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疙瘩汤     
很久没有去看母亲了,下班后我"忙里偷闲"去了母亲那里。母亲一看到我,就说:"在家吃饭啊,我去做疙瘩汤。"疙瘩汤!那是我最喜欢吃的,自小我就"火气大",胃也不怎么好,不太喜欢吃干硬的食物。那时候家里没多少白面,母亲就隔三差五地为我做一碗疙瘩汤,权当解馋。母亲做的疙瘩汤极好吃,也极讲  相似文献   

2.
干炸蛋卷     
有一年春节,我随母亲去走亲戚.席间有一道甜菜十分好吃,回家后我久久不能忘怀,非让母亲做做不可.母亲做了几次不太理想.后来我上了大学学烹饪,就结合自己的知识,加上母亲指点,试做这道菜,做好后母亲一尝说:“比那家师傅做得好吃.”以后,每当家里来客,我必做此菜,这道菜就是干炸蛋卷.  相似文献   

3.
酱香母亲心     
母亲有病多年,去世也三年了,但我几乎天天想起母亲。而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母亲做出的浸满馨香的豆酱。 母亲是做大酱的好手。俗话说,家家下大酱,味道不一样。母亲做的大酱色泽金黄,芳香扑鼻,别说尝一口了,闻一下也令人禁不住垂涎欲滴,至今仍让我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4.
舌尖上的家     
孙莉 《食品指南》2014,(1):92-93
80岁的母亲做了一辈子饭。几十年来,家里的亲朋好友凡是吃过母亲做的饭,无不交口称赞。近几年由于母亲年事已高,很少亲自掌厨招待客人,但母亲的手艺一直被亲属和朋友们津津乐道。母亲常说我太懒惰,让她的手艺失传了。每当母亲说这话时,我心艰就有一种愧疚感,觉得自己辜负了母亲的期望。我一直有个愿望,想奉献母亲几个看家的本领,以不辜负母亲这样的手艺。  相似文献   

5.
我从小身体就很差.伤风感冒是经常的事。因为家境不好.母亲拿不出钱送我去医院治病。每到这时,母亲就会说:“看来还得用老法子。”我知道.母亲所谓的老法子.就是给我做上几碗面片汤。吃上几碗母亲做的面片汤.发过了汗.病就会好一大半。  相似文献   

6.
正我姓蒋,是从小吃着各种酱长大的孩子。由于从小嘴刁,母亲懒得管我,总喜欢给我做一些非常方便的食物,尤其喜欢做酱。母亲做的酱我也说不上是什么风格,特点倒是极其的明显:咸、鲜、浓!靠着这些酱,我这个姓蒋的孩子也长成了一个大厨。母亲做的最好吃的酱其实是上海本帮的八宝辣酱部分做法和北方的黄豆酱结合的产物,是将猪肉丁用猪油炒熟,放入豆干、甜  相似文献   

7.
烧饼情结     
明天我就要动身回部队了。吃过晚饭,母亲围着炉子又开始为我忙着做路上的干粮了。在老家,这种被叫做烧饼的干粮很是好吃,圆圆的,外面在鏊子(可以放在炉火上,中间略高于周围的圆形铁板)上被烤得焦黄,里面松软,包着糖或小茴香等调料,咬一口,香气四溢。烧饼做起来比较费工,要经过发面、擀面、包调料、上炉烘烤等工序。现在什么都有卖的,我不想让年迈的母亲为我再费劲了,母亲却说,自家做的,好吃又耐饥,在路上吃这个踏实。炉火映着母亲饱经风霜满是皱纹的面颊,佝偻的身子在灯下忙个不停。我要帮忙,母亲不让,疼爱地说,你感觉好吃妈就高兴,看来我在…  相似文献   

8.
母亲的面酱     
晋卿 《美食》2003,(3):52-52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做面酱了,后来从中学到参加工作,每次离家时,临行前,母亲少不了往我包中塞进一罐头东西,不用看那准是母亲精心制作的“天然面酱”母亲做的面酱吃起来浓香扑鼻,沁人心脾,街上买的面酱远不及母亲制作的“原晒面酱”地道正宗。用母亲制作的面酱调汤或烹菜时妥上一匙,顿觉  相似文献   

9.
母亲的藕饼     
母亲去世已经二十七年,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藕饼了! 母亲是上海人,会做一手好菜肴,都是道地的上海菜,比如八宝鸭、糖醋排骨、虾子蹄筋、油爆虾、素什锦、腌炖鲜、冬笋雪里红炒肉丝等。但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吃她做的藕饼。从小爱吃的东西每每会使人爱上一辈子。我对母亲做的藕饼就是这样,至今也忘不了! 其实,藕饼并不是上海菜。父亲是江苏如东人,藕饼是父亲的家乡菜。父亲爱吃家乡菜,尤其是藕饼,母亲同父亲结婚后就学会了做藕饼。以后,这就成了我们家桌上常有的  相似文献   

