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人工添加盐类及氧化物在磷矿萃取过程中对磷矿反应特性的影响,研究不同的人工配矿比例的反应模式。通过电子扫描电镜观察硫酸钙结晶形态,并分析其影响机理,得到了各因素对磷矿分解率和五氧化二磷收率影响的规律。实验表明对于该磷矿,镁的存在对磷矿的分解影响很大,镁对磷矿分解来说是有害的;人工添加的铁铝对磷矿分解的影响与镁不同,当铁铝的含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时,对磷矿的分解是有利的;微量离子态的铜的存在有利于磷矿的分解和硫酸钙的结晶。为人工配矿及中低品位磷矿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硫酸脲分解磷矿粉反应的影响因素(反应温度、尿素与硫酸的摩尔比)进行了分析。并对结晶的形状进行观察和讨论。实验结果表明:升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提高,在相同反应时间下,转化率提高,但同时结晶变小;随着尿素与硫酸摩尔比的增大,反应速率有所降低;添加尿素能够生成尿素和硫酸钙的加合物,因此结晶较大,减弱"包裹"或"钝化"现象,有利于第二阶段反应进行。在工业实施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及各因素间可能的制约和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硫酸脲分解磷矿反应机理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硫酸脲分解磷矿是一种新的N、P复肥生产方法,硫酸脲分解磷矿有其特殊的反应机理。利用在线显微摄像与物化分析相结合,可以很好地表征硫酸脲分解磷矿的反应机理。实验表明:硫酸脲与磷矿在液固接触的界面微区进行反应,反应微区内有离解、反应、结晶、复合等过程,并伴随有晶型转变。反应生成的硫酸钙晶体复盖反应粒子表面,形成包裹层增大传质阻力。反应物质通过CaSO40.5H2O晶膜的传递阻力是影响整个反应过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硫酸脲分解磷矿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硫酸脲分解磷矿的搅拌强度和磷矿粒度实验,探讨其中的传递过程。实验研究表明,硫酸脲分解磷矿为典型的缩芯反应,反应过程受产物形成的固膜扩散所控制,在排除液相扩散和反应粒子表面及微孔影响下,进行反应动力学实验。建立了硫酸脲与磷矿反应的动力学模型,由实验数据求得动力学参数,其反应活化能为12.73kJ/mol。 相似文献
6.
由于磷矿石在黄磷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加大,通过磷矿化学组成对黄磷生产影响的分析,指出黄磷生产用矿不是品位越高越经济。提出对入炉磷矿科学合理兑配,改变其内在质量,既是对磷矿资源的优化配置,又可以降低磷矿消耗,改善炉况和产生好的经济技术效益 相似文献
7.
8.
对硫酸分解磷矿粉的第一阶段反应进行了动力学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证明此阶段反应为一级反应。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符合阿累尼乌斯方程,活化能Ea为8.65kJ/mol。 相似文献
9.
10.
硫酸氢铵分解磷矿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反应温度40—80℃,硫酸氢铵初始浓度3.65—5.22 mol/L,磷矿粒度0.125—0.18 mm,搅拌速度为400 r/m in的条件下,对硫酸氢铵分解磷矿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磷矿分解速率随着搅拌速度、反应温度、硝酸浓度和颗粒细度的增加而增加;氢离子通过液膜的扩散传质是该过程的速率控制步骤。应用固体粒径减小的缩芯模型,将上述各影响因素的实验数据回归得到的动力学模型,方差分析表明模型可靠,为硫酸氢铵分解磷矿工艺条件的优化和反应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据介绍,目前国内的粒状硝酸铵虽已生产30多年,但尚未真正解决其长期贮存(6个月)结块的问题。依照既防止硝酸铵结块,又不降低肥效,且能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原则,我们通过在实验室用硝酸分解磷矿石的分解液作添加剂,生产出含磷硝酸铵,并解决硝酸铵的结块问题。该方法的特点是维持原生产工艺条件不变,投资不多,添加剂成本低,原料来源广且能增加产量,有效成份又不降低,并含有中、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单因素实验分别讨论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三聚磷酸钠、硫酸铵等添加剂对四川金河磷矿酸解和硫酸钙结晶的影响.各添加剂的加入量与磷矿质量的百分比分别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15%、三聚磷酸钠1.5%、硫酸铵0.5%时有利于提高P2O5的转化率.这将为人工配矿和低品位磷矿的开发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20.
介绍了过磷酸钙生产中配矿的作用及计算方法 ,说明配矿可使企业合理利用磷矿、稳定工艺指标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