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纤维加砂新技术在川西气井压裂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西气井加砂压裂中,有约50%的井在压后排液及生严输气初期出现支撵刑退出现象而严重刺坏油嘴、针阀、闸门等地面设施,并给测试及输气生产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纤维加砂技术是在加砂后期阶段将纤雏与支撑剂混合注入地层,通过纤维缠绕包砂形成空间网络状砂拱结构,将一盘散砂缠包成一个个整体,使支撑剂固定在原来位置而流体则能畅通地流动,从而有效防止支撑剂在排液过程中或输气初期阶段随流体返出。纤维加砂技 术不仅可以有效防止支撑剂的返出,还可以提高支撑裂缝的导流能力,获得显著的增产稳产效果,社会经济效益可观,目前已在川西气井的压裂改造中获得普遍应用,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压裂气井在生产过程中,如果配产不合理将会导致出砂,引起产能下降,最终影响压裂效果。以往建立的压裂气井裂缝出砂临界产量公式没有考虑裂缝闭合压力的作用。综合考虑闭合压力、生产压差、支撑剂的类型以及裂缝的几何形态等对气井裂缝出砂的影响,通过对支撑剂受力分析,对以往的临界产量公式进行了改进,推导出了新的裂缝出砂临界产量公式,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防止压裂气井出砂提供了依据。图1参8  相似文献   

3.
长庆榆林气田上古压裂气井在壳牌定压生产及正常生产过程中,不同程度出砂,对地面设备等造成了极大安全风险,只能采取限制配产、控制生产压差的办法,控制气井出砂,但大大降低了气井产能,给陕141井区天然气生产量的完成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在综述气井出砂及防砂工艺进行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气井出砂的机理及原因,创造性地研制应用了绳索式井下防砂工具4井次,取得了很好的防砂效果,使气井产能得以充分发挥,保证了气田安全生产与平稳供气,经济效益在50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4.
长庆榆林气田上古压裂气井在壳牌定压生产及正常生产过程中,不同程度出砂,对地面设备等造成了极大安全风险,只能采取限制配产、控制生产压差的办法,控制气井出砂,但大大降低了气井产能,给陕141井区天然气生产量的完成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在综述气井出砂及防砂工艺进行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气井出砂的机理及原因,创造性地研制应用了绳索式井下防砂工具4井次,取得了很好的防砂效果,使气井产能得以充分发挥,保证了气田安全生产与平稳供气,经济效益在50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5.
随着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的发展和勘探领域的扩大,高温高压气藏、含硫油气藏、凝析油气藏等相继得到开发,而高温高压气井地层测试出砂问题广泛存在于国内外各油田,目前国内外更多的是从防砂工艺和出砂预测做文章,为了及早地控制地层出砂,文中着重从测试压差方面给出地层出砂的一些评价方法,如从抗压强度法、井口油压法、剪切强度法以及射孔流速法上来评价。  相似文献   

6.
气井系统出砂预测模型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出砂预测的基本内容包括定性出砂预测、出砂临界生产压差预测以及实际生产条件下的出砂半径预测。文章首先阐述了定性出砂预测方法;考虑气藏流体压力分布,建立弹性岩石材料的应变平衡方程,求解并结合弹性岩石的应力-应变方程得到地层岩石的弹性应力解;在孔壁上采用考虑孔隙压力的莫尔-库仑准则,便可预测出砂临界井底流压和生产压差;求解塑性变形区的应力平衡方程,并结合塑性区的应力-应变准则可得到塑性变形区的塑性应力解;根据弹、塑性边界的应力连续条件,建立弹、塑性边界上的径向应力平衡方程,求解可计算弹、塑性区边界半径即出砂半径。对涩北气田涩4-9井进行了系统出砂预测,与实际生产资料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7.
川西坳陷致密砂岩气藏拥有大量的高压高产气井,支撑剂回流出砂问题比较突出。由于气井压力高、产量高、流速快,加砂压裂后常出现支撑剂回流出砂的现象,对井口及地面流程管线闸阀、地面设备造成强烈的冲蚀破坏作用,已经严重影响到气田高压高产气井的正常生产。针对川西高压高产气井压后出砂对井口及地面流程管线闸阀、地面设备造成的不利影响,在结合实际的工程地质特征和生产情况及对压裂井出砂影响因素的分析基础上,通过优化测试排液工艺、优化压裂施工后期的顶替液量、优化压裂液破胶性能及采用纤维支撑剂压裂工艺,提出了有效的预防出砂对策,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防砂效果,保障了高压高产气井的安全、高效、正常生产.具有广阔的推广府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压裂改造是油气藏增产的重要增产措施,压后快速返排可以进一步提高增产效果,而提高压裂液的返排速度和控制支撑剂的回吐却相对矛盾,若压裂液返排速度过快,超过临界出砂流速,将产生支撑剂回吐现象,致使缝口处的导流能力大大降低;若压裂液返排速度过慢,致使返排率降低,将增加压裂液对储层的伤害。为解决这一矛盾,通过对纤维压裂工艺机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应用,表明纤维压裂对防止支撑剂回流、提高压裂液返排率、减少储层伤害、增强压裂改造效果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石油化工应用》2016,(11):86-90
榆林气田现在处于气田开发中期,气井出砂现象频繁,导致加快磨损井下管柱,工具及地面设备并且易导致气井减产甚至停产。有必要对气井出砂进行全方面的分析,文章首先对地层出砂机理以及压裂出砂机理进行分析,并且用经验法结合现场取样分析对榆林上古气井出砂类型进行确定,在压裂施工理想状态下气井不会出砂,其次根据试气数据进一步分析导致气井出砂的具体原因并给出进一步优化的压裂措施建议,推导出简单但是现场可行的气井临界携砂气量公式并且对气井进行合理配产,进一步指导现场,通过本文研究可以得到:通过经验计算判断以及现场取样分析,上古气井出砂主要原因为支撑剂回流影响;通过统计分析,加砂压裂后气井出现支撑剂回流现象,主要受返排率、返排速度、残留液、砂堵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加砂压裂有进一步的优化空间;推导出符合气井实际状态的最新井筒临界携砂公式。  相似文献   

