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内镜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经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成功病例7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一次性止血治疗成功达98%以上,随访3个月至半年且无复发。结论鼻内镜下治疗鼻出血具有视野清楚,止血准确迅速,疗效明显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80年代以后,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经鼻蝶入路切除鞍区占位手术在临床上渐趋成熟。术后鼻出血为该术式并发症之一。本科于2005年5月至2007年12月共行经鼻蝶鞍区占位切除术202例,其中发生术后鼻出血33例。经处理均取得良好疗效,本文就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90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鼻腔填塞法,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创伤小,止血彻底,临床疗效明显,无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腔出血灶电凝止血在治疗鼻出血中的作用。方法在鼻腔放置含2%的卡因和0.1%肾上腺素(少量)棉片作表麻后,用西德wolf0,30°,直径为4mm鼻内窥镜作鼻腔检查,用负压吸引器清除积血,发现病灶则用GD350-S双极电凝器电凝,电凝直至出血灶及周围组织变白或者部分脱落,出血停止,术后用明胶海绵及棉条轻填充以预防出血。结果治愈27例,未愈3例,其中2例做血管造影下动脉内栓塞术(DSA)治愈,1例鼻咽部血管瘤放弃治疗出院。结论鼻出血的治疗方法多样,鼻内窥镜下电凝止血法治疗鼻出血虽然不能取代其它治疗方法,但有很大的优越性,它直接对鼻腔进行检查,能发现并处理病灶,避免了治疗的盲目性,值得选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老年鼻出血患者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79例中老年鼻出血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总结对于中老年鼻出血填塞期的护理措施。结果79例中老年鼻出血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结论护理人员对中老年人的心理特点的掌握程度和病情变化的观察、判断、处理能力、专业知识的运用是中老年人痊愈及预防并发症的重要保障之一。  相似文献   

6.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急诊,既可由鼻腔本身病变引起,也可由周身乃至全身性病变引起,在治疗时应全面考虑。  相似文献   

7.
一、概述 鞍鼻属于外鼻畸形之一。凡鼻背部显著凹陷称之为鞍鼻。若鞍状鼻的鼻小柱失去支架,使整个鼻背部塌陷称为塌鼻。鞍鼻与塌鼻对容貌损毁甚大,常使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工作热情及社会活动受到影响。鞍鼻、塌鼻患者迫切要求整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填塞材料治疗鼻出血的效果及预后。方法对112例不同原因的鼻出血在病因治疗的同时予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充分收敛下分别使用不同的填塞材料施行鼻腔填塞止血。结果不同病因的鼻腔出血病因治疗的同时,鼻腔填塞止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新型填塞材料藻酸钙止血效果确切,且临床并发症少。结论针对不同病因、不同部位的鼻腔出血,在病因治疗的同时,选择新型的止血材料,实施混合填塞、重点填塞。  相似文献   

