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基于关系矩阵和模糊理论的采空区稳定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基于关系矩阵和模糊理论的采空区稳定性综合评价方法,结合目前岩石力学有关研究成果和我国留矿采矿法生产实际,确定了采空区稳定性系数与稳定性级别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计算结果结合某矿山采空区地压显现实际情况,对该矿山地下采空区的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矿山环境质量准确评价是矿山持续开发的前提条件,提出结合熵值法和突变理论进行矿山环境质量评价。选取矿山建设情况、自然生态环境、地质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4大类指标共11项因子,采用客观的熵值法判断指标间相对重要程度,利用突变级数法计算突变级数值进行评价,避免了确定指标权重值的弊端。以5个小型矿山环境质量评价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数据获取、标准化和评价过程简便,矿山环境质量等级以较好和一般为主的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该方法经过完善指标体系后可更加合理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因此,基于熵值法和突变理论的矿山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是可行、可靠的。  相似文献   

3.
基于矿体三维地质建模的云浮高棖矿区储量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三维可视化环境下可快速实现矿体品位和储量的高精度计算。首先根据矿床地质勘探资料用三维可视化软件建立地质数据库及相应的矿体三维实体模型,用以模拟矿体形态;其次,建立矿体块体模型,应用块模型方法对矿体内部进行划分,进而采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对矿体内部特性数据进行赋值估算,从而获得矿体内部所有块的特性数据;最后完成矿床品位和储量的统计分析计算。借助大型三维可视化矿山软件Micromine, 在建立云浮高棖矿区某金属矿床的地质数据库和矿体三维实体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矿体的块体模型,分别采用普通克里格法和距离幂次反比法,根据金属的实际边界品位对该矿床的品位和储量进行分析和估算,并将矿山生产实际获得的储量与计算获得的储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可视化方法不但效率高且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根据所处的具体矿山地质条件,进行锚杆支护设计的理论和几种设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文中介绍了用AutoCAD 2008软件制作矿山三维立体图的方法,应用矿山三维立体图进行了矿体储量等计算、生成了部分应用图件。提出了充分利用已有地质资料、结合实际灵活布置地质工程,以三维方法编制日趋完善准确的地质基础图件,根据实际需要生成应用成果图件的地质勘查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6.
菜园煤矿地表塌陷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菜园煤矿地表塌陷面积的计算,并根据该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塌陷地综合治理的规划方案,为矿山的地质环境的全面整治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建材701矿为工程对象,结合矿山实际情况和工程地质条件,详细总结了该矿露天转地下开采设计方案;并利用Surpac软件建立实体模型,根据该三维实体模型可实现开采设计的科学化、动态管理的可视化,为类似露天转地下矿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地质统计学的储量估算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洪滨  熊俊楠 《煤炭学报》2007,32(3):267-271
通过近几年来对地质统计学理论和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研究,结合我国国情设计开发出储量估算系统,解决了储量估算过程中变异函数计算及自动拟合、组建并求解克立格方程组、建立三维地质模型、自动绘制图形等问题,提出了将地质统计学储量估算方法与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相结合的开发模式.并以某矿山为例,介绍了本系统的功能及计算效果.  相似文献   

