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修电工实训"课程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学生电工操作技能训练的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维修电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本专业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一个专业基础实践环节。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结合教学经验,对证课融合的"维修电工实训"课程教学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运筹学"是三峡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针对本专业面向电力系统的特点,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对"运筹学"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将本课程教学视为由理论部分、案例分析与实践部分三个密切联系环节所组成的有机整体,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整合教学方法、改进考核方式。实践表明改革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电力电子技术"的地位非常重要。本文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环节等方面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包括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不断完善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未来就业趋势对课程教学的要求,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实验教学,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  相似文献   

4.
"电路"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要基础课,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电路"课程教学需达到两个教学目的:使学生获得专业应用所必需的电路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电路的分析和计算能力,掌握初步的实验技能,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电路理论基础,[1]达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对电路知识的基本要求。针对如何在不增加教学学时的前提下,达到上述教学目的,进行了改革和实践。  相似文献   

5.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毒"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本文针对该课程的特点,结合笔者所在的常熟理工学院教学实际情况,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提出了"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主要探讨了"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在自动化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分析了该实践教学环节对前面先修专业课程的总结以及对后面毕业设计环节的推进作用。该课程设计环节是电力电子技术和运动控制系统课程的后续实践环节,可以巩固和夯实本专业的主要电类课程理论基础,优化专业知识结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设计能力,为毕业设计做好准备,对培养高素质的自动化专业人才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理论性强、学习难度大的特点,结合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实践,对课程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思路、实践环节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淡化推导,注重实际分析;重视板书,辅助多媒体;加强练习,主动学习;理论融入实践,增强实用性。教学实践表明,通过这些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实践应用和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电机与拖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机与拖动"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门课程中往往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两难"现象.为优化课程建设,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进一步提高"电机与拖动"课程教学质量.本文从调整教学内容,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改革考核考试方法,检验学生的真实水平等角度详细介绍了课程教学的思路和具体措施,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制造基础"和"金属工艺学"两门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以景德镇陶瓷学院为实例,根据该校"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班"项目实施方案,基于CDIO教育模式,对卓越工程师班实施"机械制造基础理论及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该课程综合了现有普通班级"机械制造基础"和"金属工艺学"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更加注重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通过该课程的教改实施,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筑牢卓越工程师班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基础,也为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实践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介绍了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情况的基础上,对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实施该计划企业培养方案过程中遇到的企业方案制订、企业课程衔接和企业实践环节如何体现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等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实践证明,通过行之有效地实施企业培养方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达到了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电气工程和自动化的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是一门比较难的课程,它的教学改革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对于专业培养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对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以及实践环节进行了改革。在实践过程中,务实了课程的专业理论基础,优化了专业知识的结构也提升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2.
正本文探索地方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自动化专业认识实习课程建设。以问题解决理论为指导,以完成自动控制项目为实践内容,从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及检验假设四个环节创新自动化专业认识实习课程的"5S"教学模式,围绕问题解决强化课程的自主性实践教学,煅炼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技能。  相似文献   

13.
针对应用型本科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自动控制原理",结合在教学科研中的实际经验,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以及第二课堂科技制作等方面的建设进行了探索.开展了基于MATLAB的控制理论CAI教学及双语教学改革尝试等创新.教学实践表明,通过这些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而且进一步加深了对"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的理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电力电子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文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运用Flash技术对典型电力电子电路不同拓扑结构进行动画演示教学;运用MATLAB工具箱设计了典型电力电子电路的仿真实验;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与工程实践结合紧密的开放性实验环节。多种手段、多层次的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该课程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5.
实践教学是自动化专业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条件,自动化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又是实践教学的重心.针对非线性系统数学工具的高深和不足,课题组从教学大纲要求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合理安排验证性和综合性课程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同时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引入MATLAB/Simulink,为进行非线性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热情,为自动化基础知识教学和自动化技术技能训练、实践教育学与创新人才培养、构建自动化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等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面向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控制技术基础"系列课程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改革,重新构建与卓越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选择特色教材,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加强实验环节,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训练,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  相似文献   

17.
供配电技术是电气自动化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课程,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两部分.随着新技术发展,配合国家相关政策和设计规范,对该课程教学实践进行改革研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改进,提出教学实践两个环节交叉结合的措施.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锻炼工程设计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总结笔者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就"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在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余辅导、加强实践环节、强化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根据"电路"课程具有内容多、概念多、定理多、数学推导复杂等特点,以及学生感觉难学的教学实际,对"电路"课程教学效果较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论述了"电路"课程在理工科相关专业学习中的重要程度,切实提高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整体把握的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学生思考和分析能力的培养。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手段上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电路"课程的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电力电子技术"是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两个专业的专业主干课,在教学中课程组紧抓独立院校"大众化、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积极进行实践教学改革,采取的实践改革措施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实践能力以及青年教师自身队伍的成长及建设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将这些实践教学改革措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