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lanning》2019,(22):141-144
目的:分析分步控制性减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接受诊治的重型脑外伤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手术治疗模式将其分为试验组(n=32)和参照组(n=32)。参照组应用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试验组应用分步控制性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6个月后的恢复效果、自主生活能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治疗6个月后的恢复良好率为25.00%明显低于试验组的4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40,P=0.000)。试验组治疗后的各项自主生活能力评分及BI总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明显低于参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10,P=0.000)。结论:分步控制减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的效果比较理想,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助于快速提升患者术后自主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8):122-124
目的:探析妊娠晚期盆底肌锻炼对产后膀胱功能障碍及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4月在本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妊娠晚期孕妇100例为研究对象,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最终有70例孕妇选择了经阴道分娩。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各35例。参照组给予常规产前检查,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盆底肌功能锻炼。比较两组产后尿潴留及尿失禁发生率、盆底肌张力、尿动力情况。结果:试验组产后尿潴留、尿失禁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产后盆底肌张力正常率为82.86%,高于参照组的57.14%(P<0.05);试验组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均大于参照组(P<0.05)。结论:将盆底肌锻炼应用于妊娠晚期孕妇中能够预防产后膀胱功能障碍,保障产后尿动力正常,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27):128-131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椎管内肿瘤患者显微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5月-2014年10月20例行显微切除术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以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和肌电图辅助手术操作。结果:肿瘤全切12例,大部分切除8例。术后病理诊断:脊膜瘤4例,表皮样囊肿5例,神经鞘瘤4例,神经纤维瘤1例,脂肪瘤2例,星形细胞瘤2例(Ⅰ级1例,Ⅱ级1例),囊性畸胎瘤2例。术后通过门诊或电话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3~12个月,患者神经功能稳定或改善18例,1例复发,1例加重,无死亡病例。结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可及时预警术者,减少手术对脊髓功能的干扰,有效保护脊髓神经,避免术后脊髓功能进一步下降,提高肿瘤全切率及安全性,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8):85-86
目的:观察多措施联合即心理干预联合米索前列醇及宫腔手术监测系统在绝经后妇女取出宫内节育器(IUD)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本院接受IUD取出术的绝经后妇女1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两组均在术前给予米索前列醇软化宫颈,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在围术期给予心理干预措施,并在宫腔手术监测系统引导下进行IUD取出术;对照组接受常规取出IUD术及常规护理。观察两组宫颈软化程度、术中出血量、取器时间、术中疼痛评分(VAS)、取器效果、不良反应、焦虑状态评分(SAI)、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取器时间及VAS评分均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SA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取器成功率、总体满意度为100%、96.67%,均高于对照组的83.33%、86.6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6.364、5.891,P=0.000、0.01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16.67%(X~2=4.367,P=0.037)。结论:心理干预联合米索前列醇及宫腔手术监测系统用于绝经后妇女取器术,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改善受术者心理焦虑状态,提高总体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10):24-26
目的:分析汽化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72例膀胱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患者。其中,试验组采取汽化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对照组仅行汽化电切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短期疗效并进行随访1年。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3.7±0.5)d,对照组患者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6.3±0.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年内出现肿瘤复发患者6例,对照组复发12例,两组患者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试验组患者对治疗满意率为58.3%,高于对照组3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汽化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对于浅表性膀胱癌的治疗效果较好,明显降低患者短期复发率,提高了患者对治疗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2):137-138
目的:对比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手术前两种宫颈预处理方式对患者宫颈扩张和手术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抽选80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纳入本研究,均于2014年3月-2019年3月接受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在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治疗前,参照组实施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宫颈预处理,研究组实施阴道放置卡前列甲酯栓宫颈预处理。统计并比较两种术前预处理方式下宫颈扩张效果、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宫颈扩张宽度平均为(7.71±1.02)mm,大于参照组的(6.19±0.9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宫颈扩张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参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参照组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低于参照组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前,对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实施阴道放置卡前列甲酯栓宫颈预处理,可以较好地扩张宫颈宽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利于患者术后快速恢复,并且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4)
目的:探究电生理检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及与神经根病的鉴别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神经根病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各100例,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电生理检查结果有无差异。结果:试验组正中神经的MCV(42.8±3.4)和SCV(40.0±4.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3.9+3.8、51.8±4.3),腓总神经的MCV(40.5±5.5)和SCV(35.9±4.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9.2±5.8、49.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胫神经H反射异常率为60.00%,对照组为44.00%;试验组尺神经F波异常率为40.00%,对照为29.00%。结论:电生理检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意义,能指导后续治疗,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3):132-134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试验组给予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治疗时,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安全可靠,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26):69-72
