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开关磁阻电动机在伺服控制领域难以应用的问题,将电流分配法应用于开关磁阻电动机的位置跟踪控制。所提出的位置跟踪控制方法,可以摆脱传统位置控制中的速度环,只需要位置环和电流环,位置环输出可以直接作为实际参考电流值。相比于传统控制方法所需的离线实验或者在线实时建模,该位置跟踪控制方法除了需要开关磁阻电动机的相数之外,不再需要任何的电机模型信息,控制器结构简单更容易实现。基于四相8/6极开关磁阻电动机,给出了其位置跟踪控制系统的设计。仿真与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能够实现开关磁阻电动机精确的位置跟踪。  相似文献   

2.
在开关磁阻电动机非线性动态模型基础上,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了开关磁阻电动机调速系统的仿真模型,分别在电流斩波控制和角度位置控制两种控制方式下进行了开关磁阻电动机调速系统的动态仿真,得到了相电感、电流、转矩和开关磁阻电动机的合成转矩,仿真结果反映了开关磁阻电动机的实际工作状况.  相似文献   

3.
DSP的事件管理器是针对PWM及空间矢量的发生而设计的,对于开关磁阻电动机角度位置控制要求的时序逻辑不太适用.分析了开关磁阻电机角度位置控制和DSP事件管理器的特点,提出一种开关磁阻电机角度位置控制的设计方案,并给出了相应的实验结果和分析.实验结果证明方案可适用于高转速、宽转速范围的开关磁阻电机控制.  相似文献   

4.
磁悬浮开关磁阻电动机结合了开关磁阻电动机和磁轴承的特点,通过电磁力控制转子径向位置。分析了磁悬浮开关磁阻电动机悬浮力和旋转力的产生原理。基于开关磁阻电动机转子的四个特殊位置,利用二维有限元方法分析了转子位于中心位置与有径向偏心时的电机内部磁场,给出了磁场分布图、径向悬浮力与径向偏心矩的关系曲线、旋转力与径向偏心矩的关系曲线,为进一步描述磁悬浮开关磁阻电动机悬浮力与旋转力的模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传统迭代学习采用基于位置点的控制方式,在开关磁阻电动机高速或低速运行过程中,存在设定位置点无法采到或多次采到的缺点。针对开关磁阻电动机,分析了传统电流控制方法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PWM迭代学习的开关磁阻电动机电流控制方法,在相绕组导通期间采用基于PWM进行迭代的方式更新控制量,持续对电机相绕组电流进行控制。最后通过对控制效果进行观测,在离散控制系统下该方案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6.
根据开关磁阻电动机自身特点,对开关磁阻电动机位置伺服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首先针对开关磁阻电动机步进角较大以致影响其定位精度的缺点,提出了微步控制方法,从而使电机步进角减小,提高了定位精度。其次对开关磁阻电动机位置伺服系统进行了分析,并且对位置闭环的模糊控制器进行了设计。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提高了位置控制系统的定位精度,而且可以有效地抑制电机转矩脉动。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开关磁阻电动机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提供一套小功率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该系统使用三相开关磁阻电动机,功率变换器采用不对称半桥方式,以P87LPC768单片机作为控制器的核心,采集位置传感器的反馈信号,控制每相绕组的励磁顺序,实现对开关磁阻电动机的调速控制。  相似文献   

8.
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电源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介绍了开关磁阻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提供了一套开关磁阻电动机的驱动电源电路。该电路功率变换器采用不对称半桥方式,以51单片机作为控制器的核心,采集位置传感器的反馈信号,控制每相绕组的励磁顺序,实现对开关磁阻电动机的调速控制。  相似文献   

9.
基于转矩矢量控制的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脉动控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转矩脉动是开关磁阻电动机较为突出的缺点。文章基于电机的线性模型,提出了开关磁阻电动机转矩矢是控制策略,通过控制开关磁阻电动机各相绕组电流-位置曲线,在空间合成多个转矩矢量,以减小转矩脉动,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控制策略不但控制简单,而且能够在低速下有效地抑制开关磁阻电动机转矩脉动。  相似文献   

