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传统建筑文化是文化哲理与建筑实践的结晶,也是我国文明历史演变的见证者,从中能够窥见不同历史时期的哲学观念与社会思想,感受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不解之缘.将传统建筑文化融入建筑设计中,有助于提升建筑设计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层次,赋予建筑设计理性的浪漫与律动的中和美.作为自贡的文化发源地之一,在未改造之前,自贡市釜溪河历史文化长廊区域面临着形象不突出、配套不完善等问题,为了实现老城复兴与历史文脉的延续,其将传统建筑文化渗入建筑设计中,展现了文化兴衰传承的长卷.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高度进步。我国建筑也已经步入现代主义的潮流,开始面向全球化和现代化,但现代建筑的国际式会造成"千城一面""全球一面"的现象。因此,我们必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设计道路。本文基于此对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和发展进行了研究,首先阐述了传承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必要性,其次解析了现代建筑设计和传统建筑文化之间的关系,再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传统建筑文化如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传承与发展,最后总结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与未来趋势,为相关设计人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设计水平逐渐提高,由于我国古代的园林建筑十分丰富,一些传统建筑设计风格逐渐在当今的建筑中得到继承和发展,有效地提高了我国建筑设计的水平。我国的传统建筑元素十分丰富,在今后的建筑设计中需要进一步吸收传统建筑的精华,更好地促进当今建筑建设工作。本文主要是对传统建筑设计风格对当今建筑的影响进行分析,就如何促进当今建筑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钢结构形式相对于传统建筑结构形式在建筑设计中的优越性,钢结构对建筑造型的影响,阐述了钢结构节点设计以及我国古代传统木结构形式对钢结构设计的启发.通过讨论钢结构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来说明"钢结构"更多内涵.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的儒家哲学思想在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各个领域影响着传统建筑的发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物质载体之一的传统古民居建筑,包括湘南古民居,受儒家哲学思想的影响较大.文章从"天人合一"生态观的村落选址、"崇中尚和"的中轴线对称布局和体现"礼乐"秩序的"干支式"村落空间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了儒家哲学思想对湘南古民居村落建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对"绿色健康"建筑理念的起源和其进入中国后的发展历程做概览式的回顾,反思绿色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的重要性和建筑师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重新审视苏州传统地域建筑环境调节的营造智慧,并以建筑师主导的绿色健康建筑创作实践为载体,尝试探讨延续地域文化的绿色健康建筑设计策略和实践路径.最后,指出延续地域性的人文设计理念对我国绿色健康建筑设计的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一诺  尹新 《华中建筑》2022,40(3):19-22
密斯·凡·德罗作为当代建筑四巨匠之一,在自己的建筑设计生涯中总结出了许多设计理念,其中包括著名的"少就是多"建筑设计哲学,以及流动空间这一对建筑空间的重新诠释.其主张在20世纪得到广泛认可.在对密斯经典建筑进行分析时,发现其设计手法与中国传统建筑设计存在许多不谋而合之处.该文以巴赛罗那德国馆为例对密斯设计理念与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8.
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是我国传统建筑非常注重的一点,我国传统建筑十分讲究均衡与对称,对于各种细节要求都非常高.现代建筑受到许多传统文化的影响,且与传统建筑设计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探索和讨论,着重对文化与建筑的融合进行叙述.另外,本文以此为基础,阐述了建筑文化的特征,并就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设计的关系展开探讨,对相关的传承发展问题提出见解,望能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建筑设计中,可以清楚地发现我国传统文化对其深远的影响,无论是佛家、道家还是儒家,都在我国建筑设计中体现出来。基于此,本文列举了大量的实例论证,探究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与传承,并提出可行性建议。结合工作实践,建筑设计不仅要在传承中创新,还要有选择性、创造性地保留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内容,才能使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得到更好的发扬和传承。  相似文献   

10.
