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产乳糖酶米曲霉(ATCC20423)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和紫外复合氯化锂诱变处理选育高产乳糖酶菌株.利用紫外线辐照诱变得到突变株UV-15-20的乳糖酶活力为114.08U/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49.22%;以紫外线复合氯化锂选育得到突变株UV-LiCl-38乳糖酶活力为121.42U/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58.82%.传代实验表明两个突变株均具有稳定的遗传性.  相似文献   

2.
胆固醇氧化酶高产菌株的复合诱变选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进一步提高产酶水平,本实验采用超声波联合亚硝基胍的复合诱变方法处理胆固醇氧化酶产生菌(甾短杆菌),通过1mg/mL亚硝基胍和超声(200W,50kHz,35min)同时处理细胞悬液,获得一株红色突变株,其产酶活力从0.5U/mL提高到1.21U/mL,酶活提高了140%。证明该联合诱变手段对甾短杆菌产胆固醇氧化酶具有良好的诱变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黑曲霉、蜡状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物理诱变及紫外物理诱变和紫外亚硝酸复合诱变的方法,选育培养出产木聚糖酶酶活较高的菌株。经过紫外诱变后黑曲霉菌株所产酶酶活为17.3716U/ml;经过复合诱变后黑曲霉菌株所产酶酶活为15.2144U/ml。经过紫外诱变后枯草芽孢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菌株所产木聚糖酶酶活分别为16.1328U/ml和13.7200U/ml。  相似文献   

4.
紫外线与超声波复合诱变选育红曲色素高产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红曲霉为出发菌株,用酶法制备原生质体,然后通过紫外线和超声波诱变方法对其复合诱变来选育高产红曲色素的菌株.试验结果表明:在超声波20min+紫外线100s的复合诱变条件下,红曲霉菌发酵产红曲色素色价值可高达128.8 U/mL,与出发菌株相比,色价提高了12.6%~69.03%.经3次传代培养,色价稳定.  相似文献   

5.
高产红曲色素的紫红红曲霉诱变育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紫红红曲霉为出发菌株,通过物理(紫外线、超声波、微波)诱变和化学(氯化锂)诱变的方法来选育红曲色素高产菌株,实验过程中分别采用单-的诱变方法和复合诱变方法(2~4种诱变方法相结合)来处理出发菌株,选育出红曲色素高产菌株.试验结果表明,各种诱变方法对紫红红曲霉产红曲色素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以2种诱变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红曲霉产红曲色素能力提高最为明显,如紫外和超声波复合诱变的方法产红曲色素的色价为922 U/mL,比出发菌株产红曲色素的能力提高了约3倍.但随着各结合方法的增多,诱变菌株产色素能力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6.
高产红曲色素的紫红红曲霉诱变育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紫红红曲霉为出发菌株,通过物理(紫外线、超声波、微波)诱变和化学(氯化锂)诱变的方法来选育红曲色素高产菌株,实验过程中分别采用单一的诱变方法和复合诱变方法(2~4种诱变方法相结合)来处理出发菌株,选育出红曲色素高产菌株。试验结果表明,各种诱变方法对紫红红曲霉产红曲色素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以2种诱变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红曲霉产红曲色素能力提高最为明显,如紫外和超声波复合诱变的方法产红曲色素的色价为922U/mL,比出发菌株产红曲色素的能力提高了约3倍。但随着各结合方法的增多,诱变菌株产色素能力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7.
产植酸酶菌种的选育及发酵条件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实验室保存多种菌株中筛选出产植酸酶最高的菌株,米曲霉的产酶活性最高,酶活达到167.58U/mL,经过紫外诱变后酶活为268.5U/mL,培养基初步优化后酶活达到456.12U/mL。  相似文献   

8.
为得到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改善菌种产纤维素酶的能力,该研究以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为原始菌株,以纤维素酶酶活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复合诱变条件。结果表明,最优复合诱变条件为紫外(UV)处理150 s、0.25 mol/L亚硝酸钠(NaNO2)在诱变温度23 ℃下诱变处理23 min。在此优化复合诱变条件下,突变株UN-5纤维素酶酶活为101.48 U/mL,比原始菌株的酶活提高了205.8%。经10代传代,纤维素酶酶活仍有100.5 U/mL,说明该突变株产纤维素酶能力强且遗传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9.
采用平板显色初筛、Underbofler滴定法复筛及紫外-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的方法,从临沂果园土样中得到一株产葡萄糖氧化酶(GOD)活性较好的菌株,命名为Bla-6,其产GOD酶活为(10.50±0.25) U/mL,与原始菌株LPA-4产GOD酶活(6.75 U/mL)相比提高了55.57%。结合5.8S rDNA-ITS区序列系统进化、菌落形态、生长特性、菌体形态等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所得菌株Bla-6被鉴定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经8代传代培养后,GOD酶活维持在10.5 U/mL左右,该菌株遗传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从广式腊肠中的28株葡萄球菌中,经初筛和复筛,获得产脂肪酶活力较高的菌种M1和M14.以M1和M14为起始菌株,经过微波和紫外单独诱变、微波复合紫外和紫外叠加诱变,选育一株产脂肪酶活力高、酶活的遗传性稳定的菌株M14-W-UV-Ⅰ,酶活为5.26 U/mL,是初始菌株M14的8倍.产酶培养基的初步优化结果表明,M14-W-UV-Ⅰ产酶最适的碳源和氮源分别是1%可溶性淀粉和1%蛋白胨,最适的诱导剂是1%橄榄油,优化后获得的最高酶活为17.54 U/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