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2,(2)
钱钟书先生创作的小说并不多,但是却极有份量。他的小说以独特的讽刺形象和讽刺艺术风格,形成了现代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文学现象。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钱钟书小说的讽刺艺术:首先,钱钟书小说的讽刺形象是独特的——是对病态知识分子的机智讽刺。其次,钱钟书在小说中运用了犀利精微的心理讽刺。再次,钱钟书小说的讽刺语言是独特的。幽默隽永,奇趣横生,几乎是涉笔成趣,浑然天成。而大量比喻的运用,则是其小说讽刺语言的最大特色。  相似文献   

2.
气息与脚印     
《Planning》2019,(2)
<正>写作几年,周围也有同好,渐渐交成朋友。聚在一起聊天,话题离不开文学。听着诸位的高见,我猛地发现,同一个文本由各人口中说出,也成了万般模样。有人认为小说该有情节,也有说必须存在人物。小说是一只兔子,大家都想用笼子圈养它。有时定义小说的各种方法也是夹带私货,说的实则是自己的阅读趣味。反对的人会说,现代主义如何取消了现实主义小说的诸多藩篱,后现代小说又是如何粉碎一切。把小说的范围越扩越大,说到最后似乎可以怎么写都是小说,兔子也可  相似文献   

3.
卷首语     
《Planning》2016,(6)
<正>对于普通的写作者来说,似乎提笔可写诗、写散文,但并非提笔就能写小说。写小说之不易,在于既要有生活积淀,也要有文学积累。对于文学期刊来说,小说来稿少,好小说作品更少。发现一部好小说,对编辑来说,也是异外的惊喜。可见,小说创作依然是需要作家付出极大心力和智慧的。我们期盼着更多的小说佳作。  相似文献   

4.
我和我妈     
《Planning》2018,(3)
<正>我话唠,从小就这样,现在已经好多了。小时候我有一个称号,叫"万人烦"。就因为我话多,没少挨我妈打,可是习性难改。或许,前世我是个哑巴吧。现在,我妈很是担心,因为我的话少了,常常兀自发呆。我妈说,你越活越抽抽,大不如前了。我是从开始写作之后,话才变少的,因为把话都说在了纸上。我妈不支持我写作,我给她看我的小说,她嫌弃地拿开。后来,她跟我说,儿子,以后写小说,结局别那么悲伤——人都希望有一个美好的收尾。我的小说,是她从微信公众号和百度查到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7)
方鸿渐是钱钟书先生小说《围城》中的主人公,小说中赵辛楣、孙柔嘉等人对方鸿渐的评价为"无用"二字。方鸿渐的"无用"主要体现在工作、恋爱、家庭等环境中,这种"无用"的性格特点造成了方鸿渐的悲剧。本文分析了方鸿渐"无用"表象下的文化与人格根源,以期对当代知识分子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写微型小说挺难,要写限制字数 的微型小说还难,专写消防人与消防事的、又限制字数的微型小说更难。这是笔者在读到《上海消防》杂志上,关于“南晓杯“微型小说大奖赛征文启事时的第一个想法。 微型小说,尤其是限宇的微型小说,客观的原因造成它看起来不起眼,很多人认为沿用了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套话便能对付了。其实不然“诗无达诂,文无定理”的老祖宗之说,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而诗圣“文章本天然,妙手偶得之”看似轻松,却绝对掩盖不了为文者的含辛茹苦。对以“消防人写自己的人和事,老百姓写消防的人和事”为主旨的“南晓杯…  相似文献   

7.
复信显真情     
我们是建筑工人,又是贵刊的热心读者,从2006年2月至6月,在工作之余写了12篇文稿,寄给了《建筑工人》编辑部,全部收到复信,其中有3篇已经审定,可供留用,还有9篇也复了信,说明不准备刊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9)
<正>有人说:"童年是一首诗,越读越有味道。"也有人说:"童年是一幅画,越看越美丽。"在我的记忆里:童年是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越喝越苦涩。其实,这不光是我的感受,也是我五个兄弟姐妹的感受,只不过我的感受更加深刻。记得从一年级开始,我就比其他同学爱学习。老师布置一个字写五遍,我非要写上十遍不可。所以生字本自然比其他同学用得多。问母亲要钱买本子,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2)
<正>这是我第一次集中阅读廖静仁先生的小说。以前读得最多的是他的散文和诗歌,他写小说则是近两年的事。这多少让人感到好奇,一个从未写过小说的人会把小说写成什么样子?一个甚至连散文和诗歌都已多年不写的人突然写起了小说到底会基于怎样的一种想法?带着这些好奇,我集中读了他最近创作的六个中篇小说:《圆满》《桃花红了,梨花白了》《铜锣》《天火》《时光里的那些事儿》《祈福的<胡呐喊>》,将近二十万字的篇幅。读完之后,我陷入了沉思,没想到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3)
<正>我写小说的时间不长,只有一年。在写小说之前,我写了四年诗歌。这使我的小说常常患有诗歌后遗症,比如过度经营语言,比如故事没讲完就结束了,最严重的是连故事都没有。《共享单车逃亡记》是一篇带点想象力的新闻评论,尽管这种写法在博尔赫斯、米尔豪瑟那里早已有之,但它更是诗歌后遗症在我身上"恶化"的结果,即意象高于一切。我曾想过虚构几个人物,把它写成一篇较为常规的小说,但事实上做不到。诗歌赋予我的审美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