目的:分析宫颈环状电切术(LEEP)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诊治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1月-2014年12月经阴道镜多点活检病理诊断为CIN及以上患者396例,其中312例实施宫颈LEEP术治疗(LEEP组),84例采用宫颈冷刀锥切术(CKC)治疗(CKC组),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切除组织均送病理检查,并与术前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所有患者均随访6~24个月,评价疗效。结果:LEEP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CKC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少于CKC组(P<0.05)。LEEP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96%,低于CKC组的7.14%(P<0.05)。LEEP组术后病理结果升级率为8.33%,符合率为48.40%,降级率为43.27%,CKC组升级率为22.62%,符合率为65.48%,降级率为11.9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EEP组的临床治愈率为94.87%,CKC为96.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42,P>0.05)。随访24个月,LEEP组总有效率为99.66%,CKC组为98.6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37,P>0.05)。结论:LEEP刀可完整切除宫颈病灶,近期和远期疗效与CKC相似,不仅可缩短手术时间短,减小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可销毁切缘病灶。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4):8-11
目的:研究采用内外侧肌间隙入路微创治疗股骨髁上骨折患者的疗效分析,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56例股骨髁上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28例。其中试验组采用内外侧肌间隙入路微创入路手术,参照组采用常规股外侧切口入路手术,两组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入路对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情况、HSS评分情况,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随访全部的病例,随访时间为8~24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试验组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5.74%,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平均手术时间为(92.56±3.85)min,平均愈合时间为(10.25±0.78)个月,参照组分别为(96.56±1.28)min、(10.11±0.97)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HSS评分(93.59±4.38)分,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7.12±4.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64%,显著低于参照组的6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外侧肌间隙入路微创治疗股骨髁上骨折能够充分暴露骨折端,提高膝关节功能的康复速率,术后的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内固定牢固,无松动断裂,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7,(33):49-52
目的:探讨面神经监测在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解剖及功能保留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本科室2007年1月-2012年1月普通听神经瘤手术面神经的解剖及功能保留的25例患者(未监测组)与2012年2月-2016年2月术中行监测的27例患者(监测组)的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未监测组的肿瘤全切少于监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07,P=0.078)。未监测组死亡1例,监测组无死亡病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监测组仅12例面神经解剖保留,少于监测组的2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88,P=0.001)。两组术后的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82,P=0.004)。结论: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监测可显著提高术后面神经解剖及功能的保留率。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8,(8):104-107
目的:探究烯丙雌醇联合利托君治疗先兆早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先兆早产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0)和参照组(n=40)。参照组给予烯丙雌醇联合硫酸镁治疗,研究组给予烯丙雌醇联合利托君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平均分娩孕周、平均新生儿体重、保胎成功率、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平均分娩孕周和平均新生儿体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保胎成功率、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85.00%,均高于参照组的55.00%、57.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98 0、7.383 7,P=0.016 9、0.006 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低于参照组的35.00%(X~2=5.591 0,P=0.018 0)。结论:烯丙雌醇联合利托君治疗先兆早产患者的效果较好,可提高患者保胎率和妊娠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在临床实践中予以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5):140-141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改良的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耳鼻喉科2017年1-12月收治的慢性额窦炎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行鼻内窥镜下常规入路额窦开放术,观察组行改良的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嗅觉功能变化情况、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术后随访6个月的疾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45%(42/44),对照组为88.64%(39/44),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97,P=0.237)。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的疾病复发率为2.27%(1/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91%(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50,P=0.026)。治疗后2、6、8周,两组的平均嗅觉阈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两组量表中20个条目及最重要的5个条目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入路额窦开放术,鼻内窥镜下改良的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术可显著减少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在慢性额窦炎的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20,(2):34-40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联合影像导航手术切除深部胶质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深部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采用神经内镜联合影像导航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手术切除情况和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3个月恢复率为100%,虽然高于对照组的9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未发生植物生存和死亡病例。