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凡吃食物者,大都求其鲜味.什么食物最鲜?鱼肉最鲜,生鱼又比熟鱼鲜.《辞海》对“鲜”的解释.“鱼;生鱼”.郑玄注:“鲜,生鱼也.”古人说的“脍(鲙)”,即切细的鱼肉,”特指生食的鱼片.脍,也称鱼脍、生鱼脍和鱼生,现在多叫做“生鱼片”.  相似文献   

2.
在日本,主人常以“生鱼片”招待贵宾和亲朋好友。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是日本独有的风味肴馔。其实,生鱼片也是我国的传统名肴。生鱼片在我国古代称作“生鱼脍”,简称“鱼脍”或“鱼生”等。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周代,菜肴中便已有“鱼脍”了。在《诗经·小雅·六月》就有“鳖脍鲤”的诗句。《吴越春秋》一书中则记载了吴王阖闾曾“治鱼为脍”以招待出征凯旋归来的伍子胥。到了汉代,生鱼片更是风靡一时,甚至还有人因嗜食生鱼片而送了性命。据《后汉书·华陀传》记载,东汉广陵太守陈登就因嗜食生鱼脍而得了重病,后经华陀精心医治才康复。…  相似文献   

3.
《食品与生活》2001年第5期载《鲙:就是生鱼片》一文,内云:“至迟在宋代,中国一直有食生鱼片的习惯,生鱼片也是传统菜肴中的佳味。但是不知从何时起,中国人才开始放弃和改变食生鱼片的传统?”又云:“从隋唐开始,日本不断派遣‘遣隋使’、‘遣唐使’到中国,沟通中日文化交流 日本的‘鱼生’或‘刺身’是否曾受到中国鲙的影响,不得而知。”上述两题,笔者查阅有关资料,试答之 “脍”,《辞海》解释:“细切的鱼肉,特指生食的鱼片”我国人民食用生鱼片已有2800多年历史,在古代,它常作为美馔犒劳凯旋的将士,《吴越春秋》载:“吴  相似文献   

4.
提起吃生鱼片,我们多会想到日本的刺身,其实生鱼片的起源是中国,早在周宣王的年代(公元前823年)《诗经。小雅。六月》就有了记载:“饮御诸友,炮鳖脍鲤”,“脍鲤”就是鲤鱼生,“鱼脍’即为“生鱼片”。唐朝是食用生鱼片的高峰期,李白、王维、白居易等等不少诗人的诗词提及的鱼脍都反映了它在当时的流行程度,生鱼片亦是在唐朝传至日本。  相似文献   

5.
正提到生鱼片,很多人会想到日本料理,但其实,生鱼片的起源是在中国。生鱼片在古代被称为"鱼脍"。所谓"脍"按照汉代许慎《说文解字》的解释,"细切肉也"。《论语》里提到孔子的饮食之道,"食不厌精,哙不厌细",生肉切得细,不仅好吃好消化,也更符合礼仪。最初,先民们用简易的石刀、蚌片革除皮毛,剔去骨筋,割肉而食,就是最初的"脍"。后来,他们学会钻燧取  相似文献   

6.
脍(鲙)考     
脍是古人经常食用,颇受欢迎的一种肉肴。其来源有:牛、羊、豕、鹿、鱼等;其形制为片状或丝状,故《说文·肉部》云:“脍,细切肉也。”《礼记·少仪》:“牛与羊鱼之腥,聂而切之为脍。”郑玄注:“聂之言(?)(zhé,薄切肉)也,先藿叶切之,复报切之则成脍。”郑注讲的很形象具体:先像豆叶一样薄薄地切成片,再细细地切即是脍。脍食味美,故孔夫子有“脍不厌细”的要求(《论语·乡党》),孟夫子有取“脍炙”、去“羊枣”的选择(《孟子·尽心下》),隋炀帝有称“松江鲈鱼干脍”为“金齑玉脍”的赞语(张岱《夜航船·日用部·饮食》)。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在京城一些新开业的日本风味餐厅里,生鱼片成了一些顾客的时髦食品。其实,鱼肉生食原为我国习俗,后来传至日本。今又返销我国,只是一种久违的新鲜感而已。 我国古代鱼肉生食,可为轩,可切脸。据《吴越春秋》载:“吴人作(鱼会)·自阖闾之造也”。伍子胥灭楚归来,阖闾劳军慰问,即用鱼脍。日本东京女子荣养大学副教授小川久惠女士来扬州商学院研修,曾问笔者:为什么现在在扬州看不到有人吃生鱼片之类?其实,扬州在汉代还是十分流行食生鱼片、丝之类,三国时,广陵太守陈登是曹操手下  相似文献   

