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200MW供热堆余热排出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MW供热堆采用自然循环的余热排出系统,具有非能安全的特点,程序TRAC-PF1采用了带有不凝气体场的两相二流体可非平衡态的流体力学模型,被用于余热排出系统的分析,但是,供热堆系统和压水堆核电站不完全相同,在将这部程序用于供热堆分析时,做了一些修改和补充,例如补充了流体横掠冲帽管束的传热计算式和阻力损失计算式等等,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循环的余热排出系统能够保证供热堆的停堆安全。 相似文献
3.
4.
为提高反应堆安全性,基于自然循环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在小型反应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基于已完成的小型一体化核动力装置中间回路换热实验,用RELAP5(Reactor Excursion and Leak Analysis Program)对中间回路自然循环运行特性开展了计算分析工作。研究发现,载热功率的程序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良好,可表征系统的自然循环特性。在余热排出系统中,系统回路的压力由蒸汽发生器(Steam Generator,SG)一次侧平均温度所决定,SG一次侧入口温度、质量流量与冷热源高度差对余热排出系统换热性能影响显著。当SG一次侧入口温度较高时,余热排出系统换热性能对系统回路阻力更加敏感,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小型堆非能动系统提供了有价值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6.
7.
200 MW低温核供热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 MW低温核供热堆的余热排出系统由3个耦合的自然循环回路组成.本文对该系统的热工水力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在一维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数学模型,并编制程序对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模拟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瞬态特性.经验证,该系统的排热能力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CEFR在事故停堆后的剩余功率需通过事故余热排出系统导出。CEFR要求验证在事故余热排出阶段剩余功率≤额定功率的1%(功率分别为 2、3、4、6和 8.5kW)时,堆池内是否还存在有堆芯-热腔室-冷腔室-堆芯这一自然循环流动。此外,通过相应工况下整个热腔室内的温度分布的实验测量,为验证有关计算程序提供实验依据。 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在CEFR的寿期中很可能出现2台余热冷却器中的1台停运的情况,因此工程部要求通过实验提交该工况下的安全性能的验证报告。国外在相关研究中发现, 相似文献
13.
停堆后冷却问题是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重要的安全问题之一.冷却措施的实施对CARR的安全和建设投资有较重要的影响.CARR采用停堆初期的强迫循环及停堆后期全堆芯自然循环相结合的策略实现正常停堆和事故停堆后的堆芯冷却.停堆冷却的过程具体分为主泵大质量惯性飞轮惰转强迫冷却、应急堆芯冷却系统强迫冷却、自然循环功能部件动作实现全堆芯自然循环3个阶段.3个阶段既相互衔接又相互独立,每个阶段各有特点.停堆冷却策略的实施证明,CARR停堆冷却过程是可靠、有效、合理的,符合先进研究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AC—600应急余热排出系统建模与动态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建立合理完善的AC-600应急余热排出系统的数学模型,研制了用于该系统热工水力瞬态特性分析的动态仿真程序MISAP。并应用MISAP对全厂断电事故时在不同工况下自动投入应急余热排出系统后的瞬态热工水力特性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和定性的理论分析相符合。 相似文献
15.
16.
一种反应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方案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反应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方案设计。该系统利用 3个回路的自然循环 ,把事故工况下的堆芯余热排出到最终热阱。利用RETRAN0 2程序分析了这种非能动余热排出方案的可行性 ,并结合陆奥堆的参数 ,对该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方案在 1 0 0 %额定工况下的余热排出能力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 ,还分析了影响余热排出能力的几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进行了空气冷却器放置方式、系统冷热芯高差、系统阻力、空气冷却器出口温度及下降段液位对液柱启动自然循环过渡过程特性的影响的实验,并进行了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分析表明:该启动方式是可行的,但其过渡特性与空气冷却器放置方式、系统冷热芯高差、系统阻力、空气冷却器出口温度及下降段液位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