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油田含聚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含聚污水量的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聚丙烯酰胺降解技术应用到含聚污水处理领域.聚丙烯酰胺降解技术包括机械降解、化学降解、热降解和生物降解,其中生物降解技术成熟、无二次污染.因此,利用高效降解聚丙烯酰胺的菌株处理含聚污水将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对聚丙烯酰胺降解技术、微生物固定化技术进行了介绍,着重阐述了生物降解技术...  相似文献   

2.
毕可军 《化肥工业》2011,38(4):9-12,22
介绍了灰融聚流化床粉煤气化技术的特点、工艺流程及采取的节能减排措施和效果.对常压和加压1.0 MPa灰融聚流化床粉煤气化炉生产1 000m3煤气的能耗分别与UGI富氧气化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常压灰融聚流化床粉煤气化技术的能耗略低于UGI富氧气化技术,而加压1.0 MPa灰融聚流化床粉煤气化技术比常压灰融聚流化床粉煤气...  相似文献   

3.
对江苏凯茂MTD合成技术、清华大学聚甲氧基二甲醚技术、北京旭阳化工技术研究院聚甲氧基二甲醚技术、淄博津昌助燃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聚甲氧基二甲醚技术庄信万丰Formox公司甲醛工艺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正>前不久,冬季轮胎专用材料溶聚丁苯橡胶SSBR 1040和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SSBR 72612F技术在独山子石化公司成功完成中试验证,我国溶聚丁苯橡胶"卡脖子"关键技术开发取得突破。该技术由中国石油化工研究院和独山子石化公司合作开发,这一重要技术的突破,不仅为后续工业试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还为高性能、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国产化,解决溶聚丁苯橡胶"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国内外液体聚硫橡胶合成技术和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国内液体聚硫橡胶改性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指出了液体聚硫橡胶未来的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6.
王乐意 《山西化工》2002,22(3):1-3,7
通过对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灰熔聚流化床粉煤气化技术”的调查,介绍了该技术的关键和先进性、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的比较以及“灰熔聚”技术面临的挑战和市场机遇。指出“灰熔聚”的工业化将是我国煤气化技术传统产业升级和改造的一次重大革新和突破,对煤气化技术的国产化、提高煤炭利用率、改善环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聚电解质强化超滤(PEUF)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废水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多种低浓度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详细介绍了聚电解质在PEUF中的作用机理、聚电解质的种类和聚电解质强化超滤技术的影响因素。总结了聚电解质的回收利用方法,包括酸化超滤法、加盐超滤法、电解回收法以及这三种方法的相互组合。最后提出了该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溶聚丁苯橡胶的发展历程,从官能化引发剂、官能化封端改性等方面详述了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的研究进展及溶聚丁苯橡胶的官能化技术在轮胎用橡胶方面的重要作用。将官能化技术和偶联技术结合而产生的官能化星型溶聚丁苯橡胶是丁苯橡胶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王宁波 《化肥设计》2011,49(1):17-20,32
灰融聚CAGG流化床粉煤气化技术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煤气化技术.介绍了该技术的气化原理、技术特点以及CAGG气化炉的结构特点;分别阐述了常压和加压灰融聚煤气化装置的工艺流程、气化指标、"三废"排放处理和装置投资情况;结果表明,新型CAGG灰融聚流化床粉煤气化技术适宜于中小型化肥、化工装置的气头改造以及燃料气、焦...  相似文献   

10.
结合聚酯生产技术的国产化,通过对终聚反应器的工作内容和目前国内已引进主要技术的终聚反应器结构的分析,对终聚反应器的总体结构、器体、成膜装置、轴承等的机械设计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滑石粉超细粉碎过程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超细粉体在现代工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超细粉碎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为现代新材料提供高性能的粉体,然而超细粉碎过程中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物料粒度的减小,还包含了许多复杂的机械化学变化,本工作研究了滑石粉超细粉碎过程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讨论了物理化学性质变化的相关机理,研究表明:,滑石粉经搅拌磨超细粉碎后,表面活性增强,热效应改善,白度提高,粉体性质变化与超细粉碎过程的热力学特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超细丁苯粉末橡胶增韧聚丙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一种新型超细丁苯粉末橡胶增韧聚丙烯(PP) ,考察了丁苯粉末橡胶用量、相容剂的种类及用量对PP性能的影响;观察了丁苯粉末橡胶在PP中的分散状态,研究了丁苯粉末橡胶对PP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细丁苯粉末橡胶的加入能够显著提高聚丙烯的韧性;加入相容剂B后的增韧效果更好;相容剂与超细丁苯粉末橡胶在PP中具有包藏结构;复合有成核剂的超细丁苯粉末橡胶比相容剂B有更明显的成核作用,可提高PP的结晶度,从而使PP的刚性和耐热性提高。少量相容剂B与之复合后,仍可保持这种较强的成核能力。  相似文献   

