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微电脑世界》2013,(5):111
2013年会有越来越多的恶意软件阻止包括手机在内的移动设备的安全更新,手机内的病毒甚至将自行购买恶意应用软件。网络犯罪分子开始更多的关注弱势的消费者,通过"钓鱼短信"进行欺诈。以下是保护移动设备安全,远离移动设备诈骗的秘诀:  相似文献   

2.
如今移动设备在计算机系统中广泛应用,病毒的危害性也明显加大,威胁人们的网络安全.对移动磁盘病毒变种展开了分析,并提出了病毒防御措施,以期能够分析移动磁盘病毒机理,建立预防为主,处理为辅的防御机制,维护局域网络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3.
USB可移动设备所造成病毒蔓延、数据外泄等问题日益严重。对USB移动设备进行有效控制,可以很好地保护USB移动存储设备的安全。文中介绍了控制USB移动设备的几种方法,分析已有方法的弊端,提出了利用组策略这种方法,完美地解决了有选择性的禁用USB移动设备问题,做到了人性化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自从第一例病毒的问世,IT届的噩梦即开始了,互联网的发展更为病毒的繁殖提供了温床。而今这种趋势更有向移动手持设备方面蔓延,今后两年,手机将成为病毒的下一个攻击目标,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相似文献   

5.
正传统的电脑病毒,有时候会被比喻成"像感冒病毒一样传播",但这些病毒的确不会像感冒一样,通过空气传播。随着Wi-Fi和移动互联网的流行,病毒传播行为也在发生变化,最近,英国的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研发出了一种新病毒,可以通过空气,在多个Wi-Fi网络中传播,距离比较近的热点或移动设备将会被传染。研发这款病毒的是英国利物浦大学的研究人员,他们研发病毒的目的,是证明一种新的病毒传播机理,并鼓励  相似文献   

6.
随着闪盘、移动硬盘等USB设备的广泛使用,方便了移动存储的同时,也对系统的安全性带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现在通过闪盘传播的病毒越来越多,在使用闪盘过程中,病毒很容易趁机侵入系统。闪盘等USB设备体积小巧便于携带,别人只需将闪盘连接到电脑上,通过简单的复制操作,即可悄无声息地窃取电脑中的重要数据。因此,对本机或者局域网中的USB设备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跟踪和监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相似文献   

7.
9月18日,迈克菲(McAfee)宣布推出基于WindowsMobile5.0的McAfeeVirusScanMobile和McAfeeVirusScanMobile企业版。该两款新产品的发布扩大了受M c A f e e移动安全软件保护的平台范围,并且帮助WindowsMobile5.0的用户防范最新的恶意软件和攻击,包括最新发现的SmiShing攻击(通过短消息的网络钓鱼攻击)。移动设备是黑客和病毒编写者未来攻击的主要目标,移动设备访问互联网和收发文本信息时可能被恶意软件攻击,智能手机更可以通过下载文件和安装应用感染病毒,移动病毒能够传播给存储在用户电话薄里的联系人。然而,对于企业级用户来讲,…  相似文献   

8.
祝攀 《福建电脑》2008,24(10):58-59
计算机硬件技术的不断进步,移动存储设备,如U盘,已经成为目前计算机用户存储和传送数据的主要载体。本文论述了利用移动设备传播的计算机病毒工作原理和行为分析,然后提出了针对移动存储设备(U盘)病毒的防治策略和清除手段。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与网络》2009,(11):32-33
相信公司中很多同事都会经常使用U盘、移动硬盘(或者MP3、MP4等影音设备)转存资料,往往这些设备中携带着各式各样的病毒,导致公司网络遭受病毒攻击,无法正常上网。如何从根本上斩除移动存储设备的病毒,保卫企业网络安全呢?  相似文献   

10.
《微电脑世界》2012,(5):115
近日,巴斯基实验室发表恶意软件分析报告,其中显示移动威胁成为了一大重点,用户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智能手机威胁。中国的病毒编写者创建了名为RootSmart的手机僵尸网络。这类僵尸网络中包含的被感染手机设备数量从10,000到30.000台不  相似文献   

11.
2005年的安全,IT经理们似乎应该去许更的告诉员工,哪种数据可以存储,哪种不能。从要制定措施,不要让员工再犯傻。多的愿望,然后确保这些愿望得以施行。而这2004年的经验来看,移动设备势必成为今年被攻击此外,移动设备在今年将成为病毒攻击的另其中除了安装杀毒软件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保的主要目标。外一个原因是,目前已经有一些手机配备了数据障移动应用的安全性。关于移动设备到底能够对企业的生产提供多大存储用途的微型硬盘。如希捷、日立以及东芝都有“要立即安装杀毒软件工具,时间不是明的帮助尚存一些争论,但部署这些移动设备的一个小…  相似文献   

12.
U盘由于体积小巧、价格便宜、使用简单等优点而深得广大用户的厚爱,随着大容量U盘的价格一降再降,现在U盘几乎是人手一个。正是因为U盘如此普及。因此,U盘病毒也“寄生”其中,一时间,在互联网上掀起腥风血雨。据国外一项调查结果显示,USB存储器和MP3播放器等便携式移动设备成了最大的安全威胁:38.4%的被调查者认为USB移动设备是最大的安全威胁,而23.7%将互联网病毒视为最大威胁,22.3%认为恶意软件/间谍软件是最大威胁。由此,不难看出以U盘为首的USB移动设备带给我们的潜在安全隐患。那么,是不是USB设备就不能用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噎废食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只要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使用U盘,也能高枕无忧!  相似文献   

