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大舍于2001年成立于上海,主持建筑师柳亦春和陈屹峰分别出生于1969年和1972年,均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获建筑学硕士学位。大舍成立以来,其设计作品参加了诸多重要的国际性建筑和艺术展,并多次获得WA中国建筑奖、美国"商业周刊/建筑实录"建筑奖、远东建筑奖等。大舍注重设计实践,并着意保持对与建筑相关的更广泛的文化意义的敏感性以  相似文献   

2.
冯仕达?  柳亦春 《建筑师》2022,(5):124-132
本文关注跨文化交流与大舍主创建筑师柳亦春设计理念的发展,并以建筑结构、建造和效果之间的关系作为 焦点。对谈录凸显了话题及概念的复杂状况,排除了“引进外国概念”与“直接学习”等各种简单思维,并分析建筑师 讨论的具体语境。在这其中包含3个问题:1)柳亦春、坂本一成、1920年代德国对结构是如何理解的?2)如何看待 大舍近十年来项目中结构、建造及氛围之间的关系?3)如何看待近十五年来中日、中西建筑师跨文化交流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3.
《城市环境设计》2016,(12):14-22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于2001年成立于上海,主持建筑师柳亦春和陈屹峰分别出生于1969年和1972年,均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获建筑学硕士学位. 大舍成立以来,其设计作品参加了诸多重要的国际性建筑和艺术展并多次获得多个奖项.大舍还受邀多所大学和博物馆进行学术讲座,如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华南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大学、哈佛大学、法兰西建筑学院、法国建筑与遗产之域博物馆、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建筑中心、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等.  相似文献   

4.
大舍近年的设计作品几乎无一不是郊区城市化过程中的建筑。所有这些建筑的设计,无论具体的功能如何,都伴随着对地方情境的思考。大舍从对地方经验的个体理解中,抽离出诸如边界、离、并置等关键词,其设计初始也许是出于对具体地方的留恋,而结果却是由此展开的一个关注抽象性和现代性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大舍设计的青浦私营企业协会办公楼的参观体验的描述,研究了该建筑的地景、材料和建筑空间。进而分析了建筑师设计建筑时所使用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6.
工程名称:螺旋艺廊坐落地点:上海建筑面积:250m2参与设计:范蓓蕾设计时间:2009.07~2010.01竣工时间:2011.06摄影:舒赫该项目位于嘉定新城的紫气东来公园,是市政府"艺术兴市"的战略工程之一。这是一片崭新的"景观轴",与远香湖等水系相连。沿着水岸边,分布了许多新锐建筑师作品。而其中大舍的作品就位于天祝路与阿克苏路的路口。螺旋艺廊延续了大舍一贯的建筑风格,现代、简约、几何体……将建筑形态简化为最基础的几何形体,寻求的建筑基本概念和元素的回归,以及建筑与基地环境  相似文献   

7.
青浦青少年活动中心是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新落成的设计作品.像大舍建筑的柳亦春和陈屹峰这样1980、 1990年代在中国接受建筑学专业教育的中国建筑师们,是在一种用"形式"及"功能"两个主要因素对建筑进行认识的氛围中开始对建筑的学习的.那时建筑中形式与功能谁轻谁重的讨论是非常热门的话题.这里形式指的是建筑的外部造型,通常依靠立面及透视图来把握.其功能主要指的是各种房间之间的关系,靠平面来进行设计.这样,一种从功能分区开始画出平面,再将此平面拉高为体量,并在这个体量上塑造形式的建筑设计方法,自然成了这个建筑师群体在专业学习阶段的标准设计方法.然而开始实际工作以后,他们很快意识到这种设计方法的一些片面性.其中最主要的是,建筑设计中需要被考虑的一些因素在这种方法中被遗漏了.诸如建筑中的城市环境关系,建造、材料感、空间感知等因素都很难在这个方法中得到直接的吸纳.这群建筑师在各自不同的周围环境影响下,开始了对这种方法的反思,并在对其不停的修正中,逐渐建立自己独特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建筑学的自治(autonomy)显然是大舍在建筑思考和实践中一直存在的内容。无论"境"、"物"之先后,或者"抽象"与"具体"之反复,大舍始终相信建筑学具有一种内在的本体性;而与此同时,无论"从内到外"还是"从外到内"的设计途径,大舍完成的建筑作品都对外部城市环境保持着一种冷淡而抗拒的关系。其中所呈现的建筑自治性,在当代中国建筑学语境下具有特定的意义,因为它是一种中国式现代性之下主动而又被动的选择。这里所说的中国式现代性,更准确地说是上海  相似文献   

