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建立了不同流程分布的冷风机模型,对各流程分布冷风机性能进行了模拟研究;采用泵供液式制冷量测试法,对以R717为工质的最优流程分布冷风机进行了性能测试。研究表明,单排管双流程布管方式能够使冷风机的性能最优;存在使冷风机制冷量最大的泵送比,在蒸发温度-25℃工况下,当泵送比为3.5时,冷风机的制冷量最大,为44.3 k W;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冷风机的传热系数逐渐增大,当蒸发温度为-25℃时,传热系数为27.4 W/(m~2·K),当蒸发温度为0℃时,传热系数为34.4W/(m~2·K),提高了25.5%;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冷风机的制冷量逐渐增大,当蒸发温度为-25℃时,制冷量为44.3 k W,当蒸发温度为0℃时,制冷量为64.3 k W,增大了45.15%。采用泵供液式制冷量测试法,测得在不同实验工况下,冷风机制冷量实验值比模拟值低5%左右,验证了冷风机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分析了校准箱温度、迎面风速及循环倍率对CO_2冷风机性能的影响规律。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当校准箱温度从-30℃升至-10℃时,传热系数增大5.8%,相应的制冷量增大5.9%;在计算所用工况下,最佳迎面风速(3.2 m/s)使冷风机性能最佳;冷风机传热系数随着循环倍率的增长先呈急剧增长趋势之后趋于平缓,循环倍率约为3时最佳。对比CO_2冷风机各项实验值和理论计算值,结果显示理论计算值高于实验值,误差为14.8%~25%,但理论计算值和实验值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4.
本文搭建了测试CO_2冷风机性能的实验台,在直接膨胀供液系统和泵供液系统下,通过改变传热温差、库温、循环倍率、迎面风速等参数来研究CO_2冷风机的性能。结果表明:在直接膨胀供液系统中,随着蒸发温度的降低,传热系数和制冷量均呈减小的趋势,蒸发温度从-22℃降低到-47℃时,传热系数从20.2 W/(m2·K)降低到16.6 W/(m2·K),制冷量从7.5 k W降低到6 k W;在泵供液系统中,随着循环倍率的增加,传热系数呈现先增大,达到最大值后缓慢减小的趋势,当循环倍率为3时,传热系数达到最大值,以库温为-20℃时为例,当循环倍率从1增大到3,传热系数增大约13.2%,循环倍率继续增大时,传热系数开始下降,增大到5时,换热系数下降至2%左右。当迎面风速从2.2 m/s变化至2.5 m/s时,传热系数仅增加了2.12%;但迎面风速从2.5m/s变化至3.2 m/s时,增幅为11.4%;当迎面风速从3.2 m/s变化至3.5 m/s时,传热系数增长幅度又变缓,仅增加了0.88%。 相似文献
5.
对果蔬预冷应用场合,本文提出一种冰浆式湿冷蒸发器,并将其应用于小型模拟冷库。采用娃娃菜为被冷却对象,以库内温度和相对湿度为指标,改变填料类型(金属、塑料、纸质填料)和载冷介质(冰浆、冷水),在冷库空载条件下进行负载预冷实验。结果表明:金属、纸质填料的换热能力较塑料填料好;与冷水相比,以冰浆为载冷介质,预冷时间缩短了1/6并保持更低的库内温度,库内相对湿度稳定后均能保持在90%以上;预冷后样品失重率较冷水的小0.19%;冰浆式湿冷蒸发器可在冷库中稳定运行,且较冷水为载冷介质的湿冷蒸发器,可更高效地实现预冷过程的低温(3~6 ℃)高湿(>90%RH)环境,适用于果蔬预冷和保鲜。 相似文献
6.
7.
本文通过有限元软件COMSOL计算了超声高频振动在结霜部位激发的剪切应力值,并与霜的最大黏附应力进行对比,从理论上说明超声高频振动除霜技术的可行性。实验研究了在冷库温度-20℃,湿度95%的工况下,设定超声波频率38.76k Hz,加载机制每间隔50 s振动10 s,对比直板型、T型、L型三种传振结构对速冻冷风机除霜的效果。结果表明:速冻冷风机在高湿、低温工况下运行,超声波对其翅片表面结霜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维持其长时间的连续工作,设备使用效率明显提高,直板型传振结构的除霜效果优于T型及L型。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湿冷换热器填料对冰浆式湿冷预冷系统性能的影响,本文以杏鲍菇为研究对象,预冷库内温湿度、降温时间、温度变异系数和失重率为指标,进行了不同类型填料(丝网波纹、金属孔板、陶瓷波纹、纸质湿帘、塑料S型)冰浆湿冷预冷系统性能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填料类型下,预冷库内循环空气终温均可达-1 ℃,且空气相对湿度可稳定在90%以上,满足杏鲍菇的预冷工艺要求。以陶瓷波纹、纸质湿帘作为填料时,温度变异系数显著小于其他填料(P<0.05),分别为0.26%、0.28%,预冷较均匀;以丝网波纹为填料时,降温时间显著短于其他填料(P<0.05),为70.2 min;以丝网波纹、金属孔板为填料时杏鲍菇的失重率显著小于其他填料(P<0.05),分别为2.65%、2.85%,干耗较少。 相似文献
9.
10.
11.
均匀负荷分配的冷水机组并联运行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型冷水机组大部分时间运行在部分负荷条件下,研究机组压缩机能效比随负荷率变化的规律,可为机组节能运行提供理论依据。建立了求解单台冷水机组压缩机能效比、蒸发温度、冷凝温度的数学模型。在均匀负荷分配条件下,根据承担部分负荷的方式不同,建立了多台同型号机组不同并联运行方式的压缩机能效比的数学模型,并对比分析了运行特性。分析表明,离降式冷水机组只有在70%-100%负荷率下才能维持较高的能效比,能效比随负荷率的降低急剧降低,多台机组并联运行按总负荷减少量以单台机组额定负荷为限来控制机组启停,可以在很大的负荷区间内维持机组群总能效比在高水平。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蒸发器流程布置的数值模拟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湿球温度效率法,建立了蒸发器的稳态分布参数模型,分析了三种不同流路布置蒸发器的换热性能,并与前人的实验研究结果进行对比,计算所得的换热量与试验值的最大偏差为9.44%,说明该模型切实可行。运用该模型计算并分析了六种不同流路布置蒸发器的流动和换热特性,结果表明:逆流布置蒸发器换热最好,错流其次,顺流最差。各种流路布置方案管外迎风面风速不变时,随着管内冷媒流量的增大,管内压降、总换热景、显热换热量、潜热换热量均增大,但潜热所占比重增大。管内冷媒流量保持不变,蒸发器迎风面风速增大时,总换热量、显热换热量均增大,潜热换热量、压降、吸湿系数均减小;当风速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蒸发器换热量、压降的变化都趋于平缓。同时,在蒸发器流路布置中,重力的影响不可忽略。研究结论为蒸发器流程布置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17.
针对常规压缩机组机器和设备分离的特点,通过引进国外技术,提出了将冷却器和机架组合成一体的集成化设计思路,并获得了成功。分析组合式冷却器设计、制造中的技术难点和采取的工艺措施,介绍组合式冷却器的优点、换热计算、结构和特点。 相似文献
18.
19.
介绍智能工程的理论、方法、和软件系统结构,将智能工程应用于玻璃容器模具设计中,建立集成化智能模具设计系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