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较为系统地探讨了区内晚白垩世泰州组沉积相类型、沉积特征,深入研究了泰州组各亚段沉积相平面分布及盆地沉积演化规律。研究表明,泰州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泊3种主要沉积相类型。从盆地边缘到盆地中心,沉积相由冲积扇沉积逐渐变为扇三角洲或滨湖、浅湖、半深湖相沉积;自下而上由冲积扇沉积逐渐变为扇三角洲或滨湖,至浅湖、半深湖相,再到浅湖相沉积。晚白垩世泰州组沉积早期为断陷湖盆发育时期,以冲积扇、扇三角洲发育为特征;晚期为拗陷湖盆发育时期,湖平面持续上升,湖水加深,沉积范围扩大,浅湖相或半深湖相发育,而后湖平面下降,沉积物粒度变粗。  相似文献   

2.
东营组作为济阳坳陷断陷末期沉积的重要层系,对其沉积体系认识不清导致对其储层分布、油藏类型、成藏规律不明确,从而制约了东营组的勘探。综合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依据沉积学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断陷末期盆地地质构造特征及岩相古地理多因素分析表明,济阳坳陷东营组沉积时期在单斜式构造背景控制下形成了东部跨凹陷的大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东三段沉积时期是辫状河三角洲主要发育期,东二段湖盆收缩、沉积范围缩小,西部以滨浅湖沉积为主,伴有小型的近源扇三角洲及近岸水下扇沉积,东部演化为以河流相为主。东一段沉积时期湖盆萎缩,广泛发育河流相及滨浅湖沉积。平面上充填样式表现为由南部的东营凹陷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前缘亚相向北部沾化—滩海地区的前三角洲亚相过渡,前三角洲发育一定规模的滑塌浊积扇。东营组沉积模式的建立不仅完善了济阳坳陷新生代沉积演化序列,对东营组储层预测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而且也为今后东营组成藏条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利用岩心观察、录井及测井等资料,结合岩石粒度特征,对大民屯凹陷西部斜坡带沙河街组四段(Es4)沉积类型及其演化特征进行了深入剖析。研究表明,区内主要发育浊流沉积和重力流沉积2种类型,沉积物多为强水动力下快速堆积;主要沉积相类型包括近岸水下扇、浊积扇、扇三角洲、湖泊共4种;Es4沉积早期构造活动强烈,物源主要来自于西部斜坡,发育为扇三角洲沉积和近岸水下扇沉积,中后期,受湖盆扩张影响,研究区主要发育滨浅湖-半深湖沉积。  相似文献   

