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郭量 《移动通信》2004,28(10):102-103
1 HomePNA的基本原理家庭电话线网络联盟(HomePNA,Home PhonelineNetworking Alliance),是世界上一些知名电脑网络公司及厂商所组成的一个开放性联盟组织。HomePNA技术是在目前电话线网络成熟的前提下提出的,其采用的基本组网媒介为普通的一对铜制双绞线。HomePNA是为家庭用户网络设计的,其最大传输距离为200~300米。HomePNA数据所占用的频带范围位于5.5MHz~9.5MHz,并不干扰xDSL业务与POTs业务,第二代HomePNA技术的速率已可达10Mb/s。其最方便之处是以网卡的形式PnP(即插即用)工作,而网卡之间又是以电话线相连的,因此在…  相似文献   

2.
HomePNA是一种新近出现的宽带接入技术,由于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铜线资源,一经推出就受到传统电信运营商的青睐。东莞市电信分公司在对市场需要、经济效益、技术成熟度及网络发展进行分析后,决定有计划按步骤地推HomePNA业务,并于近期完成了设备选型。  相似文献   

3.
正如局域网 (LAN)是为了满足企业内多用户互连和资源共享 ,为满足家庭中多种数字设备互连和资源共享 ,家庭电话线网设备 (HomePNA)应运而生。文章叙述了HomePNA通信中所需的技术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对最新宽带接入技术xDSL,HomePNA,HFC及Ethernet的原理、应用范围及性能进行了较为全面详实的比较分析,为宽带网络建设和宽带接入技术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ADSL技术及其组网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ADSL技术及其组网结构,业务模式,封装协议,局域网接入方式等内容,着重指出了ADSL组网时应注意的系统定位,DSLAM配置,宽带接入服务器配置,网络传送模式,用户计费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7.
单懿  丁邦建 《电讯技术》1999,39(5):84-88
社区宽带网络覆盖了接入网和用户驻地网的范围,向用户提供足以实现交互视频等应用的高速接入,它的技术实现手段有HFC,xDSL,FTTx。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的城域网宽带接入技术——HomePNA接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宽带城域网接入正成为业界广泛关注的热点技术,继讨论了EOS和以太网接入[1]之后,本文详细讨论了又一种新的类似于以太网技术的HomePNA接入技术,其技术特点,帧格式构成,实现方式和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9.
接入网(AN)泛指用户网络接口(UNI)与业务节点接口(SNI)间实现传送承载功能的实体网络,是从本地交换机到用户终端之间的实施系统,主要连接的相关设备包括交换机和用户终端设备。根据接入业务的特点,接入网提供多种标准接口。 接入网是社区宽带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建立一种标准化的接口方式,以一个可监控的接入网络,使用户获得话音、数据多媒体、有线电视等综合业务。  相似文献   

10.
接入网泛指用户网络接口 (UNI)与业务节点接口(SNI)间实现传送承载功能的实体网络 ,是从本地交换机到用户终端之间的实施系统 ,主要连接的相关设备包括交换机和用户终端设备。根据接入业务的特点 ,接入网提供多种标准接口。接入网是社区宽带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目标是建立一种标准化的接口方式 ,以一个可监控的接入网络 ,使用户获得话音、数据多媒体、有线电视等综合业务。1 光纤铜线混合系统光纤铜线混合系统 (HFCop)中铜线技术所能解决的问题是有限的 ,而且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在ADSL资料中解释它的技术基础。ADSL…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new medium access mechanism for HomePNAv2 and HomePNAv3 standards. This mechanism uses a priority aggregation mechanism to avoid collisions, increasing these protocols throughput. Furthermore, this mechanism does not require modifying standards, since it can be implemented over their actual MAC sublayers.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chanism is able to increase the throughput up to 44% for HomePNAv2 and 36% for HomePNAv3. Moreover, we also show how this mechanism affects network delay, analyzing average delay and jitter for all protocols presented. Copyright © 200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2.
简要阐述了多业务接入平台技术,介绍了此项技术的系统构成。通过对多业务接入平台在汇聚式平台和大客户专网中的应用分析,结合目前接入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多业务接入平台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表明了多业务接入平台是一种具有很好应用前景的接入网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陆晓峰 《现代电子技术》2005,28(6):90-91,95
介绍了一种利用电话线组网来高速接入互联网的技术——HomePNA技术及其规范,并与ADSL和以太网这2种目前普遍使用的宽带上网方式作了比较,最后给出了一个实用的HomePNA调制解调器的设计电路以及他在实际使用中传输速率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传统的以太网技术进行分析,在讨论了Qo 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保证)、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服务等级协议)、带宽管理、运营管理等概念之后,简介以太接入网如何实现为不同的业务提供不同优先级的服务,并能够根据优先级的不同为业务提供一定程度上的服务质量保证。据此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的、电信级的、能够提供一定服务质量保证的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入网产品—探针。  相似文献   

15.
新一代的以太接入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谦 《世界电信》2001,14(2):7-9
接入网是一个公共的网络环境,应用以太网技术需要解决用户信息隔离、用户管理和业务保证等问题。目前的以太网接入解决方案存在不少问题。适于公共网络环境的新一代以太接入网方案具有高度的信息安全性和强大的网管功能,可以保证用户的接入网方案具有高度的信息安全性和强大的网管功能,可以保证用户的接入带宽,而且成本低廉,将在今后的宽带接入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同轴的家庭电话线网络联盟(HomePNA)3.0网络是一个上下行共享同一频段,使用同步媒体接入控制(SMAC)或异步媒体接入控制(AMAC)方式工作的系统.为保障视频、语音和数据等多业务的服务质量(QoS)特性,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带宽分配算法,即高优先级业务基于流的带宽预留和低优先级业务基于流量统计的上行带宽分配.给出了模型和仿真结果,证明了这种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以太无源光网络技术及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太无源光网络(EPON,Ethemet Passive Optocal Network)作为下一代接入网的最佳候选技术正在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详细介绍了以太无源光网络系统结构、工作原理、优势及其关键技术。讨论了以太无源光网络技术的最新进展,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中的EoC技术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唐明光 《中国有线电视》2009,(10):1015-1020
主要对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中应用EoC技术对网络环境要求、各种EoC技术的现状及与EoC“白皮书”要求的差距进行描述,最终提出使用EoC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网络处理器技术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简贵胄  葛宁等 《电讯技术》2003,43(1):6-10,29
本文在归纳总结网络处理器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基础之上,介绍了网络处理器的主要体系结构及其在网络设备中的主要作用,并针对未来网络建设和网络设备发展的需要,提出了网络处理器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电信级以太网环网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业务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中的业务流量逐渐从以时分复用(TDM)为主向以分组数据业务为主转换。为了适应这一转变,人们将低成本的以太网技术引入城域网络中,同时采用环网控制协议进行环形组网,利用环网保护技术来实现电信网络要求的可管理性及可靠性。ITU—TG.8032给出了以太环网的组网目标及定义,规范了电信级以太网(CE)环网技术。以太网环网保护技术(ERP)及弹性分组环技术(RPR)为两种不同的环网保护技术,而传送多协议标签交换(T—MPLS)网络中采用丁M—SPRing技术实现环网保护。运营商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扩展,部署合适的环网技术,来满足电信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