13.
张涌金 《网管员世界》2014,(22):120-121
许多时候,电脑发生病毒感染都是由于USB可移动设备导致的。当把U盘链接电脑的时候,这些Autorun病毒会伪装成自动运行文件。 对此,Antirun则是一个Window下的免费软件,专门用来阻止“移动设备”带来的病毒。该软件只有400多KB,十分的小巧,界面也是非常简单,如果同时插入多个移动设备,它则会使用标签页的方式来进行管理。我们可以使用这个软件打开U盘,安全删除驱动器,如果有威胁,便会提示删除。特点和功能如下:  相似文献   

14.
对USB移动存储设备中的异常病毒数据进行检测,可以延长USB移动存储设备寿命,提高数据利用率,减少系统运行时间。当前方法利用轨迹点片段异常对USB移动存储设备中的异常病毒数据进行检测,将几个独立的USB移动存储设备中的异常病毒数据属性进行结合,针对现有的异常病毒数据点的异常轨迹进行检测,以病毒数据的位置、速度以及方向为检测对象。该方法对USB移动存储设备中的异常病毒数据检测效率低,不适用于大规模的USB移动存储设备中的异常病毒数据检测。为此,提出一种基于PATRICIA树的USB移动存储设备中异常病毒数据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K-means算法将USB移动存储设备中的数据划分为K个类,并利用欧几里德距离对各个类间的相似度进行衡量,然后在独立分量分析的基础上加入遗忘因子,对USB移动存储设备中异常病毒数据检测时含噪进行测量估计,最后利用小波分析法,通过设置USB移动存储设备中异常病毒数据判定阈值,以及标准化以后的小波系数内绝对值,与判定阈值的比较完成病毒数据的检测。实验结果证明,所提的检测方法可以高精度地对USB移动存储设备中异常病毒数据进行检测,更加符合该领域发展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宁 《程序员》2005,(1):12-13
伴随着第一股寒流的到来,曾经充斥着各种移动设备新闻的秋天也悄然落幕了。各大移动厂商已经开始盘算,明年开春在中国移动市场这片土地上该播撒什么种子了。可这个冬天注定不会平淡,一种叫做“skulls(骷髅)”的手机病毒引起了所有主流媒体的关注。手机病毒的出现无疑是给了主推智能手  相似文献   

16.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各种移动设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周围。本来为人们生活工作带来方便的移动设备,结果却被黑客利用开发出大量通过其进行传播的病毒和木马,这样系统的安全一时间变得岌岌可危。怎样才可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与网络》2012,(7):74-74
近日,知名信息安全厂商卡巴斯基实验室发表二月恶意软件分析报告,其中显示移动威胁在二月成为了一大重点,用户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智能手机威胁。中国的病毒编写者创建了名为RootSmart的手机僵尸网络。这类僵尸网络中包含的被感染手机设备数量从10,000到30,000台不等。RootSmart手机僵尸网络目前感染的设备已经超过几十万台。被感染的设备能够远程接收和执行命令控制服务器发送的指令。  相似文献   

18.
当下移动设备硬件性能的进步和发展,为增强现实技术提供了新的扩展领域,在移动设备上实现增强现实技术。移动设备上的增强现实技术可以更加方便,直观,自然地将信息传递给用户,并且可以通过多种呈现方式给用户呈现额外的信息。移动设备与书本的交互过程中,用户只需将移动设备的摄像头对准书本中预设的一张图片,或是一个二维码,移动设备就会将对应的附加信息叠加到当前屏幕显示的内容之上。数字内容和周围现实环境的结合给用户带来了另一种交互方式。移动设备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附加信息,庞大的网络数据可以为书本带来无限的附加内容。  相似文献   

19.
安康 《软件世界》2006,(2):69-71
尽管,针对手机和PDA的恶意软件所带来的风险还比较小,但是,新的和更多的恶意代码对即将到来的暴风骤雨发出警告。因此,何时购置你的保护伞呢?预示:目前,相对其它领域来说,恶意软件对手机和PDA造成的危害还比较小,但是新的恶意软件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表明,在将来,移动设备将成为攻击目标,尤其是那些运行SymbianOS的智能手机。厂商:大多数防病毒厂商都有针对智能手机和PDA的客户软件,但它们都不是集中管理的。有几家厂商和移动电话厂商和移动通信运营商达成一致,把防病毒作为一个预装的选项或服务。前景:由于缺乏企业解决方案,安全架构师应该考虑围绕智能手机和PDA来制定安全策略。为了个人应用或企业应用,雇员应经把这些设备带入到企业网络中。谈及移动恶意软件,智能手机和PDA的前景还真不一定是一片光明。尽管专家已经指出了病毒和木马正阴云密布,但实际上,安全架构师目前对此还没有太多担忧。据说,具有预见性的架构师可能要在2006年开发一个移动设备策略。在智能手机木马和病毒不断增长的同时,雇员已经把智能手机和PDA引入到公司网络中。恶意软件的编写者正在尝试新的传播方法和更多的恶意代码载体。我们将分析移动恶意软件带来的风险,讨论移动病毒是如何传播的,并且弄清楚防病毒厂商打算如何应付这一逐渐增加的威胁。  相似文献   

20.
当下移动设备硬件性能的进步和发展,为增强现实技术提供了新的扩展领域,在移动设备上实现实现增强现实技术。移动设备上的增强现实技术可以更加方便,直观,自然的将信息传递给用户,并且可以通过多种呈现方式给用户呈现额外的信息。移动设备与书本的交互过程中,用户只需将移动设备的摄像头对准书本中预设的一张图片,或是一个二维码,移动设备会将对应的附加信息叠加到当前屏幕显示的内容之上。数字内容和周围现实环境的结合给用户带来了另一种交互方式。移动设备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附加信息,庞大的网络数据可以为书本带来无限的附加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