4.
为了查明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登娄库组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开展了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演化研究。研究表明,登娄库组物源具有四周向中央汇聚的继承性特征,沉积相分布受盆地构造演化控制明显,主要发育了5种沉积相--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相。层序Ⅳ-d1为断-坳转换期的早期,沉积受断陷控制明显,致使沉积物快速卸载,各沉积体系向盆地内部进积的距离受到了限制,共发育了5个规模较大的分割式断陷和2个小型断陷。断陷周缘古凸起为冲积扇沉积体系的主要发育区,扇三角洲沉积分布于断陷的四周,扇三角洲前缘延伸到入湖处。沉积相主要以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相为主;层序Ⅳ-d2为断坳转换期的末期,研究区基本上形成了统一沉积物卸载区域,湖泊范围扩大,主要发育了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相沉积。以泛滥平原与滨浅湖的接触带为界,该界限以西主要发育来自西部和北部物源高地的冲积扇、辫状河沉积体系,该界限以东湖泊相大面积发育,伴随高地物源区碎屑沉积物陆续注入湖盆,构成了规模不等的退积式扇三角洲。其中,扇三角洲前缘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带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储集体,是今后该区登娄库组油气勘探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5.
辽河盆地滩海地区东营组沉积特征与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合岩心、钻井、地震等资料,运用现代沉积学的思路和方法,对辽河盆地滩海地区古近系东营组沉积体系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在东营组沉积时期滩海地区共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三角洲、湖泊、滩坝以及湖底扇6种沉积类型。沉积体系的时空分布和演化特征受控于构造背景和湖平面变化。东营组三段沉积时期盆地沉降幅度大,为湖盆扩张早期,研究区沉积相以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底扇为主;东营组二段沉积时期为湖盆扩张时期,但构造活动减弱,湖盆变浅,研究区沉积相以辫状河三角洲及滨浅湖-滩坝为主;东营组一段沉积时期为湖盆收缩期,除局部深凹为滨浅湖-滩坝沉积外,广泛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东北地区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湖相沉积受盆缘冲积扇控制明显,发育有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和扇三角洲两大沉积体系。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从南北山前带向沉积中心依次发育冲积扇相、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由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构成,分布在研究区西北库车坳陷附近。巴什基奇克组沉积期气候炎热干旱、湖盆水体浅,地层含砂率高。湖侵期,湖盆边缘沉积的地层厚度远大于湖盆中心区域沉积的厚度;湖退期,正好相反。钻井和地震资料分析表明,研究区从湖侵到湖退,东北部仅受北侧古天山隆起单一陆源沉积物影响,南部仅受南侧东昆仑—阿尔金隆起影响,而中部地区由单一物源控制逐渐变为多物源影响。因此,湖退期在湖盆中部沉积的地层也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7.
新疆百口泉油田百碱滩组沉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详细研究岩性、古生物和测井相等相标志的基础上,认为研究区白碱滩组属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分布于上三叠统白碱滩组T3b1砂层组,由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及前辫状河三角洲亚相组成;湖泊沉积发育于上三叠统白碱滩组T3b1砂层组,由浅湖亚相、半深湖深湖亚相组成。最后阐述了沉积微相的沉积特征和沉积演化,并提出了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哈山地区风城组发生强烈构造变形变位,针对该区风城组沉积体系的研究较少,制约了该区油气勘探。系统分析哈山地区三维地震、钻井、测井和岩心资料,对哈山地区不同区域风城组进行构造演化分析,恢复其原始地层位置,开展沉积相类型分析与对比研究,恢复该区风城组原始沉积体系。结果表明,哈山地区由西向东构造挤压强度逐渐减弱,西部、中部和东部下二叠统从早二叠世至现今的挤压缩短距离分别为33.0~40.0 km、25.0~30.0 km和15.0~20.0 km;风城组发育扇三角洲、滩坝和湖泊3种沉积相,发育一定规模的火山岩。风一段沉积时期,哈山地区北部发育大规模扇三角洲和滨浅湖,中—西部发育小范围分布的半深湖—深湖与滩坝,中—东部有火山岩发育;风二段沉积时期,半深湖—深湖沉积范围明显扩大,发育厚层白云质泥岩,扇三角洲砂砾岩和火山岩分布范围减小;风三段沉积时期,物源供给能力增强,北部和西部发育大规模连片分布的扇三角洲砂砾岩,局部发育半深湖—深湖和滩坝沉积。  相似文献   

9.
东营凹陷沙三段中亚段发育9期特征明显的三角洲进积单元,古地貌对三角洲进积单元的控制作用明显。利用东营凹陷丰富的钻井和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采用适用于该区的定量高精度古地貌恢复方法——滨线轨迹法,来重建研究区9期三角洲进积单元的古地貌特征,并揭示古地貌对沉积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东营三角洲在沙三段中亚段沉积时期古地貌整体呈现南缓北陡、斜坡向西迁移的特征。沉积体的分布范围和沉积样式与古地貌特征具有良好的耦合关系:三角洲沉积主要沿着东部和东南部凸起逐渐向湖盆推进,受物源供给能力和古地貌特征的影响,三角洲朵体沿斜坡向西延伸;深洼区主要发育半深湖—深湖相沉积,在坡度较大的斜坡前端沉积物易发生失稳而形成浊积砂体。  相似文献   

10.
运用地质、测井、地震及岩心等综合方法,研究了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早第三系核桃园组砂层组沉积体系,认为研究区核桃园组属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根据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可将其划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及前扇三角洲亚相。其中,以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为沉积主体。湖泊沉积体系可分为浅湖亚相—半深湖—深湖亚相。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平氏、杨桥南部。阐述了沉积微相的沉积特征和沉积演化,并提出了沉积模式以及有利的油气勘探开发区。  相似文献   

11.
塔北新和地区下白垩统舒善河组是塔里木盆地北部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潜在领域之一。通过23口钻井资料和全覆盖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开展了塔北新和地区下白垩统舒善河组的地层划分,详细研究了舒善河组沉积微相特征及平面分布,并建立了薄砂体的沉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塔北新和地区舒善河组与上覆巴西改组呈整合接触,超覆于沙雅隆起剥蚀基底之上,可划分为舒1段、舒2段和舒3段。②研究区舒善河组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其次为长石岩屑砂岩、长石砂岩,可识别出滨浅湖泥和滨浅湖砂坝微相。③研究区舒善河组沉积前发育“隆起、低隆起和洼地”三级古地貌,控制了沉积相的展布。舒1段沉积期沉积范围局限于洼地区,舒2段沉积期地层由洼地区向东西两侧超覆,沉积面积扩大,舒1段-舒2段沉积期由东、西两侧向中部呈滨湖-浅湖的相带展布特征;舒3段沉积期,研究区进一步湖侵为浅湖沉积。④研究区舒善河组薄砂体是重要的勘探领域,其分布受控于沉积前古地貌、湖平面变化和古水深。  相似文献   

