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硝酸盐作为酸法地浸氧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阙为民  陈祥标 《铀矿冶》2000,19(1):24-31
硝酸盐作为酸法地浸采铀氧化剂的研究结果表明 ,硝酸根可有效地氧化地浸吸附尾液中的Fe2 ,但其动力学性能较 H2 O2 差 ;硝酸根能有效氧化浸出矿石中难溶的四价铀。硝酸盐作为浸出氧化剂 ,能满足地浸工艺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砂岩型铀矿床地浸采铀工艺方法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砂岩型铀矿床地浸采铀工艺的合理选择对矿床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经济效益最高的酸法浸出工艺,对碳酸盐含量较高或者矿体埋深较大的矿床并不适用,碱法浸出具有地下水环境治理困难的弊端,中性浸出以及微生物浸出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实际开采中,地浸采铀工艺研究趋于多样性、合理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青林  张勇  费子琼 《中国矿业》2012,21(Z1):435-438
针对新疆某矿床矿石碳酸钙含量高的特点,开展了地浸采铀工艺试验,试验表明:中性浸出工艺是一种温和的浸出工艺,浸出的选择性好,浸出过程中对地下水化学成分影响较小,并且CO2可以调节溶浸液的pH值,避免地下水中钙镁等离子的化学沉淀,防止矿层堵塞。试验过程中,浸出液铀浓度随着HCO3-浓度的上升而增涨,浸出液铀浓度达到峰值并持续稳定在60mg/L左右,表明CO2+O2中性浸出工艺的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浸采成本低,是适合该矿床开采经济合理的浸出工艺。  相似文献   

4.
按5点型布置施工试验钻孔,对某砂岩型铀矿床开展地浸采铀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研究和试验。依据矿样室内浸出试验结果,进行现场酸法地浸采铀试验。浸出时间为93d,浸出液峰值铀质量浓度为62.16mg/L,浸出率为45.56%。地质工艺试验结果初步表明,该铀矿床采用酸法地浸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地浸采铀是我国砂岩型铀矿床开采的重要方法,硫酸因具有价格低廉、性质稳定及对矿石中铀浸出率高等优点成为酸法地浸采铀首选的浸出剂原料。然而,在酸法地浸采铀工艺中,配制浸出剂时存在大量热浪费的现象,将这些热量用于地浸采铀需加热的环节,不仅有助于提升工艺效果,还能有效降低成本。本文基于硫酸稀释放热理论计算和室内、现场试验,开展了不同工艺环节及参数对硫酸稀释热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并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硫酸稀释热可改善地浸采铀工艺“淋萃流程”环节的反萃取效果,消除乳化现象,降低贫有机相及萃余水中的铀浓度,并能提高废液处理环节的蒸发池内废水温度和蒸发速度,从而减小蒸发池占地面积,降低成本。硫酸稀释放热原理简单,实现方法简便且高效低耗,将硫酸稀释热用于酸法地浸采铀可有效减轻工艺过程中存在的热浪费现象,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武伟  蒋小辉 《中国矿业》2012,21(Z1):324-327,361
讨论了松软砂岩型铀矿床的地浸特点,及在浸出剂的作用下金属溶解到溶液中的过程。国外地浸采铀技术的应用侧重在钻孔施工和成井工艺、中子测井、浸出液处理、地下水污染治理及抽注状态动态模拟等方面;而新技术的开发则以埋藏深、地下水高矿化度的地浸开采为主。而国内地浸采铀技术的应用侧重在浸出过程溶液流动检测、碱法工艺、现场试验技术等方面;新技术的开发则以钻孔施工与成井工艺、翼部矿体和多层矿体开采为主。  相似文献   