8.
我常去坐落于上海八万人体育场内富豪东亚酒店一楼,朋友李波兄经营的"瑠璃日本料理"店吃鱼。此地环境幽雅,沪上文化艺术界友人常来小聚。老饕评论,此地日本料理在同类型店里算首屈一指,刺身很新鲜,日式鳗鱼饭中的鳗鱼是活杀的。其实,吃生鱼片并不是日本人的创举,中国古代早已有之,古人称生鱼片为"生鱼脍"、"鱼生"。周代就有"鱼脍",东汉广陵太守陈登因喜欢吃"生鱼脍"而患病,孔子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个"脍"就是  相似文献   

9.
宋代诗人范成大在一首祭祀诗中吟道:“烂煮猪头双鱼脍”,这里猪头与双鱼为何被同时用来作祭祀品?说起就更远了,早在先秦时《周易·中浮》中便有了关于“豚鱼吉”的记载,如此看来鱼和豚早已在古人观念中成为“吉祥物”了。范成大诗中的“烂煮猪头双鱼脍”,是以“祭品”的形态去祈求“吉祥”,虽然其主旨可知,但这“豚鱼吉”却并未涉及鱼的多寡(数量)。然而这里范成大何以独言“双鱼脍”呢,“双”作为量词在这里是否另有出处和意义呢?(对于猪头这里暂且不论)。  相似文献   

10.
《四川烹饪》2003,(9):25-25
2003年8月13日———一个将中国丰富的传统鱼生文化和有益健康的挪威三文鱼相结合的美食新概念———“唐风鱼宴”,在全国10个城市的一百多家餐馆同时推出,整个活动为期45天。鱼生,或称生鱼片,在古代被称为“脍”。孔子曾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绝句。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呼儿拂几霜刀挥,红肥花落白雪霏”和杜甫的“饔子左右挥霜刀,脍飞金盘白雪高”等诗句,都是对那个年代制作鱼脍技艺的赞美。中国食鱼生的历史,实际上可以上溯到先秦时期,历经众多朝代,数度兴盛,方才形成了当今丰富的鱼生饮食文化。世代传承下来的古代鱼生文化宝库里面,除…  相似文献   

11.
正人类从茹毛饮血的时代走向现代文明,一个重要的标志便是放弃了生食转而对食物加热后再食用,然而有一个例外——生鱼片。中国自秦汉之后,大部分生肉被淘汰,而鱼脍(即生鱼片)却保留下来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当今世界上流行的各大菜系中,以日本料理使用生肉最多,其中绝大部分是生鱼肉。可见与猪牛羊等肉类相比,鱼肉更适合生吃。  相似文献   

12.
鱼生留香     
鱼生是一种为了追求鱼肉的细嫩清甜口感,将切成薄片的鱼肉混以姜椒蘸酱生食的食品,又名生鱼片,两广一带多称之为鱼生,吃鱼生,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诗经》中就有吃鱼生的记载。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鱼生是脍的一种,与烤肉一样在当时为人们所喜好。  相似文献   

