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考察了马来酸酐(MAH)用量、引发剂(BPO)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氯化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CPPgMAH)中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m(MAH):m(CPP)=0.28时,接枝率和接枝效率较高;随着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用量的增大,接枝率和接枝效率也随之增大;提高反应温度,可以提高接枝效果,适宜的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分别为100℃、1.5h。  相似文献   

2.
塑料涂料用马来酸酐接枝氯化聚丙烯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甲苯为溶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马来酸酐(MAH)为接枝单体,对氯化聚丙烯(CPP)进行接枝改性.考察了引发剂和接枝单体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原料的含氯量对接枝率的影响,并对改性产物进行了傅立叶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表明,氯化聚丙烯成功地接枝上马来酸酐,反应条件和原料的含氯量会影响接枝率,优化的工艺条件为:m(BPO)/m(CPP)=0.04,m(MAH)/m(CPP)=1.1,反应温度为100 ℃,反应时间为3 h.涂料性能测试结果说明,改性产物在部分酮酯类溶剂中的溶解性能优良,对多种塑料材料有良好的附着性能,而附着力的大小受到接枝率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甲基环己烷为溶剂、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加入马来酸酐(MAH)以及苯乙烯(St)对氯化聚丙烯(CPP)进行接枝改性。系统研究了单体MAH、St、过氧化二苯甲酰(BPO)对MAH接枝率的影响,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用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产物结构,用滴定的方法测定了接枝率,实验结果表面:最佳反应条件为BPO/CPP投料比为10%,St/MAH投料比为1∶1,MAH/CPP投料比为20%,反应温度为100℃,反应时间为2 h。通过聚丙烯(PP)板涂装底漆附着力测试表明,当氯化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CPP-g-MAH)接枝率达到3.14%时涂层附着力等级可达到0级。  相似文献   

4.
氯化聚丙烯改性及其粘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甲苯为溶剂,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聚合,采用马来酸酐(MAH)接枝改性氯化聚丙烯(CPP),并对产物结构进行了FTIR表征。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MAH和BPO用量对改性氯化聚丙烯胶粘剂粘附性能的影响;得出较佳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θ=90℃,反应时间t=3 0h,原料质量配比为m(CPP)∶m(MAH)∶m(BPO)=100∶3∶0 3。  相似文献   

5.
以甲苯为溶剂,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聚合,采用马来酸酐(MAH)接枝改性氯化聚丙烯(CPP);研究了处理条件、固化条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MAH的用量、BPO的用量对聚丙烯(PP)塑料胶粘剂粘接性能的影响,得到一种对PP塑料粘接性能较佳的胶粘剂。采用FTIR表征了产品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固相接枝马来酸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大分子链上引入极性基团,采用固相接枝法制备PE-UHMW接枝马来酸酐(MAH)(PE-UHMW-g-MAH),以二甲苯、十氢萘和白油为界面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用接枝单体MAH对PE-UHMW进行接枝改性。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酸碱滴定等测试方法对PE-UHMW-gMAH进行表征。讨论了界面剂种类及用量、引发剂及接枝单体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反应接枝率的影响。最终选用二甲苯作为界面剂。由FTIR可知,MAH已接枝到PE-UHMW分子链上;当二甲苯、BPO和MAH用量分别为10,1.2,3份,反应温度为100℃,反应时间为4 h时,PE-UHMW-g-MAH的接枝率可达1.54%。  相似文献   

7.
悬浮法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反应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悬浮法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分散相,水作分散介质,分别以过硫酸铵(APS)和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作引发剂,引发LDPE与马来酸酐(MAH)的接枝反应.在讨论引发剂用量、MAH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单因素对接校率影响规律的基础上,考察了界面剂对交联度的作用.结果表明;APS和BPO都能引发LDPE与MAH接枝反应,但APS的接枝率低(不大于0.31%,质量分数),BP0的较高;采用BPO作引发剂时,随MAH浓度和引发剂用量的增加、反应时间的延长、反应温度的升高,产物的接枝率均有所提高,但产物的交联度也随之增加;界面剂的加入不仅大大地提高了产物的接枝率(达到3.00%),而且检测不到产物的交联度.  相似文献   

8.
聚丙烯固相接枝马来酸酐的接枝率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聚丙烯(PP)固相接枝马来酸酐(MAH)的反应温度,MAH和引发剂(BPO)用量等对产物接枝率和熔体质量流动速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20℃左右是制备高接枝率产物的最适宜反应温度;MAH和BPO用量分别为10%和5%左右时接枝产物的接枝率相对较高,同时其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和接枝效率也较为适当和合理;溶胀PP固相粒子的二甲苯用量也应适当控制,过量会造成操作及对接枝率不利等问题;接枝产物的熔点比PP纯样的低,而MAH的引入有利于结晶成核.  相似文献   