试验组患者的全切除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虽低于对照组的3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联合影像导航手术切除深部胶质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预后理想,且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22,(1):41-44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功能性垂体瘤的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1年1月大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功能性垂体瘤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接受神经内镜治疗的42例为A组,接受显微镜手术治疗的38例为B组。比较两组手术和住院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肿瘤全切除率;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d检测两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肾上腺素(E)及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以评价患者应激反应情况;比较两组不同垂体瘤类型激素改善率;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P<0.05),两组肿瘤全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 AngⅡ、E、NE均较术前升高,且A组均低于B组(P<0.05)。两组不同垂体瘤类型激素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死亡及垂体功能低下发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随访期间无复发患者,B组1例(2.63%)复发,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显微镜手术相比,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功能性垂体瘤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应激反应较轻,而在改善激素分泌及安全性方面相似。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7,(12):32-36
目的:了解放疗同步紫杉醇+奈达铂方案对食管癌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2012年1月-2014年1月入院治疗且接受过手术切除的1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与单纯放疗组,各62例。单纯放疗组只采取单纯的放疗治疗,同步放化疗组在放射治疗的同时给予紫杉醇+奈达铂化疗方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总生存率(OS)、无疾病生存率(DFS)、局部无复发生存率(LRFS)及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结果:同步放化疗组的白细胞下降、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均高于单纯放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446,P=0.020;X~2=7.014,P=0.008)。同步放化疗组3年生存率高于单纯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23,P=0.034)。同步放化疗组接受R0手术的患者3年DFS高于单纯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87,P=0.045)。同步放化疗组的1、3年LRFS均高于单纯放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996,P=0.025;X~2=9.626,P=0.002)。同步放化疗组3年DMFS高于单纯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82,P=0.012)。同步放化疗组累计出现28例(45.2%)治疗失败,单纯放疗组累计出现45例(72.6%)治疗失败,单纯放疗组治疗失败的比例高于同步放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26,P=0.002)。结论:食管癌术后放疗同步紫杉醇+奈达铂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且有着较高的安全性,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11):101-103
目的: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腹股沟疝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联合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患者11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常规组采取泌尿外科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情况,调查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并随访记录患者远期手术效果。结果: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住院费用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满意度为96.5%,高于常规组的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试验组前列腺症状评分低于常规组,最大尿流速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减少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腹股沟疝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获得较好的成本-效益,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过程满意度,有助于患者远期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6,(24):129-130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对膀胱肿瘤患者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膀胱肿瘤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开腹组和电切组,每组44例。开腹组患者给予常规开腹肿瘤切除术治疗,电切组患者给予经尿道电切术治疗,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并发症情况及术后1、3、6、12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电切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尿管留置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切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切组患者术后1、3、6、12个月的累积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开腹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对膀胱肿瘤患者的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减少复发的发生及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5,(10):31-32
目的:研究膀胱部分切除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T1T2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组行TURBT术,并对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52.0±11.4)m L,手术时间(42.6±5.9)min,导尿管留置时间(2.2±0.4)d;对照组为(98.7±30.1)m L,(88.8±6.2)min,(4.7±1.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出现并发症1例,发生率为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0%(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3例复发,复发率为26.0%,对照组14例复发,复发率为2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膀胱部分切除术与TURBT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率相当,但TURBT术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5):102-103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及其不良情绪的影响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查病例号按照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试验组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开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睡眠质量改善情况、不良情绪评分和遵医行为。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X~2=7.058 8,P=0.007 8);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HAMA评分和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优良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28 6,P=0.031 4);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28 6,P=0.004 1)。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展开综合护理干预,可提升护理满意度,改善睡眠质量、不良情绪以及遵医行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