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述济南市近年来机动车及摩托车保有量的变化情况及机动车主要排放污染物的危害和在环境空气中的分担率,指出济南市进行机动车排放控制可以采取的管理办法及一些能够降低发动机污染物排放的技术措施,为济南市做好机动车排放控制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2004—2012年以来安徽省环境污染排放量的统计数据,以GDP产值、废水排放总量及废气排放总量等数据,建立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分析了GDP与污染物排放量之间增长关系、安徽省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踢除异常点后修正回归系数研究发现,安徽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上升阶段即处于倒U型曲线的左边部分,预测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随着安徽省的经济发展污染物的排放将会进一步加剧污染,并发现GDP与产业结构变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例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
煤炭大量消费是造成大气环境污染主要原因之一,上海市2004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已达到7.24×107t标准煤.指出提高上海市大气环境质量、控制污染物排放的方法是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天然气的使用比重,以及控制燃煤总量和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利用灰色关联模型考察能源消耗和环境治理对大气污染的紧密程度。能源消耗评价指标选取人均生活能耗、单位GDP能耗、总能耗和工业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环境治理评价指标选取大气污染物治理投资额;大气污染物排放选取SO2年排放量、NOx年排放量和烟(粉)尘年排放量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能源消耗各指标、污染物治理指标与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的灰色关联度均大于0.6,影响效果显著,尤其是能源消耗各指标对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影响特别突出。  相似文献   

5.
颗粒污染物的控制技术是我国大气污染物控制的重点.笔者着重研究橡胶制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两类颗粒污染物:粉尘和烟气,以及相对应的控制技术.对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源所排放的污染物应以防范为主,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的治理措施,使生产中所排放的污染物达到国家和地方标准的规定.首先弄清污染源,污染物的排放量、排放方式,然后确定污染物的防治措施,并进行各种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针对污染物特性进行综合分析,并做出结论.  相似文献   

6.
在100年时间尺度上,甲烷(CH4)气体的全球增温潜势是CO2的25倍,研究CH4排放的时空特征及排放源组成结构对于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基于全球大气研究排放数据库(EDGAR)中的数据集,刻画了中国CH4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利用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方法,揭示了CH4排放的空间集聚效应,并基于不同的行业部门排放数据对CH4的排放源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970—2018年CH4排放的热点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华东、华北以及华南地区,有逐渐向西北地区延伸的趋势;年CH4排放量平均值达8.33 t·a-1·km-2,变化曲线总体上呈现平缓上升—急速上升—稳定排放三个阶段;从各行政区的排放量来看,上海一直处于最高,全市排放量十年间平均值不低于25 t·km-2;能源活动和工业生产的CH4排放量贡献突出,尤其是交通运输和煤...  相似文献   

7.
基于广西14个市2006—2016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对广西的主要污染物(SO2和COD)排放量和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等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各地区的环境污染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另外,在研究期内经济发展水平与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有了显著的下降;产业结构对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业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城镇化水平对水体污染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等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在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SPSS软件建立的回归模型,对未来十年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及排放强度进行了估计:我国未来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仍然会有很大增幅,并且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在短期内不会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CO2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及其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统计收集我国历年CO2总排放量及各种影响因素的数据,将CO2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分为直接因素与间接因素两类.采用变异系数法、灰色关联分析法以及层次分析法对各类因素与CO2排放量的影响关系进行了重要性与关联性分析.分析发现:天然气与其他能源消费总量是CO2排放量增长的主要直接影响因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以及各产业国内生产总值是主要间接影响因素,同时,CO2排放量与煤炭能源及我国传统3大产业之间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0.
消费结构是消费模式的重要组成内容。研究江苏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环境压力和效应为该省环境友好型消费模式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选取生态足迹方法,研究城镇居民不同消费项目及对不同土地类型的环境压力,结果显示食品、衣着及生活用品、生活污染物排放和生活能源消耗四个项目的足迹量较大;选用灰色关联度方法研究生活消费支出与城镇居民污染物排放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支出与多项污染物的产生或排放量的灰色关联系数较大。为了减少居民生活消费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建议提高环境意识,转变消费观念,构建绿色、节约和适度的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