7.
微酸地浸采铀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林  雷泽勇 《矿业工程》2007,5(2):20-22
浸出技术是地浸采铀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微酸浸出工艺的选择、溶浸液配方与使用方法等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与常规开采比较,论述了微酸地浸采铀新技术的特点,并从施工技术管理角度验证和完善浸出理论,以期保证和提高浸出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新疆某高耗酸矿床探索更科学经济的溶浸工艺,在该矿床开展了碱法地浸采铀试验研究。经过两年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碱法浸出试验进程顺利,浸出液峰值铀浓度为54mg/L,铀浓度维持在约50 mg/L已达8个月;浸出液量维持在约3.5m3/h水平,与验收水量相近;直接材料成本较酸法开采降低了32.89万元/tU。碱法浸出试验为该矿床溶浸工艺的选择及下步开采提供了依据和参数。  相似文献   

9.
从循环经济角度出发,介绍了地浸采铀工艺特点,从浸出工艺方法与矿床的"适宜匹配"、浸出工艺的"减量化"技术、微生物浸铀及铀铼综合回收技术等四个方面阐述新疆地浸采铀浸出工艺的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举措及应用成果,总结出新疆地浸采铀浸出工艺具有"低消耗、高利用、综合回收"的循环经济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为了将电动原地浸出(EK-ISL)技术更好地应用于低渗透性铀矿开采,提高低渗透性铀矿的浸出效率,需要借助数值模拟技术对其进行研究。从地浸采铀过程的物理化学行为出发,介绍了数值模拟技术对地浸采铀的推动作用,总结了地浸采铀模型的基本方程和求解方法,结合电动修复领域的相关数值模型分析了EK-ISL模型需要描述的关键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初步的电动原地浸出采铀数值模型。  相似文献   

