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通用的异形导体压辊数学模型及运用“Excel”单变量求解工具快速计算异形导体压辊尺寸的方法。并给出了瓦形导体压辊设计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2.
介绍的全塑电力电缆紧压扇形绞合导体的结构设计和压辊设计,对于任意绝缘厚度和扇形中心角的线芯结构都能适用。并按新的国家标准GB 1270-91,讨论了绝缘标准厚度与标称厚度的关系,据此建议在结构设计中应采用标准厚度计算。  相似文献   

3.
紧压扇形导体在成缆后缆芯保持圆形的基础上,大大减少了材料用量,降低了电缆成本。通过对紧压扇形导体压辊孔型的三种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对比,得出了一种实用性较强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导体扇形尺寸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 在设计多芯电力电缆结构时,为了缩小电缆外径,节约原材料,往往将导电线芯的横截面设计成扇形。这种“导体扇形”的尺寸计算,可按图1进行。在设计时,一般已知条件是:(1)“导体扇形”截面积S_计=So/ηoSo为导体实际截面积,η为填充系数;(2)中心角2β;(3)相绝缘厚度Δ;(4)中央圆弧化半径r1;(5)边侧圆弧化半  相似文献   

5.
邓声华 《电线电缆》2007,(3):13-16,19
以1 000 mm2五分割导体的结构和压辊设计为例,介绍了高压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分割导体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用微型机计算扇形导体的几何参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关于扇形导体几何参数的计算,国内文献已介绍了好几种计算方法。然而,这些计算方法的共同缺点是,查曲线或经验公式的近似计算方法使用及校核都很繁琐,而且计算结果有一定误差。我们建立了一套能准确计算扇形导体几何参数的数学表达式,使用APPLE-II微型机,按照给出的计算程序,可以迅速、准确的求得扇形导体的各项几何参数,其中对成品电缆尺寸和圆整度有决定影响的是扇形圆弧半径R。已知扇形导体的参数为:(1)计算截面S_j,S_j=S/N_1,其中S为导体实际截面积,N_1为填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采用 BASIC编程和“牛顿迭代法”,利用半圆形、扇形和瓦形导体及其组合的多芯导体结构设计的数学模型 ,研制了“异形导体结构优化设计”的软件包 ,经工艺人员使用 ,反映操作简便 ,图表并茂 ,设计快捷 ,具有一定的实际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扇形导体四芯不等截面线芯的几何参数中,对成品电缆尺寸及其表面圆整度有决定性影响的参数,主要是扇形圆弧半径和圆心角。就上述两参数的选择和计算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城市电网改造中,高压交联电缆已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高压交联电缆的用量在不断增加,电缆规格也逐渐向大截面发展.规格越大,电缆的耗铜量也越多.高压交联电缆产品中材料的成本占了很高的比例,材料中铜导体成本更是占70%以上.为此,在满足国家标准GB/T 3956-2008《电缆的导体》的前提下,很多企业对电缆导体的结构进行了调整,通过多种工艺改进和创新,改变传统的圆形紧压导体结构,设计了多种不同结构的导体,有扇形、瓦形、T形、Z形等[1],但主要应用在低压电缆、高压直流海缆或超高压架空线路,应用在高压交联电缆上未见有过报道.我公司与湖北易缆通模具有限公司合作,首次设计采用异形导体紧压绞合技术,对现有高压交联电缆的圆形紧压导体进行创新优化设计,改成异形线绞合结构,研制出异形紧压导体结构的高压交联电缆.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四芯不等截面电缆扇形导体几何参数的搭配,并通过改变扇形中心角、填充系数、中性线芯的导体形状等,由计算机计算确定的扇形线芯大圆弧半径和最佳系列扇形中心角。  相似文献   

11.
顾坤林 《电线电缆》2003,(1):20-22,25
本文介绍一种新的异型导体模具设计方法,适合于生产扇形和瓦形导体的低压电缆。  相似文献   

12.
在垂直敷设的场合,全部为扇形导体的5芯电缆比4芯瓦形和1芯圆形导体的5芯电缆结构稳定,安装后使用更安全。主要对该产品的结构优化设计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李亚林 《电线电缆》2009,(3):14-15,19
介绍用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软件进行异形导体模具设计。该方法简单、准确、快速,并能应用于多芯异形电缆中导体、绝缘、护层等材料的消耗计算。  相似文献   

14.
0.6/1kV扇形导体硅烷交联电缆成缆工艺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着重对0.6/1kV硅烷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采用扇形导体的成缆工艺进行分析和探讨,并且对硅烷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采用圆形导体与扇形导体的经济性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不等间距布置导体的接地网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达到降低接地网的最大接触电压之目的,研究了接地体数量在一定条件下的接地网最优布置方式。通过分析接地网导体最优分布时相邻导体间距占整个接地网边长的百分比,提出了按照高斯函数分布方式布置接地网导体的方法,即从接地网的边角网孔到中心网孔,相邻接地体间距占边长的百分数按照高斯函数分布。与按照指数方式分布的导体不等间距接地网相比,最大接触电压可降低约10%。采用该研究提出的方法,可以在使用较少数量接地体的条件下设计出满足接触电压要求的接地网。按照高斯函数布置接地网的方法是在土壤均匀分布的条件下得到,接地网在多层土壤中的最优布置方式可以按照类似该研究的分析方法得到。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非标准截面五芯电力电缆采用一种新型的类梯形导体结构,阐述了相对于常规瓦形结构的优点,并建立了该型五芯电缆导体结构设计的数学模型及求解方法,以及如何设计导体紧压压轮。  相似文献   

17.
楔型线夹在跨江直线塔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戚柏林 《电力建设》2008,29(6):79-0
220 kV 舜江至滨海输电线路工程中,在曹娥江大跨越耐张段直线塔上,使用了悬垂串楔型线夹。楔型线夹可消除与导线微风振动动态应力相同方向的弯曲应力和重量引起的压应力,并且其握力强度引起的导线压应力在导线周围均匀分布,使里外层铝股紧紧地合在一起,每股导线受力一致,大大减轻了导线振动伤害。  相似文献   

18.
线夹回转式导线阻尼间隔棒是一种新器具,由于其应用的时间短,且受类型、数量、安装位置等因素的影响,还未形成完善的防舞效果评价方法.考虑这些影响因素,且为避免复杂的矢量运算,利用拉格朗日方程推导导线阻尼间隔棒体系覆冰时的导线运动微分方程组,计算了不同类型间隔棒和不同安装位置条件下导线舞动的时程响应;提出基于导线阻尼间隔棒设计参数和模糊数学理论的防舞效果评估方法.算例分析结果表明:线夹回转式导线阻尼间隔棒具有较好的防舞效果.此外,由于子导线的扭转角也会影响舞动防御的效果,故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大导线扭转角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