12.
Muglad盆地Kaikang槽西斜坡为富油气区带,但一直未获得重大勘探发现。为研究其油气成藏条件和多期构造运动的控藏机理,开展了精细地震解释、沉积相分析和沉积演化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经历了3期重要的构造运动,形成了2套主力含油气系统,分别为上部的Nayil组上段湖相泥岩盖层-Nayil组下段三角洲相砂岩储层组合和下部的Aradeiba组湖相泥岩盖层-Bentiu组河流相砂岩储层组合;②早白垩世第Ⅰ裂陷-坳陷期控制了斜坡区AG组烃源岩的展布范围,晚白垩世第Ⅱ裂陷-坳陷期控制了下部储盖组合的圈闭形成,古近纪第Ⅲ裂陷-坳陷期对应于研究区的主力生排烃期。上述3期构造运动造就了研究区"断层-盖层控藏、多层系差异聚集"的油气富集模式。  相似文献   

13.
英台-大安地区坡折带对姚家组下部沉积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松辽盆地英台一大安地区西邻龙虎泡一大安阶地,姚家组下部沉积时期,英台大安地区西部紧邻东倾的斜坡,在地震剖面上与姚家组下部地层相当的2个反射同相轴向西超覆尖灭,反映了姚家组下部为2套向西逐层超覆的楔形体。测井、录井、岩心资料综合分析表明,下部楔形体主要为重力流沉积形成的湖底扇,上部楔形体在沉积上东、西存在差异,西侧为三角洲,东侧以湖底扇沉积为主。湖底扇主要为滑塌沉积和碎屑流沉积,少见浊流沉积。  相似文献   

14.
合肥盆地是中国东部较大的含油气远景沉积盆地,但油气勘探一直未有突破。下白垩统朱巷组被认为是合肥盆地主要的烃源岩层之一,但对其沉积相和古地理的认识尚存在分歧,研究未受到足够的关注。根据野外剖面测量、沉积层序、沉积构造鉴别,以及岩石薄片显微观察和粒度分析,认为下白垩统朱巷组沉积物来自盆地东侧的张八岭隆起,主要为冲积沉积,冲积扇、河流、洪泛平原、滨湖—浅湖等沉积相带自东向西依次展布。大桥凹陷一带的朱巷组不发育深湖相沉积,不具备生烃条件,这不同于前人的认识;大桥凹陷古城地区钻孔揭示的原“朱巷组”暗色泥岩烃源岩层累计厚度在600m以上,是否属于下白垩统朱巷组需要进一步研究,其可能仅形成于郯庐断裂带内部的小型断陷盆地。郯庐断裂带中的小型断陷盆地可能是研究区油气勘探具有潜力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八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沉积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八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 大多数人认为属于辫状河沉积。笔者通过对研究区岩石类型、特征、沉积相标志研究后认为, 八道湾组沉积属于辫状河三角洲和湖相沉积体系, 并对八道湾组沉积相展布与演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 论证了该区继晚三叠世末期的湖平面大幅度下降, 伴随湖盆的衰亡, 八道湾组进入早期( J1b53) 广泛的沼泽沉积环境, 随着泥沙的带入, 沼泽逐渐消亡, 而河流作用加强, 地层逐渐由东向西超覆, 主要发育辫状河沉积; 至J1b5 亚期晚时( J1b51) 湖平面开始迅速上升, 发育了大片的浅湖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环境; 在J1b4 亚期湖平面又迅速下降, 导致浅湖沉积退出研究区; J1b 2+3亚期再次发生湖侵作用, 以大面积的浅湖沉积为特征; 而J1b1 亚期伴随着湖平面的再次下降, 河流作用逐渐减弱, 泥质沉积日渐增多, 在八道湾组末期重新又形成了大片的沼泽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6.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是松辽盆地北部近期天然气勘探的主要目标,这类致密砂砾岩气层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是首要的。通过分析其白垩系早期拉张构造背景条件下形成的一套断陷沉积,纵向上可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各层序在断陷湖盆陡坡带和缓坡带发育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研究表明其储层主要为砂砾岩和含砾粗砂岩等粗碎屑岩。沙河子组储层孔隙包括原生粒间孔和次生孔隙,孔隙度主要分布在2%~8%,渗透率多小于0.1×10-3 μm2,为致密储层。沙河子组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包括埋深、沉积相带、岩石类型和次生成岩作用,埋藏浅的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平原相砂砾岩储层物性好,含火山碎屑物质的砂岩、砂砾岩易于形成溶蚀孔隙,改善储集性能。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有利储层主要位于埋深小于4 000 m的安达东、西两侧的扇三角洲前缘、平原区和徐东、徐西的构造高部位扇体发育区,埋藏较浅的安达中部滨浅湖相和埋藏较深的徐东、徐西斜坡扇体发育区也是较有利的储层发育区。  相似文献   

