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2014年1月11~12日,"利用水泥窑炉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系统集成创新技术与工程应用"的成果鉴定会在江苏省溧阳市召开。鉴定专家委员会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副会长徐永模、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工程研究所所长王琪、水泥行业和环保行业等九位知名专家组成,鉴定结果如下。(1)溧阳市利用水泥窑无害化协同处置450 t/d生活垃圾示范线项目每天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二噁英的形成过程、组分结构,毒性特征及对环境影响过程出发,分析研究了不同垃圾处置工艺与产生二噁英的毒性分子组分及分布特征,以寻求利用水泥窑炉协同处置垃圾过程中形成二噁英的主要毒性来源,为从源头遏制二噁英毒性同分异构体产生创造条件的同时,以便充分发挥水泥窑炉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的优势,彻底实现安全消解城市生活垃圾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二噁英的形成过程、组分结构,毒性特征及对环境影响过程出发,分析研究了不同垃圾处置工艺与产生二噁英的毒性分子组分及分布特征,以寻求利用水泥窑炉协同处置垃圾过程中形成二噁英的主要毒性来源,为从源头遏制二噁英毒性同分异构体产生创造条件的同时,以便充分发挥水泥窑炉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的优势,彻底实现安全消解城市生活垃圾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城市生活垃圾一般是指城市居民生活产生的废弃物。目前,国内每年的垃圾量达1.65亿t,我国已积压下来的垃圾70多亿t。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水泥窑是现存最好的固体废弃物焚烧窑炉,不需要新建垃圾焚烧炉和发电处理工艺中的尾气净化处理装置和废渣处理装置,处理过程不依赖于垃圾热值的高低。因此利用水泥烧成系统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是一种"双赢"的处理方式,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泥窑处置各种废弃物生产出的高强度水泥,其性能与普通水泥完全相同,彻底实现了垃圾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我公司是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的示范企业,作为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生产线上的技术人员,怎么保证生产工艺的稳定,就成了我们首要的问题,改造、革新,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我们尝到了革新的甜头。  相似文献   

5.
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技术具有安全可靠、经济环保的优点,是一种可彻底消除垃圾的处置技术。本文针对SINOMA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路线,优化前端分选工艺,提高可燃物成品和不可燃物成品的分选效果,保障水泥窑系统接纳生活垃圾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中小水泥企业和城市垃圾现状,简要叙述了水泥窑炉协同处置城镇生活垃圾的前景、机理、优势和方式。为中小水泥企业未来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7.
正(接上期89页)2)水泥熟料强度检验结果比较。水泥熟料强度在焚烧垃圾和不烧垃圾时没有明显差别,详见表18。由此可见,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研发的这套水泥窑炉协同处置原生态城市生活垃圾技术系统,对煅烧的熟料质量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辛美静 《水泥工程》2015,28(5):46-50
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因其独特的优势已成为水泥行业和环保领域发展的新方向,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组份复杂、水分含量高、组份波动大,为达到最优的协同处置效果,必须进行预分选。市场上现有预分选设备均不能满足协同处置的要求,中材国际从研究垃圾的成分、物理性能入手,自行研发出与协同处置工艺相匹配的破碎机、滚筒筛、风力分选机等专用装备,并在"溧阳市利用水泥窑无害化协同处置450 t/d生活垃圾示范线项目"上得到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9.
简介我国十二个单位研发出水泥窑炉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的十种技术模式,可以看出还都处在协同处置的初级阶段,因此其热量替代率TSR都很低。只有将可燃废弃物制成替代燃料应用于水泥工业,其热量替代率TSR才会大幅度提高。为此,国家发改委于2019年公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本)》,将"水泥窑协同处置"与"替代燃料"分为两项技术。大力发展"替代燃料技术",对我国水泥工业的节能减排、转型升级、可持续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继2014年1月11~12日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组织并对中材国际承担的"利用水泥窑炉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系统集成创新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技术成果进行鉴定之后,2014年3月27~28日,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在溧阳中材环保有限公司二楼会议室召开了"溧阳市利用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讯2月10日,华新长山口生活垃圾生态处理项目在武汉江夏正式动工。据悉,该项目采用适合我国国情的华新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HWT技术。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HWT技术是国际首例生活垃圾的完全彻底处理协同水泥窑生产过程的集成系统,包括生活垃圾的生态预处理和预处理后的产物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HWT技术处理生活垃圾处置过程中不产生废气、废渣和废液。HWT技术处置利用水泥窑处置固废时的二噁英排放在水泥煅烧过程中没有增加且远低于国家  相似文献   