10.
远去的滋味     
总有一些东西,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离我们远去。比如母亲做的几样饭菜,现在就很难吃到了。母亲仍在乡下劳碌,但现在的日子今非昔比,那几样饭食相信她再也不会给我做了,即使我现在能时常回乡下坐坐。  相似文献   

11.
母亲的食谱     
母亲的厨艺相当出色,即使是在以前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的日子里,也能把简单粗糙的食物做得让我们回味无穷。也许是母亲年纪大了爱忘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母亲做的菜不是过于清淡、全素,就是过于熟烂,我对母亲很有意见。  相似文献   

12.
刘增滨 《饮食科学》2009,(10):31-31
我的母亲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那年生的,小的时候为了躲避战火四处奔波,等到了安定下来的时候,母亲就暗暗发誓老了一定要在家享享清福。母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到了55岁退休的时候.母亲就不愿意下楼了.每回父亲喊她下楼溜达的时候.母亲总是找好多理由就是不下楼.无论我们怎么劝也不听。  相似文献   

13.
中国南方各省的老百姓都比较喜欢汤菜。譬如,被称作“九头鸟”的湖北人就将莲藕排骨汤作为大菜;广东人则把做汤的工序称为煲,一个“煲”字,既标明了做汤菜的器皿,又描述了其烹制过程。我对博大精深的川菜菜系虽然还未曾做过深入研究,但却领略了一道家常汤菜的美妙———豆芽肉丸子汆汤。记得20年前的一个夏天,我回家探望母亲,老人神秘地对我说当天要给我做一道妙不可言的汤。我按母亲的交待去农贸市场买回了鲜猪肉和黄豆芽,至此,美的波澜就在感官上荡漾开来。瘦猪肉粉红的颜色,像是刚从树上摘下的荔枝,然而却没有荔枝果皮的粗糙,它鲜嫩得恰…  相似文献   

14.
童话早餐     
《美食》2021,(4)
正我是一名普通的职场女性,同时也是一名4岁调皮儿子的妈妈。在做母亲之前,几乎没有认认真真做过一道像样的饭,也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为了哄小朋友开心,每天花心思做各种可爱的馒头和便当。久而久之,这不仅成为了我的习惯,更是成为了我的兴趣爱好之一。  相似文献   

15.
母亲的幸福     
赖广昌 《饮食科学》2013,(12):37-37
母亲年近花甲,在农田中劳碌了大半辈子,如今那点田地都给我姐姐种了,平时在家除了吃喝等生活琐事,就没什么事可做了。闲下来的母亲每天看看电视,尤其喜欢看饮食类节目。看完以后,母亲更是在厨房里依样画葫芦。现在,母亲在厨房的方寸之间用油盐酱醋烹制出每一天的三餐——这也成了母亲唯一的嗜好。  相似文献   

16.
蕊红 《四川烹饪》2007,(4):31-31
〉在一般厨师眼里,排骨只能用来做菜、做汤,但我的母亲却对排骨另有所用,比如她能用排骨做成又香又鲜的排骨包子来。记得我小时候.平常的日子是很难吃到荤腥的。但是每年临近春节.父亲总会买回一扇排骨剁成块,再由母亲蒸些排骨包子让全家人吃个够。  相似文献   

17.
半夜加班时,我听到肚子里一阵乱叫,才意识到已经饿了好久。每当这个时候.我的胃都要为母亲做的蛋炒饭痉挛半天。在母亲身边的时候,但凡工作加班,母亲都会在我饿的时候准时醒来,给我端上一碗葱花蛋炒饭。白玉般晶莹的米饭粒儿被油滋润着,泛开诱人的光泽,看一眼就要食指大动。而那满屋飘着葱香的味儿,仿佛要将夜色也盖件……  相似文献   

18.
红裳 《饮食科学》2010,(11):32-32
下午出门前,母亲打来电话,说晚饭不知吃什么好,让我买些菜带过去。 这段时间外婆生病在床,找请了假回家乡看望她。在外婆家家人已备有分工,我所能做的不多,主要是下午过太熬药,并为外婆和全天守候的母亲准备晚饭。  相似文献   

19.
正我父亲很少喝茶,可我的母亲一生嗜茶。我所有关于茶的知识,全来自于她。母亲说,她喝茶,受外公影响,从小喝一口喝一口,就这样喝上了。我外公是苏州香山木匠。香山自古出能工巧匠,造天安门的蒯祥,就是香山人。外公文化不高,但沾了地方的灵气,心灵手巧。从小跟父母亲从苏州东山乡下进城,开个叶正兴营造厂,其实也就是一个木匠作坊,他带徒弟,做木模。做了一辈子木匠,却没有留下什么值钱的木家什,有钱,都吃喝了。唯留下一  相似文献   

20.
葡萄牙美食就是妈妈烹制的菜。葡萄牙人去餐馆吃饭总是说,这里的菜没有我母亲做得好吃,我妈妈的厨艺更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