9.
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在某铜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某铜矿为例,基于地质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应用能够反映区域化变量特征的变异函数,利用矿业软件,建立了矿山矿床的数学模型和工程实体模型.结果表明,建立的实体模型更加逼真地反映了矿山开采现状,储量计算结果与用传统方法计算的储量接近,为采矿工作者进行工程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抚顺城区矿山开采活动对地质环境破坏严重,地质灾害广泛发育。以抚顺城区地质环境背景为基础,根据现场实际调查情况,结合抚顺城区矿山开采现状,对露天矿周边和采煤沉陷区域存在的地质环境灾害问题及危害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针对露天金属矿山的供矿质量不稳定的现状,响应智能矿山发展的需求,研发了具有地形生成与配矿计算集合的矿石质量智能控制系统。系统的地形生成功能采用C++语言编制,利用Open GL可视化平台完成区域骨架构建、地形填充,实现开采现状模型品位更新及矿量统计,从而为矿石质量控制提供基础。根据矿石质量优化需求,以多目标函数描述配矿问题,构建数学模型,采用遗传算法求解,得到优化方案后将其显示于三维模型系统中,在优化矿石质量的基础上达到矿山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对于大中型露天金属矿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裴启涛  陈建宏  程运材  杨珊 《金属矿山》2008,38(4):120-12124
堆积型铝土矿是我国华南地区生产金属铝的主要来源。针对一些面临资源接替的堆积型铝土矿山急需解决的如何合理匹配采场与洗矿厂来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的难题,运用现代物流规划、运筹学和系统工程思想,建立了堆积型铝土矿洗矿厂厂址与配矿方案的综合优化数学模型,并在某实际堆积型铝土矿山得到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王洋  马施民  许珂 《金属矿山》2015,44(11):164-168
为避免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的传统评价方法对于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以及主观赋权所存在的不足,以潞安矿区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熵值法的改进突变级数法并用于对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在系统分析该矿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的基础上,以该矿区5个典型生产矿井为例,首先根据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及特点,构建了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利用熵值法确定同层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然后利用突变级数法中的归一化公式计算出不同矿井的总突变隶属度值,最后运用转化后的等级标准对该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避免了人为确定权重的主观性,而且能够定量区分出同一层次指标的重要程度;该方法的评价结果与实地野外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可为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和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国外老矿山是我国企业"走出去"进行矿业权投资和矿业开发的重要对象之一,系统总结国外老矿山找矿的方法及特点将有益于提升我国企业开展国外老矿山找矿的成功机率。通过对比分析中、西方在老矿山找矿方法上的差异及其各自的优势与劣势,筛选出了具中国特色的较有效的国外老矿山找矿方法是地质方法、地质科研方法及就矿找矿方法。采用综合分析法,阐明了国外老矿山找矿方法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要问题是我国地质与物探、遥感的专业分工明显,其次是我国地质勘探标准与西方的明显不同,最后是国外老矿山的矿区地质资料很不完整。据此认为国外老矿山的就矿找矿,地质方法是基础,地质科研要先行,并建议加强国外老矿山找矿的遥感地质工作。  相似文献   

15.
级差矿利的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综合分析级差矿利的要概念、分类、产生的原因基础上,提出了标准开采指标、劣等矿山开采指标等参数的计算方法,给出了级差矿利的测算模型,并对某一矿区(11对矿井)的级差矿利进行了测算。  相似文献   

16.
某堆积型铝土矿Al2O3含量与铝硅比变化很大,而氧化铝拜尔法生产工艺对该两项指标的要求非常苛刻,因此配矿工作贯穿于矿山生产全过程。通过对供配矿管理业务流程与影响因素分析、持续稳定供配矿研究,建立起采场配矿与堆场调配配矿系统研究模型,提高了配矿效率和配矿质量,总结了一套岩溶堆积型铝土矿进行持续稳定供配矿的管理工作方法,完善了岩溶堆积型铝土矿的开发利用,对类似矿山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根据矿体的大小、矿块的数目、地质矿量和品位及矿块开采状态特征变量建立了一个编制矿山长期生产的计算机系统。本文简要叙述了该系统的原理和方法,并结合 庄铁矿生产的中的研制了一个更为完善的适合于具有类似特征的生产矿山的长期生产计划系统。  相似文献   

18.
针对矿山现有的地质信息数据等,建立了以利用Surpac软件的三维地表模型、矿体模型及地质数据库,对矿山资源储量进行计算。基于地质统计学的理论,建立某铅锌矿地表模型、钻孔数据库、矿体模型、块体模型,对矿体内样品进行组合分析统计,采用幂次距离反比法对块体品位进行估值,最后根据国内对地质矿产资源的分类方法,按照不同边界品位、工业品位等分类依据,得出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为铅锌矿的后续生产,提供了可靠保证。结果表明:通过构建该矿地质数据库,建立的三维模型,可对地质工程、采矿工程、储量估算、矿石品位动态管理等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针对白马铁矿及及坪采场近年来不能稳定达产达效的实际情况,寻求使采场快速达产、生产成本可控的技术方案。基于矿体的赋存特征,利用3Dmine软件建立三维可视地质模型,并在三维地质模型基础上利用L-G法优化开采境界。在剥采比与产能双层指标控制下,对采场按设计正常采矿的产能方案、采场境界内缩均衡剥采比的产能方案以及采场分期分区开采产能方案进行比选,得出了采场分期分区开采产能方案可满足要求。针对此方案进行了应用实践,实践表明自2012年起,白马铁矿在及及坪采场采剥能力大幅提高、超过设计能力,矿石及采剥成本大幅下降,降幅达38%。分期分区开采可增加矿石产能、均衡剥采比,能够促使矿山早日达产达效,为类似矿山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20.
根据矿山地质地形条件、矿体赋存状态、矿山现有矿山设施,确定大西沟超贫磁铁矿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通过矿山边坡稳定性计算和极限平衡分析初步确定边坡角,采用浮动圆锥法确定最终开采境界。南采场封闭圈标高550m,北采场封闭圈标高670m,最终边坡角为48°~50°,平均剥采比为1.15,技术经济效果良好。该设计流程在当前矿山设计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