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概述    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末期,我国移动通信运营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年平均增长率都在100%以上,移动通信技术也由模拟技术迅速转为数字技术.……  相似文献   

2.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少朋 《移动通信》2003,27(1):18-21
1概述 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末期,我国移动通信运营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年平均增长率都在100%以上,移动通信技术也由模拟技术迅速转为数字技术.  相似文献   

3.
一、移动通信发展趋向人类已经从工业化社会进人信息化社会,在信息时代里,信息产业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基础,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信息产业的二大支柱是通信和计算机(及其软件),而通信产业占信息产业的70%。通信的目标是要求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空间能找到任何人,传递任何信息。同时希望"全球一个网",即实现全世界联网,用户可以在世界各地漫游。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通信发展的趋势必然是:数字化、个人化、综合化(多媒体)、智能化和网络化。通信个人化,也就是个人通信的主要概括。个人通信是通信的一个革命,把传统…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市场繁荣,产业市场堪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把运营市场和产业市场严格划分开来,不能混为一谈。运营市场指的是向用户提供通信服务。运营部门并不在乎这些产品来自何方,只要用户好用,不论哪国的品牌都行。我国移动通信的大好形势,实际上仅仅是指这种运营市场的繁荣。我国寻呼机市场的发展和近年来“大哥大”蜂房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就是在上述情况下发生的。这是市场经济和客观规律推动造成的。而产业市场则指的是生产移动通信产品的生产厂家所经营的市场。这些年来还看不到我国厂家生产的产品能占领我国的运营…  相似文献   

5.
在12月4日开幕的“2003中国(北京)移动运营商国际论坛”上,信息产业部有关官员指出,我国移动通信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蓬勃发展的背后却隐藏着五大问题。这五大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将直接影响整个移动通信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黄芬 《通信世界》2007,(14):18-19
"1987年,我国引入TACS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率先在广东省建成并投入商用.从此,中国移动通信产业踏上了自己的征程.在世界范围内,移动通信技术从发明到今天已经有了110多年的历史,从上个世纪20年代现代移动通信开始出现到今天,世界移动通信的发展也有近80年的历史.在我国,不到20年的时间,移动通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960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上形成燎原之势,取得了令世人惊叹的伟大成就.我国的移动通信已经创造了全球网络规模第一、用户数量第一的奇迹."  相似文献   

7.
移动通信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在未来的十到十五年内,仍将处于增长期,继续充满技术创新机遇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移动通信产业的特点是“三高一大”,即高新综合技术产业、高资金投入产业和高风险性产业,具有广阔的大市场。 它的发展将进一步促进其它通信产业、信息产业、以及计算机、集成电路、微型器件等产业的提高,也将加快电话的普及率。  相似文献   

8.
移动通信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文章通过分析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现状,总结出我国移动通信业的发展趋势,并对如今我国移动通信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9.
通过回顾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概况,对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新特点、挑战及机遇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目前虽然面临着移动容量紧张、频率资源争夺激烈、网络安全面临挑战三方面问题,但总体来看机遇大干挑战,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最后对2013年我国的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民营企业进入移动通信运营市场,促进了全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使得移动通信用户数快速增长.同时,移动转售试点业务推动资费单价的下降和资费门槛的降低.更重要的是,移动转售试点业务带动行业创新.移动转售企业率先推出了流量不清零、流量银行、语音流量互转等一系列方案,转售企业同时利用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推动跨界融合创新,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新业务模式,丰富了细分市场.一步步走来,即使充满了艰辛与挑战,遇到过挫折与矛盾,我国移动转售企业持续坚定地探索着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特别在基础通信服务、国际漫游业务、物联网、eSIM卡技术、跨界融合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1.
李承恕 《电信快报》2001,(12):3-3,25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移动通信仍处于高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中,今年7月底,移动用户数达2亿户,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GSM网络,中国移动GSM用户数约8000万,中国联通移动用户数突破3000万,中国联通CDMA网的建设容量为1550万户,该网也将于今年底建成。当前,国内外都十分关注我国今后10年(即2001~2010年)移动通信发展的走向。本文将对此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一些个人看法,供大家探讨。12G的发展仍有巨大的空间我国目前正处在2G发展阶段,其发展速度和规模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料,已居世界第一位。应该看到,世界先进国家的移动用户数…  相似文献   