10.
针对川西浅中层气藏存在的小规模加砂压裂增产效果差、压裂液返排率低、储层伤害大等问题,分析了提高压后天然气增产效果的大型加砂压裂与纤维加砂高效排液技术对策.大型加砂压裂造缝长度大,沟通的储层范围广,压后增产效果好;高效返排工艺能有效提高压裂液的返排速度和返排率,减少压裂液在地层中的滞留量,进而降低储层伤害,有效提高压后天然气的产能.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大型加砂压裂和高效返排工艺是有效提高川西浅中层气藏压后天然气增产效果和采收率的技术良策.  相似文献   

11.
气田中6口井的17个莺二段的地层水样品进行化学组分分析,采用目前油田水研究普遍应用的苏林分类法进行分类。分别从平面上和垂向上来分析研究地层水的特征与成因,并综合本区构造活动及伴随的CO2上侵和岩石学方面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气田水文地质条件、封闭状况及油气保存条件。研究结果认为,本区莺二段地层水以代表大陆环境的沉积水NaHCO3水型为主,也见Na2SO4及MgCl2水型。该区整体水动力较弱,油气保存较好,有利于天然气成藏。  相似文献   

12.
利用地震速度、声波测井和中途测试等资料 ,研究了莺歌海盆地地层压力的特征及分布 ,分析了早期自源超压及其伴生的滞烃作用和它们对油气初次运移的影响。莺歌海盆地强烈超压主要是压实不均衡的结果 ,超压的分布受沉降 -沉积速率和盆地充填岩性的控制 ,超压界面明显起伏 ;超压层段异常低的热解峰温和高生成指数反映了超压的滞烃作用 ,超压及其滞烃作用是有机质热演化异常的主要原因 ,也是决定盆地天然气成藏过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莺歌海盆地地层压力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地震速度、声波测井和中途测试等资料,研究了莺歌海盆地地层压力的特征及分布,分析了早期自源超压及其伴生的滞烃作用和它们对油气初次运移的影响,莺歌海盆地强烈超压主要是压实不均衡的结果,超压的分布受沉降-沉积速率和盆地充填岩性的控制,超压界面明显起伏,超压层段异常低的热解峰温和高生成指数反映了超压的滞烃作用,超压及其滞烃作用是有机质热演化异常的主要原因,也是决定盆地天然气成藏过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楚雄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油气藏形成的关键时段是燕山期,晚燕山期后上覆K2-E地层成为新的区域盖层,喜山运动的挤压作用加强或改造了原先形成的圈闭,同时造成油气重新运聚,形成新的油气保存单元。在油气保存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构造特征、含油气系统研究,将楚雄盆地现今油气保存单元划分为:持续型、残留型、改造型及重建型4种基本类型。最后,对各油气保存单元进行了综合评价,进而提出了下一步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5.
莺歌海盆地流体底辟构造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贡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莺歌海盆地是一个独特的沉积盆地,其以强烈的底辟构造,巨厚的沉积盖层,快速的沉降沉积活动和异常高温高压等地质现象而称,在调研大量献的基础上,对莺歌海盆地底辟构造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盆地内的底辟构造属于流体底辟构造,阐述了底辟构造的发育特征,从底辟产生的物质基础(流体源)和外界条件(热能、退覆层系,外力)等方面探讨了流体底辟的成因机制,总结出流体底辟构造形成的理论模式,并从圈闭,运移,保存等方面阐述了底辟构造对天然气成藏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莺歌海盆地超压体系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莺歌海盆地是南海北部被动大陆边缘上的一个新生代沉积盆地,是一个年轻的、快速沉降的、沉积深厚的海相第三纪盆地,具有异常高温、高压,泥底辟构造非常发育.本文用改进了的趋势线法,利用地震速度谱资料计算地层压力,绘制了全盆地的超压顶面等深度图及各层压力系数变化图.经作图发现,莺歌海盆地的异常超压体系,象一个漂浮在盆地中的高温高压包,盆地中间埋藏浅而厚,盆地边缘加深变薄以至消失.此外,还发现了古超压面,它与现今的超压面是不一致的.并认为古、今超压面之间是古温度和古压力的能量释放带,现在找到的气田都在这个能量释放带范围内,属于超压体系以上的成油体系.