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软岩隧道常常在拱部设置系统锚杆,但对于地质条件和支护方式不同的软岩隧道,拱部系统锚杆的功效不尽相同,目前还很少研究水下浅埋暗挖软岩交通隧道中拱部系统锚杆的功效。以长沙浏阳河公路隧道段施工为对象,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测试等手段,对浏阳河隧道拱部系统锚杆在暗挖法施工时的锚杆轴力、初衬内力、开挖安全系数以及地下水渗流软化围岩对锚杆功效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浏阳河隧道所处的地质环境中,采用台阶法暗挖施工时,拱部系统锚杆所起的作用较小,其功效不能有效发挥,建议在上台阶型钢拱架拱脚处设置锁脚锚杆,取消拱部系统锚杆。该成果已成功地应用于浏阳河隧道施工中,缩短了施工周期,降低了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2.
由于软岩地质的特殊性,锚杆掘进支护等技术难以在软岩隧洞施工中获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并且极易引发隧洞巷道破坏问题,而TBM掘进技术在软岩隧洞施工中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基于此,文章对TBM掘进技术在软岩地质隧洞工程施工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提高我国隧道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福勇  赵钰 《山西建筑》2009,35(27):326-327
以佛山市顺番一级公路大金山隧道为例,分别阐述了软岩地质条件下,小净距三车道公路隧道洞口施工技术和预应力锚杆加固中夹岩技术,并对施工效果进行了分析,指出该技术中洞口施工是关键,预应力中空锚杆加固时应施加预应力。  相似文献   

4.
软岩隧道中锚杆与岩体的相互作用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进的剪应力滞后模型,对软岩隧道中锚杆的作用机理提出了一种分析方法,根据应力-应变关系分析锚杆和岩体之间的联合作用机理.应用于工程实例,根据现场监测数据及数值模拟分析,验证通过该模型计算所得的轴向应力的正确性,并确定不同锚杆长度的中性点位置,验证了软岩锚固中性点的存在,指出软岩隧道锚杆支护设计中应注意锚杆与岩体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地应力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易发生软岩大变形不良地质灾害,进一步引发掌子面失稳塌方、初支结构破坏、钢拱架弯折、初支结构侵限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施工安全,阻碍工期。依托九绵高速白马隧道工程,结合工程特点,从围岩自身力学特性及高地应力软岩变形特征方面深入分析了白马隧道初支侵限机理,并针对此特点,提出了一套适用于软岩大变形初支结构侵限专项施工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地下水的侵蚀,炭质千枚岩发生软化,岩体力学性质变差,自承能力降低,在高地应力持续作用下,围岩发生挤压大变形,进一步诱导初支侵限。变更支护方案后,6 m锚杆结合小导管注浆加固对围岩变形有一定控制作用,但6 m锚杆无法将松动区岩块锚固在稳定母体中,不能充分发挥锚杆悬吊能力,对围岩变形控制效果有限,无法满足现场围岩变形需求,建议采用8 m长锚杆。初支拆换过程中应实时监测围岩变化情况,明确围岩变化方向、速率、累计值等,并根据现场实时监测数据反馈施工,实时调整支护参数,确保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6.
锚杆框架梁植草防护适用于覆盖岩体分化严重以及页岩、泥岩等软岩挖方边坡的加固与绿化防护。路基边坡防护锚杆与混凝土框架梁组合成复合结构,增强自承能力的结构形式。在施工过程中,要求路堑开挖后及时施工,以控制山体变形,边坡崩塌、及早发挥稳定边坡的作用。锚杆框架梁植草防护施工灵活、经济,目前在我国西南山区公路路堑边坡稳定防护工程施工中得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软岩巷道锚注支护技术及其工程实践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分析了国内外锚杆支护的技术特点,认为我国软岩巷道锚杆技术的主要问题是锚杆支护系统的支护强度不够。进一步研究认为,锚杆与注浆联合支护是目前中国软岩(裂隙发育、可注性好)巷道支护很有前途的新途径。提出了锚注结合加固软岩巷道的新思路,发明了外锚内注式新型锚杆及其加固软岩巷道新技术,解决了一系列工艺问题,成功地将该技术用于旗山矿软岩动压巷道的加固工程  相似文献   

8.
靳德辉 《山西建筑》2004,30(12):200-201
结合安(宁)——楚(雄)高速公路红层软岩高边坡防护与加固的施工实践,对复杂地形高边坡的地质、防护与加固技术进行了分析、思考,阐述了节点锚杆框格梁在红层软岩高边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安延伟 《山西建筑》2012,38(17):230-231
以隧道工程施工锚杆支护作为研究背景,对当前软岩隧道支护、软岩隧道的岩体含义等展开了探讨研究,并提出了锚杆支护技术应用在隧道工程需要实行的质量控制措施,以期保证软岩隧道工程施工质量与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0.
依托成兰铁路项目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隧道工程,通过对成兰铁路铁路沿线地质条件的分析,结合成兰铁路施工特点及软岩大变形分级管理研究,对隧道不同等级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段采取增加预留变形量、长短锚杆相结合、多层支护体系、早高强喷射混凝土、衬砌背后设置消能缓冲层等措施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1.
公路隧道预设计中系统锚杆配置范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工程类比法被广泛的应用于公路隧道工程设计中,然而部分工程类比的系统锚杆设计与人们在不断的探索与大量的实践中认识到的规律存在较大的分歧与矛盾。分别对公路隧道系统锚杆在硬岩、软岩以及松散土砂中的作用机理和主要作用效果进行研究,并以此为依据,得出不同的研究结论:①在块状硬岩与水平走向的层状硬岩中,锚杆主要为悬吊和缝合固定的作用,分别以提高围岩的内摩擦角和组合梁效应为作用机理,并提出在硬岩中系统锚杆采用局部设置和拱部设置的设计方案;②软岩中系统锚杆以注浆加固、形成承载拱为主要目的,以提高围岩的内聚力,降低承载拱高度为作用机理,并提出在软岩中系统锚杆应在除仰拱外的全断面设置的设计方案;③土砂围岩中,拱部覆土多为不稳定土体,且塌落高度较大,锚杆应以锁脚和稳定掌子面为主要目的,设计方案应以加强支护结构为主,取消或减少拱部系统锚杆,以降低工程造价和尽早地闭合支护结构。  相似文献   