9.
以马来酸酐(MAH)等为单体接枝聚丙烯作为聚丙烯(PP)/黏土复合材料熔融剂,考察了马来酸酐用量、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用量、反应时间、温度等因素对产物接枝率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图对PP-g-MAH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m(PP):m(复配单体):m(BPO)=10.0:2.0:0.6、反应温度控制在120℃左右、复配单体为马来酸酐/苯乙烯时,熔融剂PP-g-MAH的接枝率可获得较大值3.9%。实验同时表明,反应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不大;苯乙烯的加入对接枝率有较大的影响,与普通单体单一马来酸酐相比,加入苯乙烯的接枝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以BPO为引发剂、聚乙烯蜡(PEW)和马来酸酐(MAH)为反应物,采用溶液法合成聚乙烯蜡接枝马来酸酐(PEW-g-MAH),使用L。(3。)正交实验表考察不同反应温度、时间、MAH和BPO用量对PEW-g-MAH接枝率的影响。红外分析表明MAH已经接枝到PEW分子链上;在PEW用量为10g、MAH为1.40g、BPO为0-10g、温度100℃、反应时间60min条件下,可得到接枝率为2.95%的PEW—g—MAH。  相似文献   

11.
谢浩  杨隽  周立民  郭雅妮 《应用化工》2012,41(5):745-747,751
了提高非极性聚丙烯纤维(PP)的相容性,采用固相法以马来酸酐(MAH)对聚丙烯纤维进行接枝改性,研究了反应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马来酸酐成功接枝到聚丙烯上,当反应温度为80℃,PP用量为0.5 g,MAH用量为0.2 g,BPO用量为0.05 g,回流时间为2.5 h时,最大接枝率可达到7.51%;BPO的用量、MAH单体的用量以及反应温度对PP纤维的接枝率影响较大。而测定PP纤维接枝率时回流时间对其接枝率的影响不大;接枝聚丙烯纤维的分解温度明显高于纯聚丙烯纤维。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液聚合方法,以极性马来酸酐(MAH)为桥接剂,利用其上的酸酐基团和聚乙二醇(PEG)的端羟基进行酯化反应制备聚乙二醇接枝聚丙烯。用正交实验考察马来酸酐用量,加料次数,过氧化苯甲酰(BPO)用量及反应温度等参数对产物接枝率的影响,找出影响因素的显著性,最后利用得到的产品制备聚乙二醇接枝聚丙烯。利用红外光谱(IR)、热重分析(TG)、及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对PP-g-MAH、PP-g-PEG的结构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3.
李颖悟  张浩 《塑料工业》2020,48(1):28-30,50
研究了低温下聚丙烯(PP)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表面接枝的反应工艺,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作为引发剂,以马来酸酐(MAH)作为接枝单体,对PP进行固相接枝改性,探讨了各种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60~70℃)下,温度变化对接枝率的影响不明显,其他因素对接枝率影响呈抛物线趋势。最佳接枝工艺条件为:PP 5 g,BPO 0.2 g,MAH1 g,在温度70℃、压力14 M Pa下,反应8 h。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由70%的二甲苯、不同配比的醇酸树脂和马来酸酐改性氯化聚丙烯构成的三元体系复配互容情况。用红外表征了马来酸酐改性氯化聚丙烯与344#树脂的质量比为1/2时复配液的相容性;用光泽值表征溶剂挥发后。马来酸酐改性氯化聚丙烯与醇酸类树脂的质量比分别为2/1、l/l、1/2、1/10、0/10时二元共混涂膜的透明性。结果表明:随着改性氯化聚丙烯接枝率的提高。氯化聚丙烯和醇酸树脂的相容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5.
Preparation of Chlorinated maleic anhydride grafted polypropylene (Cl‐PP‐g‐MAH) by free radical process was carried out using carbon tetrachloride (CCl4) as the solvent and benzoperoxide (BPO) as the initiator. Effects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concentrations of PP‐g‐MAH and BPO on the rate of chlorination were studi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e actual rate constant for chlorination of maleic anhydride grafted polypropylene followed the Arrhenius law and the total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was 19.7 kJ mol?1. The kinetic model for chlorination of maleic anhydride grafted polypropylene was found to be R = K[BPO]0.53[C]0.93. The properties of chlorination of maleic anhydride grafted polypropylene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maleic anhydride grafted polypropylene. The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 2007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07  相似文献   

16.
聚乙烯固相接枝马来酸酐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赵建青 《塑料工业》1998,26(1):72-74,100
研究了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二甲苯为界面剂,粉状聚乙烯(HDPE、LLDPE)固相接枝马来酸酐(MAH)的反应。讨论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和界面剂种类等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法证实了接枝反应。结果表明,PE固相接枝MAH反应对温度敏感,随温度升高,接枝率提高;在一定范围内,接枝率随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和搅拌转速、界面剂用量的增加而提高;界面剂用量虽少,但能促进BPO、MAH在PE上的反应。通过接枝反应可得到接枝率为9%左右的PE-g-MAH产物和接枝率为13%以上的LLDPE-g-MAH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