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研究了超临界CO2染色技术,先分析了超临界流体及其物理意义,常用的超临界流体的性能比较,超临界CO2染色的机理、特点及与传统染色技术的比较。探讨了超临界CO2技术在纤维染色方面的应用,分别应用于合成纤维琴天然纤维的染色,接着分析了影响超临界CO2染色效果的四个因素。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超临界CO2染色技术,先分析了超临界流体及其物理意义,常用的超临界流体的性能比较,超临界CO2染色的机理、特点及与传统染色技术的比较.探讨了超临界CO2技术在纤维染色方面的应用,分别应用于合成纤维及天然纤维的染色,接着分析了影响超临界CO2染色效果的四个因素.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水染工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印染行业水环境污染严重及资源消耗、浪费大的问题,介绍了一种全新的清洁生产技术———超临界CO2染色,重点论述了超临界流体和超临界CO2染色工艺的特点,对国内外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技术在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纺织品染色中的研究现状作了全面分析,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超临界CO2(Supercritical CO2,SC-CO2)流体染色的发展历史、染色原理,详述了超临界CO2染色的工艺流程和国内外研究进展,简述了超临界CO2流体染色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超临界CO2(Supercritical CO2,SC-CO2)流体染色的发展历史、染色原理,详述了超临界CO2染色的工艺流程和国内外研究进展,简述了超临界CO2流体染色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超临界CO2流体在纺织品染整加工中的应用,阐述了以超临界CO2流体为介质的染色原理;分析了超临界二氧化染色过程中的影响因素;阐述了超临界CO2在纺织品染整中的研究现状及对用超临界CO2流体在染整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采用在线监测系统,对超临界CO2流体的形成及其对活性分散红GG染料的溶解、上染真丝纤维过程中流体溶解染料的实时变化和染后系统残留染料的清洗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系统压力和温度超过临界点时,出现均相的超临界CO2流体;溶解时间达120 min,染料溶解达平衡;染色时间超过60 min,超临界CO2流体中染料浓度明显下降。该系统实现了很好的在线测试和监控。  相似文献   

8.
彭帆  黄秀宝 《印染助剂》2006,23(4):10-13
介绍了一些国内外的合成和天然纺织纤维的超临界CO2流体染色的研究近况.主要包括羊毛用新染料的超临界流体染色,羊毛反向胶束系统的超临界流体染色,羊毛超临界流体染色的损伤问题,涤纶超临界流体染色时染料的溶解性与染料吸收的关系,等高子体处理羊毛的超临界流体染色,涤纶、棉、麻超临界流体染色时不同工艺条件对染色性能的影响,分散染料在超临界流体染色中上染涤纶的染色动力学.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超临界CO2流体在纺织品染整加工中的优势,介绍了以超临界CO2流体为介质的染色原理,分析了超临界CO2染色中的影响因素,阐述了超临界CO2在纺织品染整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出尽管距离产业化还有一定距离,但这项处于世界前沿的新技术必将走向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流体染色技术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一)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ElkeBach  ErmstCleve 《印染》2003,29(3):42-45
介绍了超临界CO2染色技术在世界范围的发展过程及其优于水染色的特点。阐述了超临界CO2对纤维性能的影响,诸如润滑效果CO2吸附、结晶、收缩和热机械性能,超临界CO2对纤维的玻璃化温度和有效温度以及对纤维损伤的影响。另一重要问题是在超临界CO2中纤维与染料之间的平衡分布和影响染料溶解性的参数。文中给出了涤纶纤维的染色步骤、设备和最佳工艺参数,然而天然纤维的染色仍是一个问题。通过浸渍溶胀剂和交联剂,或在染色前对纤维改性、添加极性共溶剂,可以提高分散染料的染色性,所有这些方法增加了工艺步骤和设备清洗,若使用有机溶剂则将大大提高机器成本,采用活性分散染料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含乙烯砜基团的染料主要适宜于羊毛和聚酰胺纤维的超临界CO2染色,而对于纤维素纤维迄今尚未开发可行的解决方法。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建造工业化规模的染色设备,努力实现超临界CO2染色技术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叶绿素衍生物对牛奶纤维的超临界CO2染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茶叶为原料提取叶绿素并合成叶绿素衍生物,以其为天然色素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对牛奶纤维染色,优化了染色温度,压力等条件.对染色产品进行摩擦、耐洗色牢度测试,结果显示该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染色结果.  相似文献   