9.
附录     
正针对大舍前后两个不同时期的设计理念,专辑在最后部分,选登了《记忆的艺术》与《境物之间》两篇评论性文章。《记忆的艺术》一文中,作者主要对大舍2008年以前的项目从现象学的角度予以评价。这一时期,大舍追求"即境"的设计思想,从地域性出发,将江南与园林的特色融入设计之中,创造出建筑独特的情境之感。而节选的《境物之间》一文中,则重点分析了大舍2009年以后的项目对"物"的强调以及所蕴含的  相似文献   

10.
文章回顾了蒙山下民宿"云舍"的设计过程,将其归纳为以"云"这一类比物进行"拟物"化的思考,并通过建筑形体、流线架构、空间体验以及材料感知等建筑语言形成独特、可被感知的空间氛围。希望以这个设计和思考历程回应场地与建筑、材料与形式、内与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刘东洋 《时代建筑》2012,(1):120-127
文章是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在嘉定新城沿河地带设计的螺旋艺廊的观游散记。这个小建筑因其开放的主题,反而较为纯粹地承托着建筑师的建筑之梦。文章通过对建成建筑的现场体验,试图浅析该作品身上一些建筑的本体性话题。  相似文献   

12.
张斌 《时代建筑》2004,(6):96-103
文章在当代建筑的矛盾语境和东莞理工学院的建造背景中,从多个视角展开对大舍建筑工作室设计的三栋教学楼的解读,试图建构个有关它们的紧密拼图。  相似文献   

13.
对话大舍 关于上海嘉定新城实验幼儿园的现场问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方戟 《时代建筑》2010,(4):128-137
文章通过笔者和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们的一问一答,从空间营造及空间关系的组织角度,展现了嘉定新城实验幼儿园的设计过程及其背后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茹雷 《时代建筑》2014,(4):82-91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为龙美术馆西岸馆塑造出艺术朝圣殿堂的形象,强调机构的权威性、藏品的艺术性与观赏的个人化体验。建筑师受场地的工业历史启发,采用伞状架构营造大尺度的展陈空间,以彰显构筑物的纯粹美感,消解艺术品的叙事延展,并引发与拱廊相关的符号学联想。在一切皆可为艺术的当下,用建筑物营造出灵韵的氛围,让艺术品自身直面观众。作品以建筑的语言回应了艺术及其相关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钟力 《中外建筑》2013,(7):67-68
本文以嘉定新城幼儿园为例,借助童侑先生的“疏密得宜、曲折尽致、眼前有景”的造园三境界理论,梳理大舍借鉴江南园林造园手法,重构江南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葛明 《时代建筑》2009,(5):106-111
文章试图通过对“型”的分析,解读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的江苏软件园吉山基地6号地块办公楼。  相似文献   

17.
青锋 《世界建筑》2014,(3):82-91
大舍建筑事务所用"即境即物,即物即境"来描述近期作品中涉及策略的变化。以此为契机,本文讨论了大舍建筑自2001年成立以来3个阶段中不同的设计策略以及背后的思想动机。最后,本文以龙美术馆为核心,分析了大舍对"物"的强调以何种方式体现,以及所蕴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桢栋  苗青  李晓旭 《建筑师》2014,(5):114-124
本文在对大舍建筑事务所两位主创建筑师访谈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他们隐藏在实践之中或成功或失败,或实施或未建,或必然或偶得的思考触发点,解读他们通过时代和地域的对话,在对环境、空间和材料认识和重新认识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和修正他们的设计思想,逐渐靠近心中建筑理想的历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彼得·卒姆托的马桑斯老年公寓等三个作品以及大舍的龙美术馆(西岸馆)为例,从“材料-结构-空间”匹配的角度,探讨建造逻辑与空间组织同步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