9.
《橡塑技术与装备》2006,32(4):64-64
本球鼻驱动装置包括气缸、球鼻、球鼻卡头、柱塞、导环、端柱,球鼻升降讯号装置、球鼻升降限位开关。气缸为外置式,置于横梁外,其活塞杆与连接杆连接。连接杆与夹持固定球鼻的柱塞连接,通过气缸来驱动球鼻升降。本实用新型极大地蛳化了现有球鼻驱动装置的结构,大幅度降低了成本,便于安装维修,同时提高了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专利号ZL200420038094.3)。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市场上鼻罩与面部配合尺寸的差异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逆向工程和3D打印技术的鼻罩个性化定制方案。首先使用三维扫描仪采集人体面部点云数据,结合逆向设计软件,优化点云数据;对处理后的点云数据进行面片重建以及领域划分,重构出鼻子的NURBS曲面模型,并依据曲面模型进行鼻罩的二次结构设计;其次运用3D打印前处理技术,对模型进行支撑添加、切片分析等;最后通过光固化打印成型方法打印出鼻罩实物。根据患者佩戴鼻罩的反馈结果显示,利用三维数字化设计的鼻罩与患者贴合度以及感官舒适度较为良好,既实现了鼻罩本有的防护功能,又解决了目前鼻罩产品配合精度不高的问题,而且利用3D打印制作鼻罩的方案具有可行性,可为同类型产品的设计及制造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人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HRV)是一种感染性很强的病毒,是致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因子。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效地抗鼻病毒的药物上市,尽管如此,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对鼻病毒病理学的深入研究,鼻病毒感染过程被确定,并由此产生了许多作用于病毒复制循环过程的抗病毒药物分子,这些分子有望在未来作为治疗鼻病毒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的临床疗效,研究提高鼻内镜手术疗效的方法,使鼻内镜手术在治疗鼻窦炎临床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方法对59例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9例鼻窦炎患者中治愈52例(88.13%),有效3例(5.08%),无效1(1.69%),总有效率为98.31%。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具有良好的疗效,在治疗鼻窦炎临床上值得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镜术辅以止血敏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慢性鼻窦炎Ⅱ型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鼻内镜术辅以止血敏0.5g治疗,对照组给予鼻内镜术,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的治愈率、好转率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鼻内镜术辅以止血敏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徐家庄油田位于江苏省江都市高徐乡境内,构造位置在高邮凹陷南侧,北与富民油田毗邻,属真2号断层下降盘的一个断鼻和断背构造。徐家庄构造为一个鼻状构造,但各构造层的形态不同,E2s1、E2d2为东西两个低幅度断鼻构造;E2d1为南向北倾的断鼻构造,分成两个断块。目前探明含油面积1.3 km2,地质储量273×104t,全部动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微波治疗咽囊炎的疗效,并观察术后创面的变化。方法鼻内镜下微波治疗咽囊炎16例,术后第2天起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鼻咽,术后1个月鼻内镜下观察创面的变化,评估疗效。结果术后1个月复查,16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鼻内镜下检查鼻咽部清洁。结论鼻内镜下微波治疗咽囊炎,术后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鼻咽,疗效较好、创伤小。  相似文献   

16.
复方干扰素合剂抗鼻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确定黄芪、干扰素对防治感冒的效果,用人α2b型基因工程干扰素和黄芪组成复方干扰素合剂,以14、39型鼻病毒为模型,在不同人二倍体细胞培养上研究复方干扰素合剂的抗鼻病毒作用。结果表明,0.3%的黄菌注射液对人α2b型基因工程干扰素抗14型和39型鼻病毒确有协同作用,可以提高干扰素抗鼻病毒感染的能力达1.5倍左右。经与VSV病毒对比试验,证明鼻病毒对人α2b型基因工程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是很敏感的。复方干扰素合剂在4、22和37℃存放18个月后.抗病毒滴度未见明显下降。如采用10万单位干扰素与黄芪组成合剂,可以产生25万单位干扰素治疗感冒的效果,这与志愿者攻击试验的所用剂量相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根治和微创如何选择术式,在一些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分期对进一步优化手术方式做了一些临床探讨。方法参考Krouse的NIP临床分期标准对57例NIP进行分期,根据分期对2例(1期)进行单纯鼻内镜手术,53例(2~3期)采取鼻内镜联合上颌窦进路,2例(4期)采取鼻侧切开上颌骨部分切除手术。结果本组鼻内镜联合上颌窦进路配合术后治疗对Krouse三期以内肿瘤治疗的复发率为10.9%。结论鼻内镜联合上颌窦进路对Krouse三期以内肿瘤可以彻底切除、配合术后治疗控制了复发率,避免了面部切口以及术后舒适度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的手术及疗效。方法鼻内镜下对113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矫正成型术并做临床分析。结果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成型手术视野清楚,直观,创伤小,矫正彻底,安全,疗效确切。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成型较传统鼻中隔偏曲黏膜下矫正手术安全,直观,创伤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应用鼻内镜下电动吸切器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23例患者均在经口径路鼻内镜下对肥大的腺样体用电动吸切器切除。结果23例患儿全部随访2~6个月,鼻内镜检查均无复发。结论鼻内镜下电动吸切器切除腺样体,具有术野清晰,术中彻底切除腺样体组织,术时短,并发症少,创面恢复快,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我院收治的14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组70例患者,经过鼻内窥镜治疗,治愈45例,好转1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70例患者,经过传统手术治疗,治愈23例,好转31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77.14%;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临床疗效确切,与传统的鼻窦手术相比具有组织损伤小、保存鼻腔、窦腔生理功能,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