12.
<正>工信部、财政部组织专家对2016年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试点示范方案进行了评审。根据专家评审结果,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公示了拟入选2016年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试点的8个示范项目,包括:遵义市南部城区生活垃圾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遵义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北部子项),台泥(安顺)水泥有限公司200t/d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项目,玉屏县利用水泥窑  相似文献   

13.
利用水泥窑炉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城镇生活垃圾、污泥和危险废弃物等)是一种节能环保、利国利民的最佳处置技术:处置温度高,确保二噁英彻底降解;处置空间大,工况稳定;停留时间长,消毒彻底;处置能力大,减容效果好;水泥生产系统运行时为碱性气氛,确保环境安全;水泥窑炉系统生产时负压运行,消除二次污染;水泥窑炉内的气流运动具有强烈湍流特征,提高焚烧效率;水泥窑炉排出的废气是绝对安全的烘干介质。能彻底消除二次污染,实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集约化的四化要求。水泥窑炉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对生态环境安全的保障最好,所需的新增设备和投资最少,工期短,见效快,最经济。  相似文献   

14.
<正>武安市新峰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发展规划部副部长秦迪先生在会上介绍了武安新峰市政污泥及生活垃圾制RDF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情况。该项目系"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50万吨/年跨行业废弃物水泥窑协同利用技术及示范"项目,包括两大系统:(1)城市生活垃圾预处理系统,即生活垃圾RDF制备系统;(2)预分解窑协同集约化处置多相态废弃物系统:窑尾焚烧协  相似文献   

15.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具有多种,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一些处理方法的缺陷也越加突显,这便增加了垃圾处理方案的选择和决策的难度。目前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的工艺方法有流化床炉方案、回转窑方案、L形预燃室回转窑方案、热盘炉技术方案,从经济和技术角度对比分析,各有优劣,旨在初步给出一些投资比较,给政府和水泥企业提供一些数据资料,以期促进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技术的早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安徽省巢湖市日前与中材安徽水泥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处置城市废弃物项目合作协议。该项目总投资1.06亿元,拟建设三条利用水泥窑无害化协同处置城市废弃物生产线,采用中材集团先进的利用水泥窑无害化协同处置城市废弃物技术,日处理生活垃圾达500t。  相似文献   

17.
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是一种安全可靠、经济环保的可彻底消除垃圾的处置技术。介绍了海螺、华新和中材国际三家有代表性的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的技术路线,分析了三种技术示范化项目的运行情况。结果表明:三家技术的示范化项目均取得了良好的环保效果,各项环保指标均完全满足相关标准的限值要求。最后,还阐述了该项技术推广应用存在的瓶颈,即经济效益及利益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危废是水泥企业利用水泥窑1 400℃高温彻底分解二噁英、水泥熟料固化重金属的优势,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对现有处置废弃物技术的有益补充,是水泥窑炉参与环境工程功能延伸的发挥,是水泥行业为推进城镇化建设的积极举动,更是水泥行业向绿色、低碳目标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1焚烧生活垃圾产生的飞灰问题亟待解决我国生活垃圾的焚烧处理比例逐年上升,根据《十三五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19.
结合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从发展应用情况、技术优缺点、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等多个方面对焚烧炉焚烧城市生活垃圾与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技术进行综合比对研究,结论是:环境效益上,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基本无二次污染,表现出了更好的排放情况和更为彻底的资源化处理;经济效益上,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设备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投资回收期短,表现出更好的投入产出比。相较于垃圾焚烧炉,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无害化处理彻底,更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本刊讯近两年来,成都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技术相继在武安新清成水泥窑协同处置城乡生活垃圾项目、河北承大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项目、武安新峰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项目等10余条生产线中得到了推广应用,这标志着该技术进入成熟期。成都院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技术包括城乡生活垃圾预处理技术、水泥窑(窑头/窑尾)协同处置技术以及核心装置"SPF多相态废弃物焚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