11.
伊宁铀矿硝酸根废水自然蒸发处理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伊宁铀矿含硝酸根地浸废水的现场中和沉淀试验表明,中和沉淀后沉淀母液中的ρ(U)随ρ(NO3^-)的增加而增加,当ρ(U)为1.5-2.0mg/L时,只有ρ(NO3^-)小于0.5g/L时,沉淀母液中的ρ(U)才可降到0.1mg/L;在预定设置废水自然蒸发池地段土壤的渗透系数较大,约为1.0-1.1m/d;而对废水中和沉淀浆体的渗透系数可降到0.03-0.16m/d。自然蒸发池设置防漏层可减少铀以及可溶性硝酸盐和铵对地下水的污染。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适合新疆某砂岩铀矿床的地浸采铀工艺,在室内开展了分别以不同质量浓度的硫酸和碳酸氢盐溶液作为浸出剂的搅拌浸出试验。结果表明:该矿铀矿石的浸出性能好,硫酸、碳酸氢盐搅拌浸出均取得了较好的溶浸效果;酸法搅拌浸出,硫酸浓度为2.79 g/L时,铀浸出率达87.65%,铀浓度峰值199.5 mg/L;硫酸浓度为7.04g/L时,铀浸出率达95.06%,浸出液峰值铀浓度达250.20mg/L;碳酸氢盐搅拌浸出,HCO3-浓度为5.07g/L时,铀浸出率达83.17%,浸出液峰值铀浓度达213.46mg/L,浸出液中的Ca2+、Mg2+含量仅30~40mg/L,浸出的Ca2+、Mg2+再次沉淀。综合考虑溶浸工艺对矿层孔隙堵塞的风险、生产成本等因素,建议该矿床在地浸采铀条件试验中采用低酸浸出工艺,硫酸酸度建议为2~3g/L。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克服常规工艺高能耗、低效益的缺点,充分利用铀矿资源,针对某碱性铀矿石碳酸盐含量高、铀品位低的特点,开展了堆浸法提取铀的研究。首先进行了酸法搅拌浸出实验、碱法搅拌浸出实验、焙烧去除有机物实验、原矿加温浸出实验、焙烧矿石的加温碱法浸出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常温下的搅拌浸出其浸出率只有65%左右,加温搅拌浸出可达80%左右,找到了从这种低品位碱性铀矿石中浸出铀的有效方法,为下一步堆浸浸出试验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原地破碎浸铀的机理探讨--以浙赣火山岩铀矿床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赣火山岩铀矿床为例,通过铀矿石工艺矿物学和浸矿过程化学作用分析,讨论了原地破碎浸铀过程中,铀及其他金属在硫酸溶液作用下的迁移与富集作用;指出在浸铀过程中可能出现严重影响浸矿效率的地球化学分层问题,并提出利用细菌浸铀和改善布液方式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韩静  刘光萍 《金属矿山》2012,41(10):33-35
将混沌理论引入到铀矿堆浸工艺中,分析工艺中产生的数据,得出铀矿堆浸工艺具有混沌特性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应用新的局部预测方法,对铀矿的累计浸出率进行了几组多维预测分析,为建立合理的堆浸工艺数学模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对某铀矿石不同条件下细菌池浸浸铀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了浸出过程中有关参数的变化规律,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池浸I(充气条件)对该铀矿石具有较好的浸出效果,浸出率为87.05%,渣品位为0.0133%,酸耗为2.16%,浸出周期为48d。与池浸II(不充气)相比,铀浸出率可提高10%左右,表明充气条件下细菌池浸方法回收该铀矿石中的铀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黄铁矿对微生物浸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孔逊  刘金辉 《金属矿山》2010,39(4):78-80
通过柱浸方式,用加入黄铁矿和不加入黄铁矿的铀矿石进行微生物浸铀对比试验,从浸出周期、耗酸率、铀浸出率等方面研究黄铁矿对微生物浸铀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在同样为60 d的浸出时间内,加入黄铁矿的矿石比不加入黄铁矿的矿石耗酸率降低1.2个百分点,浸出率提高约10个百分点,说明黄铁矿在微生物浸铀过程中可以起到缩短浸铀周期、降低酸耗、提高浸出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选取南方某铀尾矿库的浅层尾矿砂为研究对象,研究铀在浅层尾矿砂的分布特征并对其进行分析。通过对尾矿砂样进行酸浸试验,发现在酸浸过程中浸出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不同深度尾矿砂中的铀浸出量差异明显,但各层的浸出量并不与深度呈线性关系,深度80cm处的铀浸出量最高,可达25.63mg/g,明显高于其他各层。尾矿砂中铀的这种分布特征可能是由于在氧化、降雨淋滤作用下,铀发生了溶解迁移和沉淀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地浸开采井间距的合理性,选取新疆某矿床Ⅰ-Ⅱ旋回铀矿石样品开展酸法管状浸出实验,分管体饱水和无试剂浸出、质量浓度为5g/L的硫酸稀酸浸出两个阶段进行。实验装置由注液端向出液端按一定间距依次布置5个监测断面,按8h间隔取样,重点分析浸出液的铀浓度、pH值、三价铁离子和总铁浓度等参数,探究不同监测断面参数变化特征及其与浸出剂运移距离的关系。结果表明,地浸采铀过程是一个浸出铀逐渐累积的过程,且其累积速率受井间距控制;铀浓度峰值的大小与浸出剂浓度、铀矿石品位正相关,铀浓度峰值出现的快慢与渗透速度的大小成正比;根据拟合公式,铀浓度峰值并不随着溶浸路径的增加而线性增加,而与浸出剂运移距离呈近似对数关系,随溶浸路径的延长而升高,但增速逐渐减缓,在40m的溶浸过程中,铀浓度累积量的95%在前27m内完成,因此,确定该地段矿体的酸法地浸开采合理井间距为27m左右。  相似文献   

20.
在地浸铀矿山生产过程中,铀的浸出速度是制约生产的重要参数,直接关系到矿山的服务年限。矿山生产采区往往存在严重的拖尾现象,为提高地浸铀矿山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研究了影响铀浸出速度的因素,提出了控制铀浸出速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