12.
分散红60在超临界CO_2染色中的动力学及热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行研制的生产型超临界流体染色样机中,对分散红60染料在超临界CO2染色过程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染料在涤纶中的扩散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根据Arrhenius方程求得分散红60在超临界流体中染色涤纶的扩散活化能为22.22 kJ/mol,远小于在水介质中染色的扩散活化能163.84 kJ/mol。通过对分散红60染料在超临界CO2染色过程中的某些热力学参数研究表明,染料在超临界流体的上染量与染料用量成线性关系,上染过程是染料在纤维和流体之间的分配关系,分配系数和染色亲和力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染色热和染色熵均为负值,二者分别为-23.63 kJ/mol和-26.09 J/(mol·K)。  相似文献   

13.
刘江坚 《印染》2002,28(11):25-26
受控染色工艺是一种新型染色工艺,它涉及到生产工艺、染料、染色技术、设备管理等许多方面,其中设备性能对其有较大的影响。本文探讨了受控染色工艺在溢流染色机功能上的实现和控制。  相似文献   

14.
周翔 《印染》1995,21(10):37-41
四、成衣染色~([21~23]) 成衣染色周转快、库存小,能根据市场要求更新颜色、款式,是一种能够根据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反应的加工方式。8~10年前,成衣染色的服装以极快的速度进入市场。1990年时曾期望成衣染色可占15%,但实际是6%。推测的原因是服装的外观不“整洁”;色泽重现难;许多染色者做不到高温染聚酯(涤棉混纺除混色的外都不能做);很多进入这个行业的人不懂成衣染色的复杂技术。经过几年来染料制造者、设备制造者和染色者的共同努力,以电子技术取代了凭经验的操作,设备大为改进并趋向标准件化,有的染色设备的压力可达7.5psi(磅/平方英寸),温度达113℃,从而使成衣染色在新的基础上普及起来。目前美国大约有40~50套成衣染色设备在运转。  相似文献   

15.
从浆染设备及工艺2方面对牛仔布经纱染色上浆生产过程进行详细介绍。分析了当前牛仔布经纱的染色原理及浆染设备的几种形式,并分别对各种浆染设备类型进行了阐述及对比分析。还论述了牛仔布经纱浆染工艺设计的参考依据,且对经纱浆染设备、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做了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6.
韩阳 《江苏印染》2013,(12):36-37
印染行业是用能大户,需要煤、汽、水、电、烧碱等,面广量大,工作中稍有疏忽,就会造成极大的浪费,节能牵涉到印染工艺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的升级换代,也贯穿印染设备更新改造的全过程。印染厂生产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热能,选择合适的换热设备和回收措施,将其热能回收再利用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7.
超临界CO2萃取具备高效、节能、清洁、操作条件温和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正逐渐成为取代传统溶剂法提取活性物质的绿色工艺之一。为了进一步了解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的应用现状,该文介绍了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技术的原理,依据提取天然产物的类型综述了该技术在植物精油、天然色素、生物碱提取中的应用,与传统溶剂方法相比所具有的优势,并展望了其工业化应用前景,为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天然产物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根据生产实践对半精纺纱线色差问题作了分析,从生产中的原料选配、纤维染色过程、纺纱生产工艺和设备等技术及管理方面提出了一些控制方法,认为应采取综合措施才能防止染色疵点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传统经轴染色过程浴比大、生产效率低、耗水量高、排污量大等技术瓶颈,通过研制立式经轴染缸设备及连续染色系统,开发经轴连续染色技术,介绍了经轴连续染色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并对锦纶织物染色,测试连续10次染色织物的色差及染色牢度。结果表明,经轴连续染色10次的锦纶织物均匀性和重现性较好,且耐皂洗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均达到3级以上,所生产的产品能满足质量要求;经轴连续染色废水可循环使用,大幅降低染色废水的排放,减轻了末端污水处理的负担,实现染色过程降低污染,同时提升生产效率,达到清洁生产和提质增效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20.
采用微胶囊分散染料并与活性染料一浴对涤棉织物进行染色。避免了大量助剂对水体的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