12.
日前,由信息产业部支持、中电网主办的“第五届(2007)中国手机元器件技术高峰会(CCS)”在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圆满落下帷幕。本次大会作为中国手机行业最权威的技术活动,旨在推进中国手机市场的发展,为手机设计工程师及元器件供应商提供一个面对面沟通交流的平台。在本次大会上,来自国內外的知名手机厂商,设计公司的高层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元器件供应商、手机设计厂商和手机生产制造商齐聚一堂,就3G和MTV技术及产品供应与采购方面做了深入的探讨与沟通。本刊特将厂商演讲精华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李继东 《通信世界》2004,(21):35-36
可以说我国还没有专门的供移动基站使用的直流模块电源。目前,基站使用的配套电源,无论是艾默生(前身是深圳华为)电源,还是中达电源,都是厂家为固话模块局(也即电信分局机房)设计的电源,其它如武汉洲际电源、北京通力环电源就更不例外了。为了适应移动基站的特点,这几年,厂家也对自己的电源有所改进,都推出了一系列新型号的电源。如中达的MCS-3000,艾默生的PS48300-3B/25以及PS48300-1B/30,通力环的TBOQ48/50(H)。这些型号的电源较之其以前同系列的其它电源有了许多改进,概括起来突出的有三  相似文献   

14.
《中兴通讯技术》2015,(5):17-20
基于中国移动转售业务开展的特点及对标准化体系建立的迫切需求,提出中国移动转售标准化体系建设思路。认为标准化体系建设应从顶层设计入手并为未来业务发展预留充分的可扩展空间,现阶段应以移动转售业务能力开放所急需的互联互通相关标准为重点,参照成熟的通信行业标准体系,逐步形成健全完善的移动转售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已有400多个城市投建或使用移动电话,其增长速度很快,其数字几乎每天都在变。中国目前“大哥大”用户约有近100万,Motorla的产品约占一半。 我国移动电话目前还不具备自动漫游的条件,为此,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的电信部门与全国其它省、区签订了移动电话人工漫游协议,将使省会城市的“大哥大”用户可到京、津、沪、穗漫游使用。而  相似文献   

16.
如何建立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已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重大问题,作曾建议大力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建立我国移动通信产业,本试图进一步论述建立我国移动通信的急迫性和有关的标准、市场、技术、道路,以及政策措施等问题,以期早日建成我国移动通信产业。  相似文献   

17.
18.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旨在提供包括卫星在内的全球覆盖并实现有线和无线以及不同无线网络之间业务的无缝连接,同时针对不同的业务应用,提供从9.6kbit/s直至2Mbit/s的接入速率,满足多媒体业务的要求。该系统主要涉及的技术有核心网平台中的无线ATM技术、分布式数据库软件技术、智能网技术;无线传输中的多址技术、智能天线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等。 近年来,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已成为全球通信设备制造商和电信营运商所关心的热点。它将影响到今后十年通信网和通信服务的发展。对设备制造商,则是数以万亿美元计的巨大市场。对我国来说,则是我国民族科技和民族产业在移动通信领域突起的一个极好的机遇。 需求分析 移动通信是当代通信领域内发展最快,市场前景最好的部分。从80年代以来,移动通信技术已经从第一代和第二代的发展,达到通信领域市场容量的40%至50%,成了国际上最受重视的领域。从90年代起,世界各国开始考虑和研究下世纪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和国际标准。预计从2002年开始,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和设备将在全世界使用,到2005年,第三代移动通信设备将占通信市场容量的2/3左右,仅我国,每年此设备的市场容量将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面对...  相似文献   

19.
20.
许婷 《中国新通信》2007,9(18):38-39
回顾我国移动通信20年的发展进程,手机作为最重要的移动通信载体,为移动通信业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众所周知,通信产业是国家重要的先导性产业,也是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在整个GDP中约占5%的份额。手机产业又是通信业中的重头,在全行业经济总量中,手机及其带动的相关产业约占25%。手机产业对拉动GDP增长、增加就业、促进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等方面的贡献不言而喻。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手机生产国,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回顾我国移动通信20年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