这个成油体系以与泥底辟构造相伴生的高温高压包为烃源岩,由于水热增压和新生流体增压,高压包的压力是不断变化的,当压力增高至冲破上覆地层时,烃类呈幕式从高压包中释放出来,并以水相运移为主,由高势向周围低势区运移.能量释放带从纵向上接受高压包中通过泥底辟和“气烟筒”向上运移的油气.横向上,高压包中的油气沿大断层及不整合面向能量释放带中运移,即向盆地边缘断裂构造带及大三角洲砂岩体内运移、聚集.所以,找准能量释放带中的各类圈闭是油气勘探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莺歌海盆地流体底辟构造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莺歌海盆地是一个独特的沉积盆地 ,其以强烈的底辟构造、巨厚的沉积盖层、快速的沉降沉积活动和异常高温高压等地质现象而著称。在调研大量文献的基础上 ,对莺歌海盆地底辟构造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盆地内的底辟构造属于流体底辟构造 ;阐述了底辟构造的发育特征 ;从底辟产生的物质基础 (流体源 )和外界条件 (热能、退覆层系、外力 )等方面探讨了流体底辟的成因机制 ,总结出流体底辟构造形成的理论模式 ;并从圈闭、运移、保存等方面阐述了底辟构造对天然气成藏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琼东南盆地温压场特征及其与油气运聚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琼东南盆地具有高温、高压特征。盆地平均地温梯度在4℃/100m以上,不同地带地温梯度存在明显差异,下第三系地温梯度明显低于上第三系,影响地温场的因素主要有火山活动,莫霍面埋深,断层活动和岩石性质,上、下第三系在构造背景,沉积环境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相应地划分为上、下两个超压系统,下超压系统主要由烃类的大量生成和裂解引起,强超压区分布在2号断裂带以南、上超压系统主要由欠压实作用引起,超超压区分布较局限,上、下超压系统的形成时间一致,均在中新世以后,琼东南盆地独特的温压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区内油气的演化与分布。超压环境中存在3种成藏模式,下第三系勘探有3个最利区带和两个有利区带,上第三系勘探应重视盆地西北部的正常压力带,压力过渡带及东部浅层流体破裂较为发育地带。  相似文献   

19.
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带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莺歌海盆地位于海南岛以西、中南半岛以东的海域,总体呈NW-SE向。该盆地由中央底辟带和斜坡带两个构造单元组成。底辟带发育中新统(莺黄组、梅山组和三亚组)及渐新统(崖城组)两套烃源岩,生油门限深度在2800~3000m之间;主要圈闭由底辟流体上拱形成,底辟活动的幕式发育决定了油气幕式运移。不同的油气运移动力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油气藏:中新统源岩在高温高压及欠压实作用下,形成高压囊,使上覆地层破裂,产生高角度断层和裂隙,烃类气沿此形成深部及浅部气藏;另外,本区深部的无机成因CO2气在高压作用下,排驱断裂附近的烃类气,一方面对原有气藏进行破坏,另一方面在远离断裂的两翼形成含少量CO2气体的新的烃类气藏。  相似文献   

20.
琼东南盆地温压场特征及其与油气运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琼东南盆地具有高温、高压特征。盆地平均地温梯度在 4℃ /10 0 m以上 ,不同地带地温梯度存在明显差异 ,下第三系地温梯度明显低于上第三系。影响地温场的因素主要有火山活动、莫霍面埋深、断层活动和岩石性质。上、下第三系在构造背景、沉积环境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相应地划分为上、下两个超压系统。下超压系统主要由烃类的大量生成和裂解引起 ,强超压区分布在 2号断裂带以南 ;上超压系统主要由欠压实作用引起 ,强超压区分布较局限。上、下超压系统的形成时间一致 ,均在中新世以后。琼东南盆地独特的温压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区内油气的演化与分布。超压环境中存在 3种成藏模式。下第三系勘探有 3个最有利区带和两个有利区带 ,上第三系勘探应重视盆地西北部的正常压力带、压力过渡带及东部浅层流体破裂较发育地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