10.
曹伟伟  潘再平 《微特电机》2007,35(12):33-35
基于12/8极开关磁阻电动机的准线性模型,对开关磁阻电动机调速系统进行了建模和仿真,分析了在电流斩波控制和角度位置控制两种方式下开关磁阻电动机驱动系统的调速范围,提出了一种宽范围调速运行的控制策略,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开关磁阻电机的转矩脉动是其应用的一个问题.该文应用小波神经网络建立对应开关磁阻电机位置信号的非线性映射,估计转子位置角度,提出利用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学习训练开关磁阻电机转矩逆模型优化期望转矩所需的相电流,采用滑模电流控制器实现电机转矩的低脉动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方法的有效性,能够有效地控制开关磁阻电机转矩按期望变化.  相似文献   

12.
基于DSP的开关磁阻电动机调速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TMS320F240的开关磁阻电动机调速系统导通角的控制方法。充分利用TMS320F240周边接口丰富、运算速度快、适于电动机控制的特点,通过控制导通角使系统运行良好,角度位置达到系统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基于自主研发的直线开关磁阻电机,介绍了系统的硬件组成及软件设计方案.系统充分利用DSP丰富的内部资源和高速运行的特点,采用PID控制算法,通过实验确定控制器的控制参数,实现对直线开关磁阻电机的位置精确控制.实验结果表明,直线开关磁阻电机位置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和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直线开关磁阻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针对传统的光电传感器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直线开关磁阻电机发电控制系统的直接位置检测传感技术,设计了功率变换器主电路和基于单片机的控制系统.结合三相6/4结构的直线开关磁阻电机,采用旋转直流电机作为原动机拖动直线开关磁阻电机次级作直线往复运动进行发电试验,模拟海洋潮汐发电,实现了电机的发电运行控制.试验结果验证了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5.
开关磁阻平面电机的鲁棒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能量耗散理论和开关磁阻电机原理,提出一种鲁棒无源性开关磁阻平面电机控制器,首先研究了开关磁阻平面电机的无源性控制在各种注入阻尼下的稳态和动态特性,指出了无源性控制方法存在的缺陷,并在无源性控制基础上,结合鲁棒控制技术,克服了一般无源性控制在静摩擦力和突加负载扰动下存在的稳态位置误差和动态品质恶化的缺陷,实现了提高控制品质和鲁棒性,仿真和试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简介了开关磁阻电动机的特点和各种控制方法,分析了各种控制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和适用范围,重点分析了直接转矩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无位置传感器开关磁阻电机的简单控制方法,该方法是基于励磁相电感的变化.激励相的相电感跟随转子位置有规律的变化,当定子凸极和转子凸极接近对齐时,相电感逐渐增大,当定子凸极和转子凸极对齐时,相电感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减少.因此,当相电感小于等于零时,通过改变激励相来控制开关磁阻电机,这种控制方法无需位置传感器.通过理论分析、仿真实验论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开关磁阻电动机的转矩是各相电流与转子位置的高度非线性函数 ,这使得电动机的转矩容易出现脉动。本文列出了目前世界上一些有效减少开关磁阻电动机转矩脉动的方法 (如变结构控制 ,模糊控制 ,磁通控制等方法 )及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用8098单片机构成的微机控制系统,可方便地实现开失磁阻电动机的位置、速度检测及变角度控制.给出了四相(8/6极)开关磁阻电动机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control method and a new fault-tolerant drive system for a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 The design, si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three-phase, 7.5 kW, eight-pole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 under field-oriented control are described. A speed-loop controller design based on field-oriented control and an algebraic optimization method is discussed. By using this new control method, the speed response and load disturbance rejection capability of the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 drive system are improved. In addition, two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to maintain the speed of the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 constant while one leg of the inverter is opened or shorted. These strategies allow the torque of the motor to be held constant in spite of such occurrences. Detailed implementation of this drive system is described. Experimental results have validated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