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昱 《连铸》2015,34(1):46-48
为了提高转炉在出钢时减少下渣量,通过对比各厂现有挡渣出钢技术的分析研究,结合本厂现有的技术装备,对挡渣出钢所使用的挡渣器提出了改进建议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2.
李贵顺  靳秀礼  杜勇 《连铸》2006,(2):18-19
简述挡渣塞在顶底复吹转炉出钢过程中的应用情况.实践证明,此挡渣效果优于挡渣球法,并能够满足冶炼低磷钢的要求,挡渣成功率达85%.  相似文献   

3.
4.
朱健飞 《上海金属》1989,11(2):10-14
本文介绍八十年代初以来,日本最新开发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转炉无渣出钢技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挡渣球、挡渣棒及气动挡渣的工作原理,分析了上述三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发展趋势,可供设计师们参考。  相似文献   

6.
宝钢挡渣镖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永锷 《上海金属》2005,27(5):17-19
在概述转炉出钢挡渣技术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宝钢炉后挡渣镖插入技术的应用,详述了宝钢一炼钢和二炼钢的挡渣镖设备特点、工艺流程、设备布置、公辅设备、冶金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红外热成像下渣检测主体设备、原理和唐钢150 t转炉下渣检测、挡渣、摇炉三位一体创新应用情况。通过实践,转炉下渣检测成功率达到99%以上,下渣量减少20%以上,达到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转炉滑板挡渣设备的原理及在安钢第二炼轧厂150 t转炉的应用效果,并对转炉挡渣设备的使用优化进行了探讨。转炉滑板挡渣设备投入使用后,针对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二炼轧厂组织技术人员,仔细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对部分突出问题技术攻关,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先后对3座转炉滑板挡渣设备的液压系统、冷却系统、操作系统进行了优化改造。结果表明,滑板挡渣技术运行可靠,可大幅降低炼钢成本消耗,值得在国内外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转炉挡渣是普遍采用的一项技术,这项技术可以减少转炉出钢时高氧化性终渣流入钢包,减少转炉下渣回磷,减少钢水中夹杂物含量,提高合金收得率,提高钢包寿命,改善精炼造渣工艺。安钢通过对悬挂式挡渣机构的工艺研究,对挡渣棒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作好挡渣机构的维护和保养,以及提高职工的操作水平。使挡渣机构的使用率达到995%,挡成率达到95%以上。能满足转炉出钢后挡渣的要求,并带来良好的工艺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转炉冶炼过程中,由于没有炉钢全程自动控制系统,冶炼过程控制和终点控制是影响IF钢冶炼的限制环节,往往会出现因为终点温度或终点P含量不符合要求,造成被迫补吹,使钢水终点氧含量升高,从而影响钢水的纯净度。通过对唐钢转炉冶炼过程的分析,找出了适合唐钢转炉的冶炼工艺,使IF钢的转炉终点温度控制在1700±15℃,终点P含量小于0.015%,终点氧位稳定在0.08%以下,从而实现了IF钢的连续正常冶炼。  相似文献   

11.
殷宝有 《上海金属》1998,20(6):17-22
介绍转炉溅渣护炉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技术、经济效益、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并根据我国目前使用溅渣技术的状况提出今后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2.
郭上型  郭湛 《上海金属》2006,28(4):31-34
转炉渣中添加CaF2助熔剂降低其熔化温度可用于铁水预处理。实验确定合适的CaF2添加量为15%~20%。在此基础上,应用转炉渣对铁水进行脱硅、脱磷预处理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转炉渣(80%)-CaF2(20%)的转炉渣剂对铁水脱硅、脱磷预处理,相应的脱硅、脱磷率可分别达到70%和78%左右。在1350℃~1450℃的温度范围内,温度的升降明显影响铁水脱硅、脱磷率。  相似文献   

13.
转炉终渣成分对后续炼钢过程将产生重要影响。采用Visual Basic 6.0进行编程,应用克服BP神经网络缺陷的小波神经网络,建立了网络结构为8-10-6,其中隐含层传递函数为Morlet型函数,输出层传递函数为S型函数的120 t转炉终渣成分预报模型。采用550炉数据进行模型训练,经20炉数据现场验证表明,模型预报结果各个成分有85.8%的平均相对误差在0.1以内。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可以满足工厂实际使用需要。  相似文献   

14.
Cr18Mn18N护环用钢电渣重熔技术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Cr18Mn18N发电机护环用钢电渣重熔技术的开发研究工作。选用合适渣系和重熔工艺生产了化学成分优良的低氧、低硫、高氮电渣锭用于发电机护环。  相似文献   

15.
转炉双联法冶炼工艺及其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礼明 《上海金属》2005,27(2):44-46,51
阐述转炉双联法冶炼工艺的主要技术特点,重点介绍了与常规转炉冶炼相比.双联法冶炼工艺及其消耗指标的优越性。转炉双联法冶炼工艺在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减轻环境污染等方面均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6.
微电子封装与组装中的再流焊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先进电子封装器件的出现推动了再流焊方法和设备的研究,简要介绍了集成电路器件封装的发展,并在正在普遍应用的几种再流焊方法进行了介绍和评述。着重阐述了一种极具潜力的再流焊方法-激光再流焊。  相似文献   

17.
    针对钢铁材料的锈蚀现状,介绍了涂层、缓蚀剂、钢筋阻锈剂、耐候钢等四种比较成型的钢材阻锈技术,分析了这几项技术的研究应用情况和目前存在的问题,指出了钢材阻锈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铝钢异种材料焊接研究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年来铝钢异种材料之间的各种常见的焊接方法(压焊、熔焊和钎焊)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铝钢异种材料连接时,金属间化合物层的控制是获得优质连接接头的关键.详细阐述了传统铝钢压焊和钎焊在控制金属间化合物层厚度方面的优势,并且指出了其在工业实际生产中的不足.详细介绍了铝钢熔焊方法和工艺的最新进展,对铝钢熔焊的研究方向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9.
大直径硅片超精密磨削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24  
随着IC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了增加IC芯片产量和降低单元制造成本,硅片趋向大直径化,原始硅片的厚度也相应增大以保证大尺寸硅片的强度;与此相反,为了满足IC封装的要求,芯片的厚度却不断减小,需要对图形硅片进行背面减薄。硅片和芯片尺寸变化所导致的硅片加工量的增加以及对硅片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更高的要求,使已有的硅片加工技术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详细分析了传统硅片加工工艺的局限性,介绍了几种大直径硅片超精密磨削加工工艺的原理和特点,评述了国内外硅片超精密磨削技术与装备研究和应用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强调了我国开展大直径硅片超精密磨削技术和装备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魏恒远 《腐蚀与防护》1999,20(12):543-546
对灯具灯饰粉末涂装生产线工艺、包括前处理工艺、粉末涂料喷涂工艺、粉末固化工艺等作了详细介绍和讨论,并介绍了前处理喷粉在收系统、烘干、固化烘道等设备的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