的相关系数并进行线性拟合,最终将各区域拟合结果综合为 全区储层预测结果。 在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南屯组储层预测中,利用 164 口井目的层砂地比数据及优选 的 7 种地震属性,采用逐步线性回归法进行全区拟合,其相关系数仅为 0.52;采用基于沉积特征分区域地 震多属性融合技术进行储层定量预测,并将其综合为全区储层预测结果,其相关系数达 0.85,且储层预测 结果与钻遇储层发育情况及沉积规律吻合较好,说明该方法可明显提高储层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6.
通过综合分析地震、测井、录井和岩心等资料,确定了大港滩海张东开发区沙河街组层序地层格架。在层序地层格架约束和储层特征重构的基础上,选择随机模拟地震反演方法进行储层预测;结合储层砂体展布和试油试采资料,进行了油藏特征分析。综合研究认为,在张东开发区古近系可识别出3个三级层序,其中沙三段相当于层序Ⅰ,沙二段相当于层序Ⅱ的低水位体系域,沙一段下亚段相当于层序Ⅱ的湖侵体系域。沙河街组油藏具有受构造和岩性双重因素控制的复式油藏特征,其主力储层为沙三段的底部和沙二段。 相似文献
17.
基于小层约束地震反演技术在T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向油田开发领域的延伸,了解储层展布体系,提出了基于开发小层的储层精细地震反演技术。首先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小层划分,确保地层格架的等时性和合理性。在此基础上以开发小层为约束,以测井资料为出发点,根据地震响应的趋势进行波阻抗反演,预测储层展布规律。在T油田的应用证明,基于小层约束的地震反演能够提高地震资料的纵向分辨能力,有效提高储层预测的精度,可更加清楚地揭示小层内储层的分布特征,为油藏评价、油田开发方案编制和实施提供翔实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在与传统沉积体系分析方法进行对比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地震沉积学方法进行沉积体系分析。 在 对准噶尔盆地阜东地区层序地层划分的基础上,开展 90° 相位转换、地震属性分析、地层切片提取与分析 等,最后通过岩心、露头、测井与录井等资料,并参考现代沉积模式进行地震沉积相分析,建立了地震属性 平面特征与沉积相间的对应关系,并对沉积体系进行了分析。 研究认为,地震沉积学沉积体系分析方法 以层序地层格架为基础,保证了地层对比的等时性;充分利用了地震资料的横向分辨率,可识别地震垂向 分辨率难以识别的薄层砂体;将地震属性分析与沉积学相结合,可预测砂体空间展布及其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