12.
基于考虑应变软化特性的深埋隧道弹塑性解,采用锚杆中性点理论,系统地分析高地应力软岩隧道短锚杆支护失效机制,并论证高地应力软岩隧道中对锚杆长度进行加长的必要性:一方面增大锚固段的围压以提高黏结强度,另一方面增大锚杆头部和尾部处的围岩位移差以提高锚杆对围压的锚固效用。将高密度支护模式的短锚杆等效为复合岩体,同时将长锚杆对围岩的锚固作用考虑为作用在隧道洞壁处的等效支护力,建立隧道长、短锚杆联合支护力学模型,考虑锚杆和围岩的相互作用,得到长、短锚杆联合支护后的围岩特征曲线。通过对比每延米隧道锚杆用量相同情况下,普通短锚杆支护和长、短锚杆联合支护状态下的围岩特征曲线,说明了长、短锚杆联合支护策略对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变形控制的有效性。该长、短锚杆联合支护力学模型考虑了长锚杆与围岩的相互作用,为高地应力软岩隧道长锚杆支护长度的设计提供了一种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结合隧道二衬支护时机理论,指出软岩隧道围岩位移趋于稳定且塑性区半径扩大到锚杆长度时应进行二衬施工,并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向莆铁路武夷山隧道软岩段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确定了其二衬最佳支护时机。利用现场监测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软岩锚杆强壳体支护结构及合理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提出了软岩巷道强壳体支护的基本内涵及3种基本支护形式,对锚杆强壳体支护原理进行了力学分析。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强壳体合理锚杆支护长度、支护间排距、锚杆直径等支护参数的求算公式及其对强壳体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软岩巷道应用“短、细、密”锚杆支护效果优于普通锚杆支护,研究结果在龙口矿务局软岩巷道支护的实践中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5.
文章依托川藏铁路项目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隧道工程,通过对川藏铁路沿线地质条件分析,结合川藏铁路施工特点及软岩大变形分级管理研究。对隧道不同等级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段采取增加预留变形量、长短锚杆相结合、多层支护体系、早高强喷射混凝土、衬砌背后设置消能缓冲层等措施综合防治,对类似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软岩工程中的围岩流变是工程支护上最困难的问题,也是造成灾害性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这种现象,工程实际中常常用锚杆对软岩进行稳定支护[1]。软岩支护锚杆的设计按照锚杆能提供最佳支护状态的原则进行。所谓最佳状态支护是指锚杆提供的支护能将围岩的蠕变控制在稳定蠕变范围内。要达到这种状态,主要有2种途径:(1)设计锚杆能及时地提供足以使围岩形成稳定蠕变的支护,使围岩尽快形成压缩环;(2)合理设计锚杆支护,使它在恒阻条件下变形,以减少变形给支护带来的附加压力,同时锚杆提供的支护力刚好满足围岩进入稳定蠕变时所需要…  相似文献   

17.
深部高应力极软岩巷道锚注支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随着矿山开采的大规模进行和采深的加大,深部高应力极软岩巷道支护问题日益严重。基于深部高应力极软岩巷道国内外支护现状的分析,并针对其破坏特点,提出了以内注浆锚杆为核心的锚注支护体系,来解决深部高应力极软岩巷道支护难题。井下试验表明:锚注支护不仅保持了深部高应力极软岩巷道的稳定,而且提高了施工速度,节约了支护成本,技术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田振宇 《山西建筑》2014,(4):171-173
在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隧道施工中,采用了让压中空涨壳注浆锚杆技术,通过综合应用钢质涨壳锚固、让压锚具合理滑移、垫板承托受力、中空注浆等技术,改善了系统锚杆参与受力的同时参与让压形变,合理将主动支护与被动支护相结合,有效的抑制了围岩开挖后收敛及沉降变形过大,控制了变形侵限,确保了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9.
在杨家坪大变形隧道工程和城栏铁路的基础上,探讨了大型变形隧道施工过程中长锚杆作用机理,设计参数,抹泥板材料的选择以及锚杆轴力的控制。在建造软石时,大型变形隧道,多用途钻机及高强度胶结材料的快速凝固可以减少长度和短锚杆措施。通过隧道结构的变形可以更好地控制围岩的停留时间。通过测量锚杆的强度,隧道设计应旨在加强措施,以加强围栏1.6 m处的围岩和侧壁3.6 m处的围岩,以确保周围岩石的可持续性。研究结果可为软岩大变形隧道的施工和设计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依托野猪山隧道出口段软岩开挖工程,研究了新意法施工方案对大断面软岩隧道掌子面变形及稳定性的改善作用。在对新意法的基本思想、加固原理及施工工艺做了系统的梳理与总结的基础上,结合不同施工方案的开挖模拟,根据掌子面挤出变形、强度折减(安全)系数两个定量指标,对比分析了全断面新意法与台阶法、传统全断面法的掌子面变形及稳定性,以及不同锚杆长度对新意法加固效果的影响,并基于分析结果给出了兼顾经济性与有效性的新意法锚杆布设建议与加固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