13.
《食品与生活》2014,(6):18-18
正上海出台的《生食动物性海水产品地方标准》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代替原上海市地方标准《生鱼片卫生标准》。该标准的适用范围由"三纹鱼、鰤鱼、鲷鱼等深水海鱼片和活龙虾、象鼻蚌以及鲜冻北极贝"扩大到所有即食动物性水产品(不包括腌制生食动物性水产品)。与原《生鱼片卫生标准》相比,新标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羊枣不是枣     
高启新 《美食》2006,(2):63-63
公孙丑问孟子:“脍炙和羊枣哪样好吃?”孟子说:“当然是脍炙啦!”此事见于《孟子》。在中国,脍是很庞杂的,诸如鱼肉、牛、羊、鹿肉,皆可为脍,《论语&;#183;乡党》里有一句“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名言。后来,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脍是细切的肉;《汉书&;#183;东方朔侍》则认为生肉为脍;总之,脍是肉切细罢了。脍炙就是烤肉。  相似文献   

15.
(一)名贵鱼肴供饮宴 明代章回小说《金瓶梅》反映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其中,和鱼肴有关的内容不少。例如,该书第十回西门庆“妻妾宴赏芙蓉亭”的筵席,席上八道主菜就有三道鱼肴:“更有那软烂红莲香稻、细脍通印子鱼。伊鲂洛鲤,诚然贵似牛羊”。第四十九回”那时正是李桥儿生日,厨下肴馔下饭都有。……一碟头鱼、一碟舞鲈公……一碟光溜溜的滑鳅”。 书中描写的这些鱼肴饶有地方风味。就说“通印子鱼”吧,又称通应鱼,鱼名缘于它的产地福建  相似文献   

16.
食鲤趣说     
鲤鱼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最喜爱的淡水鱼品种。早在先秦时期,鲤鱼就获得了鱼类之冠的美称。《诗经·陈风衡门》有云:“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又《诗经·小雅·六月》云:“饮御诸友,鳖脍鲤”。可见,鲤鱼一直是古人盘餐中的上好美味。 最早的鲤鱼都是从天然河泊中捕捞而得。经过长期渔捕,人们发现,有些地区出产的鲤鱼风味最美,其中人们异口同声而称赞者则是黄河鲤鱼。《洛阳伽蓝记》曾引述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妇女当厨由来已久。“文君当垆”,《史记》有载。“孙二娘开店”,见之于《水浒》。治疱“膳祖”,事厨于唐朝段文昌丞相家,元人《馔史》有录。余媚娘、董小宛、肖美人、比丘尼……这些厨中巾帼,皆有见之于典藉。 北京出土的辽代赵德钧墓壁画中,有一幅妇女揉面图。此图形象地展示了辽代贵家女厨的风貌。河南堰师出土的宋代“斫脍”画像砖,上绘一年轻妇子轻捷挽袖,其面前方桌置墩、刀、鱼。桌前炉火正旺,釜水沸  相似文献   

18.
我国有部分地区居民有食“鱼生”和“炝虾”的习惯。近年,食火锅风盛行,一些餐馆又推出“生鱼片”’、“刷鱼片”供应食客“饱口福”。由于生食鱼、活吃虾、半生不熟吃贝蚶,全国已有22个省(市)、自治区流行肝吸虫(华枝睾吸虫)病。据初步统计,患者不少于600万人。以广东和黑龙江两省感染率最高。关于水产动物染虫情况,天津南开大学生物系的研究人员通过历时7年的调查发现,渤海湾的鱼、虾、贝、蟹体内有寄生虫达86种之多,其中有19种为世界《寄生虫志》中无记载,是由我国首次发现的。最近,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的科研人员对广东、广西、辽宁三省的淡水鱼,如鲤鱼、鲫  相似文献   

19.
青鱼又名黑鲩鱼,是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此鱼体形长,呈亚圆筒形,背黑腹白,鱼肉细嫩而有弹性,肉刺多,味美.清代《随息居饮食谱》记载:“青鱼补气,养胃,除烦满,化湿,祛风,治脚气、脚弱.可鲙,可脯,可醉……”但不  相似文献   

20.
烹饪典籍《调鼎集》中,有一段烹鱼的理论,很值得今人借鉴.“鱼首重在鲜,次在肥.鲜肥相兼,可烹可煮,无不可适口.其仅一鲜可取者,宜清煮作汤;一肥可取者,宜厚烹作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