《建筑科学》2021,37(1)
早在古代,陶瓷就是我国南方传统建筑中的主要建筑材料之一,其中, “陶塑瓦脊”就是我国传统陶瓷建筑装饰艺术设计的瑰宝,陶瓷也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外墙立面的装饰,还包括陶瓷瓦片、陶瓷栏杆、陶瓷漏窗等不同类型的陶瓷产品,并形成了具有岭南特色的陶瓷建筑文化,在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建筑设计风格的多元化发展,传统文化艺术形态在城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在现代建筑设计发展过程中,以陶瓷为代表的传统工艺制品融合了色彩美学、视觉美学等多种建筑设计理念,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元素.现阶段,在城市建筑规模化的过程中,陶瓷产品元素的应用能够为城市建筑带来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周彝馨 《山西建筑》2007,33(35):57-58
以社会学理论解读传统骑楼建筑文化的内涵,通过对骑楼社区的社会组成、社会生活方式、社会文化、社会变迁等方面的研究,揭示出传统骑楼建筑文化衰落和变迁的原因,以此作为进一步寻求传统骑楼建筑文化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法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古代物质文化遗存丰富。要保护就必须进行深入的研究,而研究的内容要涉及到古代历史、建筑理论、工程技术、造园技术、美学、绘画、雕塑以及宗教等多方面的知识。其中既有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又有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既有理论方面的探讨,又有设计、施工技术方面的研究。但我国真正的用现代科学理论对古代建筑进行研究的时间不长。古建筑、古园林研究工作的现状是研究的范围广,待研究的问题多,研究的历史短,研究的人员少。现阶段应集中研究古建筑史与理论、古建筑结构理论和结构力学、建筑“法式”、古建筑、古园林维修、传统工艺五大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天地人三才之道(简称‘三才之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首先对"三才之道"进行了溯源和新解,在此基础上,先后探讨了在景观类型划分、人居环境形成过程、传统同林形成过程中"三才之道"的应用,并从"三才之道"的视点出发总结了风景园林的特征,最后提出了"基于天、地、人的风景园林设计论(或者设计结合天、地、人)"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14.
黄潇 《山西建筑》2008,34(6):26-27
介绍了传统风水理论,从巴渝传统民居的选址、建筑形式、结构与材料、装饰特点等方面对传统风水观念在其中的体现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建筑师应深刻领会巴渝民居建筑中合理的风水理论,从而使现代城镇规划选址、建筑设计与装饰艺术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张国平 《山西建筑》2010,36(3):363-364
结合传统的模糊理论和人工神经网络理论,运用ANFIS模型对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围岩进行了分类,并取得了一定的工程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从而有利于指导引水隧洞的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16.
为《风水》正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历代对风水理论在建筑与城市建设实践方面有不少影响和成果.但由于对这些理论中的真伪不辨、脉承不清、研究不深,以致长期以来.贬褒不一、众说纷坛.建设部经济研究所于1993年7月举办了《中国建筑风水理论研修班》,作者受宁波市城乡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所委派参加了该研修班,现将学习收获小结成文,以期引起各界重视该项研究工作,继续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7.
复杂性理论认为城市系统是复杂、动态、无边界、具有不确定性的,而传统规划采用理性、逻辑、在有界范围内预测未来的工作理念,两者难以匹配.在规划中引入人工智能是否能够克服传统规划模式的缺陷而出现范式转变?文章讨论复杂性理论及其与人工智能在城市规划中应用的关系.在呼吁加强人工智能学习、建立制度智能学的同时,认为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并不会因为技术进步而改变.  相似文献   

18.
达婷 《中国园林》2012,28(5):121-124
山水城市理论伴随中国城市的建设发展已有20年。近年来,人们认识到,在青山绿水中建设诗意的栖居环境时,保持城市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是至关重要的。从对山水环境自然灾害的讨论入手,以中国传统文化生态观为出发点,通过解析中国传统山水观,明确了尊重自然山水及其生态价值的意义,挖掘传统园林设计思想中的生态意识,归纳了传统园林以尊重自然形态,利用改造自然、注重山水组合模式、形成综合水环境和重视植物环境营造的造园方法。以传统造园实践来启发当代城市建设,得出整治山水形态、形成综合水环境、建立绿色空间意象等现阶段山水城市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福建省尤溪县桂峰村传统乡村聚落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研、理论研究与规划方案研究方法框架中,从"村落布局——组群院落——单体艺术——细部装饰"的结构上分析其建筑形态,并对传统乡村聚落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期望能够从中得到启发,为今天的建筑创作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孙菲 《山西建筑》2007,33(32):36-37
以土司府的建筑历史文化为背景,利用传统建筑理论和现代建筑理论,通过滇域18个土司府实例,发掘土司府蕴涵的历史文化信息,得出土司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衙署建筑的空间思想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