13.
超细镍粉的制备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牛明勤  吴介达 《精细化工》2003,20(12):715-717
超细镍粉是良好的电、磁热敏材料,在催化剂、磁性材料、烧结活化剂、导电浆料、电池材料、硬质合金粘结剂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成为国内外新颖功能材料开发的热点之一。文章简介了超细镍粉的物理、化学特性、应用领域及发展前景,并介绍了超细镍粉的几类较成熟的制备方法如固相法、液相法、气相法和电化学法及其研究进展,提出了制备纳米镍粉的一种新思路。引用文献32篇。  相似文献   

14.
采用重选和反浮选相结合的方法对广东云浮天然黄铁矿进行提纯,经气流粉碎后获得平均粒径为13μm、T Fe和S含量分别为45.30wt%、50.95 wt%的黄铁矿超微细粉体,采用XRD、EDS、XPS以及TG对黄铁矿超微细粉体进行了表征。XRD与EDS分析结果表明黄铁矿超微细粉体的主要物相为黄铁矿FeS2,粉体颗粒呈不规则形状;TG结果表明黄铁矿超微细粉体在440℃前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XPS分析表明黄铁矿超微细粉体表面Fe以Fe3+形式存在,S主要以SO42-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5.
超细粉体的应用及制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超细粉体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应用,研究了各种超细粉体的制备技术,分级技术及设备的性能特点,分析了国内外相关技术,对超细粉体技术今后的发展和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超细Co3O4粉体的制备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超细Co3O4粉体的制备方法和特点,简要介绍了超细Co3O4粉体在催化剂、电极、陶瓷等领域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7.
以钢渣和助磨剂(乙二醇、三乙醇胺和无水乙醇按体积比1:1:1混合)制备钢渣超细粉,用其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处理,获得钢渣改性活性炭,研究了钢渣种类、助磨剂用量和钢渣超细粉用量对钢渣改性活性炭降解甲醛性能的影响,分析了钢渣的化学成分、钢渣超细粉的粒度分布及结构、钢渣改性活性炭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450 g热闷渣与6 g助磨剂制备的钢渣超细粉用量10 g、活性炭30 g、无水乙醇50 g制备的钢渣改性活性炭具有良好的降解甲醛性能,12 h后甲醛降解率为60.9%。热闷渣中Fe2O3和MnO含量高,有利于甲醛在具有孔结构的活性炭中富集与催化降解;适量的助磨剂可显著减小钢渣超细粉的粒径,改善其粒度分布均匀程度,有利于增加钢渣超细粉与活性炭、甲醛的接触面积;可抵消由于活性炭孔隙率与比表面积降低导致的吸附性能下降,提高钢渣改性活性炭降解甲醛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均匀沉淀法制备ZnS超细粉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ZnS超细粉通常是采用硫代乙酰胺(TAA)作为硫源,用化学合成法制取,但使用该原料在合成过程中易出现团聚现象,且价格昂贵;提出了采用一种低成本,且相对易于控制的原料硫代硫酸钠作为硫源,用均匀沉淀法制备ZnS超细粉的方法,并讨论了PH值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可制得均匀、球形的ZnS超细粉末,且均匀粒径约为20nm。  相似文献   

19.
超声波酸浸除铁提纯硅微粉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超声波外场下酸浸去除硅徽粉中铁杂质的效果,实验考察了超声波频率、时间对硅徽粉中铁杂质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的机械作用能促成酸液的乳化和徽粉的分散,空化作用产生的局部高温高压,不仅可撕裂硅微粉中含铁杂质带,使酸液进入而溶出铁杂质,并且反应徽区的高能高温加速了反应进程,强化了酸浸除铁的效果.此外,提高超声波频率和增加处理时间均能提高铁杂质的去除率.经超声波处理后,样品铁杂质质量分数最低可以降到8 μg/g,相当于不加超声波外场情况的1/3.该结果为超声波用于硅徽粉提纯提供了相关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0.
超细粉末制备技术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超细粉末制备技术的最新进展,分析了超细粉末制备过程的特殊性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研究开发中的关键问题,特别从化学工程的角度提出了超细粉末制备过程中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派生的各种工程问题,并指出了发展我国超细粉末工业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