17.
川南麻柳场—大塔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野外剖面观测及钻井岩心的详细观察,在岩石颜色、沉积构造、剖面结构、测井相等沉积相识别标志研究的基础上,将川南麻柳场—大塔场须家河组划分为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2个沉积相,进一步在三角洲中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及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湖泊进一步划分为滨湖和浅湖亚相,并对各微相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这些研究成果的取得,可以更详尽地了解川南须家河时期的沉积环境,为川南地区须家河组的油气勘探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8.
利用钻井、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渤南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下亚段的沉积相进行了深入研究,识别出了扇三角洲相、辫状河三角洲相、近岸水下扇相、湖泊相和盐湖相等5种相类型,其中研究区南部以扇三角洲相为特征,北部边缘发育近岸水下扇相,东部和西部均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中部发育湖泊相和盐湖相沉积,为该亚段油藏开发地质论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源-汇系统格架下,以地震构形分析为基础,对珠江口盆地番禺4洼古近系文昌组沉积相、古地貌和地震构形属性切片进行了研究,划分了沉积单元,定性—半定量指出了各沉积单元边界,并优选了2个勘探潜力区带。研究结果表明: ①珠江口盆地番禺4洼古近系文昌组源-汇系统分为3类,西北部发育缓坡发散型源-汇系统,纵向上呈扇三角洲—湖泊—辫状河三角洲动态演化特征,地震上由中—强反射过渡到中—弱振幅平行反射,再演变为高频中振幅前积反射;西南部发育长轴汇聚型源-汇系统,辫状河三角洲稳定发育,以楔状展布为主;陡坡平行型源-汇系统在控洼断层上盘发育多期叠置的扇三角洲沉积,整体上呈楔形,反映了物源充沛背景下的扇三角洲平原—前缘的沉积特征。②研究区文昌组沉积期的古地貌整体上具有“东断西超”的格局,文五段—文四段沉积期,研究区为强烈断陷期,局部构造运动使西北和东南抬升,中部形成了构造脊和2个次洼;文三段—文二段沉积期,进入断坳期,沉积中心整体向东迁移,湖盆萎缩,西部遭受剥蚀。③研究区缓坡发散型源-汇区发育7个沉积单元,主要为扇三角洲前缘叠置连片的水下分流河道和薄层席状砂;长轴汇聚型源-汇区发育4个沉积单元,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分布广泛的前缘席状砂为主;陡坡平行源-汇区发育水下扇、扇三角洲前缘和浊积扇等4个沉积单元。④西南部的长轴汇聚型源-汇系统和西北部缓坡发散型源-汇系统为研究区的勘探潜力区。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沉积建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在白垩纪时期与外围六盘山、河套盆地相隔,是独立的非均衡坳陷盆地。盆地以南北向为轴,盆缘斜坡东缓西陡,盆地轴面西倾,沉降中心位于西侧,沉降中心区沉积厚度明显大于周缘抬升区。不对称结构和沉积环境演化不仅控制了盆内岩性、沉积相及地层分布,导致盆缘以冲积扇、河流相和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相砂砾岩和砂岩沉积为主,盆内为风成沙漠相、三角洲前缘相和湖泊相的砂岩和泥岩。下白垩统平面展布受盆地升降运动、剥蚀与残留变化规律影响,盆地东部和边缘剥蚀作用强,残留厚度小,腹部及西部坳陷区地层发育全,保留厚度大,以洛河组分布最广,其次是环河华池组,罗汉洞组及泾川组仅残留在西部和北部坳陷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